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중풍여신경질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2754
  • 国内刊号: 22-113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1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吴江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研究

    作者:王普清;刘焦枝;王勇;柳娟娟;曹治华;王安平;王璞;郝世胜;丁志刚

    目的 探寻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和脑卒中机制.方法 发病后48 h内行MR弥散成像(DWI)证实在椎基底动脉(VBA)供血区有急性梗死灶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特征结合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按相关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脑栓塞组,并对两组的脑梗死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症状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15例,其中动脉主干狭窄>50%的脑梗死患者58例(50.4%),心源性脑栓塞患者10例(8.7%).动脉粥样硬化组常见狭窄部位是椎动脉V4段(51.7%),其次是基底动脉中段及VBA接合处(41.4%).多发性梗死在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脑栓塞组分别为60.3%和70%(P=0.820);双侧梗死在两组分别为43.1%和50% (P =0.951);基底动脉终末支的远端梗死在两组分别为50%和70% (P =0.408).结论 后循环动脉病变以颅内段为主;多发性梗死是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的重要特征;动脉-动脉性栓塞是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的重要病理机制.

  •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扫CT值差值的测量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作者:徐方元;陈晓荣;秦少华;顾莉芳;关颖;徐英;叶春梅;陈爽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Hu)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F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Hu).全部病例3~7d内复查头部CT及临床随访.另选取34例无脑部疾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为对照组.结果 34例病例中,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可疑病灶15例,测量对称部位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1例;脑CTP显示: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病灶的敏感度44.11%,脑CTP发现病灶的敏感度94.11%.结论 脑CTP检查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梗死病灶的存在和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彤丹;朱磊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24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68.7岁,男女比例为1∶0.7.神经系统表现为边缘叶脑炎、亚急性小脑变性、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病、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和恶病质肌病.肿瘤来源以肺癌为主,占79.1%.75%的病例先于肿瘤表现出PNS的症状.结论 PNS表现多样,早期识别症状对于诊治PNS、发现肿瘤非常重要.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爱翠;王妍柏;马巧丽;王振海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年12月~2013年1 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33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73例患者痰培养结果阳性,培养阳性率为54.89%,共分离出11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3株,占87.29%;革兰氏阳性菌8株,占6.78%;真菌7株,占5.93%.排名前三位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高度敏感,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完全耐药.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约有一半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

  • 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现象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段丹;王庆松;郑波;郁可;王志强

    目的 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发病与椎动脉优势及发育不良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7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14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有所患者都进行DSA检查,对比检测两组患者中出现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及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现象的分布差异,分析其血管变异与Wallenberg综合征的相互关联及优势比(Odds ratio,OR).结果 观察组中有VAD现象19例(包含4例右侧发育不良,2例左侧发育不良);对照组中有VAD现象45例(包含3例右侧发育不良,3例左侧发育不良).观察组中VAD、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x2=5.739,P=0.017;x2=5.352,P =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D、VAH的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OR=2.416,95% CI 1.160 ~5.032,OR=4.581,95% CI1.385 ~ 15.154).结论 VAD、VAH现象与Wallenberg综合征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其发病中可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脑干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尤小凡;胡洪涛;叶静;闫立荣;闫欣;庞英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9例NMOSD患者,包括53例视神经脊髓炎和2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关系.结果 其中17例(17/79,21.5%)经临床或影像学证实有脑干损害.脑干损害组(17例)和无脑干损害组(61例)在性别、病程、单一/复发病程、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无统计学差异,脑干损害组发病年龄小于无脑干损害组(32.29岁和39.39岁,P<0.05).17例脑干损害的患者,12例有脑干受累的相关症状,包括复视(4/12,33.3%)、恶心和呕吐(9/12,75%)、呃逆(4/12,33.3%)、饮水呛咳(2/12,16.7%)、眩晕(2/12,16.7%).9例(9/12,75%)以脑干症状作为首发症状.受累部位在中脑(2/17,11.8%)、脑桥(6/17,35.3%)、延髓(12/17,70.6%)、颈髓延髓交界区(5/17,29.4%).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82.4%(14/17),无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75.8%(47/6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MOSD脑干损害比较常见,呃逆、呕吐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延髓或延髓颈髓延续病灶是较为特异的表现,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 延髓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郑建玲;陈跃鸿;陈雪娇;巫超鑫;刘林勇;林凤丽;吴燕华;邱陆阵

    目的 探讨延髓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5y来我院临床证实的延髓病变250例,其中双侧延髓病变8例作为研究组,8例中6例继发Ondine'scurse综合征,单侧延髓病变242例作为对照组,无1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对两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诊治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发生率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6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中2例治愈,其中1例通过抢救,症状恢复,影像学病灶可逆;另1例通过逐渐延长停机间歇时间,终脱机,恢复正常呼吸;其它4例中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 双侧延髓病变比单侧延髓病变更易继发Ondine s curse综合征,一旦出现则病情重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单侧延髓病变继发Ondine s curse综合征相对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 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机制的影响

    作者:董银华;王洪新;陈泽峰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脑缺血再灌注组(B)和硫辛酸预干预组(C),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h、24 h、3d、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的表达于再灌注6h即增高(P<0.05),TNF-α的表达于24 h增高(P<0.05),3d时均达高峰(均P<0.05),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辛酸预干预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4 h、3d、7d时NF-κB和TNF-α表达降低;α-硫辛酸预干预组NF-κB各时点组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F=2.245,P>0.05).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预干预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结论 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抑制NF-κB、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croRNA-23b表达的初步探究

    作者:李娜;王丽华;张帅;王健健;孙雪松

    目的 探讨microRNA-23b与M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31例MG患者,31例健康人,取其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提取RNA并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3b的表达,以小分子RNAU6为内参,计算标准化后的2-△Ct值表示microRNA-23b相对表达量.结果 MG患者PBMCs中microRNA-23b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266),但其在MG不同临床特征亚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23b表达水平与肌无力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308,P=0.8695).结论 MG患者PBMCs中microRNA-23b异常高表达,但与性别、发病年龄、类型、胸腺状态、甲状腺功能及肌无力严重程度无关.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及部分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培培;宋晓南

    目的 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及其与病程、CAG重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SCA2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得出CAG重复次数,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DTI检查,测量感兴趣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两样本参数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不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阳性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与病程及CAG重复次数的相关性;分析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的延髓、小脑白质、小脑中脚、脑桥、黑质、壳核、苍白球、内囊前肢8个部位的ADC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延髓、小脑白质、小脑中脚、脑桥、壳核、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大脑白质11个部位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CAG重复序列与阳性部位的ADC值无相关性,与小脑白质、壳核的FA值成负相关,与其余阳性部位的FA值无相关性.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成明显负相关.结论 (1)通过对脑组织中的某些部位进行ADC值、FA值测量能够有效的辅助SCA2诊断,其中以延髓、小脑中脚、脑桥处的测量为准确.(2)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明显相关.

  • 46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

    作者:吕伟波;霍春慧;陈儇;罗祺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53例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结果 1例术中出现出血,其余均成功栓塞.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支辅助栓塞38例,动脉瘤100%栓塞36例(78.2%),90%以上栓塞8例(17.3%),90%以下栓塞2例(4.3%).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无死亡.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为5分42例;4分4例.术后随访6~12 m,平均(16.6±2.8)m,39例同栓塞当时相比无变化,5例复发,1例随访1y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失访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相对少,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致残致死率低,但存在潜在风险,如出现痉挛、缺血,后果严重.

  • 长沙市乡村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珏;黎园;黄思;聂红军;陈柳;蔡彬;潘建华;郭良意;刘祝欣

    目的 调查长沙市乡村居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和血脂的检测收集长沙市潭阳村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长沙市潭阳村居民常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45.8%)、吸烟(37.8%)、高血压病(30.9%)、明显超重及肥胖(22.4%)、家族史(11.3%)、缺乏运动(8.7%)、糖尿病(7.0%).男性吸烟率较女性高(P<0.05);女性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较男性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斑块组较对照组年龄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18、1.643、1.531).结论 长沙市40岁以上乡村居民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及肥胖、吸烟;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且有性别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与糖尿病、高血压病、年龄有关.

  •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郑锋;王文娣;方芳;崔巍巍;费兆霞;刘娅;孙莉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影响因素,为AD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AD患者31例和同期在该院住院的认知功能正常患者35例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经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AD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用豆制品、喜好与朋友交往、负性生活事件、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067(0.010~0.443,P=0.005)、0.061(0.012~ 0.296,P=0.001)、23.581(1.751~317.589,P=0.017)、0.145(0.029 ~0.720,P=0.018).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镁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者血清锌和叶酸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食用豆制品、喜好与朋友交往、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可能是AD发生的保护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

  • CT血管造影与3D-DSA对囊状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宁显宾;罗祺;许侃;王育波;陈浩;李炳伟;逄锦峰;丁照义;赵长福

    目的 评估静脉注入造影剂的CTA与3D-DS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的对比评价.方法 13例通过血管造影偶然发现的15个颅内囊性动脉瘤.对于每个患者,我们均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和传统的血管造影包括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后处理过程中,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每个动脉瘤的大直径、瘤颈直径、动脉瘤高度、大宽度、凸起高度、载瘤动脉直径和载瘤动脉与动脉瘤顶端之间的夹角进行仔细测量.结果 3D-DSA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而没有运动伪像.所有参数的测量表明二者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相似性(P≤0.001).结论 CTA是一种可行的、可视的、无创性的诊断囊状脑动脉瘤的手段并且通过评估动脉瘤的大小和几何形态可以提供与传统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相媲美的可靠的诊断信息.此初步结果提示CTA可能成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前取代DSA的一个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 貌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低血糖症56例分析

    作者:黄华英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尤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极易误诊.我院急诊科2011年8月~ 2013年8月共收治貌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低血糖症5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29~ 86岁,平均6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53例,其中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3例,均在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其中38例使用胰岛素,15例使用口服降糖药.3例否认糖尿病史.

    关键词:
  • 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例报告

    作者:侯彦波;冯学敏;刘晶瑶;高吉国

    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早由Spiller[1]报道,主要因椎动脉或脊前动脉的分支闭塞所引起,是临床十分少见的脑梗死类型,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在临床上则更为罕见,以下我们将收治的1例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路;董斌春;李文玉;宋春伶

    非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的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三联征: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偏侧或双侧)及头部MRI T1加权像纹状体区高信号[1,2],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该病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 以脑梗死为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

    作者:姜美曦;何志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高增殖低凋亡疾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癌基因突变,比如JAK2 V617F突变[1].临床表现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两系或三系增多,及由此引起的高粘滞血症,其合并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为22% ~ 27%[2].因原发病症状可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以脑梗死为首诊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分子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兰小平;李娜;吴柏林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是一种以神经肌肉障碍为主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M1在人类所有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中排名第二,其患病率从1/8 000(高加索人群)到1/20000(非洲)[1].DM1的临床表现从轻微到严重跨度较大,主要表现为远端肌无力、肌强直及肌萎缩、囊下白内障、心脏传导异常、前额早秃、胰岛素抵抗、面部形态改变、头颈部皮肤出现上皮瘤、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马蹄内翻足等.位于19q13.3区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3'非翻译区(3'-UTR)CTG重复数的异常扩增是DM1的分子遗传学病因[2,3].

    关键词:
  • IL-27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云;解忠祥;张海宁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多部位的脱髓鞘病变,且主要以复发、缓解病程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关于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MS是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MS的有效措施.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目前研究MS的经典动物模型.

    关键词: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前后并用其他药物对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瞿浩;顾然;王帆;王露;周静

    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降低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被多国指南推荐[1].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随着静脉溶栓治疗在国内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等药物的使用对静脉溶栓疗效有影响,因此我们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静脉溶栓,他汀,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等为关键词,检索了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数据库,共得到近5y来发表的中文文献90篇,英文文献195篇,参考上述文献,对一些临床常用药物对静脉溶栓疗效影响综述如下,已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 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史新秀

    自噬是清除有功能障碍细胞器和潜在毒性蛋白质的一种主要降解途径.其分子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非常复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外沉积和tau蛋白的细胞内聚集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自噬在β淀粉样蛋白产生和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AD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自噬在AD发病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梦枝;肖志杰;许念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的一类中枢系统疾病,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目前对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仍以生物学药物为主,但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由于其来源丰富、取材容易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大热点.

    关键词:
  • 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群力

    目的 探讨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L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金刚烷胺组与恩托卡朋组,每组21例,每组均应用美多巴和普拉克索作为帕金森病基础治疗.经12 w联合用药治疗后,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各部分评分相对于基线(治疗前评分)的变化为指标评估疗效.同时监测血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经12 w治疗后金刚烷胺组UPDRS.Ⅳ(治疗的并发症)评分相对基线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刚烷胺组UPDRS.Ⅳ(治疗的并发症)评分较恩托卡朋组评分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刚烷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恩托卡朋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和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刚烷胺治疗左旋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异动症可获得较显著的近期疗效.

  • 书写痉挛的立体定向治疗

    作者:汤冉冉;冯兆海;姜磊;郝玉军;石鑫

    目的 回顾性分析9例书写痉挛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探讨书写痉挛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 运用脑深部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位技术,对9例药物治疗无效及符合手术指证的书写痉挛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团损毁术,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者即刻恢复书写功能,术后随访,无手术并发症,2~3y的随访中,1例患者复发,余8例患者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团损毁术是书写痉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风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9 10 11 12
2011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5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