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兔葡萄膜黑色素瘤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特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大白兔20只(20眼).方法 将培养的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悬液种植到C57BL/6黑鼠大腿内侧皮下,7~12天孵育成直径10 mm团块后制成肿瘤碎片,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右眼脉络膜上腔,自种植之日起予环孢霉素A 20 mg/kg肌肉注射以抑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每周行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并记录兔眼底肿瘤大小、形状、眼部其他组织的改变以及肿瘤内部血液供应情况.观察6周后眼球摘除,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肿瘤大基底径、高度、细胞类型、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以及眼部其他组织肿瘤浸润情况.结果 除1只(5%)兔因呕吐物窒息死亡外,余19只兔19眼(95%)肿瘤存活并迅速生长.其中1眼(5%)自种植4周开始肿瘤自行萎缩,第6周12眼(60%)肿瘤充满玻璃体腔.2周、3周、4周B超测量肿瘤平均大基底径分别为3.1 mm、6.1 mm、12.2 mm,平均高度分别为2.2 mm、2.7 mm、8.5 mm.HE染色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排列规则紧密,部分坏死,血管充盈.18眼(90%)均可见眼部其他组织受肿瘤细胞浸润,3眼(15%)肿瘤突破巩膜向球外蔓延.结论 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兔眼脉络膜上腔种植后肿瘤迅速生长,模型建造成功率高.(眼科,2010,19:130-134)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兔眶内慢性视神经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 建立眶内视神经慢性受压损伤动物模型,并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视神经中的表达.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大白兔36只.方法 将动物分为6组,即A组(无压迫组):只放置球囊而不充盈造影剂;B组(2 w):逐量注入造影剂压迫2周;C组(2 w+2 w):压迫2周后解除压迫2周;D组(4 w):注入造影剂压迫4周;E组(4 w+4 w):压迫4周解除压迫4周;F组(8 w):压迫8周.用眼眶内植入气囊并定时注入造影剂的方法,模拟眼眶肿瘤缓慢生长对眶内视神经慢性压迫,建立视神经慢性损伤动物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在眶内视神经慢性损伤后不同阶段(造模后2、4、8周)CNTF和GAP-43的基因表达.主要指标 CNTF和GAP-43的表达.结果 眼底像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视神经都出现病理改变并逐渐加重.空白及无压迫组低表达CNTF和GAP-43,压迫2周后即可见表达上调(P<0.01),随着压迫时间延长,两种基因均见表达逐渐增高(P<0.01).结论 成功建立兔眶内视神经慢性损伤动物模型,并观察到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CNTF和GAP-43在视神经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多,提示神经细胞被外来损伤诱导,开始进行自身修复.(眼科,2010,19:135-138)
-
手持放大镜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持放大镜对视力正常者和低视力患者阅读速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初次使用手持放大镜的低视力患者13例和37例视力正常者.方法 分别测试视力正常者不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及初次使用+10D、+20 D两种不同度数的手持放大镜、采用10 cm、35 cm两种不同距离阅读小五号字时的速度;并测量低视力患者首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和不用放大镜阅读相同放大率的大字印刷体的阅读速度.主要指标阅读速度(字数/分钟).结果 视力正常者不用手持放大镜的阅读速度(194.6±45.2字/分)比用+10 D手持放大镜在眼睛到放大镜10 cm(159.7±44.7字/分)、35 cm(162.5±46.7字/分)的阅读速度快,也比用+20 D手持放大镜在眼睛到放大镜10 cm(150.3±43.3字/分)、35 cm(150.0±43.4字/分)的阅读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0.000);在相同放大倍率下,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分别为10 cm和35cm时,阅读速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 D,P=0.783;+20 D,P=0.981).低视力患者首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的速度(54.2±8.2字/分)比不用放大镜阅读相同放大率的大字印刷体的速度(64.0±9.4字/分)要慢,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初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者,无论是正常人还是低视力患者阅读速度均慢.因此低视力患者使用放大镜时要有熟练过程.(眼科,2010,19:139-141)
-
黏弹剂选择对百康复视伦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黏弹剂对百康复视伦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手术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36只新西兰标准实验兔(36眼).方法 将3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眼为手术眼.将两种相同材料的人工晶状体A和B(LA,LB)及三种黏弹剂A,B,C(EA,EB,EC)进行不同组合(LA+EA,LA+EB,LA+EC,LB+EA,LB+EB,LB+EC)植入动物眼内,其中LA+EA为临床中发生术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混浊的PC-PRL+Healon GV.手术后1天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混浊情况.术后2天~1周,将裂隙灯观察到发生混浊膜的实验兔处死,手术剥取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膜,电镜下观察.对于术后发生增生膜的组合,使用人眼房水作为培养基,进行人工晶状体与相应黏弹剂的体外培养,并观察晶状体表面的蛋白沉淀情况.主要指标前房闪光,人工晶状体表面增生膜.结果 在动物体内实验中观察到仅在PC-PRL与Healon GV配合使用的动物组,5眼(83.33%)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后表面混浊,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6).电镜下显示混浊为纤维增生.体外培养各组均未发生该现象.结论 PC-PRL与Healon GV在术中共同使用是术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混浊的原因,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眼科,2010,19:93-96)
-
近视眼眼球容积与眼轴关系的分析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三维重建并测量近视眼眼球容积,分析其与眼轴的关系,为玻璃体手术中估算填充物的填充量提供依据.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5例单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健眼.方法 行眼前节、眼底及眼部超声检查,显然验光及MRI三维重建测量眼球容积.根据屈光度数及眼底有无病理件改变,将患者分为病理性近视组(A组)和非病理性近视组(B组).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及眼球容积与各参数的关系.主要指标 MRI测量的眼球容积、A超眼轴、屈光度,佳矫正视力.结果 A组平均眼球容积为(9026.00±1565.94)mm3,B组(6449.99±696.43)mm3(z=-4.767,P=0.000).A组5眼眼球规则均匀增大,12眼增大以前后径为主,3眼伴颞侧变形.B组眼球形态正常.两组佳矫正视力分别为:A组(0.63±0.37)、B组(1.07±2.84)(z=3.209,P=0.001);A超眼轴分别为:A组(29.15±2.76)mm、B组(23.80±1.14)mm(z=-5.000,P=0.000).A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相关性大(r=-0.86,P=-0.000),与屈光度(r=0.539,P=0.021)相关,与佳矫正视力(r=-0.510,P=-0.031)负相关.B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相关(r=0.76,P=-0.000),与屈光度(r=0.535,P=0.060)和佳矫正视力(r=-0.062,P=0.841)不相关.A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的一元线性同归方程为:眼球容积=499.75×眼轴-5544.87;B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眼球容积=440.678×眼轴-4040.2.结论 MRI可较好地应用于近视眼活体眼球容积的测量,病理性近视眼球容积与眼轴显著相关并呈线性关系,本研究提出的回归方程为玻璃体手术中估算填充量提供数据参考.(眼科,2010,19:100-103)
-
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HOYA PY-60AD)眼的术后视觉质量.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57例(5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方法 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按就诊顺序登记及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术中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HOYA PY-60AD(29眼)和球面人工晶状体HOYA AF-1(UY)(28眼).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时进行一般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前节及眼底,并记录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低对比度视力(ETDRS低对比度视力表)、对比敏感度(OPTEC6500,明视、明视眩光、间视和间视眩光)并填写调查问卷(Catquest-9SF).主要指标 UCVA,BCVA,低对比度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调查问卷分值.结果 术后3个月,非球面组患者明视(400 Lux)条件下5%对比度视力(0.35±0.13)及间视(30 Lux)条件下5%(0.49±0.13)和25%(0.25±0.12)对比度视力均好于球面组,分别为(0.43±0.15)、(0.61±0.12)、(0.3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间视及间视+眩光条件下低中频(1.5 c/d、3 c/d、6 c/d、12 c/d)的对比敏感度非球面组均好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UCVA、BCVA及调查问卷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低对比度视力和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10,19:89-92)
-
四切口双手操作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四切口双手操作进行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9例(39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方法 对以上患者行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法玻璃体切割手术,切除机化玻璃体和积血、剥除增生膜或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等.主要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39眼术中顺利切除机化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增生膜,剥膜时间4~50 min(平均16.2 min),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手术时间32~65 min(平均48 min).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明显提高者35眼(视力表提高2行或者光感到指数),随访中4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视网膜出血.39例术中及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容易进行剥膜、取异物等操作,对复杂性玻璃体手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眼科,2010,19:122-124)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正常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知觉检查的比较
目的 了解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三种视知觉检查在正常儿童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间的差异.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正常儿童5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50例.方法 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视知觉检查测评系统中的噪声视力表、拥挤视力表、对比敏感度视力表检查正常儿童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各50例.根据检测结果对弱视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弱视组中不同弱视程度和不同屈光度之间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的正常和异常人数及构成比.结果 弱视儿童及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60眼(60.00%)和15眼(15.00%),噪声异常者分别为62眼(62.00%)和30眼(30.00%),拥挤异常者分别为56眼(56.00%)和0眼(0%)(P均=0.000).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者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32眼(51.61%)、20眼(66.67%)、8眼(100%)(P=0.005);拥挤异常者分别为30眼(48.39%)、18眼(60.00%)、8眼(100%)(P=0.010).噪声异常者分别为39眼(69.90%)、18眼(60.00%)、5眼(62.50%)(P=0.868).弱视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屈光不正者,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33眼(70.21%)、9眼(34.12%)、17眼(62.96%)(P=0.011);噪声异常者分别为30眼(63.83%)、15眼(57.69%)、17眼(62.96%)(P=0.868);拥挤异常者分别为30眼(63.83%)、11眼(42.31%)、17眼(62.96%)(P=0.172).结论 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三种视知觉检查可以用来评估弱视患者视知觉损害状态.(眼科,2010,19:113-116)
-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学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时间、形态学特征及其随病程延长的发展变化.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SD)大鼠.方法 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36只,18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只为正常对照.于4、8、12周取视网膜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主要指标视网膜光镜组织病理学、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4周及8周时与同期对照相比光镜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不明显,12周时大鼠视网膜较同期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内核层相对变薄.糖尿病4、8、12周时大鼠视网膜透射电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出现不同阶段的凋亡征象:胞浆浓缩、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边聚、细胞核固缩、断裂等,主要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细胞,外核层细胞仅于糖尿病组12周时出现染色质浓集、分布不均.TUNEL检测发现糖尿病组4周时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8周及12周时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糖尿病大鼠4周时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其凋亡程度与病程有关.(眼科,2010,19:125-129)
-
人眼调节前后眼球形态的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探讨人眼调节时的晶状体及相关结构形态变化特点.设计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方法 对8例健康志愿者11只正视眼分别在视近状态和视远状态进行MRI检查,对晶状体、前房及眼轴的MRI图像进行测量,调节前后晶状体及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主要指标晶状体的厚度、截面积,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结果 11只正视眼视远时品状体厚度、截面积、前房深度、眼轴平均为(3.51±0.20)mm、(22.89±1.82)mm2、(3.54±0.27)mm、(23.91±0.90)mm,视近时平均为(3.73±0.34)mm、(23.17±1.66)mm2、(3.29±0.32)mm、(23.82±1.07)mm,调节前后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有显著性差异(t=3.563、P=0.007;t=4.804、P=0.001),晶状体截面积、眼轴差异无显著性(t=1.890、P=0.095;t=0.913、P=0.388),晶状体厚度差、前房深度差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MRI能反映晶状体在调节状态下的形态特点,有望成为研究人眼调节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眼科,2010,19:97-99)
-
以眼底像模糊程度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免散瞳眼底照相白内障筛查法以眼底像的模糊程度反映白内障混浊程度的可行性,并以此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连续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23例(171眼).方法 在暗室进行眼底照相,自然瞳孔<4 mm 时需药物散瞳,并加照外眼视网膜反光像,以此鉴别晶状体或角膜混浊.眼底模糊度分5级:0级为眼底清晰;1级为视网膜小血管隐见;2级为视网膜大血管隐见;3级为视盘隐见;4级为眼底结构全不见.于术前及术后2周内查矫正视力.主要指标矫正视力、眼底像模糊度.结果 术前眼底模糊程度为1、2、3、4级的眼,术后视力分别平均提高0.37±0.24,0.45±0.26,0.53±0.24和0.60±0.31.眼底像模糊度与术前视力负相关(r=-0.59.P=0.000);眼底像模糊度与视力改善行数正相关(r=0.54,P=0.000);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0.5者(21眼)主要的眼底病变为视盘周萎缩环14眼(66.7%)、视神经萎缩3眼(14.3%)、黄斑病变4眼(19.0%).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的眼底像模糊程度可以反映白内障混浊程度,可能成为白内障手术前预测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眼科,2010,19:81-83)
-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0例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方法 对患者的用药种类、给药方式,角膜上皮及基质病变情况、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用药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7例有眼部疾病史;22例有频点抗菌药、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滴眼液史;使用抗菌药进行连续眼表冲洗2例;连续性局部注射抗菌药、抗病毒药或糖皮质激素10例;频点抗阿米巴药物1例;频点表面麻醉药1例.临床表现为弥漫角膜上皮混浊8例,角膜基质浸润11例,角膜基质溃疡11例,伴有前房积脓3例.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停用既往药物,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治疗疗程为1周至4个月.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基质浸润吸收,溃疡愈合形成斑翳,前房积脓完全吸收.结论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多与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有关,临床表现多样且无典型性,停用既往药物,促进角膜修复治疗有效.(眼科,2010,19:119-121)
-
自发眼球内出血的磁共振影像及超声影像表现
目的 提高自发眼球内出血磁共振影像(MRI)诊断的准确性.设计回顾件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自发眼球内出血患者6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自发眼球内出血病例的影像资料,经灰阶超声检查6例,彩色多普勒检查5例,MR检查6例,其中MR增强检查5例.主要指标病变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声像特点.结果 在MRI图像上,病灶新月形1例,扁豆状2例,驼峰状3例.短T1短T2、长T1长T2、短T1长T2信号各2例.T2WI上病灶有低信号环2例.5例病灶内部均无强化.其中2例病灶邻近眼环强化,1例病灶环形强化.MRI诊断正确2例,2例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2例误诊为肿瘤并出血;灰阶超声6例均诊断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4例诊断为出血,主要依据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1例诊断为肿物.结论 自发眼球内出血MR信号多变,病灶内部无强化是其主要特点.综合利用超声信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眼科,2010,19:105-108)
-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0例(43眼)提上睑肌肌力达8 mm以上的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方法 采用经皮肤入路的提上睑肌折叠术,无需分离提上睑肌,观察手术前后上睑睑缘位置的变化.主要指标第一眼位上睑睑缘位置.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1个月.30例(43眼)患者第一眼位上睑睑缘位于正常位置,3例(3眼)欠矫,1例(1眼)过矫,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适合于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眼科,2010,19:116-118)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小样本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小样本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例6~34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在肌电放大仪引导下行双侧内直肌注射BTXA一次,两眼分别为2.5单位,注射前后行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斜视度,同视机及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主要指标斜视度及立体视功能.结果 6例患者随访时间4~39个月.注射前平均内斜视度数为(43.3±1.0)△,后一次随访时为(3.3±8.2)△,其中5例眼位正位.注射前1例患者具有远立体视,2例患者近立体视为600秒和40秒,注射后5例患者具有远、近立体视(3例40秒,1例60秒,1例200秒).结论 本文有限的资料表明,BTXA是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有效的可选择方法.(眼科,2010,19:110-112)
-
2007年云南省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截至2007年云南省的眼科医疗现状和服务能力.设计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云南省内165家医疗机构.方法 采用卫生部统一设计的眼科机构现状调查表,于2007年10-12月对云南省内医疗机构的眼科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并分析问卷结果.主要指标医护人员数量、年手术量、门诊量、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医生数量.结果 参与调查的的165家医疗机构共有眼科医生735名,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者392名,眼科护理人员771人.全省16个地州市中,昭通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眼科医生资源仅为7人,而昆明市为32人.2006年所有医疗机构共完成眼科各类手术58346例,包括白内障23833例.尚未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医疗机构有27家.各级医疗机构仅29家(17.6%)拥有较好的眼科设备,6家(3.6%)没有任何眼科设备.结论 云南省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机构眼科水平差异很大,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工作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以满足群众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眼科,2010,19:142-144)
-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0 D视觉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三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ReSTOR+4.0 D、IQ ReSTOR+4.0 D和IQ ReSTOR+3.0 D的临床效果,评估植入IQ ReSTOR+3.0 D后的视觉功能.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例(72眼).方法 对以上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IOL植入术,按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ReSTOR+4.0 D 18例(27眼),IQ ReSTOR+4.0 D 15例(25眼),IQ ReSTOR+3.0 D 14例(20眼).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的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和离焦曲线.主要指标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裸眼和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离焦曲线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IQReSTOR+3.0 D组裸眼中距离LogMAR视力(0.169±0.07)较ReSTOR+4.0 D组(0.256±0.08)和IQ ReSTOR+4.0 D组(0.252±0.08)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离焦曲线显示IQReSTOR+3.0 D组的近距离视力在-2.0 D~-2.5 D,相当于眼前40~50 cm范围有一高的平台,而ReSTOR+4.0 D组和IQReSTOR+4.0 D组仅为一个点.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夜间视力模糊、眩光和光晕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衍射多焦人工晶状体+3.0 D较+4.0 D能够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和一定距离范围近视力.(眼科,2010,19:84-88)
-
单眼白内障误诊为屈光参差行LASIK手术一例
患者,男性,42岁,职业司机.因右眼重影眩光感,影响夜间驾驶就诊.视力:右眼0.12,左眼1.2.显然验光:右眼:-3.50DS/-1.00DC×100=0.9;角膜曲率右眼42.9@8.1°,42.6@98.1°,左眼42.8@54.7°,42.6@144.7°;于2005年12月行右眼LASIK手术,术中输入-2.90DS/-1.00DC×100(预留-0.60D).
-
先天性晶状体部分缺损、虹膜囊肿并发白内障一例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5年余,加重3个月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1;眼压:右眼12.1 mm Hg,左眼13.3mm Hg.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7年角膜内皮失代偿一例
患者男性,71岁.20年前因外伤致左眼白内障,当时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无晶状体眼.2002年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眼科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8.2009年7月自觉左眼视力下降来诊,见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移位,建议观察随访.
-
白内障影像评估的新方式
裂隙灯显微镜及晶状体后照明照相检查一直是白内障评估的"金标准",其分级标准较为复杂且效率较低.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筛查需手术的白内障者系白内障影像评估的新方式,在白内障盲的筛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它具有两个优势:(1)数字图像便于保存及远程会诊;(2)具有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联合影像评估的高效性.但应注意与其他屈光间质混浊鉴别以及瞳孔缩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眼科,2010,19:76-78)
-
白内障手术能加快老年性黄斑变性进展吗?
老年人往往同时罹患老年性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变性两种眼病,长期以来对于白内障手术是否影响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情一直存在争议.先前的报道多认为白内障手术加快了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进展,而近年的报道多认为白内障手术并未加快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进展,反而更多地改善了患者的视觉功能,这与白内障手术的进步和超声乳化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眼科,2010,19:73-75)
-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
角膜穿通伤是常见眼科急症,多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有效治疗,尽快达到患者视功能的重建是目前很多医生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讨论.(眼科,2010,19:79-80)
-
后巩膜炎一例
关键词: -
小瞳孔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技巧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因其手术疗效佳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1-3],而在临床上存在较多因葡萄膜炎、糖尿病等引起的各种合并有小瞳孔的白内障者.在瞳孔难散大的情况下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往往会导致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若采取对虹膜进行瞳孔缘剪开或扇形切除等方法,则术后瞳孔不圆及葡萄膜反应较重.为提高此种术式在各类小瞳孔白内障中的成功率和保持术后圆瞳孔,我们在术中采用一种新的技巧,效果较满意.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