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辉;何立;蒋明森;杨孟祥;张培喜

    目的在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经不同抗原刺激后诱生的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 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0、3、6、9和12周,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用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非特异性抗原刀豆素(ConA)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含量. 结果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IFN-γ和IL-4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IFN-γ均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7~9周达到高峰,10~12周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L-4均在感染后第6周开始逐渐升高,直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而正常组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新模型组经SEA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以及经SWAP和SEA刺激后产生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模型组(P<0.05);而经SWAP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在3种不同的抗原中,ConA组产生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SEA组和SWAP组(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与血吸虫常规感染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感染早期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然后逐渐向Th2细胞极化.

  • 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屏;罗端德;熊莉娟;曾令兰

    目的观察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吡喹酮治疗组按500 mg/kg给药,1次/d,连用2 d.10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小鼠肝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实验设正常小鼠对照. 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Bcl-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吡喹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

  • 云南省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董莹;杜尊伟;张再兴;汪丽波;王学忠;刘慧;郭晓芳;李丽;李春富;李菊升

    目的了解云南省现阶段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个县39个调查点,使用统一表格对居民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 2000软件作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20 638名居民,查出7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24.33%.其中蛔、鞭、钩、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5.24%、4.57%、4.25%和2.56%;不同民族、年龄、职业人群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随着云南省经济发展,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程度显著下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投入,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 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作者:孙凤华;钱益新;曹汉钧;沈明学;徐祥珍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结果共查出10种寄生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7.68%,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74%,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75%,囊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特殊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19%.在162所县级以上医院调查,10年共有3 746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其中85%是由蛔虫寄生引起.苏南地区主要以钩虫感染为主,苏中地区钩虫、蛲虫感染率较高,苏北地区蛔虫、蛲虫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和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人群,苏北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结论与第一次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虽然总感染率和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目前仍是江苏省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分析

    作者:陈文碧;张锡林;王光西;许颖;张跃辉;佘俊萍;杨兴友

    目的分析和检测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特异抗原组分,为建立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制抗斯氏狸殖吸虫药物和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 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 SDS-PAGE分离出22条蛋白带, 其中主带8条,分子质量单位为13~64 ku,未见65 ku以上条带.Western blot显示20条显色带, 主带6条,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 13、18、22、28、35 和 64 ku.2-DE电泳分离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48个多肽斑点, 分子质量单位为14~70 ku,绝大部分分布于pI 3.10~7.14,少数分布于pI 8.78~9.85,在 pI 7.14~8.78之间几乎未见多肽斑点.Western blot分析出其中的10个主要多肽斑点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大部分为集中在酸性区域的小分子多肽. 结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电泳分离出的22条蛋白带中,有6条蛋白含量较高,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2-DE电泳分离出的48个多肽斑点中,有10个含量较高,能被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大部分为偏酸性的小分子多肽.

  • 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许汴利;赵旭东;苏云普;李辉;贺丽君;蔺西萌;颜秋叶;黄倩;闫旭霞;刘辉;陈建设;王昊;邓艳;鲁德领;李鹏;李东方;尚乐园;李莹

    目的掌握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制定的方法和要求,抽取17个县51个调查点进行肠道寄生虫调查,10个县20个点进行旋毛虫病调查,10个县30个点进行囊虫病调查,5个县进行弓形虫病调查,1个县进行包虫病调查,2个县进行黑热病媒介白蛉调查. 结果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25 894人,总感染率为14.96%(3 873/25 894),其中蠕虫感染率为9.80%(2 537/25 894),原虫感染率为6.61%(1 609/24 348).查出肠道寄生虫29种,其中蠕虫18种,原虫11种.人群血清学调查,旋毛虫、囊虫、包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7%(300/1 0103)、 0.05%(1/2 200)、0.60%(6/1 007)和4.64%(216/4 660);黑热病媒介调查2个县,发现2种白蛉,共317只,中华白蛉占98.42%(312/317). 结论河南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10年前显著下降,但不同地区流行情况仍有较大差异,低年龄组仍是寄生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群旋毛虫和囊虫感染率较低,弓形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包虫病仅有局部发病灶点.

  • 弓形虫主要表膜抗原SAG2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龙彩虹;吴少庭;翁亚彪;高世同;张仁利;黄达娜

    目的观察弓形虫pVAX1-SAG2真核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免疫小鼠,3周后同量加强免疫1次, 5周后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D4+、CD8+细胞.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皮下注射攻击感染,每只鼠接种0.1 ml (约含1000个虫体) ,观察小鼠存活情况. 结果对小鼠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小鼠CD4+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CD8+细胞数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攻击感染后, pVAX1-SAG2免疫组小鼠平均存活(7.8±1.8) 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 结论弓形虫pVAX1-SAG2真核重组质粒能在组织内表达,并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 云南湄公河流域上游河谷地区疟疾媒介传疟作用研究

    作者:周红宁;张再兴;李春富;吴超;王丕玉;Chris Curtis;Nigel Hill

    目的通过观察蚊媒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叮咬行为和疟疾子孢子率以研究出它们在云南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传疟作用的关系. 方法村内采取诱蚊灯和人工诱捕方法捕蚊;现场采取显微镜解剖蚊虫的方法观察唾腺子孢子,实验室采用ELISA技术检测蚊虫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 结果村内共捕获16种按蚊.现场显微镜解剖7种按蚊,1 010只经产蚊中,发现了7只唾液腺感染子孢子;ELISA方法检测现场捕回的8种按蚊,5 154只各龄期蚊中,发现11只环子孢子蛋白阳性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子孢子阳性率(包括ELISA环子孢子蛋白阳性和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蚊)分别是0.37%、0.22%、0.32%, 昆虫接种率分别估算为9.82、3.97、2.69.这些蚊媒叮咬活动起始于黄昏,并整夜有活动,但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子夜,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的高峰则在21:00之前.它们的人血指数都在80%以上. 结论以上结果显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是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重要传疟媒介.

  • 口服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群馨;姜海行;唐国都;唐连凤;田春林;卢作超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疗效. 方法 115例患者因腹疼、腹泻及粘液血便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直接涂片法和三色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诊人芽囊原虫阳性而其他寄生虫阴性者,予口服甲硝唑0.4 g/d,4次/d,连续服7 d.治疗3周后粪检仍阳性者,再重复用药7 d.30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电子肠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的变化. 结果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4.65%(230/243),其中服药7 d的治愈率76.54%(186/243);服药14 d的治愈率18.11%(44/243);治疗无效5.35%(13/243).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占4.53%(11/243). 电子结肠镜检查,所检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表现为粘膜糜烂及溃疡;病理检查多为粘膜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治疗后复查肠镜30例,肠粘膜损伤均获治愈. 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引起肠粘膜糜烂及溃疡,口服甲硝唑治疗该病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因产生抗药性而治疗无效.

  • 南昌地区人群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陈海婴;肖红茂;曾小军;熊昌辉;葛军;胡广汉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的现状和动态,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卫生习惯等;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 结果南昌地区人群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01%,比1990年上升了37.39%.城乡结合部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城区和农村地区人群,猫犬等动物密切接触者、临床免疫功能低下者和不良饮食卫生习惯者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 结论南昌市居民弓形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喂养宠物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早期检查及治疗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 Sj43B基因编码蛋白的日本血吸虫虫体组织定位

    作者:蔡晓萍;王勇;苏川;张兆松;刘丰;季旻珺;吴观陵

    目的确定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组织及亚细胞水平定位. 方法取新鲜日本血吸虫成虫标本,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方法常规固定、包埋,制成超薄切片,与鼠源纯化的抗重组Sj43B基因编码蛋白的IgE抗体(对照组试验为正常鼠血清)反应,再与大鼠抗小鼠IgE的IgG抗体结合,后与蛋白A-胶体金连接,透射电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的分布. 结果用正常鼠血清处理虫体切片,从皮层、肌层到皮层细胞体,未见有明显的电子致密的胶体金颗粒分布.用特异性IgE抗体处理的样品上,胶体金颗粒分布较广泛,见于皮层、肌层、胞质、核膜和核质内. 结论Sj43B基因编码蛋白在血吸虫成虫体内的分布无组织和亚细胞结构特异性.

  • 弓形虫感染致实验动物体温异常的实验观察

    作者:杨连第;洛若愚;鲁敏;任为;陈昌源;张蔚;魏敏

    目的观察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实验动物体温的影响,探讨弓形虫感染后,机体可能出现的新发病体征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另2组分别感染弓形虫RH株和AH株.以恒定的条件测量小鼠体温,同时观察发病情况. 结果感染前的小鼠基础体温为37.5~38 ℃,小鼠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第3 d发病,体温即开始下降,每天下降2~3 ℃,低降至28 ℃,动物死亡.AH株感染小鼠第8 d发病,体温开始下降,每天下降1~3 ℃,低降至32 ℃以下,动物死亡,体温下降不低于32 ℃的动物可渡过低体温期,即急性发病期,得以存活.对照组小鼠体温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体温下降可能是小鼠弓形虫急性感染发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关键词: 弓形虫 小鼠 体温
  •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代雄;沈浩贤;陈晓光;李华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 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 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 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 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 云南省大理市农村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方文;甘子明;邱宗林;张海燕;陈凤;杨光怀;张彦宏;杨泰来;杨淑辉;张和顺;赵玉西;刘云海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市农村绦/囊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和地理方位选择3个调查村,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居民绦/囊虫病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ELISA法检测血清囊虫抗体. 结果 3个村带绦虫病患病率分别为0.44%、0.56%和1.57%,经济状况较差的山区与经济状况较好和中等的坝区之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囊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76%和2.86%,未发现囊虫病现症患者.居民喜吃生猪肉、生瓜果蔬菜、砧板菜刀生熟不分、个人卫生习惯差是绦/囊虫病流行相关因素.其中吃生猪肝患带绦虫病的危险度较高. 结论调查村绦/囊虫病呈不同程度流行,主要与居民的不良饮食习惯、防病知识和卫生条件差有关.应采用"技术发展型健康教育"策略控制绦/囊虫病.

  • 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

    作者:元海军;殷国荣;陈洁;孟晓丽;白丽萍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PBS 10 μl、20 μg TSo、500 U IFN-γ和20 μg TSo+500 U 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 d,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 d处死小鼠,计数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其动态变化. 结果 TSo+IFN-γ鼻内免疫组可使受攻击小鼠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减少,攻击后第13和19 d TSo+IFN-γ组小鼠脑内速殖子数比PBS组分别减少63.92%和58.39%(P均<0.05). 结论 TSo+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可减少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组织内速殖子计数可以作为抗弓形虫感染保护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作者:尚乐园;陈建设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 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 结论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 囊虫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刘书绵;王艳;赵明辉;刘德惠

    囊虫病是一种呈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尤其是脑囊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使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建立从院前预防、院内治疗至院后康复的健康教育一体化是囊虫病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随着医学模式及服务理念的改变,治疗疾病不仅是消除临床症状,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佳健康状态,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医院的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的工作范围已从单纯的护理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发展[2].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达到解决囊虫病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 福建省将乐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22年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锦源;江天兵;张良应;郑爱珍

    1958年将乐县首次开展丝虫病普查,共发现微丝蚴阳性者9 218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12.18%,发现体征病人4 862例,体征率为8.86%,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全县均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防治措施的反复查治后,于1983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现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22年综合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胆道疾病42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衍琨;杨国瑛

    肝纤维化合并胆囊炎,胆石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慢性肝病肝硬化是胆道疾病的好发因素之一.

  • 云南省民间治疗疟疾验方剂型调查

    作者:夏敏;张再兴;吴超;许建卫

    云南省的26个民族的居民大多生活在边境地区及内地疟疾高度流行区.在与疟疾抗争的过程中,各民族逐步掌握了当地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抗疟药性,积累了不少缓解疟疾症状和治疗疟疾的验方.为了解当前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内地疟疾流行区民间治疗疟疾情况,于2002~2003年开展了云南省民间治疗疟疾验方剂型调查.

  • DDIA筛查血吸虫感染结果分析

    作者:陈永忠;刘敬斌

    丹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于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是目前镇江地区唯一血防"安全区".但是由于近年来全国血吸虫病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周边地区疫情较为严重,给丹阳市血防工作带来很大威胁.为了解全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以便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作者用DDIA方法对全市10个乡镇8 817人进行了筛查,结果如下.

  • 2004年浙江省15个疟疾重点县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陈华良

    浙江省于1993年基本消灭疟疾.为巩固防治成果,于当年即确定和实施了重点监测与面上监测并行的监测方案.2004年仍确定奉化等15个县(市)为省重点监测县(市),并制定了监测方案和评价指标.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淮安市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杨文洲;李发彬;贾从英;孙道宽;桂如刚;范建华

    淮安市地处江苏北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现辖4县4区,总人口515万人,总面积10 072 km2,年平均气温15 ℃,相对湿度77%,年平均降雨量850 mm.全市为水旱轮作区,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1989对淮阴市(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总感染率为71.97%[1].90年代后期,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了服药驱虫工作,至1999年全市第二次人体寄生虫分布抽样调查时,总感染率已降至12.23%[2].2002年,为了解淮安市近几年人群肠道蠕虫虫种分布及感染情况,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再次进行了调查.

  • 兰州地区高危人群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英;李卉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欧美国家较为多见.我国部分地区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30%,说明弓形虫感染也并非少见.成人获得性弓形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全身症状.而在机体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病人中,弓形虫作为一种机会性感染因子可导致病人得病.为了解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与动物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状况,以便更好地为开展弓形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02年5~12月在兰州市3县5区开展了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976名大学入学新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作者对本校一年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 杭州市余杭区慢性丝虫病病人关怀照料的效果分析

    作者:沈根慧;王来根;张群勇;唐爱奇;刘群力;姚立农

    杭州市余杭区原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有19个镇(乡、街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4.3%,仓前镇曾高达27.8%[1].通过积极防治,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但还存在慢性丝虫病病人,这些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的甚至已丧失了劳动力.为改善慢性丝虫病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在余杭区仓前镇和崇贤镇开展了对慢性丝虫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并进行了效果观察和评价.

  • 重庆市 1991~2002年儿童寄生虫病住院情况调查

    作者:赖杰;蒋诗国;张可华;晏维;吴成果;李继银;鲁世忠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和发育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儿童寄生虫病情况,作者对重庆市3所甲级医院1991~2002年0~15岁儿童寄生虫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宜昌市医学淡水贝类调查初报

    作者:陈斌;杨绍金;陈连璋;余凤苹;刘建华

    1 种类经检索鉴定所收集的淡水贝类隶属为1纲4科12属22种,其名录是:

  • 大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和阿苯哒唑驱虫效果观察

    作者:刘德祥;袁丽杰;纪书婷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和阿苯哒唑驱虫效果,于2000~2004年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森;李小钢;伍卫平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病的分布与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相一致,有严格的地方性[1].在众多影响钉螺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植被是钉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一定的环境下,钉螺孳生地的植被影响钉螺的分布.遥感技术在植被监测与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螺情监测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2].在国内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宽波段遥感技术(如MSS和TM)计算相应植被指数来监测钉螺的地理分布[3~6].但是传统的宽波段遥感在研究植被时由于其波段数少、光谱分辨率低,并且由其计算出的植被指数所能反演的信息量也较少,因此,所能反映出自然界各种植被所固有的光谱特性及其之间的差异性的能力很弱.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出现,以其所能得到的高光谱分辨率和超多波段的成像光谱数据就很好地解决了常规遥感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植被信息反演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因而在对地表植被进行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7].可以为准确地监测螺情和血吸虫病疫情提供更有力的工具.现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性传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维平

    性传播寄生虫病(Sexually transmitted parasitosis, STP)是指以寄生虫为病原体,可以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等方式传播的多种寄生虫病的总称.然而,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并非这类疾病的唯一传播途径,所以绝大多数STP既属于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范畴,又属于医学寄生虫病范畴.STP的病原体包括阴道毛滴虫、疥螨、耻阴虱、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由前4种病原体引起的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病和阿米巴病较多见,已被列为重点防治和监测的STD.近年来,随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过去认为对人类危害不明显的寄生虫,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等孢球虫、微孢子虫和棘阿米巴等可成为这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这些机会致病寄生虫也被认为与STD密切相关,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2].

  •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刘全;张西臣

    自从1972年Mattern等[1,2]首次在溶组织阿米巴的某些虫株中发现病毒样粒子后,人们相继在阴道毛滴虫[3]、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4]、艾美尔球虫[5]、巴贝斯虫[6]及利什曼原虫[7]等原虫中发现特异性双链RNA病毒,目前原虫病毒已成为寄生虫学研究的热点.蓝氏贾第虫病毒(Giardia lamblia virus,GLV)是继阴道毛滴虫病毒发现后确认的第2个原虫病毒,GLV的发现为贾第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原虫与病毒及宿主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三氯苯达唑治疗并殖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

    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是20世纪80年代由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药厂开发生产的一类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已证明该药对牛、羊体内肝片形吸虫的各期幼虫和成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效率接近100%[1,2],同时该药对人体肝片形吸虫病也有良好的疗效[3].近年来,三氯苯达唑亦被用于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本文就三氯苯达唑对并殖吸虫的杀虫机理、动物实验治疗、临床治疗及效果综述如下.

  • 医学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金保;彭鸿娟;陈晓光

    杀虫微生物是指可导致宿主虫致病或死亡,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杀死虫体的微生物.目前已知的杀虫微生物约有3 000种,其中用于防治害虫的微生物或其产物叫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活化微生物杀虫剂及微生物源杀虫毒素、抗生素.活化微生物杀虫剂以及来源于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的杀虫毒素都已经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而且新的杀虫病原不断被发现,毒力强的病原不断被筛选和改造,编码强毒力毒素的基因被发现,并成功的转入藻类等多种载体中.目前这类杀虫剂已在医学昆虫的防治中得到应用.本文仅就与医学昆虫相关的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丝状蚴致咯血误诊1例

    作者:胡永琼

    患者,男,55岁,农民,因头昏、眼花、耳鸣、乏力、气促1周,咽痒、咯血1 d,于2005年6月27日入本院治疗.体检:贫血貌.T 37.4 ℃,R 33次/min,P 90次/min,BP 13/9 kPa.巩膜苍白,咽部充血;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偶可闻及湿罗音,无哮鸣音;心浊音界不大,心音中等,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8~12次/min;双足轻度水肿,趾间有抓破溃疡和红色点状丘疹,局部充血,双侧腹股沟均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直径2.0 cm,稍感压痛,活动度好,质地软,其他浅表淋巴结不大.血象:Hb 72 g/L,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占85%,血小板190×109/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按支气管扩张治疗,行抗感染、输液、止血、输血对症治疗,无好转.

  • 我国抗寄生虫药物现状

    作者:甘绍伯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临床用药须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和药品评价中心编写的<国家基本用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与四川康美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编著的<药物信息临床参考>是国内较为权威的西药用书.3本书收录的抗寄生虫药,除个别品种外,其余的基本相同.现就收录的抗寄生虫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做如下介绍.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