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중풍여신경질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2754
  • 国内刊号: 22-113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1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吴江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药物性亚冬眠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作者:宋丁;李惠勉

    目的 探讨冬眠合剂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早期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激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亚冬眠组(造模后肌注冬眠合剂Ⅱ号)3组,均于缺血后4h、12h、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之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的大体形态,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F、RT-PCR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亚冬眠组MMP-9及PAF的含量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结论冬眠合剂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早期有脑保护作用.

  • 高血压史及平均动脉压与进展性卒中相关性的单因素分层研究

    作者:付海龙;孙强;吕晓红

    目的 通过对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的分层对比研究,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后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再按高血压病史及入院后平均动脉压情况分为若干亚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史20年及以上组、高血压史20年?以下组及无高血压史组任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且进展性卒中(SIP)发病率,前者(49.4%)>中间者(30.0%)>后者(16.8%).平均动脉压≤75mmHg组与75mmHg<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005 <0.01,差异显著,且SIP发病率,前者(52.0%)明显高于后者(25.9%);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与75 mmHg<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011 <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IP发病率,前者(48.3%)明显高于后者(25.9%);平均动脉压≤75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165mmHg组比较,P=0.785 >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及长短均与SIP相关;平均动脉压超过一定范围,无论升高还是降低,都是SIP的危险因素.

  • 贵阳市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代鸣明;楚兰;刘芳;朱英武;方旭明

    目的 了解贵阳市城乡≥60岁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方法对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的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描述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城乡分布特征.结果 城市老年人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喜盐、喜脂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9.66%、4.53%、17.12%、8.63%、33.11%、1.31%、30.05%、17.60%、8.16%、8.99%;农村老年人群分别为43.6%、2.45%、14.50%、6.47%、22.63%、1.09%、45.73%、33.02%、19.74%、26.92%.临床指标中,高血压暴露率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因素城市暴露率高于农村(P<0.05).生活行为因素中,农村地区暴露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 贵阳市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暴露率高,其次为吸烟,而超重或肥胖也已称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行为因素暴露率高,这也可能是近年来农村地区脑卒中患病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 尼莫地平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研究

    作者:张冰;卢振产;王亚仙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 M1段闭塞脑梗死的治疗及其对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诊断明确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在治疗前,治疗2w、8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评分)及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15.02±3.07 vs 17.81±3.26,P<0.01;51.57±11.05 vs 45.26±11.21,P=0.03),治疗8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仍优于常规治疗组(7.26±1.97 vs 12.46±2.33,P<0.01;77.35±9.81 vs 66.91 ±11.54,P<0.01),治疗2w及8w后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有更好的侧枝循环(RVACA:1.75±0.25 vs 1.21±0.26,P<0.01;1.71±0.27 vs 1.21±0.23,P<0.01).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 M1段闭塞的脑梗死有效且有利于对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 M1段闭塞的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梅笑;王国香;王杨;吴珊;邹立华;陈晓丹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72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是在住院48h内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时间3m.截取住院48h内,即氟西汀治疗前、脑梗死后1w、1m、3m4个时间点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及MoCA量表检测及一般情况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卒中后3m,治疗组无论是NIHSS评分还是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01),病后1w、1m NIHSS评分及MoCA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入院48h内与卒中后3m比较MaCO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3m的氟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

  •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许二赫;张弥兰;董会卿;贾建平

    目的 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 Disease,MNGIE)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1例临床确诊为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系统回顾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结果 该患有长期的腹痛、腹泻史,神经系统首发症状为听力障碍,此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记忆力逐渐下降.神经系统检查有眼外肌麻痹、听力障碍、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头部MRI表现为广泛的白质脑病.肌肉活检为HE染色中出现嗜碱的肌纤维,在GT染色中为典型和不典型的RRF,在NADH染色和SDH染色中深染.结论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体肌病,具有上述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加上血及(或)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肌肉活检示组织学线粒体肌病的表现.如果发现血清白细胞中胸苷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或基因检测发现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位点突变更能进一步确诊.

  • 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建;王俊;李运明;房妮妮;王庆松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住院1w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早期心理干预,8w后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和HRSD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抑郁,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分析(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琼;李晓久;陈新;陈晓虹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I)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并回顾分析本文作者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从169例延髓内侧梗死的文献中筛选出符合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文献共12篇,累计病例14例.文献中14例患者病情呈阶梯样加重者7例(50%),加重持续数小时至数天(2h~7d).首发症状以头晕起病者常见9例(9/14,64.3%),其次为言语不清、四肢无力各为6例(42.9%).临床表现以四肢瘫、延髓麻痹为主,部分病例伴有感觉障碍.1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其后依次为构音障碍者11例(78.6%)、吞咽困难及眼震各8例(57.1%)、呼吸肌受累6例(42.9%)、舌肌瘫痪5例(35.7%,其中4例为伸舌不能).感觉障碍分别为浅感觉异常者4例(28.6%)、深感觉减退者2例(14.3%).意识障碍少见:嗜睡者2例(14.3%)、余12例患者意识清楚.本文报道的1例病例以发作性眩晕为首发症状,10余小时后相继出现言语不能、四肢瘫、球麻痹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持续数日.14例患者头部MRI均显示双侧延髓腹侧靠近中线部位有异常信号;8例行头部MRA检查:显示一侧椎动脉纤细或未显影者4例(44%)、单侧椎动脉局限性狭窄者2例(22%)、1例为基底动脉中下段及双椎动脉未显影、1例正常;1例DSA显示左椎动脉V4段严重狭窄,远端基底动脉显影不良,左侧脊前动脉未显影.本例患者MRI可见双侧延髓病变呈“Y”字型改变,以DWI为著,矢状位示病变位于桥延交界处;MRA右侧椎动脉较左侧细.结论 BMI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后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结合头部MRI检查,尤其是早期DWI联合T2 WI、Flair成像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 延髓内侧 脑梗死
  • 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SAH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吴宣萱;于金录;杨偲;罗祺;赵刚;黄海燕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SAH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分析本科917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并发SAH14例,根据CTA、DSA或者尸检的8例病例及14例术后病理资料,分析SAH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4例并发SAH患者中,8例行CTA、DSA或者尸检发现5例患有动脉瘤;1l例垂体功能性腺瘤;7例死亡.结论 SAH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瘤,诱因是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脑血管检查和术中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SAH的关键.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何晓英;付华;袁平;谭华;李小刚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脑水肿和星型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大鼠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60 μg/kg.3组大鼠于术后6h、24h、48h、72h、7d、10d处死,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MMP-9、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48h、72h明显,与组内6h、24h、7d、10d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时点MMP-9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48h、72h表达明显,与组内6h、24h、7d、1Od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各时点MMP-9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表达无相关性(r=0.429,P>0.05),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922,P<0.05),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44,P<0.05).假手术组未见GFAP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6h出现少量GFAP阳性细胞表达,48h增多,72h大量表达,7d达高峰,10d表达减弱;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表达6h与模型组相似,24h、48h、72h、7d、10d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ICH后G-CSF可抑制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展翅;陈洪汉;李钢;付金凤;黄虎翔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根据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vWF及sEPCR呈负相关(P <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越不稳定.

  • 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载脂蛋白酶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建平;肖明跃;蒋超;李芳芳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人群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OGG1)、载脂蛋白酶E(Apo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检测126例正常对照组和5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OGG1基因第326位Ser/Ser、Ser/Cys、Cys/Cys基因型多态分布及ApoE e2、e3、ε4基因型多态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OGG1基因的3种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7,P=0.042),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χ2= 6.447,P=0.011);AD组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显著升高,呈正关联(χ2= 11.722,OR=2.872,95%CI= 1.542 ~5.351,P=0.001).ApoEε4等位基因不影响OGG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P>0.05).经年龄分层后,AD组OGG1基因分布无差异性(P>0.05),ApoE基因在大于70岁组分布有差异性(x2=14.163,P=0.001).结论 河南汉族人群中,OGG1 G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独立于ApoE之外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无相关性;ApoEε4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与年龄有相关性,ε3等位基因是AD的保护因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分析

    作者:严建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对照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2组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相比,治疗前脑梗死组血清FT3降低(P<0.01),TSH、FT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前血清FT3水平低(P<0.05),TSH、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治疗后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FT3下降,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的测定,对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艳;孙宏侠;张明明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发病时间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l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

    作者:韩冬;马爽;孙淼;张鸿;邓方;冯加纯;冯娟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R组予再灌注,IP组给予大脑中动脉血流再通30s,之后阻断血流30s,如此进行3个循环之后予永久再灌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x43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I/R组,与Sham组相比,I/R组Cx43数量明显减低、分布紊乱,IP组Cx43表达数量及分布明显好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后处理能抑制Cx43表达减少、改善Cx43分布情况.

  • 癫痫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苯巴比妥浓度与癫痫发作频率相关性研究

    作者:顾浩;顾天能;赵变歌

    尽管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不断研发和应用,但癫痫耐药仍然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癫痫耐药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存在一个非特异性的机制,降低大脑对AEDs的摄取,如P-糖蛋白(P-gp)过表达,可降低靶点中相关AEDs浓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目前,国内对癫痫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苯巴比妥(PB)浓度、以及二者比值与癫痫发作频率的关系研究较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通过测定癫痫患者CSF和血清中PB浓度,并与发作频率变化分析,现报道如下.

  • 维生素B12缺乏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双侧基底节及丘脑病变1例报道

    作者:赵盼盼;张颖;费兆霞;马春燕;孙莉

    双侧基底节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中毒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病、肿瘤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中有报道的是EB病毒脑炎、乙型脑炎及腮腺炎病毒脑炎,而巨细胞病毒脑炎少见.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HIV、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少见于维生素B12缺乏等营养障碍的患者.本文报道1例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致双侧基底节及丘脑病变,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 儿童多发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曾秋明;李秋香;梁静慧;张宁;毕方方;肖波;杨欢

    特发性炎性肌病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包涵体肌炎(IBM).PM是一组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弥漫性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不伴有皮肤损害.表现为对称性的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病理骨骼肌慢性非感染性炎性改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高血压继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报道

    作者:杜静;吴小三;高宗良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phalopathy syndrome,RPLS)由Hinchey等[1] 1996首先报道,该病较少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者临床报道极少.现将我科所诊治的2例分析报道如下.

  •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致脑梗死1例报告

    作者:严玉金;金曙光;沈浩元;洪雷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eular dysplasia,FMD)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血管病,多发生在肾动脉及颈动脉颅外段,也可发生在任何一支大、中动脉.颈动脉受累造成狭窄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缺血,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中年女性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i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为双侧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现报告如下.

  • 成人急性小脑炎16例误诊分析

    作者:胥海燕;余求龙

    急性小脑炎又名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儿童发病多见,成人发病较少,原因不明确.其临床表现容易与神经科其他疾病混淆,及早诊断及治疗是预后的关键.现将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16例成人急性小脑炎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颅内多发性胶质瘤2例报告

    作者:周及红;关文明;陈大伟;周建

    随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进步,颅内多发性胶质瘤检出率逐年提高,但仍属少见病例,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74岁,左下肢无力伴头痛持续加重2w于2012年1月3日入院.检查:神清合作,左侧肢体瘫痪,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IV级,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阳性.头部MRI扫描显示右额顶部、左侧枕叶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脑胶质瘤多发性.于2012年2月3日在全麻下施右额顶部开颅,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对侧枕叶病灶未予处理,术后头痛症状消失,左侧肢体瘫痪程度有改善,术后7d拆线,好转出院.追踪观察,出院后3m左右,因肿瘤复发死于高颅压、脑疝(见图l~图4).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奇

    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水平的控制标准目前尚存在争议[1,2],原因是尽管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卒中急性期适度降压给患者带来临床获益,但急性期血压管理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仍未完全明确.一些研究对目前的治疗指南提出了挑战,显示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的管理需要更多细致化的指导.本文对近期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机制及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曾玉娥;吴晓牧;杨海玉

    慢性酒精中毒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酒精中毒性疾病中以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为常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发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其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也不大理想,大多数患者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研发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机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高血糖疗效分析

    作者:张丽;陶红;崔守章;纪茹英

    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急性期患者血糖应激性升高,高血糖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加重脑水肿,影响患者功能恢复[1].近年来胰岛素强化治疗广泛用于危重患者合并高血糖.现将我院2008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伴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预后报告如下.

  • 高原地区高压氧对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郭启平;贾锋涛;次欧

    我院地处高原地带海拔3100米,2004年3月~ 2012年6月收治79例重型颅脑创伤,现将术后救治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49例,女性30例,年龄14 ~71岁,平均41.5岁.均有外伤史;伤后就诊时间3~ 36h,平均7h,以上病例均经头部CT检查.1.2临床表现79例患者GCS评分均小于8分;术前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迟钝23例;一侧瞳孔缩小,另一侧瞳孔正常,光反射迟钝22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9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5例;

  • 心房颤动危险分层后固定剂量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的1年随访

    作者:刘培光;周智宏;李素新;于海艳;李海涛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步升高,高达15%的脑卒中患者曾患有慢性房颤;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剂量调整的华法令抗凝治疗能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64%[1],然而,并非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为此提出了房颤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策略[2],即使用CHADS2评分筛选出脑卒中高危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这种分层方法能否适合中国人群还未得到广泛证实.

中风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9 10 11 12
2011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5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