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p47 GTPase缺失对小鼠巨噬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为模型,研究p47 GTP酶家族成员IGTP 及IRG-47缺失对巨噬细胞发育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常规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时期igtp或irg47单一基因缺失的巨噬细胞igtp、lrg47和irg47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MHC-Ⅱ类(I-A)、CD16/32、CD40和CD80的表达;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感染急性期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NO的能力. 结果 巨噬细胞igtp、irg47及lrg47基因在感染血吸虫后3周表达快速上调,感染后6周上调表达的幅度相差各异,IRG-47-/-小鼠igtp和lrg47转录明显上调.感染前和感染后3周IGTP-/-组的巨噬细胞表面CD16/32和CD40表达均较IRG-47-/-组和WT组高;感染后6周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6周,无有丝分裂原刺激情况下IGTP-/-组的巨噬细胞较IRG-47-/-组和WT组产生更高水平的NO;LPS刺激后,3组巨噬细胞产生的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GTP 及IRG-47缺失不影响巨噬细胞发育成熟,也不影响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NO的潜能,提示p47 GTP酶可能具有独特的、不依赖NO的作用方式.
-
镜检法与贝氏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验效果
目的 观察镜检法(trichinelloscopy)与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检验的效果. 方法 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4~21 d每天剖杀1组,应用贝氏法检查小鼠肌肉中的PEL(9~16日龄),用镜检法检查膈肌中的PEL,用ELISA检测鼠血清抗旋毛虫抗体.另取12只小鼠,用于观察消化法对旋毛虫感染后17~19 d(12~14日龄)PEL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4和15 d镜检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9.0%,感染后16~21 d检出率均为100%.感染后14~21 d贝氏法的检出率均为100%;ELISA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1%~40.0%.感染后14 d贝氏法的PEL检出率与镜检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观察期间ELISA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镜检法和贝氏法的幼虫检出率(χ2=18.9,P<0.05).感染后17~19 d,小鼠肌肉消化4 h的幼虫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消化1 h的存活率(χ217=117.56,χ218=37.48,χ219=96.73,P均<0.05). 结论 旋毛虫感染后17~19 d的成囊前幼虫不能完全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疫效果,贝氏法优于镜检法.
-
云南西部三地带绦虫生物多态性分子遗传学标记的研究
目的 利用分子遗传学标记对采自云南西部楚雄、大理和怒江三地带绦虫进行生物多态性研究. 方法 取云南楚雄株、大理株、怒江株和贵州从江株成虫节片,抽提线粒体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b)序列部分区段,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mtDNA-Cytb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序列分析显示云南大理和怒江带绦虫mtDNA-Cytb序列部分区段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云南楚雄和贵州从江带绦虫mtDNA-Cytb序列部分区段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云南怒江和大理带绦虫与台湾亚洲带绦虫的遗传距离较近,距云南楚雄、贵州从江牛带绦虫较远,与猪带绦虫则更远. 结论 云南大理和怒江带绦虫属于亚洲带绦虫,云南楚雄带绦虫属于牛带绦虫.mtDNA-Cytb序列分析可以用于带绦虫生物多态性研究.
-
幽门螺杆菌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核转录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人类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 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Hp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分析细胞核转录因子NF-KB在Hp作用前后的表达活化情况;使用特异性NF-KB阻断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阻断NF-KB的活化,利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和RT-PCR半定量技术分析比较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在转录因子NF-KB失活前后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MOI值(细菌与细胞浓度比)为0.5∶1的状态下,Hp对QBC939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第1、3 d的增殖率分别为(15.24±4.2)%和(34.1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MOI值时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可推动细胞周期的进展;在此过程中伴有细胞NF-KB活化和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上调;PDTC阻断实验证明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受到NF-KB活性的调控. 结论 幽门螺杆菌-核转录因子NF-KB抗凋亡蛋白Bcl-2、Bcl-XL传导通路的活化在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恶性转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和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 结果 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5%,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65.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61.7%和64.2%,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耐药率分别为80.0%和97.5%;有80株菌检测到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均对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其中2株为GES型,1株为VEB型,未检出CARB、DHA和PER基因. 结论 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以TEM型为主,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高耐药率与TEM型基因有直接关系.
-
小反刍兽疫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和特异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方法 针对PPRV N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1套环引物,对反应体系中的Mg2+、Betaine、Bst DNA Polymerase、dNTP、环引物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分别进行优化,建立用于检测PPR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 结果 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PPRV时,在62 ℃水浴锅中反应30 min即可直接观察结果.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可检测到1.6个TCID50 PPRV.结论建立的PPRV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为小反刍兽疫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 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 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87株VP2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VP2基因,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下载的21株参考毒株VP2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 结果 克隆的VP2基因序列长度为1 536 bp.所测B87株与Ⅰ型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5.1%~99.2%之间,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仅为54.1%~54.7%. 结论 大多数IBDV强毒株、变异株、超强毒株与B87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VP2抗原决定簇的两个亲水区氨基酸变异较大,是逃避B87疫苗株的免疫保护、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生免疫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的分子基础.
-
重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及抗病毒治疗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和抗病毒治疗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设计型特异引物,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肝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之间及抗病毒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 结果 130例乙肝患者中,基因型B型胰岛素抵抗率为27.47%,基因型C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率为28.57%,基因型B、C混合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率为18.18%,未检出A、D、E、F、G、H基因型,检出的3种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庆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无显著相关性;抗病毒治疗似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
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的探讨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的粪便是否存在活的Hp,以探讨Hp的传播途径. 方法 收集60例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强阳性患者的胃粘膜和新鲜粪便,进行Hp的分离培养和PCR检测. 结果 52份胃粘膜标本分离到Hp,阳性率86.7%;6份粪便标本分离到Hp,阳性率10.0%,其中4份来自慢性胃炎患者,2份来自消化性溃疡患者.粪便培养阳性的患者胃粘膜培养均阳性;PCR检测同一患者两种标本分离菌株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和空泡毒素信号序列s1a基因(VacA s1a)一致,其中4株为CagA+和VacA s1a+,另2株VacA s1a+和尿素酶A亚单位(UreA)基因阳性. 结论 Hp感染者的粪便中有活的Hp存在,该菌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差异,以求找到肠内某些与健康有重要关系的有益菌. 方法 采用不依赖分离培养的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肠道细菌进行检测. 结果 13份粪便标本肠道菌群总DNA均扩增出16S rDNA,大小约470 bp;DGGE显示每种样品条带数目、亮度及位置不同,聚类分析显示不同个体粪便标本的细菌组成差异性非常大. 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肠道菌群具有多样性.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分析可揭示肠道细菌组成的差异.
-
甘南藏族自治州中间宿主牦牛、绵羊棘球蚴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甘南藏族自治州中间宿主棘球蚴感染状况,为本地区包虫病的传播动力学研究及开展大规模包虫病防治做好前期工作. 方法 对碌曲县和玛曲县当地牦牛、绵羊作包虫病病原学检查,记录囊肿大小、数量、寄生部位及性质等,并用10%甲醛溶液固定,做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 剖检绵羊4 309头,细粒棘球蚴感染率为10.61%(457/4309),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14%(6/4309);剖检牦牛3 645头,细粒棘球蚴感染率为9.16%(334/3645),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14%(5/3645). 结论 该地区牦牛及绵羊细粒棘球蚴感染率较高,并有多房棘球蚴感染.
-
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及变异规律. 方法 以GenBank公开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HA氨基酸序列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其同源性及氨基酸变异规律. 结果 46个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HA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0%~100%;同一地区来源的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大于异地来源的同源性;在H5N1亚型HA氨基酸序列中,天冬酰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常发生突变. 结论 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探讨其量效关系和适剂量.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B、C)和对照组D,每组1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 d A、B、C组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50、100和200 mg/(kg·d)×4 d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15和22 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并计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称虫体湿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 d,检虫率和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 d,中、高剂量组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2 d,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适治疗剂量为200 mg/(kg·d)左右.
-
siRNA抑制乳腺癌细胞C35基因的表达
目的 构建C35的小干扰RNA(siRNA),观察其在乳腺癌细胞株T47D中对C35基因的表达抑制作用. 方法 设计两对针对C35编码区的siRNA并合成,构建到转录载体pTZU6+1上,形成重组质粒siRNA-C35,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乳腺癌细胞株T47D,RT-PCR分析RNA干扰后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的变化. 结果 DNA测序和双酶切证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T-PCR结果显示,质粒pTZU6+1、pshRNA-C35-1和pshRNA-C35-2组的相对表达率分别是脂质体对照组的95.3%、40.0%和28.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转染脂质体组的蛋白带为标准,其他组与之比较,转染质粒pTZU6+1、psiRNA-C35-1和psiRNA-C35-2组的相对表达率分别是转染对照组(脂质体组)的94.9%、29.6%和32.2%. 结论 通过构建siRNA转录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株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中C35基因的表达.
-
16例慢性丝虫病人照料效果观察
经2~5年照料,16例慢性丝虫病病人淋巴管/结炎发作频率降至1次/年,下肢淋巴液肿周长平均减小0.5 cm,足踝部肿胀周长平均减小1.4 cm,有2例淋巴液肿Ⅲ期病人已转变为Ⅱ期,慢性丝虫病照料的效果明显.
-
沧州市2002~2008年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调查沧州市2002~2008年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0.85%,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南皮县感染率高,为2.10%;10岁组和5岁组儿童感染率分别为2.04%和1.8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
-
Th1/Th2细胞因子与蠕虫感染
蠕虫感染后引起复杂的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处于核心位置,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蠕虫感染后表达地位的不同,将决定蠕虫感染的发展与转归.本文对Th1/Th2细胞因子在蠕虫感染中的表达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抗菌肽: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角色
抗菌肽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多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菌肽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同时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的天然和适应性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的表达水平与人类的许多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对两类主要的人源抗菌肽:防御素和cathelicidin的结构特性、表达和生物活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我国蚊类多样性研究概况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人类,还是多种严重虫媒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为昆虫纲中研究广和深的昆虫类别之一.本文就我国蚊类多样性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上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菌株及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菌株间基因水平的差异明显,因此在动物实验中,菌株的选择也是决定实验结果的重要方面.目前,动物模型中使用的菌株主要有Hp外的螺杆菌属其他菌株、临床分离株及幽门螺杆菌小动物适应株.这些菌株用于模拟Hp感染人后的病程,以便进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本文就建立动物模型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螺杆菌株及其适应范围作一综述.
-
COL-Ⅰ、COL-Ⅲ和TIMP-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到进展与逆转两方面的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降解减少终导致ECM在肝内的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ECM的主要成分是I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是调节ECM 降解的主要酶,其主要成分MMP-1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抗肝纤维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OL-Ⅰ、COL-Ⅲ和TIMP-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唐山市人群齿龈内阿米巴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市人群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 方法 选择唐山市路北区防疫站和滦县人民医院体检者400人,用无菌牙签取齿龈周围垢物或口腔病灶垢物,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光镜下检查齿龈内阿米巴,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 受检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27.50%(110/400),其中低文化程度者感染率高于高文化程度者(χ2=50.00,P<0.05),不经常刷牙者感染率高于经常刷牙者(χ2=36.02,P<0.05),使用药物牙膏者感染率高于使用普通牙膏者(χ2=4.88,P<0.05),吸烟及饮酒者感染率高于不吸烟和不饮酒者(χ2吸烟=35.62,χ2饮酒=33.57,P均<0.05),有口腔疾病患者感染率高于健康者(χ2=50.73%,P<0.05).在各种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患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高,为56.52%. 结论 唐山市人群中齿龈内阿米巴感染较普遍,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病具有相关性.
-
烟台市2004~2007年艾滋病监测及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烟台市2004~200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全市2004~2007年部分重点人群及艾滋病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的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07年共检出艾滋病毒(HIV)感染者82例,以青壮年为主,20~40岁占85.36%;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70.73%和29.27%;初中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3.16%,已婚者占52.44%;外省籍占59.76%;农民和无业人员多,占68.29%,工人占24.39%;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占60.97%,静脉吸毒占23.17%,采供血占13.41%. 结论 烟台市重点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传播途径多样化,性接触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应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
开展寄生虫学与人文社会主题讨论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探讨和总结了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寄生虫与人文社会"开展课堂讨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旨在探索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
误诊为脑囊虫病的颅内畸胎瘤1例
本文报道了1例颅内畸胎瘤病例.患者曾被误诊为脑囊虫病,经2个疗程诊断性抗囊虫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终经病理诊断为颅内畸胎瘤.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