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646
- 国内刊号: 10-134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挑战与陷阱并存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iou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一种罕见而且病情凶险的外科疾病。由Osler于1885年首次报道[1],其发病率低,约占所有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0.7%~3.0%,但病情凶险,死亡率可高达70%[2],死因主要为AAA破裂及脓毒血症。检索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或小宗例数的报道,因此相关诊治经验较少。本文总结国内外新研究进展结合临床经验,对该疾病进行总结论述。
-
介入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目前临床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抗凝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被大家广为接受。然而,一部分DVT患者在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后,仍然形成了严重的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的色素沉着、肿胀、酸痛、静脉性湿疹以及溃疡的形成,且多见于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因此对于髂股静脉血栓要尽早清除。手术取栓及目前新兴的各种介入技术都是清除静脉内血栓的有效方法,现就通过介入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综述如下。
-
滤器内血栓的诊疗进展
滤器内血栓(inferior vena cava iflter thrombosis,IVCFT)主要指由滤器拦截的游离静脉血栓和滤器刺激下腔静脉壁产生的血栓。IVCFT是目前血栓栓塞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抗凝、置管溶栓、机械血栓消除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等综合治疗,实现下腔静脉的再通,改善或者消除IVCFT产生的临床症状。
-
舒洛地特在静脉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舒洛地特(SDX)是硫酸氨基葡萄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凝效果,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静脉疾病。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SDX治疗静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简要阐述,介绍SDX在慢性静脉疾病(CVD)、静脉性溃疡及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临床研究结果。通过对上述临床研究的分析,得出口服SDX治疗效果的临床证据,已经在CVD、静脉性溃疡的辅助治疗中得到证实。
-
门静脉血栓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ophilic syndromes,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国内报道不多,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报道更加少见。现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HES合并PVT病例报告如下,并且复习相关文献。
-
腘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
腘动脉瘤是常见的外周动脉瘤,多发生于65~80岁男性人群。但是,在临床中大多数腘动脉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其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高。增加对腘动脉瘤疾病的认识,可以早期对其进行及时诊断,避免因为疾病进展而导致不可逆的肢体缺血性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级)腔内治疗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型)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51例成功接受腔内治疗的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资料,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为51~85岁,平均年龄为(61±11)岁。术前评估均适宜选用血管腔内治疗。手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针对病变段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腔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闭塞段血管长度为4.8~20.6 cm,平均为(13.8±2.2)cm,未能开通闭塞段2例,手术即刻开通率为96.6%。48例(94.1%)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82±0.22),明显高于术前(0.3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2.6±10.4)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的原发通畅率分别为88.4%、83.6%、70.2%,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1%、96.1%、82.4%。结论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型),以腔内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中度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初探
目的:观察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中度淋巴水肿并与保守治疗效果对比,寻求有效的淋巴水肿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及保守治疗的28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水肿的肿胀度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度差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肿胀度平均值(28.9% vs 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肿胀度差平均值(23.6% vs 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治愈7例(50.0%),显效5例(35.7%),有效2例(14.3%),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7.1%),显效6例(42.9%),有效7例(50.0%),2组均无无效病例。2组的治愈率及治愈率+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中度淋巴水肿,可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烟囱”支架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保护左侧锁骨下动脉的应用
目的:评估左侧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烟囱”支架(chimney stent implantation,CSI)在胸主动脉夹层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短期和中期结果,并且对这项技术进行评价。方法2013年6月到2015年10月行TEVAR手术并且进行LSACSI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6例。年龄为40~83岁,平均年龄为(57.4±13.3)岁。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n=27),穿透主动脉溃疡患者15例(n=15),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3例(n=3),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患者4例(n=4)。择期手术患者占79.6%,急诊手术患者占20.4%。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49/49),共使用了55个胸主动脉支架。51个CSI,包括49个裸支架和3个覆膜支架。术中内漏概率为18.4%(9/49);9例患者发生Ⅰ型内漏。术中内漏率与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大弯或者小弯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 vs 9%,P=0.121)。发生CSI狭窄3例,在第1个支架中放置第2个支架。围手术期左侧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零。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为6.1%(3/49)。随访期间并发症为CSI狭窄2例(4.1%),无新发内漏产生,夹层逆剥累及升主动脉1例。结论短期和中期结果表明,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过程中,对靠近LSA的胸主动脉病变应用“烟囱”技术,对保护LSA的开放可行。然而,由于出现内漏的可能性非常高,不主张对主动脉弓大弯侧病变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中行LSA CSI植入技术。对首选覆膜支架还是裸支架,首选自膨式支架还是球扩型支架,尚未得出结论。
-
心理干预减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减轻急性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住院诊断为急性降主动脉夹层患者72例,男性43例,女性2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使其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者的生存质量。
-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临床体会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对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丹东中心医院16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行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但是术后仍然有并发症出现,其中2例出现内瘘,1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安全有效。
-
冠状动脉分流栓及Fogarty取栓导管在上肢动静脉瘘成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复杂上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ifstula,AVF)成型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尿毒症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技术,行上肢AVF成形术。结果160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术后4周启用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成熟率为98.1%(157/160),使用后出现失功率为1.9%(3/160);除1例出现AVF瘤样扩张并且需要行AVF修复术外,其余病例内瘘使用效果满意,无血肿、急性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手掌末梢缺血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将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技术应用于上肢AVF成型术,临床效果明显,尤其对头静脉直径比较细的复杂的手术,亦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
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通过对患者病情、术前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措施及随访这几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讨论分析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病情、术前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措施等资料整理收集,共将其分为2组: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组(A组),共63例,普通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组(B组),共93例,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出现1例死亡,围术期内出现内漏11例,经治疗内漏均消失;随访期发生4例内漏,多数经保守观察后消失,仅1例需治疗。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围术期内出现内漏14例,经治疗内漏均消失;随访期内出现内漏6例,经保守治疗观察期内漏消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在术后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明显支架移位发生。结论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与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远期存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血管腔内介入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复杂型性腹主动脉瘤。
-
显微手术与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探究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中显微手术与介入栓塞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3例,其中显微手术组44例,介入栓塞手术组49例。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案的术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介入栓塞手术组治疗效果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介入栓塞手术组恢复良好率(81.63%)>显微手术组(45.45%);介入栓塞手术组偏瘫率(8.16%)<显微手术组(40.91%)。在介入栓塞手术和显微手术后精神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和介入栓塞手术在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上均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
17例腘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目的:总结腘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腘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21条肢体,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13±11.24)岁,其中4例患者为双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腘窝搏动性包块15例(71.4%)、腘窝疼痛5例(23.8%)、间跛5例(23.8%)、急性下肢缺血3例(14.3%)。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10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3例,动脉瘤结扎、人工血管旁路移植4例,其中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术中均行取栓术。1例患者在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后6 h出现移植物内血栓形成。术后平均随访(7.36±3.58)年,13例(76.5%)患者症状缓解,2例患者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膝下动脉闭塞而行大腿下1/3截肢术,1例患者失访。1期通畅率81%,保肢率95%。结论腘动脉瘤均应积极手术治疗,移植物首选自体大隐静脉,术后应给予足量、合理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
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目的: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中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情况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并且改善水平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效果较佳,可以改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并且支架的通畅率良好。
-
采用植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勾出术治疗巨大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植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勾出术治疗巨大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植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勾出术治疗12例(12条患肢)下肢巨大淤积性溃疡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12 d,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复发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植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点式勾出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美观,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血管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生命质量评估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记录2组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68.89%。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介入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其愈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