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敲低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聂丹;刘玲;夏纪毅;汪春燕;詹平;毛熙光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短发夹RNA(shRNA)沉默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基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ANGPTL4 shRNA慢病毒感染SiH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ANGPTL4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NGPTL4蛋白水平;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Ha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细胞周期.藻红蛋白标记的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联合染色(annexin V-PE/7-AAD)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后SiHa细胞的凋亡.结果 重组慢病毒感染SiHa细胞后,LV3-ANGPTL4组SiHa细胞中ANGPTL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TT结果显示,LV3-ANGPTL4组细胞增殖受抑制;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V3-ANGPTL4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V3-ANGPTL4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下调SiHa细胞ANGPTL4的水平可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

  • IL-33刺激原代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分泌IL-1β、IL-6及TNF-α

    作者:周佳;张晨;尚靖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脱颗粒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BMMC,用(0、10、20、50) ng/mL的IL-33进行刺激,分别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表达水平;于收集的各IL-23处理组培养上清中分别加入β己糖胺酶底物,通过底物与β己糖胺酶反应所得产物吸光度值,间接测定上清中β己糖胺酶含量.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织胺含量评估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IL-33促进BMMC的c-Kit表达.不同剂量的IL-33作用于BMMC 30 min后,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β己糖胺酶及组织胺的释放.IL-33作用于BMMC 24 h可促进IL-1β分泌,以50 ng/mL IL-33时作用显著;IL-33可促进IL-6分泌,以50 ng/mL浓度时作用显著;IL-33可促进TNF-α分泌,以20 ng/mL浓度时作用显著.结论 IL-33可刺激BMMC脱颗粒,并分泌IL-1β、IL-6及TNF-α.

  • 阻断TLR2结合降低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表达

    作者:于尹婧;周红;夏龙飞;孔祥民;谢娅超;解鸿翔;何超;成思

    目的 探讨β2糖蛋白1(β2GP1)-抗β2GP1复合物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Toll样受体2(TLR2)的作用.方法 用β2GP1-抗β2GP1复合物、TLR2激动剂Pam3CSK4及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TLR2阻断剂抗小鼠TLR2-IgG(mTLR2-IgG)及TLR4阻断剂TAK-242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LR2的水平.结果 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 CSK4及LPS均能够显著增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TNF-αmRNA及蛋白水平,抗mTLR2-IgG能够抑制上述刺激物促进细胞TNF-α表达的效应,但弱于TAK-242的抑制效应,抗mTLR2-IgG与TAK-242联合使用未显示更强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 CSK4及LPS均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2的表达,而抗mTLR2-IgG、TAK-242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均未显示对TLR2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 TLR4、TLR2都增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刺激作用.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作者:王爱萍;蒋敏;栗宁;张改平;祁艳华;刘燕凯;席宇;周景明

    目的 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 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合吴玉章等建立的氨基酸抗原性指数方法计算其平均抗原指数(AI),综合分析上述多个参数,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并用在线BLAST进行同源性匹配分析.结果 综合分析多个参数,预测得出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51 ~58、87 ~ 97、214 ~ 220、290 ~ 296、335 ~341、351 ~ 366、408 ~418、430 ~442和475 ~496肽段,进一步的同源性匹配分析显示肽段51 ~58、335 ~341、351 ~366、408 ~418、430 ~442以及475 ~496为其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其中肽段51(PIKKPNNN)58、351(SETTYKNTNFKEYLRH) 366、408(PPPGGTLEDTY)418和430(KHTPPAPKEDPLK) 442的氨基酸序列为HPV-16型L1蛋白所特有,而肽段475(KAKPKFTLGKRKATPTTSSTST)496与HPV-16 E1蛋白具有同源性、335(DTTRSTN)341的氨基酸序列与很多其他型别的HPV的L1蛋白具有同源性.结论 综合多种方案预测得到HPV-16 L1的多个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

  • 不同诱导剂体外诱导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效率的比较

    作者:苏程程;向国安;马永强;张译丹;周欣;彭守春;魏路清;姬文婕

    目的 比较体外诱导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形成的不同方法.方法 采用(0.5、1、5、10) μg/mL脂多糖(LPS)、(10、25、50、80) μmol/L佛波酯(PMA)和(50、100、150) μg/mL二氧化硅(SiO2)处理RAW264.7细胞,在处理后3h和6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ET的产生,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表明MET主要由DNA和组蛋白构成,1μg/mL LPS处理RAW264.7细胞6h,MET形成百分比为(37.04±10.02)%,明显高于对照组(7.90士2.71)%;80 μmol/L的PMA处理细胞后MET形成百分比为(22.40±1.83)%,高于对照组(10.11±1.13)%;各剂量的SiO2诱导MET的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用LPS和PMA均能在体外诱导RAW264.7细胞MET的形成,SiO2诱导不是可行的方法.

  • 新风胶囊上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Bax和caspase-3表达并下调Bcl-2表达

    作者:姜辉;刘健;高家荣;孟楣;秦秀娟;王婷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5、3.0、6.0)g/kg XFC组、40 mg/kg雷公藤多苷片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Freund完全佐剂皮内注射的方法诱导AA大鼠模型.造模第19天灌胃给予药物连续30 d,1次/d.实验结束后,取非致炎侧踝关节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反转录PCR检测滑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3.0、6.0) g/kgXFC组不仅可改善AA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还可降低Bcl-2的表达,提高Bax和caspase-3的水平.结论 XFC可上调滑膜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

  • 成年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作者:热依兰·艾沙;张向阳;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阿尔孜古丽·吐尔逊;杨宁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间的机械屏障,与机体物质转运、凝血、免疫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之一[1-2].VEC通过多种体液因子的生成和分泌,在调整局部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细胞黏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5].VEC是组织细胞培养对象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修复等领域研究.大血管如主动脉内皮细胞主要是作为血管内衬,保证血液流动通畅,而毛细血管除完成通透功能外,尚有再生血管能力,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显著的组织器官异质性[6-8],故不同来源的VEC应用价值及潜在意义不同.

  • 肠道厌氧菌失调加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免疫病理损伤

    作者:吴莎;颜宇琦;张梦媛;施珊珊;江振友

    目的 探讨肠道厌氧菌失调与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小鼠肺部免疫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甲硝唑组,每组12只.甲硝唑组小鼠用18 mg/mL甲硝唑灌胃8d,造成小鼠肠道厌氧菌菌群失调;再予每只小鼠50μL/d FM1株流感病毒连续滴鼻4d,建立厌氧菌失调小鼠感染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盲肠及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ELISA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10和IL-17含量的变化.结果 甲硝唑能使该组小鼠肺指数明显升高,其肺组织及盲肠组织病理改变较病毒对照组小鼠而言,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炎症损伤.FM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甲硝唑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IFN-γ、IL-17水平与病毒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IL-4、IL-10含量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厌氧菌失调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肺部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其适应性免疫应答,影响FM1流感病毒在体内复制及清除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加重流感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侵袭和迁移

    作者:李玉芳;胡萍萍;陈旭;席文锦;王微;霍毅;杨安钢;王涛

    目的 分析组蛋白特异性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细胞周期、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合成JMJD3的小干扰RNA (siRNA)、构建JMJD3过表达载体;阴性对照siRNA、siJMJD3或质粒pMSCV-PIG、pMSCV-JMJD3转染HUVEC48 h后,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MJD3 mRNA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转染组HUVEC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的HUVE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HUVEC转染siJMJD3 48 h后JMJD3的表达水平下降,S期细胞增加、而G1期细胞明显减少.下调JMJD3后HUVEC的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而在HUVEC转染JMJD3过表达质粒MSCV-JMJD3 48 h后,细胞内JMJD3水平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而G1期细胞则明显增加,同时HUVEC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结论 JMJD3具有抑制HUVEC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软骨同源蛋白1(CART1)敲低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S期阻滞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作者:管停宏;苏琳茜;易永芬

    目的 运用外源性RNA干扰技术,敲低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软骨同源蛋白1(CART1)基因的表达,研究CART1基因沉默后对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的针对CART1基因的siRNA,用转染试剂RNAiMAX将CART1-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CAR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CART1蛋白水平,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CART1-siRNA能有效沉默CART1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CART1沉默后MDA-MB-231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期细胞的比率增高而G2/M细胞比率减少.结论 下调MDA-MB-231细胞CART1的表达,可降低其侵袭和增殖能力、诱导S期阻滞.

  • 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对接种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俊虹;徐忠伟;谢宏伟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来源于植物蓖麻籽(Ricinuscommunis),属于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由RTA和RTB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RTA是RNA N-糖苷酶,为毒性链;RTB是半乳糖结合型蛋白,为结合链,通过介导A链进入细胞内而发挥作用[1-2].RT的毒性非常强,小鼠腹腔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约为3.0 μg/kg[3-4],其毒性是有机磷农药的380倍,发展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5-7].目前关于RT的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类毒素[8-10]和RTA蛋白[9-15].类毒素即甲醛化的全毒素,研究结果显示该类疫苗作用于动物模型上能刺激体液免疫从而抵挡致死剂量的天然毒素攻击.

  • 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增强肺纤维化大鼠抗氧化能力

    作者:刘理静;钱红;尹辉明;贺兼斌;张平;王在岩

    目的 观察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果王素)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 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0、120、180) mg/kg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处理组和5 mg/kg醋酸泼尼松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射,其余5组大鼠则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注射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第2天起,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处理组大鼠分别予(60、120、180) mg/kg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灌胃,泼尼松组以5 mg/kg醋酸泼尼松灌胃,其余2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第28天处死,留取肺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病变,通过试剂盒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Keap1、Nrf 2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60、120、180) mg/kg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处理组和泼尼松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HYP、ROS、MDA含量、胞质Keap1蛋白水平降低,而SOD、CAT、GSH-Px含量、胞核Nrf 2蛋白水平升高.此外,与60 mg/kg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处理组相比,(120、180) mg/kg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处理组和泼尼松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但后三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华猕猴桃果仁非饱和脂肪酸能抑制大鼠肺纤维化,与激活Keap 1/Nrf2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物生成有一定关系.

  • 舒尼替尼抑制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

    作者:丁超;麦海星;陈立军;张斌

    目的 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对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PD-L2、CD80、CD86、B7-H4及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随机分为sunitinib联合LPS组、LPS组及DMSO组.Sunitinib联合LPS组用200 ng/mL sunitinib预处理DC 12 h,再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24 h;LPS组用1μL/mL DMSO预处理12 h,再用1μg/mL LPS刺激24 h;DMSO组用1μL/mLDMSO作用36 h.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PD-L2、CD80、CD86、B7-H4及HVEM表达变化.结果 Sunitinib联合LPS组和LPS组的DC均呈典型的树枝状突起,DMSO组细胞树突不明显;与LPS组相比,sunitinib联合LPS组表达的CD80、PD-L1及B7-H4显著下降;DMSO组的PD-L1、PD-L2、CD80、CD86、B7-H4及HVEM均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Sunitinib抑制LPS诱导DC表达CD80、PD-L1、B7-H4.

  • 氢硫酸钠抑制脂多糖引起的A549细胞损伤

    作者:牛占丛;杨圣俊;段国辰;刘军肖;陈红光;王彦霞

    目的 观察氢硫酸钠(NaH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处理组、NaHS处理组和LPS联合NaHS处理组.处理24h后,采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MTT法与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损伤情况;测定A549细胞单层模型的跨上皮电阻(TER)值;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A549细胞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NaHS处理组比较,CRP的水平、TER值、细胞活力和ZO-1表达与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中的CRP水平明显升高、TER值显著减少、细胞活力下降、细胞膜ZO-1表达减少且边界不清;与LPS处理组相比,LPS联合NaHS处理组中的CRP水平明显降低、TER值增加、细胞活力增加,ZO-1在细胞膜处的表达增强且分布情况部分恢复.结论 NaHS通过增强A549细胞活力、降低CRP水平、增加TER值并增加ZO-1表达抑制LPS诱导的肺损伤.

  • 人G蛋白偶联受体91(hGPR91)在HEK293细胞的表达

    作者:丁雨;陈雪梅;吴思思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是一大类通过G蛋白介导其生物效应的膜受体总称,它可与多种细胞外信号分子结合,导致其胞内第二信使改变,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GPCR也是大的膜受体家族,大概有800种,且约80%的跨膜信号转导需要借助GPCR来完成,其成员均参与广泛的病理生理过程[1-2].因GPCR介导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所以在新药发现及药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3].G蛋白偶联受体91(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91,GPR91)是GPCR家族中的一员,2001年,人们通过同源分析方法发现GPR91[4].2004年,He等[5]研究发现琥珀酸能特异性激活并结合GPR91,从而参与多种生理代谢功能.

  • 羊布鲁杆菌外膜蛋白19(OMP19)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何作萍;罗佩芳;胡飞环;翁云层;王文敬;黎诚耀

    目的 构建可表达羊布鲁杆菌外膜蛋白19 (OMP19)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OMP19对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脂化型外膜蛋白19(L-OMP19)与非脂化型外膜蛋白19 (U-OMP19)基因,产物连接至pZeroBack/blunt载体;经双酶切鉴定、测序正确的基因亚克隆到用于包装慢病毒的表达载体pHAGE-CMV-MCS-IZs-Green上,双酶切鉴定,构建含正确L-OMP19、U-OMP1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HAGE-L-OMP19与pHAGE-U-OMP19.分别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293FT细胞、Huh7.5.1细胞和JEG-3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L-OMP19、U-OMP19蛋白的表达,用藻红蛋白标记的膜联素V/7-氨基放线菌素D(annexin V-PE/7-AAD)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能在细胞内表达L-OMP19和U-OMP1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HAGE-L-OMP19和pHAGE-U-OMP19,二者转染细胞后表达的L-OMP19和U-OMP19蛋白可与特异性抗体反应;L-OMP19和U-OMP19不引起Huh7.5.1细胞凋亡,但可引起JEG-3细胞的大量坏死.结论 成功构建可用于慢病毒包装的L-OMP19和U-OMP19真核表达载体,胞内重组表达的脂蛋白OMP19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研究布鲁杆菌脂蛋白在宿主细胞内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材料.

  • 冠蛋白1参与分枝菌酸诱导巨噬细胞的泡沫化

    作者:周芳妮;陈全;周静瑶;刘革力;张路渝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冠蛋白1(coronin-1)与分枝菌酸(MA)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冠蛋白1表达水平的差异,实验分为RAW264.7-Cor.Plus、RAW264.7和RAW264.7-Cor.Minus三组.各组细胞经100 μg/mLMA包被的聚苯乙烯微球作用24h后提取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冠蛋白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0、25、50、75、100) μg/mL MA包被聚苯乙烯微球作为吞噬颗粒,在2μmol/L松胞菌素D(ctyD)处理前、后,分别吞噬24h~8d,用总胆固醇(TC)酶法测定试剂盒、游离胆固醇(FC)酶法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TC、FC,再通过胆固醇酯(CE)和CE/TC比值定量评估巨噬细胞泡沫化水平.将ctyD处理细胞(RAW264.7-ctyD、RAW264.7-ctyD-MA)及其对照组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染色,计算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重排率.结果 各组细胞受MA诱导后,其冠蛋白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其表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RAW264.7-Cor.Plus、RAW264.7、RAW264.7-Cor.Minus.表达不同水平冠蛋白1的各组细胞的泡沫化水平与MA包被剂量和MA作用时间呈正比;冠蛋白1表达量高的RAW264.7-Cor.Plus细胞泡沫化水平高,冠蛋白1表达量低的RAW264.7-Cor.Minus细胞泡沫化水平低;ctyD抑制巨噬细胞F-actin显著降低MA诱导的细胞泡沫化水平,但抑制F-actin对冠蛋白1与MA诱导细胞泡沫化的正相关性并无显著影响;经鬼笔环肽染色后,MA诱导组细胞的F-actin重排率显著高于非MA诱导的对照组细胞.结论 MA可诱导巨噬细胞冠蛋白1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MA诱导的细胞泡沫化呈正相关,F-actin参与MA诱导的细胞泡沫化过程,但F-actin并非冠蛋白1调控MA诱导细胞泡沫化的关键和唯一途径.

  • 内吗啡肽1抑制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

    作者:杨丽娟;王娅;潘治宇;陈勇;夏慧;李正红

    目的 研究加入脂多糖(LPS)刺激后内吗啡肽1(EM-1)对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PBDC)的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和刺激T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EM-1调节DC功能的可能作用途径及机制.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刺激经培养和离心处理后的PBDC,分组加入LPS或EM-1刺激,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BDC表面CD80、CD86、CD83、HLA-DR、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水平;ELISA检测PBDC分泌的IL-10、IL-12、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羟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检测EM-1诱导后PB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M-1使LPS刺激诱导后PBDC表面CD80、CD86、CD83、HLA-DR、CCR7表达下调;EM-1抑制LPS诱导成熟的PBDC释放炎性因子IL-12和IL-10,抑制PBD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减少PB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分泌.结论 EM-1可抑制PBDC的成熟和功能.

  • miR-491通过下调xklp2靶蛋白(TPX2)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作者:王军;刘志奎;窦常伟;韩少山;李超;涂康生;杨威

    目的 探讨miR-49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miR-49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HCC-97H细胞的增殖,TranswellTM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的侵袭及迁移,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491下游潜在靶点Xklp2靶蛋白(TPX2)的表达.结果 miR-49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miR-491低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门静脉侵犯及Edmondson分级显著相关;低表达miR-491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miR-491可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并下调TPX2的蛋白水平;miR-491低表达组TPX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miR-491高表达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miR-491与TPX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iR-49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肝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49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TPX2表达有关.

  • SOCS3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刘炜;黄官友;周从容;曾晓玲

    目的 探讨人早孕时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妊娠绒毛、蜕膜组织中SOCS3及IDO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IDO及SOCS3蛋白的表达,SOCS3与IDO表达呈高度负相关.SOCS3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而IDO在蜕膜组织中表达较高.结论 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OCS3参与调节IDO的表达,在妊娠免疫耐受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 胃部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和胃蛋白酶原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鹏;毛朝明;蒋茜;郑婷婷;陈文娇;吴莺

    目的 探讨胃部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胃蛋白酶原1(PG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以及胃癌患者病变组织及外周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23在这3种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血清PG1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23的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胃癌患者血清中IL-23与PG1的相关性.结果 在组织样本中,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IL-23表达明显增高.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血清IL-23浓度也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而PG1浓度则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中明显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中血清IL-23的水平与PG1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胃癌患者组织中IL-23高表达,且血清IL-23的水平与PG1呈负相关.

  • 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CD3γ和CD3δ及CD3ε链mRNA水平的变化

    作者:郭理杏;肖彦凯;刘思初;李萡;杨志前;张伊利;刘薇薇;李扬秋

    目的 了解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分子CD3γ、CD3δ、CD3ε链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9例健康人及16例铅中毒患者临床上进行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以β2微球蛋白(β2M)基因为内参基因,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健康人和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相关性.结果 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差异;驱铅治疗前后CD3δ链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驱铅治疗后CD3δ链mRNA水平较治疗前更低;驱铅治疗前CD3ε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升高,驱铅治疗后CD3ε链mRNA水平有所恢复.健康人中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无相关性;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呈显著正相关,驱铅治疗后仅CD3δ链与CD3ε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铅中毒患者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呈不同趋势的改变,提示铅中毒后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并且在不同基因之间存在差异;驱铅治疗后体内铅负荷降低,CD3δ链表达水平仍然与健康人不同,说明驱铅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仍存在异常.

  • 上调SW480结肠癌细胞miR-513b水平抑制HMGB3表达引起癌细胞增殖抑制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王晓兰;王艳伟;华新宇;陈旭东

    结直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高[1-2].因此,早期诊断可降低其死亡率.分子标志物不仅仅能提供诊断的依据,而且也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的靶点.高迁移率族蛋白3(highmobility group-box 3,HMGB3)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在DNA复制、转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白血病的致病基因[3],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标志物[4].微小RNA(microRNA,miRNA)异常表达调控与肿瘤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5-7].由于miRNA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在癌细胞中异常的表达模式,具有作为新的癌生物标志物的潜能[8-9].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水平升高

    作者:马晨芸;陆志成;王克翔;别立翰;沈茜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 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 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 CD8+T细胞和LAG-3+ 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 CD8+T细胞和LAG-3+ 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 CD4+T细胞比例和LAG-3+ 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具有抗凝活性抗人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陈尧;王兴华;何永吉;潘薇薇;曹鹏程;赵峰梅;张全爱;赵邑

    目的 制备并鉴定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人组织因子(hTF)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以截短型重组hTF243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采用间接ELISA联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方法,筛选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TF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 成功建立1株可稳定分泌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TF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该mAb属于IgG1亚型.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为1∶200 000,Western blot、PT测定结果表明,该mAb可特异性结合重组hTF243,同时与SW620结肠癌细胞表面天然TF作用,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活性.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TF mAb.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宪春;王万海;明亮;贺付成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功能、并在诱导和维持机体正常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Treg表型、亚群及功能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旨在回顾分析CD4+ Treg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主要研究现状,并就Treg的数量变化、表型和亚群及其作用等以及在慢性HCV感染中的特征和不统一之处加以总结归纳,以期对HCV感染中Treg的变化有更全面合理的认识.

  • Th9细胞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瑾;鲍文华

    CD4+辅助性T(Th)细胞参与宿主防御反应,维持免疫细胞动态平衡.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不同细胞亚群由不同细胞因子决定.与亚群相关的相对特异的典型细胞因子不仅能够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亦可作为感受器启动该细胞亚群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还可以直接参与免疫应答反应.Th9细胞是一种CD4+辅助T细胞亚群,分泌白细胞介素9,已经发现多种细胞因子与Th9细胞有关,Th9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Th9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相关信号分子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综述如下.

  • 治疗性抗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张晓晓;吴兴安

    抗体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久远的历史.随着抗体技术的发展,从初的鼠单克隆抗体(mAb),经过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的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人抗体.抗病毒mAb可以通过中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或者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胞吞作用(ADCP)、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病毒抑制作用(ADCVI)发挥作用,还可通过诱导内源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发挥长期保护效应.针对急、慢性病毒感染的mAb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其中部分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针对病毒变异的问题,采用多种抗体联合使用的抗体“鸡尾酒”疗法.

  • CD14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抵御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志霞;梅舒雅;邵珍珍;李泉

    CD14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作为细胞表面和内体中Toll样受体(TLR)的辅受体,在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CD14主要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β干扰素诱导的含TIR结构域接头蛋白(TRIF)依赖型信号通路、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通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CD14与多种疾病相关,在宿主抵御感染中具有双重作用.如在实验性脓毒症中,抑制CD14具有保护作用,但在肠道感染模型中,抑制CD14增加组织损伤.本文主要围绕CD14表达调控及其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抵御感染中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

  • 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LR)识别和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天亮;韩超峰;曹雪涛

    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病原体.视黄酸诱导基因1 (RIG-1)样受体(RLR)是PRR中具有DExD/H-box RNA解螺旋酶结构域的一类受体,目前发现的RLR包括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DDX58)、黑素瘤分化相关分子5(MDA5/IFIH1)和遗传学和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LGP2/DHX58).它们参与多种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如抗病毒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病毒的寡聚核糖核苷酸,激活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IPS-1/VISA/cardif)]等关键接头分子,终导致转录因子干扰素诱导因子3(IRF3)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1型干扰素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介导宿主抗病毒免疫.本文重点阐述RLR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识别RNA机制的研究进展.

  • 胚胎期、新生儿和儿童期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作者:吴殿磊;徐光华;吕社民;刘娜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可以自愈,而慢性HBV感染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这些临床和病毒学特征不仅与不同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HBV感染后HBV复制水平高而肝脏无明显炎症,这一时期称为免疫耐受期.导致免疫耐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免疫耐受主要与Th1/Th2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应答、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缺陷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不足和耗竭等有关.从出生至儿童时期免疫耐受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了这一时期HBV感染后机体免疫和免疫耐受变化的研究进展.

  • 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琴;刘朝奇;袁丁

    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具有相反作用的T细胞亚群,它们的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稳定的免疫状态,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性条件下,Treg可以转换成Th17细胞,Th17细胞数量增多,Treg数量显著减少或其抑制功能降低,致使Th17细胞/Treg的失衡,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Th17细胞/Treg的平衡紊乱已经成为炎症性疾病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本文对Th17细胞和Treg的基本功能作用、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及其机制以及Th17细胞/Treg与炎症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炎症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