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우강민족의학원학보
- 主管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817
- 国内刊号: 45-108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房粘液瘤的术后护理体会
心房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良性心内肿瘤,来源于原始内皮细胞,多发生于左心房房间隔卵圆窝部.亦有见于在心房、右心室或多个心腔.本病病情发展迅速,可突发二尖瓣口阻塞引起严重心衰或猝死或因肿瘤脱落造成致命的栓塞.因而心房粘液瘤一经确诊,不管有无症状,均应尽快手术治疗.1985年10月~1999年6月我院收住心房粘液瘤10例,其中6例施行心内直视肿瘤摘除术,心房粘液瘤术后,除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复苏护理外,因肿瘤组织松脆,术中容易脱落引起脑栓塞或肠系膜、下肢动脉栓塞,导致昏迷,心功能衰竭.
-
28例儿童眼外伤的护理体会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自1995年1月~1999年8月间,因眼外伤住院患者118例,其中儿童28例,男17例,女11例,占眼外伤患者的23.78%.儿童眼外伤中有10例为玩具枪引起,占儿童眼外伤的35.71%,成为眼外伤的新课题.目前,很多家庭均是独生子女,对儿童眼外伤的护理工作更有其重要性,现就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中心静脉压测定在心脏手术临床护理的应用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中心静脉插管,是心脏术后循环功能的常规监测项目,中心静脉压(CVP)是通过在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1],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心脏排血功能,血容量以及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2].我院于1988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对心脏手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及有效血容量的监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296例鼻咽癌患者联合化疗的护理
目前国内外治疗鼻咽癌多以放疗为主,但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后仍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而再治鼻咽癌大多以化疗为主,顺铂(PDD)和5-氟脲嘧啶(5-FU)联合是目前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方案[1,2].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含PDD+5-FU为主方案联合化疗鼻咽癌病人296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护理
1997~1999年我们曾收治10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由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眼部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住院3~8天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10例均为双眼且并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例并发新生儿脐炎.其中旧法接生8例,新法接生2例.2 护理措施2.1 眼部护理 由于婴儿眼裂小,体质较弱,适应性差,不易配合,因此,操作时动作要准确、轻柔、不能强行扒眼.先用温水洗净双眼分泌物及干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方法是:取侧卧位,眼角置一弯盘,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翻转上、下眼睑,禁止压迫眼球,以防造成角膜穿孔.右手持冲洗器进行冲洗,冲洗距离由近至远以增强水流[1].冲洗必须充分.在冲洗过程中,若患儿因啼哭而出现屏气时,应暂停冲洗,待有啼哭声即呼吸道通畅后再冲洗,避免因外界刺激而造成窒息.滴眼药水时应将药液滴入下穹窿部,再轻轻上提眼睑,以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
-
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细胞衰竭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并发症,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温肾泄浊,清解肠毒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39例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解剖死腔,便于清洁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并为给氧、呼吸器使用及气管内投药等提供条件.我院于1998年1月~1998年12月,由护士亲自进行气管插管39例,成功37例,失败2例,成功率占94.9%,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浅谈健康教育中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社会目标,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已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而护士是病人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因此,护士素质的高低,可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质量,为达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笔者认为,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具备下列素质.
-
提高护士长协调能力,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协调能力是协调主体从事有效活动的内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具体的协调活动中则表现为外显性.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搞好"护护"、"护医"、"护患"、"护勤"等协调工作.护士长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1].护士长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从提出计划到付诸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活动.这就给护士长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协调能力是当代护士长优质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必备的条件.那么,如何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呢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护士长管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护士长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护理部从护士长的岗前培训、护士长例会到护士长培训班、日常管理工作等,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现将实践探讨介绍如下:
-
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它不仅从健康方面影响病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同时也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1].当今预防和控制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一项重大课题.而医院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大量工作又必须由护理人员去完成.护理人员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为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对影响护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
耳源性脑脓肿并发脑疝的认识和急救护理查房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是讨论耳源性脑脓肿并发脑疝的急救护理.耳源性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严重并发症,继发脑疝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脑疝发生后,如能及早发现并积极抢救,病人可获救并恢复良好.因此,认识脑疝的发生和对脑疝的急救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次查房的病例在1999年3月31日晚10∶30突发脑疝,经夜班护士及时发现,通知医生进行紧急的抢救,使病人恢复良好,下面就由当晚值班护师报告病情及抢救经过.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观察护理
利培酮(Risperdol,西安杨森公司生产).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苯基异唑衍生物.它能较强地拮抗5HT2A和D2受体,而且这两种拮抗作用较为均衡[1].用于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及其它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意、怀疑等阳性症状,也可以治疗情感淡漠、社交退缩、反应迟钝、少语等阴性症状.还可以减少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负罪感.我科自1997年4月~1999年10月,先后采用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将用药期间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实践
在21世纪到来之际,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1].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急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这一要求,就必须加强护士在职教育培训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以推动急救医学的发展.我院急诊科自1995~1999年,对在职护士开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
超早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但却是病残的主要原因,而脑梗塞占急性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有报告达70%.脑梗塞主要由来自颅外的血栓或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阻塞脑供血动脉所致.治疗关键是溶栓,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塞有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动脉内灌注溶栓剂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溶栓疗法,本世纪70年代末国外开始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文献报道的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血管再通率为58%~100%,临床好转率为53%~94%,均高于静脉内用药(36%~89%、26%~85%)[1],但其并发症及影响预后诸多因素也备受关注,其中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治疗的时间窗.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1998)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三个阶段标准,分为超早期(指发病1~6h以内)、急性期(发病48h以内)和恢复期.若能够在超早期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尽早恢复脑缺血区的血供,可使缺血区血流重建[2],改善微循环,则可阻断脑梗塞的病理过程,避免可逆的脑组织坏死,也避免或减少了在急性期进行盲目溶栓所出现的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现就超早期局部动脉内应用溶栓剂治疗急性脑梗塞作简要综述.
-
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方法在临床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输血疗法是一种脏器移植,即使采取再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免疫反应等副作用.而且,自从80年代发现因输血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以来,输血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再加上1998年我国<输血法>颁布后,由于义务献血宣传工作滞后等因素影响,血源变得十分紧张,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又能节约血源的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再生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而长段距离的神经缺损、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等仍存在修复的难题.神经端侧吻合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的课题.如果周围神经通过端侧吻合,可以再生并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又不影响邻近神经的功能,那将为神经显微外科治疗翻开新的一页.尽管神经端侧吻合有其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至今其再生机理尚未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先天性尿道下裂治疗现状
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在50年代中期始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创用的手术方法达200余种,但尚无一种特定的术式可适合于各种类型之尿道下裂.多数学者认为:术者的手术经验、患者的局部畸形情况、尿道覆盖屏障及缝线质量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现根据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就近年来常用的、疗效较满意的几种一期手术方法综合如下.
-
中心静脉插管在血透治疗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透通路,已在急性肾衰及尿毒症诱导期广泛应用.近10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提高,动静脉瘘血管通路的丧失率增加,中心静脉插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逐步上升,已成为长期透析中的又一条生命线,现将中心静脉插管在血透治疗中的应用简述如下:
-
保肛法直肠癌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有效手段.80年代以来直肠癌外科治疗出现二大趋势:一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保肛手术的推广;二是通过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局部复发率.随着保肛根治术的开展,根据我院经验结合复习文献,现对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手术作如下综述.
-
胃癌NO水平与免疫状态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生率在持续下降,但在我国其死亡率仍居首位.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自由基,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左旋精氨酸(L-Arg)生成.其参与调节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过程.NO的生物学特征尤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方面的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胃癌患者血清、癌体及其癌旁组织NO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 胃癌血清、癌体及癌旁组织NO水平
-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干扰素(IFN)是由细胞基因控制,在特定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诱生蛋白质.这种诱生蛋白质-IFN从细胞产生出来,又可作用于相应的其它同种细胞,使其恢复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免疫活性".由于该药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分类IFN种类繁多,依据其抗原性分为α、β和γ三种,目前主张将α- 干扰素和β-干扰素统称为Ⅰ型干扰素,将γ-干扰素称为Ⅱ干扰素,因为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许多特征很相似,但在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特征上两者和γ- 干扰素完全不同,各型又有众多亚型.α-IFN由抗原性相关联的α1-IFN、α2-IFN等一组蛋白质构成,β-IFN系单一的蛋白质,与α-IFN 抗原性虽有些关联,但差别较大;γ-IFN也是单一蛋白质,其抗原与α-IFN及β-IFN 完全无关[1].实际应用的IFN制剂还有manalraIFN、基因工程IFN.所有干扰素均需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干扰素反应基因成分(ISRE),产生抗病毒蛋白及多种免疫调节因子[2].原来认为α及β干扰素为同一受体,目前发现干扰素受体有异质性[3],不同个体干扰素受体表达的数目不等,也影响干扰素疗效[4,5].
-
EBV感染与肺癌的关系
目前有研究认为呼吸道是EBV潜伏的大场所,主要是通过人类唾液传播,有嗜人淋巴细胞特性.首先感染人口咽部组织上皮细胞,随后播散到周围血B淋巴细胞呈潜伏感染状态.世界上大多数人在幼儿期就可感染EBV,并终身携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EBV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1~5].笔者就EBV与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1 与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关系
-
冠心病的QT离散度
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已发现数十年,1985年Campbell等[1]首次提出了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但直到1992年Higham等[2]在窦性心律和心室起搏两种状态下,同步记录10例心脏手术患者心尖部单相动作电位和体表心电图,结果发现在心室起搏增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程度后,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QTd与窦性心律时相比较都显著延长,这才证明了QT离散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造成的.QT离散度代表了心室肌的不稳定性,是反映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项无创性指标.目前在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冠心病(CHD)具有诸多的应用前景,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重视.1 QTd的测量直接测量心室复极的离散度,需要利用微电极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记录心肌跨膜电位,或者采用易于固定的带吸盘电极进行多部位记录.早期采用的一种无创方法即所谓的体表标测,虽为无创性,且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应用的复杂程度无法为临床日常工作所接受.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容易推广.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max与QTmin的差值代表QTd,单位用ms表示,计算公式为:QTd=QTmax-QTmin .测定QT离散度时,描记的心电图图形应清晰、稳定、无干扰.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各取其平均值,从不同导联中大的QT间期减去小的QT间期.心电图导联上QRS波的起始差异一般在十余毫秒以内,而且起始多清晰可辨,因而在QT离散度的计算上常常将这一差异忽略.QT间期测量关键在于明确QT间期的终点位置,即T波终点的确定.方全等[3]认为不同心电图导联上的T波的结束不一致及某些导联上T波明显低平或与U波融合造成了T波终点难以确定.确定T波终点的方法有:①T波下降支陡峭处的切线与基线的相交点;②当T波下降支较直时,取T波回到基线的那一点;③存在明显U波时,取T波与U波之间的谷底;④当U波与T波部分融合时,作T波下降支的延长线,取延长线与基线的交点.对不能确定T波终点的导联可以除外以免引起假QT值.
-
卵巢癌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卵巢癌各种新的诊断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1 卵巢癌标志物的应用诊断卵巢癌标志物在诊断有以下作用:①早期发现肿瘤,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在治疗中对病情的监测;②由于肿瘤标志物的特点,可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③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意义[1].
-
头颈部肿瘤的基因表达及意义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世界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我国每年平均约出现新病人100万人.死于癌症者约80万人.待治疗者150万人.在我国病死率高的九种恶性肿瘤占全部癌症死亡病人的89%[1].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5年生存率大约为35%~60%[2].人们在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认识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肿瘤治疗的进一步解决可能依赖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依赖于新兴的基因治疗.癌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已得到证实.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肠癌、肝癌等均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笔者通过复习有关文献就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表达综述如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发病占有关睡眠疾患的1/2~2/3,自80年代以来,国外对SAS与心血管病间的关系做了较多的研究,表明SHS是一发病率较高、对心血管病有重要影响,而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1,2].SAS又分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三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见,国内报道约占SAS的69.4%[3].现将近年来有关OSAS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1 OSAS与高血压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有OSAS,大约45%~48%的OSAS患者有高血压.OSAS是独立于年龄、肥胖、吸烟等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4~6].OSAS可引起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肖丹等[7]对13例OSAS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变化,结果示白天高血压发生率为46%;白天无高血压的患者夜间一过性高血压发生率86%.慈书平等[8]对164例有或无OSAS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表明不管有无高血压OSAS患者,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尤其是睡眠时血压及血浆内皮素均增高.更有力的证明是:当OSAS得到有效的治疗后,血压可下降.黄席珍等[9]对18例OSAS合并高血压且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的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恢复正常,并停用降压药物.有学者认为OSAS引起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能与慢性长期夜间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显著的胸内压变化,频繁的唤醒反应和睡眠结构紊乱有关[10].
-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新进展
1986年Murry等[1]首先发现心肌反复短暂缺血可以限制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心肌梗塞范围(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 MIS),因此,提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概念,即心肌能从短暂的缺血中快速反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这一概念的提出为缺血的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一些研究者用不同的预适应方法,在不同种属的动物身上,从整体到离体器官及细胞水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大量实验资料表明:预适应现象普遍存在于正常动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①缺血预适应发生时ATP消耗速率减慢;②与侧枝循环血流形成的关系不大;③单次的冠状动脉阻塞也能使心肌出现缺血预适应;④如果持续缺血时间超过90min,缺血预适应这种保护机理可能丧失;⑤缺血、热休克.α1-肾上腺素能刺激也有可能使心肌出现类似"缺血预适应"现象的反应.目前,尽管众多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资料均证实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存在,但其发生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笔者就IP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肿瘤病人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进展
静脉输注药物已成为目前普遍的给药途径,据吴勤统计,70%以上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注射治疗[1].对于肿瘤病人尤其中晚期病人,机体每日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及各种治疗药物均由静脉供给,因此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肿瘤病人的化疗药物的输注,如何保证所制定的化疗方案顺利实施,同时病人有较好的血管条件去接受化疗计划,这关系着疾病的转归.
-
双斜体位防治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我院对1993~1999年间12例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HSH)的处理,试用双斜体位进行纠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3~35岁,体重66±8kg,孕期37~38W+5d,单胎巨大儿或双胎.术前平卧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心动过速,伴有胸闷,头昏.全组选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L2~3,酌情注入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阻滞平面控制在T6以下,用KP-Ⅱ监测仪监测BP、HR、ECG、SpO2. 本组12例麻醉后出现明显持续性低血压,其中1例血压曾降至7.18~3.05kPa,经快速输液,使用升压药仍未纠正,试用双斜体位(左倾斜30°,上身高斜30°)后血压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
静脉留置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体会(附21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对21例严重手外伤病人采用经静脉留置针注射局麻药物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56岁,其中断指14例(2个以上手指刀割伤),断腕3例,严重挤压伤4例,行断指(断腕)再植及清创术.术前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若有失血性休克,先进行抗休克治疗.1.2 麻醉方法 施行麻醉时,让病人仰卧、头偏向健侧,用手摸清前、中斜角肌间隙后,在相当于C6水平,右手持16G静脉留置针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肢侧推进,当针尖穿过颈深筋膜有一轻微突破感后,即停止进针,向内缓慢置入外套管1.5~2cm后拔除针芯,用3M手术粘帖巾固定.自静脉留置针回吸无血后缓慢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与0.15%丁卡因混合液20~25ml(内含1∶40~20万肾上腺素).术中根据需要,每隔1h追加首次局麻药剂量的1/3~1/2,必要时辅以哌替啶、异丙嗪与氟哌啶合剂半量或全量.
-
骨骼肌铁苏木精块染法
传统的骨骼肌铁苏木精染色,均采用片染,而且染色步骤繁琐、时间长,标本容易脱落,难以制作大量的教学切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室经过多年探讨,模索出以下两种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
成年人水痘1例报告
1例成年水痘,缘由妻子带状疱疹传染所致,现摘要报告:丈夫,34岁.因全身散发性丘疱疹、水疱伴发热5天,诊断为水痘入院.20天前,妻子右胸背部患带状疱疹,患病期间,经常用手挤捏丈夫痤疮粉刺和挟痧,20天后,妻子带状疱疹在我院门诊基本治愈,丈夫却出现发热,体温39℃,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继而躯干、四肢、面颈等处发生散在斑疹、丘疱疹和水疱,轻度瘙痒,发热不退而入院.无恶心呕吐,无昏迷抽搐,大、小便正常.既往无水痘、带状疱疹病史,亦无大疱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和其他传染病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T38.8℃,其它生命体征正常,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面颈等处可见多数孤立、散在性绿豆、黄豆大小圆形、椭圆形的丘疱疹、水疱,周围红晕.部分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澈如水珠状,部分水疱中央萎缩、结痂,个别水疱破裂结浆痂.眼结膜、口腔粘膜及外阴粘膜无皮损.病理活检可见棘层细胞变大,内含嗜酸性包涵体.治疗:住院后按水痘治疗,主要以口服阿昔洛韦和外搽5%硫磺炉甘石洗剂,其他则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1周后皮损渐渐干涸,脱痂痊愈.讨论:水痘、带状疱疹同属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水痘以儿童多见,易在儿童中传染流行.成人水痘少见,由妻子带状疱疹引发丈夫水痘更罕见.夫妻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互相挤捏皮肤使病毒直接由皮肤粘膜破损途径传染是本例成人水痘的发病原因.因此,带状疱疹仍需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
静滴头孢唑啉引起迟发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拟诊"胆囊炎".在我院门诊静滴青霉素、甲硝唑治疗10天后,病情未见好转.于1999年9月13日改用头孢唑啉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第1~3天静滴完后无任何不适.第4天用药,约15min,患者觉胸闷不适,立即停滴含头孢唑啉液体.继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色发白、四肢发冷,R35/min,P120/min,BP10/7.5kPa.立即给予输氧、滴管内注入盐酸肾上腺素0.7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并以地塞米松1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持.经以上处理后,查心电图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血压上升至15.5/9.5kPa,但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由上级医院急救科接诊处理.2 讨论头孢唑啉注射剂与青霉素同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毒副作用小,过敏反应明显少于青霉素等优点.临床应用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报道少见.本例在用青霉素无效情况下,改用头孢唑啉第4天出现过敏性休克,更为少见.鉴于此病例,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不用此药.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基层医疗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以便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
-
低钾性麻痹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
1 病例简介例1,患者,男,32岁.因四肢软瘫14h,于1999年8月27日入院,经各方面的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周期性麻痹.1997、1998年有类似发作住院2次,经补钾、抗甲亢等治疗好转.入院检查:BP13.36/9.04kPa,HR120/min,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双上肢肌力Ⅲ~Ⅳ级,双下肢肌力Ⅰ~Ⅱ级,腱反射消失.急查血清K+1.64mmol/L,血清Ca2+2.1mmol/L,Na+、Cl-正常.T39.68mmol/L,T4305mmol/L.心电图Ⅱ导联见图1示,窦性心律,P-R规则,间距为0.50s,心房率120/min,值得注意的是R-R间期逐渐缩短,P-R间期逐渐延长.第一次搏动的P-R间期0.18s,第二、第三个P-R间期分别为0.27s、0.32s,到第四个P波后QRS波群脱落,第五个P波后有QRS波群,其P-R间期又缩短至第一个P-R间期的0.18s,房室传导以4∶3下传,周而复始.T-u-P融合使Q-Tu难以测定,Q-Tu>0.40s(明显延长).左胸导联(V4、V5、V6)u波电压高低相间,交替出现.QRS波及ST段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呈典型文氏现象(房室传导4∶3);③低血钾伴低血钙;④u波电交替.入院后给予补钾、抗甲亢等治疗,住院8天共补钾15.7g,复查血清K+3.60mmol/L,血清Ca2+2.5mmol/L,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恢复正常心电图.低钾所致临床症状亦全部消失.图1 心电图Ⅱ导联例2,患者,女,17岁.因下肢软瘫4h,于1999年4月22日入院,临床诊断:低钾性麻痹,心律失常.入院检查:BP14.63/9.31kPa,HR58/min,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上肢肌力Ⅴ级,腱反射减弱,当天查出血清K+2.08mmol/L,Na+、Cl+、Ca2+正常,血常规、肾功能、血糖正常.既往身体健康,父母健康.心电图V1导联,见图2.连续记录,P-P匀齐,心房率58/min,第一至第三个P-R间期依次为0.20s、0.24s、0.27s,第四个P波未下传,第五个P波与QRS波群无关(P-R<0.12s),为长间歇后出现的交界性逸搏(E).第六个P波后有QRS波群,其中P-R间期又缩短至第一个P-R间期的0.20s,如此呈周期性变化.房室传导比率为4∶3.V3导联(图2下)T波平坦,u波>T波,Q-Tu间期0.63s(超过正常高度),QRS波及ST段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伴交界性逸搏;③低血钾症.入院后给予氯化钾治疗,肌力逐渐恢复,住院5天,共补钾36g,痊愈出院.
-
右室粘液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3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紧1年余,加重伴高热、畏寒4天而入院.既往有晕厥史.入院查体:T39.2℃,R25/min,P102/min,BP14.0/8.0kPa,神志清楚,平卧位,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右扩大,心率102/min,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3~6级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3.0cm,质软,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3.9×109/L,血小板107×109/L,血红蛋白134g/L;尿常规正常;ESR40mm/L,连续3次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胸片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心胸比例0.63,肺动脉段高,左心耳段突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心系统增大,右室下部可见一个范围46cm×40cm团状物,边界清楚,回声稀疏的团状影,肺动脉内径稍增宽,室壁运动幅度减弱.临床诊断:右室粘液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过4周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后,体温正常,复查血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复检B超右室下部仍见有一个范围46cm×40cm的团状物.转院外科手术,术中见在室间隔右侧附着一个短蒂的瘤体相连,外观透明胶冻状、表面光滑.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岁.因长期乏力、发育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近年出现紫绀而就诊.查体:发育较差,口唇中度发绀,杵状指,左侧心前区可闻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无传导,P2亢进.辅查心电图示右室肥大.X线胸片示全心影增大以右心较明显,双肺呈瘀血表现.超声心动图(UCG)应用HP、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用宽频带探头,探头频率范围2~4MHz.患儿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尖处、剑突下常规方位作切面扫查.左室长轴切面示左房、左室稍增大,右室明显增大.剑突下、心尖处四腔心切面示右房明显增大.房间隔下端回声缺失约2.4cm,房间隔与二尖瓣、三尖瓣及室间隔正常"十"字交叉模糊.二尖瓣前叶较后叶短小,三尖瓣前叶较长,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大动脉短轴切面示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收缩压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计算[1]为8.0kPa,正常肺动脉收缩压2.0~3.33kPa[2].据此可判定患儿存在肺动脉高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彩色血流柱从左房经缺损处向右房分流,同时于左房内亦可探及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血流信号.于左房、右房内探及房室办返流信号即二尖瓣可见中度返流,返流面积2.2cm2;三尖瓣中度返流,返流面积2.1cm2.UCG诊断: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Ⅰ孔型房缺伴二尖瓣、三尖瓣发育异常).见图1及图2.
-
桥脑出血致一个半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64岁.因突发性头痛、呕吐、右偏身麻木2h于1999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查体:BP24/14.7kPa,神志清楚,语言清,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正常;左眼处于中间位,外展内收均不能;右眼不能内收,外展正常,有眼震及复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右半身痛觉减退,右上下肢肌力Ⅴ级.头颅CT示桥脑被盖部出血,出血灶偏左侧,出血量约6ml.经降颅压、降血压、止血,保护神经元等综合治疗,右半身麻木感消失,但眼球运动障碍改善不大明显.
-
以阴茎勃起和遗精为首发症状的狂犬病
患者,男性,54岁,农民.因"阴茎勃起5天,恐水、怕风3天"于1999年10月16日收住院.患者1999年9月16日被狗咬伤右下肢(该狗同日咬伤一儿童面部,10天后,该小孩出现恐水、怕风,随后死亡).曾到当地防疫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3次,1999年10月11日无明显诱因阴茎异常勃起,遗精1次,流出精液约8ml,较平时多,未予注意,10月14日始出现右下肢麻木、恐水、怕风、双下肢无力,曾到当地医疗站求治,诊断"感冒",予青霉素、丁胺卡那抗炎等治疗,效果欠佳,遂转我院.既往史:否认有外伤史.入院查:T37℃,R21/min,P86/min,B86/min,BP15/9kPa.神志清,疲乏,恐惧状,怕风,流涎不断,无苦笑面容及牙关紧闭,呼吸顺,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张力正常,无角弓反张,双下肢肌力减退,未引出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2×109/L,N0.90,L0.097,RBC 4.92×102/L,PLT 177×109/L;尿常规Pro(+).根据狗咬伤史及伤肢麻木、恐水、怕风、双下肢瘫痪、考虑狂犬病,予严密隔离、镇静、解痉、支持及对症治疗,不时出现烦躁、胡言,双下肢无力加重,并出现尿潴留,住院2天于1999年10月18日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敌敌畏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症状明显改善或稳定后,文献较少报告,我院急诊科收治了1例口服敌敌畏经手术实证并发急性胰腺炎术前误诊为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笔者查阅了本院近20年来抢救成功的近10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急性胰腺炎尚属首例.现就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病理生理、误诊原因作一浅析.
-
治疗巨大性多发性尖锐湿疣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8岁,阴茎、肛周多个增生肿物2年.曾用中草药外治无好转,且日益增多增大,大便困难,抹肛不干净,严重影响生活而入院.有冶游史.检查:阴茎包皮内外板、冠状沟处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头样、菜花样肿物,基底狭小,表面凹凸不平,阴囊有多处糜烂面(外用药物刺激引起),有渗出,肛门周围可见数十个菜花样增生物密集沿肛周呈环状排列,内环达齿状线外缘,表面附有粪便,粪臭味.肿物小为黄豆大,大为拇指头样大,肛周肿物覆盖面积达12cm×8cm(见图1).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诊断:尖锐湿疣.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肝肾正常.
-
胸腺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
胸腺肽是由小牛胸腺组织提取、精制而成的低分子活性多肽的无菌溶液,它有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对一些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经常使用.我科于1999年5月份曾遇到肌肉注射胸腺肽后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董某,女,37岁.因长期头昏乏力,口腔溃疡,经常感冒而肌注射胸腺肽以增强免疫能力.胸腺肽5ml,肌肉注射,每日1次.患者第1次注射后约2min;主诉:胸口不适,继而面色苍白,全身湿冷,眼花,即测BP8.0/6.7kPa,HR132/min,神志尚清.
-
灭鼠药中毒致皮质盲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1岁.因误食灭鼠药(药名毒鼠强)后抽搐20min,于1999年6月3日入院.查体:T36.5℃,P116/min,R28/min.抽搐状态,表现为双眼球固定,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痉挛.双侧瞳孔4mm×4mm,对光反射消失,颈软,心肺及腹部无异常,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灭鼠药中毒.给予洗胃,抗惊厥,对症及支持治疗.第2日患儿神志逐渐转清,但仍有不规则的间断抽搐,每次抽搐时间约数分钟,抽搐缓解期能进食少许流质食物,间断抽搐持续3天后症状消失.第4日发现患儿双眼视物不见,眼科会诊检查:双眼睑位置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楚,晶状体位置正常、透明,双眼黑蒙,角膜反射存在.强光及恐吓时睑闭合反射消失,双侧瞳孔3mm×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未见异常,诊断为皮质盲[1],经给予高压氧及营养脑细胞治疗20天后恢复见物.
-
磷霉素致剥脱性皮炎1例
磷霉素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轻微.但也有严重的血清样反应,剥脱性皮炎、严重肝功能损害,我院收治1例用本药所致上述严重反应,现报道如下:患儿,男,6岁半.因感冒发热半天而用磷霉素0.5×2支加入10%葡萄糖100ml点滴,当滴到一半时,患儿突然寒战,发热继而腹部剧痛,呕吐数次,停药后腹痛减轻.第2天,患儿全身出现大片红斑丘疹,以头面部、胸腹部为甚,剧痒,疹间皮肤潮红.口唇明显肿胀,皲裂,口腔粘膜糜烂,粘膜大块脱落,咽喉部亦肿胀糜烂,不能吞咽及发音.全身皮疹于第5天出现大小不等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出疹后第3天,出现小便淡茶样改变,继而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且渐加深,肝脏增大肋下3cm,压痛,胆囊B超无异常.肾功能正常,心酶谱中度增高,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000μmol/L,黄疸指数160μmol/L,尿三胆阳性,网织细胞0.005%,抗-HA(-),抗-HBS(+),Hcv-RNA(-),HEV-RNA(-).WBC21.7×109/L,N0.83,Hb80g/L.既往无肝胆病史及药敏史.经护肝,排黄,抗感染,支持治疗,输入血白蛋白共60g,黄疸不退,后经CT肝胆扫描,提示胆囊壁粘膜坏死脱落、胆囊切除后,黄疸渐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住院76天治愈出院.
-
先心一室缺术后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16岁.因先心-室间隔缺损(VSD)入院治疗.患者发现心脏杂音6年,剧烈活动无自觉不适和发绀现象,心脏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先心-VSD"(膜部).于1999年元月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口唇指端无发绀现象.心前区无隆起,HR70/min,规律,胸骨左缘3~4肋肋间可闻3~4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无亢进,心界叩诊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检:X光胸片示:两肺野无明显充血,左室稍大.心脏超声彩色多普勒示:膜部室缺0.4cm,无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入院后经术前准备,于1999年元月1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VSD根治术.先在常温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进行探查,因未发现室缺而改行低温,阻断主动脉,心脏停跳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发现脊下型室缺约0.8cm,直接缝合,关闭室缺.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30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8min,有短暂血红蛋白尿.术后返ICU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第1天早晨(术后13h),病人清醒,有弱而不规则的自主呼吸,在更换氧气瓶并同时行人工气囊加压呼吸的过程中,病人突发心跳骤停,神志昏迷,瞳孔散大,心电监测示:心跳减慢呈直线.即行心外按摩,静脉反复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待心电图呈室颤波后,先后4次电击除颤(由200~400瓦秒),并迅速排除氧管道故障,接上呼吸机后,病人心跳恢复.估计心跳暂停6~7min.心跳恢复后继续用利多卡因静脉点滴,心跳由室性恢复至窦性心率,并采用甘露醇降颅内压,冰帽降温,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高浓度给氧(80%)等处理.病人生命征趋向稳定,血气正常,尿量满意,心肺复苏2h后,病人曾一度清醒,瞳孔有所缩小,光反射存在,以后再次转入浅昏迷状态,烦躁,继续进行脑复苏处理,72h后,病人完全清醒,肌力正常,血流动力学平稳,血气正常,尿量满意,拔除气管插管,改鼻导管给氧.因患者痰多粘稠,自觉呼吸困难,考虑长时间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再行气管切开,通畅呼吸道,并留置胃管鼻饲,病人情况好转、稳定、无智力障碍、肌力正常,2周后病人康复.
-
胆石性肠梗阻1例报告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畏寒发热3年入院.既往7年前曾因胆囊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可扪及质硬肿块,B超示:胆总管4.3cm×3.1cm结石.肝功能:DBIL71.9μmol/L,IBIL25.1μmol/L,入院后1天,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透见中上腹多个气液平面,考虑麻痹性肠梗阻,2天后手术见:胆总管扩张,直径3.5cm,下段通畅,并见积气,未见结石,估计已排入肠腔.探查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20cm处有一鸡蛋大的块状物嵌顿,近端肠管扩张明显,部分肠段血运差.切开肠管取出结石为5.5cm×4.0cm×3.5cm,边缘有一指头大缺损,肠腔内另有一指头大结石与缺损处吻合.讨论胆石性肠梗阻是指胆道大结石进入肠道后引起的肠梗阻.术前难诊断,资料报道多伴胆肠瘘,结石经瘘管进入小肠,本例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证实无胆肠瘘,结石自行排进小肠,并于回肠末端嵌顿引起肠梗阻,本例术前有过突发性阵发性腹痛,未予注意,术中胆道探查无结石,因此,术前已确为胆管大结石并有剧痛,术中探查无胆管结时,应注意探查肠管,以免延误肠梗阻的处理.
-
抗-C、抗-e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免疫反应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笔者曾遇到1例,兹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壮族.1997年7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某乡卫生院住院.7月17、18日输O型全血600ml无不良反应,22日继续输200ml全血后出现寒战,发热39.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后渐渐好转,次日尿呈茶色,皮肤、巩膜黄染,Hb下降,继而转入我院.入院检查:重度贫血,PLT 92×109/L,Hb 43g/L,RBC 1.40×1012/L.为查明原因,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作Rh系统试剂血清、鉴定谱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试剂由上海血液中心参比实验室提供).结果患者血型为O、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AGT)(+++),抗IgG(+++),抗C3(-).使用一组鉴定谱细胞对患者血清及RBC乙醚放散液同时做抗体检测,结果呈现抗-C、抗-e活性,见表1.
-
健康教育干预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效果评价
病人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管理和经营效益的主要标准,也是等级医院评审和百佳医院评选的必备的指标.平均住院日过长使医院的经营效率降低,医疗卫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课题.笔者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论证,试图寻求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新途径.
-
医改实施后贫困县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低水平、广覆盖、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办法,给各级各类医院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贫困县医院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贫困县医院无论在医院规模、人才结构、成员素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无法与省、地市医院或发达地区县医院相比,而在收费标准及灵活性上难与乡镇卫生院或个体医院看齐,因此,医改实施后,贫困县医院将遇到比城市大医院和发达地区县医院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如病人来源进一步减少,医院经济状况愈加严峻,医疗队伍不稳定性更加明显,尤其是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后,对以药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县医院来说,将面临生存危机.对此,贫困县医院如何采取措施迎接医改,使医院在医改实施后得以生存和发展,是摆在医院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
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
在医学课程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许多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化学诊断技术都需要化学知识来奠定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为今后掌握临床实验技术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是笔者在带教过程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对化学课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做实验时持应付态度,有的更是流露厌学情绪,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搞好实验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除了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外,还在以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
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搞好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如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提高教学质量,单有教师积极努力而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是做不到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才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的心理因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对建立高校内部考试"垂直"管理模式的探讨
分析传统考试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高校内部考试"垂直"管理模式,即建立高校内部考试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考试管理内容和运行体系,对考试过程进行统一规划、规范管理.通过"垂直"管理,使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保证"教考分离"的顺利实施,从而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考试管理质量.
-
临床医学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探讨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重视.病理学权威Virchow曾称"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真正的科学".由于它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又涉及到学生尚未接触到的各种临床问题,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另外,本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发展迅猛,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问题.现结合近几年的一些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
-
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
医学的迅猛发展对医学生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组胚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入门课程之一,它为其它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病理学等)和临床课程(如内科学、妇产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笔者浅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
急性心肌梗塞并ARDS 1例误诊分析(附尸检报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急症,病因主要为各种严重的肺部疾患和创伤、休克、严重感染、手术及急性胰腺炎.由急性心肌梗塞诱发者甚少.国内曾报告1例,但为临床推测[1],由尸检证实者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本人经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天,持续性加重3h于1998年5月15日入院.1996年患前壁心梗,之后未再有疼痛发作.既往无吸烟及肺部疾患史.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心肌酶:CK1360U/L,CK-MB99U/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r型,T波对称倒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心电图呈急性心梗的动态演变.5月17日上午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发现呼吸急促,28/min,两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心率128/min,律齐,可闻及奔马律及S3,急查心电图ST-T无改变,心电监护示SaO281%,血气分析示:PO27.30kPa,O2Sat85%,经吸氧、利尿、扩血管及强心治疗,上述症状迅速缓解,呼吸频率24~32/min,但心电监护提示低氧血症未能纠正.心电图逐渐出现电轴右偏,V3R~V5RST段抬高,疑急性右室梗塞,曾3次床边胸片均提示为两下肺感染,先后经面罩吸氧,Bipap呼吸机及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低氧血症仍未纠正,经院内大会诊,考虑合并有肺栓塞,认为根据临床症状及胸片,诊断ARDS依据不足.于5月19日下午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同时给予PEEP呼吸机辅助呼吸,给氧浓度高达70%,SaO2仍波动在75%~85%,PaO2高为6.7kPa.于1998年5月20日清晨4∶00死亡.尸检结果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Ⅲ级.②左冠状动脉之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栓形成.③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右心室心肌多处呈片灶状被纤维瘢痕组织所取代,以心尖部为著.④急性心肌梗塞:左右心室广泛性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空泡变性,心肌细胞波纹状收缩,间质片状及散在嗜中性白细胞浸润.⑤ARDS:肺间质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水肿并透明膜形成,微血管内可见透明血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长.
-
川畸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
1 病例简介患儿,女,2岁.发热12天,全身猩红热样红斑、颜面水肿及颈淋巴结肿大1周入院.曾在院外诊断:"肾炎"静滴青霉素1周,无效.入院检查:T40.4℃,R40/min,P140/min.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全身皮肤见弥漫性细小红斑,尤以躯干为甚.颜面轻度水肿,双眼结膜及咽部充血.颊粘膜无"费-科斑",右颈部触及1cm肿大淋巴结,无压痛,移动度好.心肺腹阴性,四肢关节无疼痛.入院前无服药史.入院诊断:猩红热.给青霉素、头孢氨苄胶囊治疗后其体温波动在37.8℃左右.入院后第3天出现口周发红,干燥,杨梅舌,无"帕氏线及苍白圈",指(趾)末端红斑,指趾间脱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9.6×109/L,血小板、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常,血沉20mm/h,尿蛋白(+),抗"O"正常,肥达试验阴性,肝功ALT 45KU,咽拭培养出A型溶血性链球菌.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诊断:川畸病.给予阿司匹林、氢化可的松、维生素B6、维生素C等治疗,14天痊愈出院.
-
中成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规律及历代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经加工成的剂型.近年来,随着中成药新制剂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使用中成药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然而在临床使用中,有医生或病人反映部分中成药疗效不佳,有些甚至毫无疗效.笔者经调查发现,造成中成药疗效不佳的原因较多,有主观的和客观的,现就其疗效不佳的原因作些肤浅的分析.
-
穿琥宁在临床上的应用
穿琥宁系采用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的精制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混合物,具有抗菌、解热、消炎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腺病毒有灭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高热、急性感染性疾病、尿路感染等,疗效好,副作用少,故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作如下综述.1 用于外感高热外感高热是一种常见病,病情较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目前临床治疗此类病的方法和药物很多,疗效不一.马占平等[1]用穿琥宁注射液400~1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天,一般治疗2个疗程.67例外感高热患者中痊愈57例,占85%;显效4例,占6%;有效4例,占6%;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7%.而陈可静[2]依患儿病情辨证施治,在静滴穿琥宁注射液(剂量依年龄而定)加5%葡萄糖液的基础上选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等方加减治疗,58例患儿用药后,在24h内症状及体征消失者18例,48h内者28例,72h内者9例,72h以上需配合使用抗生素者3例,总有效率为94.8%.
-
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价值日益重视,作为重要信息源的档案领域自然不可能置身其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文件越来越多,由于档案与文件之间的天然联系,电子文件的日渐普及,将对档案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档案部门作为社会信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对电子文件的认识和研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抓住契机,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
结合一次主题读书活动谈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议和部署,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出现良好的势头.但不可否认,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做虚功,流于形式,不讲实效.前不久,上海10所高校的学工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提供了一组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数据,数据是这样的: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上的需要"的占57.4%,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 ,"没有意义"的占7.9% .这样的评价发人深思.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专业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还是开展其他的教育活动,都必须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不能赶任务走形式,否则非但收不到效果,甚至还会令学生反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无从谈起. 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里试结合我校近期开展的"了解百色,热爱百色"主题读书活动谈一些看法.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