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丽水市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丽水市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丽水市区农贸市场等采集贝壳类水产品,常规方法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参照GB/T 4789.7-2003方法,用标准血清进行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阳性标本28份,检出率为26.67%(28/105).分离得到的2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7个血清群,分别为O:4群占39.29%(11/28)、O:3群占14.29%(4/28)、O:2群占14.29%(4/28)、O:11群占14.29%(4/28)、O:1群占7.14%(2/28)、O:7群占7.14%(2/28)、O:10群占3.57%(1/28).2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25株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结论 从丽水市贝类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化和耐药性简单的特点.
-
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rDNA-ITS PCR-RFLP分析
目的 对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种类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选取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LP株)、猪带绦虫(ZD株)、牛带绦虫(ND株)和都匀亚洲带绦虫(DY株)成虫孕节3片(ZD株、ND株、DY株均为标准对照),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rDNA-ITS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DdeⅠ对扩增片段作酶切分析.结果 LP株rDNA-ITS片段PCR扩增产物经DdeⅠ酶切后的图谱与DY株一致,与ND株和ZD株均不同.结论 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LP株)与DY株相似,同属于亚洲带绦虫.PCR-RFLP适用于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
盖尔森基兴奴卡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盖尔森基兴奴卡氏菌的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CT导引下作肺穿刺取得标本,经培养获得革兰阳性、生长较慢的丝杆状菌,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和16S rRNA 基因测序.结果 经形态学、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和16S rRNA 基因测序,鉴定为盖尔森基兴奴卡氏菌.测定的1 429 bp序列与此种菌的模式株的序列100%一致,分离菌株与模式株的生化反应仅有两项不同.结论 本文全面报道盖尔森基兴奴卡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河南省2006年疟疾疫情及防治措施评价
目的 了解并分析河南省2006年的疟疾疫情,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2006年的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 全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 09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2,较2005年的2 304例上升120.92%.病例集中在永城、夏邑和桐柏等15个县,共发生疟疾4 769例,占全省疟疾发病数的93.69%,较上年的2 085例上升128.73%.其中豫东地区的永城和夏邑两县上升幅度明显,分别较上年上升307.04%和360.94%.全省发现36个暴发点均分布在永城市,发病2 890例,占全省发病数的56.8%.全省200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32 853人,镜检阳性3 204例,阳性率为0.9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2.95%.疟疾休止期服药15 470人,正规服药率97.12%.流行季节对疟疾高发区的8 567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现症病人正规服药率95%.在暴发点采取全民预防服药11 953人次、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室内外喷洒82万m2等措施后控制暴发.结论 河南省疟疾疫情处于快速回升状态,应当采取超常规措施防止豫东地区大范围疟疾暴发流行.
-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分布的趋势面分析
目的 了解喀什地区黑热病地理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 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喀什试点地区1990~2005年黑热病累计发病率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趋势面数学模型.采用趋势面拟合适度的R检验及显著性F检验、趋势面适度的逐次检验和根据疾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征直观判断4种方法确定终模型阶次.结果 根据趋势面数学模型绘制的各界次的趋势面图经过4种方法综合分析,3阶趋势面方程为适模型,其拟合方程为:z=132.040 533+3.430 846 5x-2.569 720y-0.125 046x2+0.026 609 2xy+0.023 260 9y2-0.000 101 7x3+0.002 537 7x2y-0.001 609 9xy2-0.000 397y3(R2=0.693 7,P=0.017 4),从理论和实际上能较好的反映黑热病的空间分布情况.结论 趋势面分布图显示喀什地区黑热病累计发病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黑热病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
人源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学参数的测定和分析
目的 建立并分析人源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据和参数.方法 取阳性粪便涂片,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应用显微摄像系统采集1 138个人源隐孢子虫卵囊图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卵囊的长径、短径、等效直径、面积、体积及卵形指数.应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38个人源隐孢子虫卵囊长径均值为5.25 μm,95%可信区间为3.79~6.72 μm;卵囊短径均值为4.00 μm,95%可信区间为2.72~5.28 μm;卵囊面积均值为15.44 μm2;卵囊体积均值为46.55 μm3;卵囊等效直径均值为4.39 μm;卵囊卵形指数1.33.结论 建立了人源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学数据和参数,为量化及评价虫体的形态奠定了基础.
-
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的检测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B)对链霉素(Sm)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耐药性的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sL基因.结果 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21株敏感株中,1株(4.76%)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59株耐药株中,36株(61.02%)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对Sm耐药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PCR-SSCP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Sm的耐药性.
-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监测.结果 74个监测点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74、0.000 51只/0.1 m2和0.107%.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784、0.738和0.673只/0.1 m2,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 36只/0.1 m2.在9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监测点中,有2个点查出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疫情比2006年下降,但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平均密度、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仍较高.应该加强重点地带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
-
siRNA腺病毒体内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裸鼠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利用腺病毒siRNA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在免疫缺陷鼠肝癌肿瘤动物模型中通过靶向沉默细胞凋亡因子Survivin的表达,探讨其在活体动物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肝癌细胞株HepG2构建裸鼠肝癌肿瘤细胞动物模型,并按照病毒注射剂量分组,将已构建的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注射入裸鼠肿瘤内,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利用TUNEL反应测定肿瘤组织细胞内DNA的片段化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注射AdsiRNA-Survivin高、低剂量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与注射的腺病毒浓度呈正相关;TUNEL实验表明注射AdsiRNA-Survivin高、低剂量组的肿瘤组织标本可见大量细胞核呈黄褐色、核质浓缩、细胞形态不规则的凋亡细胞.高剂量组、低剂量组、AdsiRNA-U6组、PBS组凋亡细胞数依次减少.结论 腺病毒siRNA载体系统可应用于活体动物试验中;AdsiRNA-Survivin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肿瘤感染数或浓度成正比,且能促进人肝癌肿瘤细胞的凋亡.
-
刚地弓形虫感染致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目的 探讨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选用9~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3个染虫组(G1、G2和G3).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动物模型,CG组注射PBS 0.2 ml/只,染虫G1、G2和G3组各注射纯化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悬液0.2 ml,剂量分别为2.5×103个、5×103个和1×104个.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睾丸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对照组和3个染虫组的彗星实验尾矩分别为10.94±7.57、40.37±6.25、69.76±3.97和79.16±6.36;Olive尾矩分别为10.57±6.72、31.39±4.59、48.66±4.60和53.87±6.55,对照组和实验组彗星尾矩和Olive尾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致小鼠睾丸细胞DNA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小鼠有生殖遗传毒性.
-
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技术鉴定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方法.方法 选择一个高拷贝的日本血吸虫基因SjR2的部分DNA序列作为扩增靶位,根据环介导同温DNA扩增原理设计合成引物,建立扩增该片段的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方法.使用此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与正常钉螺的DNA,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日本血吸虫SjR2基因的839~1 138 bp区段被成功扩增和克隆.利用根据该片段DNA序列设计合成的环介导同温DNA扩增反应的引物,成功地建立了能扩增该片段的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方法,其敏感性高于PCR法,能检出1 pg的血吸虫DNA.用此法检测30只感染性钉螺,阳性率为93.33%,而PCR的阳性率8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环介导同温DNA扩增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一种潜在有效的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鉴定方法.
-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及ELISA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优缺点.方法 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278份,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阿米巴原虫感染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费用.结果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和ELISA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71%、10.79%和1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经PCR确证,3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8.71%、51.11%和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费用低(1元/份),耗时少(0.1 h~0.2 h).结论 粪便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推荐使用ELISA法,其次是醛醚沉淀法,如果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至少要重复检测3次.
-
衢州市带毒力因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
目的 了解衢州市家禽、家畜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和菌型分布特征,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6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采集动物粪便标本,对O157:H7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 共采集动物粪便标本300份,检出O157:H7菌16株,总带菌率为5.33%,其中牛、羊、猪带菌率较高,分别为20.83%、12.70%和3.61% .经PCR检测,检出的所有菌株均携带SLT2毒力因子,而SLT1与hly阴性.结论 衢州市分离到带有毒力基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对人群健康构成了威胁,应加强O157:H7的综合监测.
-
鼻腔滴注法建立小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模型
目的 鼻腔滴注法建立小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模型,为研究肺炎链球菌致脑膜炎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冻存的TIGR4在新鲜TSA血平板上培养16 h~18 h后,刮取细菌并稀释成3种不同密度的菌液,每种密度分成2份,其中1份加入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酶,另1份不加.对小鼠行浅麻醉,用卡介苗注射器将上述菌悬液缓缓滴入小鼠鼻腔,待其自动吸入,每只小鼠50 μl.每天观察小鼠情况,分别于感染后24、48和72 h处死小鼠,取心脏血和一半脑组织匀浆,做细菌计数,另一半脑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加透明质酸酶的TIGR4 3个剂量组小鼠脑膜炎发生率分别为20.00%、65.00%和46.67%,对照组分别为13.33%、53.33%和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其中3×107CFU组和3×108CF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 1),两组合并后与3×106C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 6).结论 1)透明质酸酶不能促进鼻腔滴注TIGR4致小鼠脑膜炎的发生;2)小鼠脑膜炎的发生率与鼻腔感染TIGR4剂量有关,适宜剂量为3×107CFU,低于该剂量脑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
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方法 在上海市6个区收集居民新鲜粪便, 采用Ringer溶液37 ℃恒温条件下培养人芽囊原虫,计算人芽囊原虫感染率.结果 检查居民2 984人,人芽囊原虫阳性者88人,感染率2.95%.上海市各区人群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9.90,P>0.05);青浦区男性感染率为5.56%,女性感染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其他5个区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0.54,P均>0.05);农民感染率为6.87%,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5).结论 上海市人群对人芽囊原虫普遍易感,以农民感染率高.体外培养法敏感性较高,可用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血清和胆汁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大鼠初感染和再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血清和胆汁中抗体的动态变化,探讨抗体反应与抵抗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健康SD大鼠,经口感染100个囊蚴/只,4周后部分SD大鼠给予吡喹酮治疗,虫卵阴转后再感染100个囊蚴.于初感染和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收集SD大鼠血清和胆汁,剖检动物,收集并计数虫体,计算虫体回收率和抵抗率.用ELISA法检测胆汁和血清中抗体.结果 再感染健康SD大鼠后12周虫体回收率<5%,抵抗率>90%,免疫抑制鼠对再感染无抵抗.血清特异IgG于初感染后第2周上升,抗虫治疗后4周与治前水平相当,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血清总IgE 于初感染第2周后缓慢上升,治疗后下降至正常,再感染后第1周现高峰,免疫抑制鼠IgE水平降低.血清总IgA于初感染后1周出现一高峰,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血清特异性IgA于初感染第1周起上升,治疗后明显下降,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初感染鼠胆汁IgA于第1周稍有上升后很快下降,治疗后大幅度上升,再感染后在高水平波动.免疫抑制鼠胆汁IgA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再感染早期血清IgE快速上升以及治疗后胆汁中高IgA水平可能与大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有关.
-
阿奇霉素治疗间日型猴疟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及对疟原虫复燃的影响.方法 健康和免疫缺陷的恒河猴(体重5 kg)各1只,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待血液中疟原虫密度分别到达2 266.67个/μl和3 796.08个/μl时,每只猴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 mg,健康猴和免疫缺陷猴分别连续服药12和19 d.每天采血镜检观察.结果 健康猴感染后11 d,免疫缺陷猴感染后17 d血中疟原虫消失.两只猴连续7个月血检疟原虫均为阴性.结论 单服阿奇霉素对间日型猴疟原虫具有直接杀灭作用,提示对间日型猴疟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狂犬病5例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本文对丽水市5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
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防治黑热病的远期效果观察
1990~1993年在四川省汶川和理县采取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3~5年的防治措施后,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年发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1997年以来理县无病例发生,汶川县偶尔有病例发生.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措施远期防治效果显著.
-
阿苯哒唑和复方甲苯咪唑驱除蛔虫的佳剂量初探
对小学生分别用阿苯哒唑2片和复方甲苯咪唑2片顿服驱除蛔虫,虫卵转阴率为96.08%和100%,效果良好.
-
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用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0例,1周后白细胞下降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HbeAg和 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较单用干扰素明显提高.
-
南通市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现状
南通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1956年蛔虫感染率高达71.17%,钩虫感染率个别县达60.17%.经积极防治与监测,2006年全市蛔虫、钩虫感染率分别降至0.94%和0.56%.集体服药、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
450例抗-HBc阳性者其他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了450例抗-HBc阳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其他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sAg阳性372例(82.7%),HBeAg阳性168例(37.3%),抗-HBs阳性60例(13.3%),抗-HBe阳性162例(36.0%);有330例(73.3%)抗-HBc阳性者有强弱不同的传染性.
-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细菌L型的杀灭效果
采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对细菌L型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戊二醛、新洁尔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作用差.碘伏对细菌L型作用差.
-
用多媒体技术对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方法的展示
通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静态、微观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及生活规律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具有直观、立体、多层次和多视觉思路等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寄生虫病原检测技术易于掌握.
-
麻疹疫苗及其应用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自1963年世界各国开始推广使用麻疹疫苗,麻疹的流行一度得到了控制,在21世纪初10年中地球上全面消灭麻疹已成为世界各国奋斗的目标.本文对目前应用的麻疹疫苗的初免年龄、免疫程序,以及麻疹疫苗在降低婴儿发病率、控制和消除麻疹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AC)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eosinophilic meningitis or meningoencephalitis, EM), IL-5、MMP-9和PAs等通过不同机制参与非正常宿主小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EM病理生理过程,阐明其机制可为揭示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发展有效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囊虫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中、西药治疗囊虫病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寄生虫学领域的应用、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
广东阳春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阳春市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当地螺类,用人工消化法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捕获当地鼠类,剖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71%和0.86%.捕获鼠类192只,平均感染率为5.73%(11/192),其中褐家鼠、施氏屋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感染率分别为5.41%(4/74)、3.33%(2/60)、8.93%(5/56)和0(0/2).结论 阳春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
四川金堂结膜吸吮线虫感染1例报告
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女性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
-
脑囊虫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观察
用红细胞C3b受体(RBC -C3bR)花环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检测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20例脑囊虫病患者RBC-C3bR受体花环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吡喹酮治疗后10、30、60 d上述二项指标无明显恢复.180 d后RBC-C3b受体花环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而RBC-IC花环率有所下降.
-
不同时龄旋毛虫新生幼虫的体外培养和收集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时龄旋毛虫新生幼虫(NBL)在宿主体外培养和收集的方法.方法 收集旋毛虫感染大鼠小肠内的成虫,体外培养产生NBL,将NBL置于含双抗和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 ℃ 5%CO2培养箱中培养24、36、48和72 h,经过滤、离心及清洗收集不同时龄NBL,观察其活力及生长情况.结果 不同时龄NBL能在体外适合培养基中存活72 h以上,虫体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 在37 ℃5%CO2条件下用含双抗和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NBL效果好,可培养和收集不同时龄的NBL.
-
开发寄生虫病防治与科研信息资源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
本文阐述了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科研信息资源的内容、作用、现状及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并对寄防科研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