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肿瘤(电子版)杂志
Journal of Digestive Oncology(Electronic Version) 소화종류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沉默survivin基因抑制Lovo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靶向survivin的shRNA载体质粒,然后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urviv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实验评价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靶向survivin的shRNA能够明显下调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其抑制率分别是39.59%和42.32%.MTT实验提示转染特异性靶向survivin shRNA的Lovo细胞在转染48小时后出现呈时间依赖性的生长抑制.在转染后72 h,该细胞存活率仅为41.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结论 靶向survivin的特异性shRNA能够有效地沉默结肠癌Lovo细胞的survivin基因表达,体外实验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微转移检测评估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评估No.12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施行No.12淋巴结清扫的D2+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切片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0例常规病理检查No.12阴性淋巴结的微转移,分析No.12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各亚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预后分析.结果 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为5.71%(12/210),No.12淋巴结转移率从常规病理检查的16.30%提高到21.11%.No.12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其它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No.12a、12b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93%、11.16%,No.12a淋巴结转移与No.12b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与No.12淋巴结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敏感性高,可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No.12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进展期胃癌No.12组淋巴结清扫应作为常规,特别是No.12a与12b清扫,即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脉络化清扫.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附3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387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围手术期情况、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5.5±70.2)min,中位出血量96(50~2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2.1±6.4)枚,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9±1.4)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8±6.4)d.全组患者术后随访6~122个月,其中43例失访,随访率88.9%(344/387).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5.2%(59/387),其中吻合口复发10例,盆腔局部复发14例,腹腔广泛转移10例,远处转移例25例.Ⅰ~Ⅲ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5.0%、66.0%.结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确切.
-
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Lovo细胞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结肠癌Lovo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结肠癌Lovo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外源性VEGF刺激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TRA作用后Lovo细胞周期变化以及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Lovo细胞VEGF受体表达.结果 ATRA对Lovo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外源性VEGF165能刺激Lovo细胞生长,ATRA能够抑制VEGF165对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随ATRA作用浓度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从(60.10±1.27)%增加至(84.80±1.40)%;细胞凋亡率增加至(39.79±3.96)%.ATRA能抑制Lovo细胞表达VEGF及VEGF受体,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结论 ATRA具有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株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能机制为阻断VEGF自分泌及旁分泌,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与手术结果的对比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术前分型,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结果,参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 MRI/MRCP术前分型包括Ⅰ型1例,Ⅱ型9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12例.手术探查结果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8例,Ⅲa型5例,Ⅲb型6例,Ⅳ型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的准确性达85.7%.MRCP术前分型与手术探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Bismuth分型的准确性较高,对决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诊断与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其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PRP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腹胀.所有患者均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治疗.23例患者共进行手术5l例次,首次手术肿瘤肉眼完整切除19例(82.6%),部分切除2例(8.7%),2例仅行术中单纯活检(8.7%),联合脏器切除14例.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2.1个月,术后2年复发率达61.9%.患者术后复发与肿瘤大小、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手术切缘阳性有关.多次复发者复发间期逐渐缩短.结论 PRPLS首次手术应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复发常见,定期复查是诊断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复发的病例仍应尽早手术治疗.
-
奥沙利铂联合S-1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S-1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初诊不能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或辅助化疗结束6个月复发的胃癌患者自愿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预计寿命超过3月.奥沙利铂采用130 mg/m2第1 d注射,S-1依照患者体表面积的不同,从第1 d下午开始给予口服,连续口服14 d,每3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经过1个完整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安全性评估,3个周期以上的患者接受有效性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共完成106个周期的治疗.有效率为57.1%,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12例患者为部分缓解;5例患者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81.0%,其它4例患者出现进展.血液毒性主要包括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3.3%)和贫血(38.1%),Ⅲ度血液毒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9.5%)和血小板减少(4.8%),没有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发热或Ⅳ度血液毒性;非血液毒性主要为Ⅰ/Ⅱ度周围神经炎(57.1%)和乏力(52.4%).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S-1治疗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良好.该联合方案对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
单中心1184例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间施行腹腔镜手术的1.1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围手术期手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中开腹中转率5.24%(62/1184),1,12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54例,横结肠切除术2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6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91例,全结肠切除术8例,高位直肠前切除术22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216例,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71例,直肠癌拖出式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5例,腹会阴切除术132例,Hartmann术11例,姑息造瘘术18例.平均手术时间(188.40+72.76)min,中位出血量10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2.17±8.31)枚,腹部辅助切口平均长度(5.02±2.83)cm,平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2.38±1.50)d,平均术后住院日(8.02+2.79)d.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4.79%(166/1122),常见为肠梗阻(4.81%,54/1122),其次是术后尿潴留(2.94%,33/1122).围手术期死亡率0.09%(1/1122).全组患者随访率94.56%(1061/1122).Ⅰ~Ⅳ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6.0%、72.0%、19.0%,Ⅰ~Ⅲ期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0%、85.0%、70.0%.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77.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0%、74.O%.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早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与开腹手术可比.
-
腹腔引流在腹部手术以及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以来外科医生认为在进行腹部大手术后需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历史悠久,在19世纪70年代,sims作为第一个外科医生把腹腔引流术应用在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自此之后,预防性腹腔引流术被外科医生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腹部外科的鼻祖-Billroth也认为腹腔引流可挽救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生命[1].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Lawson Tait的名言"When in doubt,drain.(怀疑即引流)"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以来,预防性腹腔引流被广泛应用,目的是引出腹腔内所积聚液体,如腹水、乳糜液、血性分泌物、胰液或肠道分泌液等.另外,腹腔引流液也可作为诸如术后出血、胰瘘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早期诊断工具[2,3].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预防性放置引流管被广大外科工作者所接受.
-
进展期胃癌的化疗
虽然近二十年的统计显示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下降,但每年仍然有约700,000的患者被确诊为胃癌,而其中90%左右的患者为进展期,需要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在中国,胃癌仍然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份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回顾调查显示,胃癌的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第3位.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进展期胃癌的化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全球范围内认可的标准方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复习,总结了各种化疗药物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现状.
-
超声造影新技术在肝内局灶病变及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探查肝内局灶性病变及对病变的定位诊断意义重大,能大致描绘进出肿瘤的血管,一个较完整的观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肝脏的8段法详细记录肝癌主瘤和子瘤的大小、占据部位和范围;②描述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境界是否清晰,判断肿瘤属膨胀性生长或浸润性生长,观察肿瘤有无包膜和包膜的完整性;③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水平,有无液化、钙化等,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的血流丰富度和血供来源:④肿瘤有无突破肝包膜和浸润到其它脏器,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癌栓,血流速度、方向、频谱;⑤肝门淋巴结有无肿大;⑥有无胆管的侵犯和继发性胆管扩张;⑦观察肝内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⑧有无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
超声造影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安全、简便、经济,已在普通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并解决了许多临床问题.日常的超声检查技术包括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我们可以称之为平扫超声,虽然发现病变和定位病变的敏感性很高,也能诊断不同性质的病变,但其鉴别诊断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如对比增强CT(CECT)或MRI(CEMRI).对比增强影像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增强剂(造影剂)显示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可大大提高发现病变和判别病变性质的能力,但平扫超声上血流的回声强度比软组织低1000~10000倍而难以显示.
-
腹腔镜辅助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术者简介彭翔,男,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中山大学外科兼职教授.197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同年进入湖南省人民医院外科工作.1995年被作为专业人才从湖南省人民医院引进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胃肠外科、胰胆外科等科室并任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对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腹腔镜在腹部外科的应用.1999年7月率先在佛山地区开展腹腔镜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现该方法已成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肿瘤的常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