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肺超声在心脏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淑红;袁义强

    因超声波无法穿透充满气体的肺脏,肺部一直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然而任何肺脏的病变都伴随着水和气比例的变化,受损肺脏的肺泡和间质充气与含水量的改变可产生一些超声影像及伪影.近年来肺超声已经被证实对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肺部评估意义重大,包括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气胸、肺炎、肺栓塞以及肺间质性疾病等[1].肺超声作为重症患者的监测与评估工具,已经成为国内外急重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2].近研究表明,肺超声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评估多种心血管疾病肺部情况的重要工具[3].肺超声对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以及急、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分层、休克的快速鉴别诊断、容量管理和容量反应性评估及指导滴定治疗有重要意义,对心脏危重症患者瞬息万变的病情评估及实时、动态监测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肺超声 心脏重症
  •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现状研究

    作者:陈越岭;郝兴海;贾士杰

    心脏手术由于部分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低温、肝素化、外科操作等因素对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等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的大量丢失[1].心脏外科手术用血量占整个外科用血量的20%左右[2].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增加感染肝炎等传染病及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与死亡率的增加和住院费用的增多有关,而且近年来血源日趋紧张,因此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避免大量异体输血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心脏手术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和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就此进行综述.

  •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杜艳妮;于薇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优势,可成像多种不同加权图像,反映组织细胞功能和分子水平的信息.MRI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提供活体水分子分布、运动的特征信息,已经成为脑、胰腺等脏器MRI扫描的常规序列[1].近来,有研究者发现DWI序列及(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可应用于心血管研究,尤其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评价、判定及定量评估.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目前国内外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文章将针对DWI序列特点、心血管领域不同的改进序列以及对动脉粥样斑块成分的评价、判定进行讨论.

  •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进展:三尖瓣锥形重建

    作者:李俊生;马捷;施阳阳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Ebstein's畸形,初于1866年,由Breslaus(普鲁士)医生Wilhelm Ebstein首次在尸检心脏时发现,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0.5%~1%[2-4],Homboger、Roberson、Barratt-Boyes等报道约20% ~ 40%死于胎内.该畸形自然预后差[5],单纯Ebstcin's畸形2年以上生存率约70%,13年以上生存率约50%,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年生存率仅15%.其病理改变为三尖瓣隔瓣和后瓣以及少数病例前瓣均小附着于三尖瓣环,呈螺旋形下移至右心室,伴有房室间沟、瓣膜、瓣下结构及右心室的结构和形态异常[6-7].

  • 长期吸烟加速肺组织细胞端粒长度缩短诱导衰老发生的研究

    作者:蔡磊;朱朋成;王月娥;高雨彤;敖启林

    目的:观察长期吸烟对肺组织细胞衰老影响和端粒长度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对照组15只,吸烟组15只,给予被动吸烟刺激6个月,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组织端粒的长度,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的指标,Flow-Fish的方法检测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于HPAEC (HPAEC)端粒长度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P53的表达同时利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进行辅助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吸烟组端粒相对T/S比率平均为(8.99±1.70),正常组端粒的相对T/S比率平均为(17.3±0.65),吸烟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53,P2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免疫荧光表现可见加入CSE刺激的HPAEC中P53表达升高,Flow-fish检测CSE刺激HPAEC时间0h、12h、24h、48h及72h端粒相对长度为N、0.89N、0.723N、0.51N及0.48N.结论:长期吸烟可以诱导肺组织和HPAEC发生衰老表现为端粒长度缩短.

  • 熊果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晓龙;刘艳峰;陈树杰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并分别同步灌胃给予UA[10、20及40mg·kg-1 ·d-1和辛伐他汀[SV,1.8mg · kg-1·d-1]进行干预,共12周,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心脏指数(CI),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变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和氧化应激监测指标;测定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UA同步干预各组As大鼠CI明显降低,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升高,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o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且IL-10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UA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UA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以及降低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大鼠As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 静脉用胺碘酮后QT间期延长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姚鑫宝;林阳;张晓星;高绪霞;周洋;方振威;石秀锦;刘玉清;娄莹;田蕾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发挥胺碘酮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期间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不良反应,然后根据是否用药后出现经心率校正的QT(QTc)间期延长将患者分为两组,QTc间期延长组(L-QTc)和QTc间期非延长组(N-QTc),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用药后出现长QTc间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静脉使用胺碘酮患者共计534例,其中419例为心脏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去除胺碘酮应用后缺乏心电图的病例,终纳入病例243例,应用胺碘酮后发生肝功能损害18例(7.4%),严重血压降低5例(2.1%),QTc间期延长62例(25.5%),静脉炎2例(0.8%),无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主要用于心脏手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北京市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

    作者:郭阳;赵冬;孙佳艺;王淼;刘静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至2009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中,出院日期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18岁及以上且出院诊断包含NVAF的北京市户籍病例,排除接受了射频消融术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通过将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和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链接和查重,收集1年内这些NVAF患者中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性别和CHA2DS2-VASc评分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绘制风险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VAF患者28 871例,平均年龄(72.7±10.2)岁,其中女性占48.2%,女性患者伴随更多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在1年的随访期间,有2 313例(8.0%)患者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事件的患者年龄更大,CHA2DS2-VASc评分分值更高,伴随更多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糖尿病(P均<0.001),而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P <0.001)、血管疾病(P=0.002)的患者更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为8.4/100人年,且随CHA2 DS2-VASc评分分值的升高而升高.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在2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1),而女性患者CHA2DS2-VASc评分在3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 =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北京市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高于国外人群水平,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和伴随疾病的防治,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

  • ABO血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东凤;陈亚磊;吕树铮;宋现涛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h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PCI的STEMI患者.根据血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非O型血组(n=662)及O型血组(n =220).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造影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s189例.两组患者相比,总的MACEs(24.2%vs.13.2%,P=0.001)、再发心肌梗死(7.7%vs.1.8%,P=0.002)及1年内MACEs(8.0% vs.3.2%,P=0.014)在非O型血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型血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及院内死亡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1.717,95%CI:1.085 ~2.718,P=0.021).结论:非O型血可能是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MAC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鹏;王鹏;黄庆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CABG患者4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泵完),10 min后改为维持剂量0.5μg·kg-1 ·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4h、48h和72h(T1-3)抽取颈内静脉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72h时测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记录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与To时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S-100β3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D组术后各时点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N组相比,D组术后72h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神经损伤,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

  • 同期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郭琳;陈彦;马旭晨;区颂雷;董硕

    目的:通过对同期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变化趋势,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完成的15例同期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Group A),15例肺癌根治术(Group B)和15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Group C),于术前、术中、术后12h、24h、48h、72h及7d监测各组患者干扰素(INF)、白介素(IL2、II4、IL6、IL10)等细胞因子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在IFN、IL2、IL4比较上,各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在各时间点的IL6、IL10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A与Group C、Group B与Group C之间的比较发现,IL6在除外术前的各时间点监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A与Group B在术后24h和48h的IL10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A与Group B的IL6和IL10峰值出现在术后12h之后逐步回落,在术后7d基本可以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同期肺癌根治联合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围手术期造成细胞因子变化,与肺癌根治术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基本一致,反映出同期手术在围手术期并未出现更多的创伤,其手术安全性是可以被肯定的.

  • 风湿性二尖瓣不同手术方式同时行射频消融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罗天戈;韩杰;张海波;王坚刚;焦玉清;孟旭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射频消融术时,不同的二尖瓣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我中心所有同时行射频消融术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手术,排除因各种原因未同时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例.统计病例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基线资料,术前心脏超声资料,手术及围术期资料,预后及随访资料等.将总体样本分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组(rhMVP组)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组(MVR组),在搜集的样本资料中选取32项变量作为匹配参考因素,对两组样本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观察并探讨两组间在匹配前后的预后差异.结果: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中心所行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共292例,全部同时接受了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57.4岁,其中女性213例,占73.0%.按二尖瓣位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匹配前rhMVP组97例,MVR组195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成功194例,每组各97例.匹配后各匹配组间参考因素差异消除,对比未进行匹配的预后及随访资料,两组在随访死亡率上的统计差异消除(P =0.014 ~0.613);匹配前后随访期心房颤动复发例数(P=0.009 ~0.022),和随访期总体终点事件发生率(P =0.000~0.012),匹配后的差异缩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平衡其他参考因素后,rhMVP组的中期心房颤动复发率及随访期总体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MVR组.结论:对于同时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病例,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优于瓣膜置换术,表现为可显著降低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及减少总体终点事件发生.

  • 左冠状动脉异位窦起源致猝死1例

    作者:王栋;吴永涛;刘迎龙;耿斌;苏俊武

    左冠状动脉异位窦起源(anomalous origins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opposite sinus of Valsalva,ALCAOS)是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病变,其解剖特征是左冠状动脉开口位置(通常起源右冠窦)及走行异常,异常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且异常段冠状动脉多在主动脉壁内走行.此种畸形既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青少年运动后晕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中心今年收治了1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现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如下.

  • 婴幼儿孤立性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5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燕燕;金梅;丁文虹;王霄芳;梁永梅;吕震宇;韩玲

    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立性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孤立性先天性婴幼儿(≤3岁)主动脉缩窄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随诊情况等.结果:经超声或CT、导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单纯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35例,男女比例21/14.临床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2例,Ⅳ级2例.一期手术根治31例,未手术4例,死亡0例,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均获一定改善.结论:先天性孤立性主动脉缩窄是严重影响婴幼儿左心功能的心脏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手术后仍需长时间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

  •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类及转归分析

    作者:顾燕;金梅;丁文虹;王霄芳;郭保静;郑可;梁永梅;肖燕燕;焦萌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①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②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③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 吸入伊洛前列素和纯氧在肺动脉高压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强强;张陈;刘海菊;张丹;赵万桂;顾虹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在心导管术中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评估吸入纯氧和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和应用血管扩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CHD合并重度PA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心导管术中测定基础状态、吸氧试验后、吸入伊洛前列素药物试验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入选71例简单CHD合并重度PAH患者,中位年龄15岁(1.5 ~44岁).在吸氧试验和药物试验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在吸氧后肺动脉平均压由(78.30±10.30) mmHg(1mmHg=0.133kPa)降至(75.85±10.41) mmHg,(P<0.01),肺血管阻力指数由(23.30±9.51)WU·m2降至(16.52±8.47) WU·m2.在吸入伊洛前列素后,肺动脉平均压降至(74.37±9.95)mmHg(P<0.01),肺血管阻力指数降至(19.49±8.75) WU · m2(P<0.01),主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变化(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同于药物试验,在吸氧试验中增加氧分压测定和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在判断肺血管反应性时,吸氧试验阳性率高于药物试验.结论:对于CHD合并重度PAH患者,吸入纯氧和伊洛前列素均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药物,但吸氧试验需要氧分压的校正.在本研究中吸氧试验阳性率要高于药物试验.

  • 69例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丁文虹;姚杰;杨静;莫莹;梁永梅;肖燕燕;顾燕;郑可;王霄芳;程沛;金梅

    目的:总结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特点及对围术期临床转归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5年间我院儿童心脏中心收治的心上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上型TAPVC 69例,男性46例,女性23例,中值年龄5 0个月(21 d ~ 180个月).69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均与手术诊断一致,符合率100%.设定超声测量房间隔交通≤5mm为限制性房间隔交通(限制性房水平分流).本组研究提示限制性房间隔交通组就诊年龄(P =0.005)、体表面积(P =0.015),经皮血氧饱和度(P =0.039),房间隔交通直径指数(P <0.001)等均明显低于房间隔交通直径>5mm患儿组(非限制性分流);而肺动脉收缩压(P =0.002),右心室舒张末径指数,右心室与左心室前后径比值则明显高于非限制性分流组(P <0.001),且术后ICU时间明显长于非限制性分流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上型TAPVC首选且准确的方法.心上型TAPVC尽早诊断手术预后良好.房水平分流大小,引流血管是否梗阻,术前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与心上型TAPVC患儿围术期转归密切相关.

  • 双能量CT虚拟平扫定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的价值

    作者:陆东旭;王瑞;朱丽立;陈亚磊;栗佳男;范占明

    目的:探讨双能量冠状动脉CT造影(DE-CCTA)虚拟平扫(VNC)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前瞻性入选本研究,在常规非对比增强CT钙化积分扫描后再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DE-CCTA(SIEMENS)扫描.使用Heart PBV软件对DE-CCTA数据进行处理,得到VNC数据.两例阅片人独立评价常规非对比增强序列和虚拟平扫的钙化积分数值.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VNC和常规非对比增强序列所得钙化积分和钙化体积都有良好的相关性(以患者为单位,总钙化积分:r =0.931,P<0.001;总钙化体积:r=0.965,P<0.001);以单支冠状动脉为单位(钙化积分:右冠状动脉、前降支、旋支相关性分别为r=0.952,r=0.909,r=0.887);钙化体积:右冠状动脉、前降支、旋支相关性分别为,r=0.926,r=0.953,r=0.927,均P<0.01.与常规非对比增强序列相比,VNC所得钙化积分和钙化体积偏小.总的辐射剂量为(2.91 ±0.35) mSv.结论:双能量CT虚拟平扫能够用于量化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并具有降低患者辐射剂量潜力.

  •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凤秀;潘明康;陈玲丽;赵君;梁虹

    目的:探讨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性改变.方法:对临床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8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斑块达峰时间、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与SA及UA的相关性,并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进行对比.结果:UA与S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像特征存在差异,U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较SA患者中明显增高:UA组斑块内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达峰时间更快、大峰值强度比及曲线下面积更大,与S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UA组也较SA组升高(P<0.05);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与血清hs-CR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EUS技术观察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为临床对UA进行早期预测及干预,以及对UA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