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肿瘤(电子版)杂志

消化肿瘤(电子版)

消化肿瘤(电子版)杂志

Journal of Digestive Oncology(Electronic Version) 소화종류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影响因子: 0.2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7402
  • 国内刊号: 11-930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100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何裕隆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瑞端;严凤娇

    目的 总结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并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扩张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康复指导等. 结果 26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接受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后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全部消失.术前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误吸;术后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呕吐物、排泄物的变化;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2~3天,能够预防创伤性感染发生. 结论 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微创、安全、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的诊治分析

    作者:林义办;彭翔;邓建中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患者17例,平均年龄(56±18.2)岁,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考虑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行急诊手术;6例考虑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以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入院,完善辅助检查后确诊盲肠癌,行限期右半结肠切除手术. 结果 所有1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急诊手术9例,探查发现回盲肠肿物,其中4例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余8例患者,2例阑尾切除术后不全性肠梗阻,6例阑尾脓肿经治疗后腹部包块仍存在,经腹部CT、结肠镜检查诊为结肠肿瘤,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回盲部癌可能首发表现为急腹症.在诊治时应全面检查,综合分析,手术中仔细探查,降低回盲部癌的误诊率.

  • 炎症微环境下代谢基因A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娟妮;林绪涛;梁丽英;陈广原;叶慧玲

    目的 探讨炎症微环境下ARG1基因表达水平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和巨噬细胞M2型细胞,通过小干扰RNA转染HT29细胞沉默ARG1表达,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HT29细胞高表达ARG1基因.实验共分6组:HT29单纯培养组、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共培养+精氨酸酶抑制剂组、共培养+L-精氨酸组、ARG1高表达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ARG1沉默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精氨酸酶活性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ARG1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6含量,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巨噬细胞M2型细胞共培养后HT29细胞中精氨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外源性添加L-精氨酸或高表达ARG1基因后,HT29细胞精氨酸酶活性、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提高.外源性添加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或转染siRNA沉默ARG1基因表达均能明显降低HT29精氨酸酶活性,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炎症微环境下过表达代谢基因ARG1能够增强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能力.

  •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可根治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劲涛;谭明华;吕益中;彭亮

    目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ymphocyte ratio,NLR)的上升与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本研究目的为探讨NLR对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结果选取NLR截点,根据NLR截点分析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NLR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结果 根据ROC曲线选取1.76为NLR截点.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直肠癌组织类型、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及术式(Dixon或Mil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NLR组患者T3+4期、淋巴结转移(N1-3)以及TNM、Dukes分期较晚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NLR组患者.高NLR组及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及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提示患者总体预后不佳.结论 NLR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 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慧军;戎祯祥;熊焰;管建松;王福全;钟健;麦显强;梁裕团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有效安全.

  • UGT1A*28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华南地区研究报告

    作者:彭建军;邓艳红;马东;廖旺军;何裕隆

    目的 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UGT1A* 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型,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型,1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型.TA6/6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0%(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TA6/7及TA7/7突变基因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型的5.39%和3.59%.结论 UGT1A1 *28不同基因型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洪明;韩方海;邹瞭南;王伟;赵江宁;刁德昌;万进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之间43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295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41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 (60/295),而开腹组为39.7%(56/141),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O.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0.52±51.13)分钟,长于开腹组(180.05±57.29)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病人安全、可行.

  • 淋巴结比率对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

    作者:时俊霞;王孝兰;师丙帅

    目的 探讨淋巴结比率对于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到2009年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淋巴结比率LNR(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总数)的截点值并分组,分析LNR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清扫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数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P=0.03)、肿瘤直径(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01),转移淋巴结(N分期)(P<0.001)和TNM分期(P<0.001)与LNR有显著相关性.LNR与阳性淋巴结数有显著相关性(r=0.88,P<0.001),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8,P=0.4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TNM分期、LNR影响胃癌患者预后,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大小、TNM分期、LNR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NR可用来评价胃癌患者预后,其与清扫淋巴结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结直肠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作者:王少川;宋武

    早在1889年,Paget即提出肿瘤生长的"种子-土壤学说":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回顾近十几年的肿瘤学研究进展,不难发现: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并不仅仅和肿瘤细胞自身有关,肿瘤细胞的周边环境对肿瘤的生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肿瘤微环境包含多种成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其中重要的一群.MSC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MSCs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即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的能力,这些特点尤其体现在间充质干细胞对于损伤组织的归巢与修复作用上.随着干细胞工程技术的进步,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间的关系备受瞩目.

  • 从长期生存角度看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裕隆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ast track surgery, FTS;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 ERP;multimodal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MRAS)是多种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的综合临床应用,可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1],其在结直肠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始于1995年Kehlet团队的探索性研究[2].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际ERAS协会推荐应用于结直肠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宣教、术前戒烟/戒酒4周以上、不常规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转流造口或术中肠镜除外)、缩短禁饮时间至术前2小时、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常规给予术前镇静、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前30~60分钟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标准化麻醉方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微创手术、术后不常规留置鼻胃管、不常规放置腹/盆腔引流管、优化术中补液、术中保温、尽早拔除导尿管、包括硬膜外镇痛在内的综合术后镇痛、控制术后高血糖、咀嚼口香糖、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系统性稽查等[3,4].

  • 经自然腔道早期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万进

    经自然腔道完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totally laparoscopicsurgery of anuspreserving radical resection for ultralow rectal cancer cancer)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这一治疗难题,同时避免了下腹部的辅助切口,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盲肠癌并腹壁转移行扩大根治术一例

    作者:许开武;陈志辉;宋新明

    盲肠癌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穿孔等疾病,而在盲肠癌晚期,除了典型的右半结肠癌表现外,还可合并右下腹腹壁包块、脓肿、局部溃疡等.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盲肠癌并腹壁、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并接受盲肠癌扩大根治、右下腹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胃癌转移规律及亚临床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徐惠绵

    出现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经.血行转移一般发生于胃癌晚期.当癌肿侵透浆膜后,癌细胞可脱落,种植于腹膜、网膜或其他脏器表面,形成种植转移.胃癌转移的程度是判断病期、选择手术方式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一旦发生转移,往往意味着各种治疗方法均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预后不良.

消化肿瘤(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2008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