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免疫性疾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免疫性疾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免疫性疾病患儿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神经免疫性疾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64-MSCT与CEUS技术联合对肾细胞癌患者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64-MSCT)与超声造影(CEUS)技术联合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RCC患者64例,均行64-MSCT、CEUS检查,并以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MSCT、CEUS单一与联合诊断临床分期准确率.结果:MSCT与CEUS联合对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Ⅱ期诊断准确率均较单一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CEUS联合对手术病理分期中Ⅲ期、Ⅳ期诊断准确率与单一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MSCT与CEUS技术联合诊断可提高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尤其是肿瘤低分期患者.
-
联合套管针法和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套管针法和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 2018年5月收治的阻塞性黄疸患者54例,采用联合套管针法和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靶向胆管内径、进肝实质深度、手术时间、置管总数、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和并发症,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ST、ALT、TB、DB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55根,术前靶向胆管内径2.7~12.0mm(5.8±2.2),手术时穿刺针进入肝实质深度15~47mm(31.4±8.0),手术时间14~40min(23.7±5.8),24小时胆汁引流量180~705ml(399.6±124.7).术后复查AST52.3±32.2U/L,ALT 49.8±29.7U/L,TB143.8±110.2μ.mol/L,DB 82.4±64.5μmol/L.术后AST、ALT、TB、DB与术前对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联合套管针法和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黄疸症状、恢复肝功能,其导管导入加不锈钢硬套管增加其硬度提高进管的方向可控性特点,对靶向胆管位置深或内径小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治疗尤其适合.
关键词: 套管针法 Seldinger技术 PTCD 阻塞性黄疸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与治疗要点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CT表现与治疗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MPP患儿,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8例,均行CT影像学检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综合治疗,对两组CT表现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片状实变影,3岁及以下患儿散在斑片状影表现居多,3岁以上患儿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性病变.予以综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MPP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且不同年龄段CT表现患儿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注意辨别.对于MPP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肩关节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肩关节磁共振(MRI)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及其分型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经肩关节镜或手术确诊为肩袖损伤的132名患者为例,对其实施MRI平扫和MRI关节造影检查,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关节造影对Ⅱ型和Ⅳ型肩袖损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98.44%、99.05%、95.25%及98.44%、98.94%、96.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3%、96.89%,与MRI平扫相比均较高(P<0.05),但无法对Ⅲ型、V型肩袖损伤进行诊断.结论: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平扫和MRI关节造影均具备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临床需对症状的分型进行鉴别,减少误诊率,使临床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进一步提高.
-
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施行TACE术治疗,观察组采取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术治疗,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2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0.73%较对照组48.78%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2年生存率73.17%高于对照组51.22%,复发率7.32%低于对照组26.83%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术治疗能显著增强疗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生存率 复发率 -
SWI及DWI序列在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求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0例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SWI、DWI序列检查,统计常规MRI(T1WI、T2WI、T2Flair)、SWI、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序列、SWI、DWI序列扫描图像的特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SWI序列均检查出脑海绵状血管瘤,其中44例单发,6例多发,共检出103例病灶数,81例位于幕上,22例位于幕下.SWI序列扫描脑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较DWI序列、T1WI、T2wI、T2Flai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T1WI、T2WI、T2Flair上呈类圆形或圆形混杂信号,病灶内表现为“爆米花状”、“网格状”高信号,部分病灶在T2WI周围可见特征性环状低信号(铁环征),病灶周围无占位及水肿征象.SWI及DWI可显示病变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变信号为低信号或低信号中伴有稍高信号,且在显示病变数目及范围均优于常规序列,且SWI优于DWI.结论:SWI及DWI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更利于脑海绵状血管瘤微小病灶的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87例,均经DSA明确诊断;并在治疗前接受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观察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87例DSA明确颅内动脉瘤35例(40.23%),动脉狭窄35例(40.23%),动静脉畸形11例(12.64%),其他6例(6.90%);CTA扫查结果与DSA相符77例(88.51%),不相符10例(1 1.49%).结论:利用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头颈部血管病变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
-
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42例脑肿瘤患者,均实施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观察对比脑肿瘤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情况并比较不同图像视觉评分情况.结果:全脑灌注图像(多维)视觉评分为(4.53±0.59)分,较单纯轴向灌注图像的(2.24±0.67)分提高(P<0.05);高级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PS、CBF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且转移瘤TTP值亦较对侧正常脑组织高(P<0.05);脑膜瘤、转移瘤PS、CBF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胶质瘤TTP值高于转移瘤、脑膜瘤(P<0.05).结论: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脑肿瘤精确定位和整体评估,准确区分脑肿瘤不同类型.
-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1例疑似肠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MSCT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本组患者CT扫描征象,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对肠扭转及肠扭转原因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给予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显示20例为肠扭转,其中13例为小肠扭转,7例为乙状结肠扭转,MSCT检出19例肠扭转,其中13例小肠扭转,6例结肠扭转,检出率为95%;病理学诊断准确率为90.48%(19/21),其中有2例回肠粪石误诊为小肠肿瘤;MSCT肠扭转诊断敏感度为95.00% (19/20),诊断特异度为100%(1/1),诊断准确率为95.24%(20/21).结论:MSCT能够准确定位肠扭转,显示扭转程度、病变形态,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术前定位与病变程度分析,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改善患者预后.
-
CT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04月至2018年07月在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住院的60例尾状叶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至2018年9月,评估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若术后复发则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采用增强CT、超声造影病灶情况.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营养正常、轻中度营养不良比例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患者ALB、PA、SF、Hb营养学指标水平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患者IL-6、CRP水平分别为(1.90±1.41) ng/ml、(9.26±4.25) ng/ml,B组患者(2.15 ±1.52) ng/ml、(12.27±5.2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患者各项WHOQOL-BREF生活量表评分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