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Rv1813c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白雪娟;阳幼荣;梁艳;张晓燕;张俊仙;吴雪琼

    目的 克隆、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Rv1813c,分析其免疫活性. 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v1813c蛋白序列,根据H37Rv基因组序列合成引物,PCR扩增Rv1813c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将正确编码基因克隆到pET30a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BL21菌株中以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金属螯合层析分离纯化重组蛋白,采用ELISA法分析其免疫反应性. 结果 Rv1813c蛋白第34位氨基酸残基之前含有跨膜区及信号肽部分,可能是一个胞外蛋白.对重组质粒pET30a-Rv1813c测序,与设计的序列相同.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细胞内以包涵体形式表达,IPTG诱导3h-4h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量较高,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以上.纯化的重组Rv1813c蛋白纯度>95%.ELISA分析重组Rv1813c蛋白与结核患者血清有较强的反应性,A450值为0.50±0.34,显著高于健康组A450值0.23±0.18及非结核呼吸疾病组A450值0.30±0.27(P<0.05). 结论 成功构建的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质粒能高效表达Rv1813c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PLCε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高菲;张书常;陈苓苓;朱晓龙;孙越;章婧;郭盼;纪伟华;朱云娟;任继玲;胡立志;刘佩梅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ε(PLCε)在日本血吸虫(SJ)尾蚴性皮肤炎症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PLCε基因敲除(KO)和PLCε野生型(WT)两组小鼠,建立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模型.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提取小鼠感染处皮肤组织,部分制作冰冻组织切片,用于HE染色检查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部分组织提取总R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相关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显示,Ⅰ型超敏反应模型中PLCε KO和WT两组皮肤肥厚度和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Ⅳ型超敏反应模型,KO小鼠炎症反应显著减弱,与WT组相比皮肤增厚程度减轻(t48h=5.317,P=0.000 t72h=10.162,P=0.000),且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t48h=2.888,P=0.020).qRT-PCR检测T细胞衍生因子IL-4,IFN,IL-17及IL-23 mRNA表达在WT与K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t24h=0.496,P=0.625;IFN:t24h=-0.035,P=0.973;IL-17:t24h=0.112,P=0.938;IL-23:t24h=-1.151,P=0.261).但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体细胞所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α,IL-1β以及趋化因子Cxcl-1,Cxcl-2 mRNA表达在KO组受抑制(IL-1α:t12h=4.785,P=0.000;t24h =2.109,P=0.046;IL-1βt6h=3.187,P=0.004;t12h=5.049,P=0.000;Cxcl-1:t12h=4.858,P=0.000;Cxcl-2:t24h=7.957,P=0.000). 结论 PLCε在日本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中通过调控体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炎症反应.

  • 新孢子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

    作者:翟涛;宫鹏涛;张西臣;李建华

    目的 探讨新孢子虫感染早期引起小鼠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分析其对宿主细胞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分离纯化新孢子虫速殖子,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于6、12、18、24、36 h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TNF-α和IL-6分泌情况,分析虫体感染对宿主细胞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 结果 新孢子虫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IFN-γ的分泌量逐渐升高,前18h抑制IFN-γ的分泌,在18 h IFN-γ分泌量约为450pg/ml;24 h后IFN-γ分泌量明显升高,在24h达到约1 200 pg/ml.新孢子虫感染后的36 h内,TNF-α分泌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均在1 200 pg/ml以上;新孢子虫感染后前18 h IL-6分泌量逐渐增多,18h时达到峰值4 000 pg/ml以上,24h后开始下降到约为650 pg/ml. 结论 新孢子虫感染早期小鼠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6的分泌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新孢子虫通过影响IFN γ和IL-6的分泌调控宿主细胞从Th2向Th1类型免疫应答转变,感染后的前24 h以Th2类型免疫应答为主,24 h后向Th1类型免疫应答转变.

  • 沙眼衣原体pORF5质粒蛋白对HeLa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杨晓玉;雷文波;粟盛梅;陈超群;李忠玉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质粒蛋白pORF5对HeLa细胞自噬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PCR扩增Ct pORF5质粒蛋白基因,克隆入PLenO-DCE慢病毒质粒,构建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收集慢病毒,再感染HeLa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pORF5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PLenO-DCE/pORF5-HeLa).实验同时建立对照细胞株(PLenO-DCE-HeLa).血清饥饿处理两组细胞24 h,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计算LC3-Ⅱ/LC3Ⅰ比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荧光斑点. 结果 PLenO-DCE/pORF5-HeLa和PLenO-DCE-HeLa细胞饥饿处理后均出现LC3红色荧光斑点,斑点数分别为(97.6±12.1)个/细胞和(34.0±2.6)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6;P<0.05);饥饿处理后PLenO-DCE-HeLa和PLenO-DCE/pORF5-HeLa细胞中LC3、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其中PLenO-DCE/pORFS-HeLa细胞中LC3、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增加3.10倍(t=95.25;P<0.01)和0.85倍(t=16.56;P<0.05),较PLenO-DCE-HeLa细胞分别增加1.95倍(t=79.12;P<0.01)和1.57倍(t=23.95;P<0.05);PLenO-DCE/pORF5-HeLa经饥饿处理24 h后LC3-Ⅱ/LC3-Ⅰ比率和Beelin1蛋白较未处理组分别增加52.17%和76.00%(t值分别是15.13,57.24;P均<0.05),较PLenO-DCE-HeLa细胞组分别增加1.05倍(t=35.21;P<0.05)和4.34倍(t=112.23;P<0.01). 结论 pORF5质粒蛋白可诱导HeLa细胞自噬,可能在Ct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2型猪链球菌天冬氨酸激酶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检测

    作者:孙卫平;吴倩倩;范伟伟;张剑;李超龙;王长军;潘秀珍;高基民

    目的 原核表达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2)天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AK)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对S.suis 2中国强毒株05ZYH33的AK编码基因05SSU181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设计引物,通过PCR从05ZYH33基因组中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BL21(DE3)后采用IPTG诱导表达日的蛋白,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用纯化的重组AK免疫BALB/c小鼠4次,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宿主菌中高效表达目的蛋白,His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能与感染05ZYH33全菌的猪恢复期血清反应.ELISA检测重组AK免疫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102 400,Western blot显示该抗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反应. 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AK蛋白,该蛋白具有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AK在S.suis2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lncRNA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赵继利;刘微;曹帅丽;屈艳琳;崔庆华;袁俐

    目的 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分别在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ncRNA1和lncRNA2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IFN-γ和IL-2含量. 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全血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2%和64%;lncRNA2结核病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6.10倍;抗原刺激后,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3%和77%,lncRNA2潜伏感染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下降84%.与刺激前相比,抗原刺激后健康对照组、结核病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1.80倍和2.80倍,lncRNA2健康对照组、潜伏感染组分别提高3.50倍和1.86倍(P<0.05).健康组与潜伏感染组、结核病组与潜伏感染组、健康组与结核病组lncRNA1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752和0.400,lncRNA2的AUC分别为0.702、0.465和0.762.在结核特异性蛋白刺激前,结核病组IFNγ、IL-2含量均高于健康组(P<0.05),刺激后,结核病组及潜伏感染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潜伏感染组与结核病组相比较IFN γ均增高(P<0.05).与刺激前相比,刺激后3组IFN-γ、IL-2诱导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 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和健康对照者全血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均出现差异性表达,结核病及潜伏感染者血浆IFN-γ含量增高.lncRNA1和lncRNA2可能是诊断肺结核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骞;张怀;苏争鸣;王岩;张示杰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r,YH 16)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又称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沙鼠肝泡球蚴动物模型,泡球蚴原头节混悬液接种量为0.1 ml(约含原头节500个).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10只/组.A组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C组造模30 d后开始给予恩度(10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用14d后停药7d,21 d为一个疗程.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C组.用药3个疗程后解剖沙鼠,留取肝泡球蚴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 结果 A、B、C组泡球蚴组织中VEGF评分分别为5.00±1.26、5.17±0.75、3.25±1.04,VEGF/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1±0.06、1.10±0.07、0.63±0.10,C组VEGF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CD34计数分别为9.20±1.02、8.76±1.34、4.55±1.09,CD34/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1.10±0.10、1.13±0.07、0.77±0.12,C组微血管计数及CD34蛋白表达量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VEGF和MVD-CD3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恩度干预肝泡球蚴小鼠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下降,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抑制泡状棘球蚴周围血管生成.

  • Sn-PCR在脑脊液中未知肠道病毒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卢囡囡;李红;赵生仓;姜双应;于娟

    目的 利用肠道病毒分子定型试验,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分子型别鉴定. 方法 提取患儿脑脊液核酸,利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n-PCR)对肠道病毒VP1区进行特异性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BLAST比对确定肠道病毒的类型,采用Mega6.0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 结果 BLAST比对显示该病毒是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B5(Coxsackievirus group B5,CVB5).从进化树上看,青海分离株04/CVB5/2010/Qinghai/CHN由2009年山东分离株SD2009-067不断演变而来,而与分离株AH-HK19/CHN/2010/CVB5不在同一进化分支,相距甚远,与FJLY/2011096h分离株亲缘性关系较近. 结论 成功应用Sn-PCR对患儿脑脊液中未知肠道病毒进行鉴定,确定肠道病毒类型是CVB5型,为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的优化表达

    作者:程正阳;苏蕊;张贤;李叶林;朱万博;余莉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密码子优化等方法优化其表达. 方法 运用RT-PCR扩增ROP18基因,将其克隆入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ROP18重组质粒;运用OptigeneTM密码子优化分析平台对弓形虫ROP18编码基因进行优化,合成优化后的全长基因(ROP18u)并将其克隆人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ROP18u重组质粒;以优化后的ROP18u基因为模板,PCR扩增去除N端信号肽和前功能区序列的截短ROP18片段(ROP18uc),将其克隆入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ROP18uc重组质粒.所有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 pGEX-ROP18、pGEx-ROP18u和pGEX-ROP18uc于30℃诱导培养4h-6h,分别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88ku和77 ku的重组蛋白,该蛋白能被GST单克隆抗体和ROP18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了pGEX-ROP18、pGEX-ROP18u和pGEX-ROP18uc原核表达载体,密码子优化未能显著提高ROP18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 昆明市腹泻人群中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征

    作者:张顺先;杨春利;艾琳;陈木新;蔡玉春;卢艳;陈韶红;徐闻;古文鹏;周永明;夏尚;陈军虎;李石柱;陈家旭;胡薇;周晓农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的流行特征,为防治EAEC感染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收集云南省昆明市4家哨点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21份,非腹泻者的粪便标本319份,进行细菌培养(麦康凯培养基),无菌挑选单个菌落(8-12个),采用热提取法提取细菌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AEC,同时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结果 EAEC在腹泻患者和非腹泻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和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4,P<0.05).男、女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分别为5.2%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0,P>0.05);不同年龄组腹泻患者中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5);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x2=12.819,P<0.05),夏季检出率高(10.5%,21/200);冬季低(2.0%,8/394).EAEC阳性腹泻患者水样便占26.2%(16/61),黏液样便占70.5%(43/61).EAEC腹泻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x2=12.819,P<0.05). 结论 EAEC是腹泻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开展和加强EAEC的监测,可为EAEC相关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高效检测人降钙素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羊婷婷;余易展;刘培;王念超;卢彦;黄亚红

    目的 重组原核表达人降钙素原(PCT)蛋白,制备抗人PCT单克隆抗体,建立高效检测P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方法 根据NCBI提供的PCT基因序列,按照大肠埃希菌偏爱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通过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将其构建到pET32a载体上;将pET32a PCT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用镍亲和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后再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单克隆细胞;将阳性单克隆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制备腹水单抗,经Protein A/G纯化后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抗体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亲和力进行鉴定;用NaIO4氧化HRP法标记单克隆抗体,通过棋盘法筛选配对单克隆抗体,以筛选的配对抗体为捕捉抗体,建立双抗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血清学检测体系,检测临床150例血清标本,其中PCT升高(>0.05 ng/ml) 120例,PCT阴性(<0.05 ng/ml)30例. 结果 共筛选出6株抗人PC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制备的腹水效价均大于4×10-6;通过棋盘法筛选得到2对能够进行双抗夹心配对的单抗,其中1对亲和力较高,其亲和力常数分别为2.39×108 L/mol和2.91×108 L/mol.双抗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0.06~8 ng/ml,其中阳性检出率为96.6%,阴性符合率为100%,与临床检测数据相比,相关系数R2=0.9737. 结论 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可靠,可用于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患者的PCT血清学定量检测.

  • 2015年安徽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溯源分析

    作者:孙永;张竹慧;袁媛;李春;撒楠;胡万富

    目的 了解2015年安徽地区食品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特征,构建脉冲场凝胶电泳DNA指纹图谱库. 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自食品及腹泻病例的6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lh、tdh和trh毒力基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子分型,电泳图谱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库. 结果 6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3个O群和20个K型,共23个血清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26.2% (16/61).61株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 (61/61)、29.5%(18/61)和0(0/61),病例分离株tdh基因阳性率为94.7%.61株菌株中有58株的基因组DNA得到有效酶切,分成50个PFGE带型,经BioNumerics6.6软件分析有5个相似系数大于80%的聚类群.其中病例株较为集中,多分布在A群和B群;食品株较为分散.病例株和食品株未聚集在同一群中. 结论 2015年安徽地区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多种血清型,以O3∶K6型居多,病例分离株tdh基因携带率较高,通过构建PFGE图谱库可识别不同来源、不同区域、跨时间段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暴发识别提供了依据.

  •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PI-2a骨架蛋白BP基因的克隆及其抗原性预测

    作者:白文丽;王金良;锡林高娃;吴金花;董林;孙立杰;王华;朝洛蒙;布日额

    目的 克隆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BP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GenBank已公布牛源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PI-2a的BP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分离的乳源性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总DNA为模板PCR扩增BP基因片段,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克隆的BP基因序列大小为609bp,编码203个氨基酸残基,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PI-2a的BP基因(EU930008)相似性为100%.菌毛岛屿骨架蛋白BP二级结构的a螺旋在N端分布较多;β折叠较丰富,且分布于C端较多;无规则卷曲分布较均匀.菌毛岛屿骨架蛋白BP的亲水区分布较广,遍布于整个多肽区,属于亲水性蛋白.BP蛋白分子表面可及性较高,区域占比达57.0%,且抗原性较好. 结论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骨架蛋白BP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其编码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防治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的候选抗原序列.

  • Exosome及其他胞外囊泡在病原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平;袁东亚;吴忠道

    Exosome是由多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传递生物信息、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十扰细胞周期等作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HIV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等重要病原体方面exosome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exosome及其他胞外囊泡的生物合成及其在病原微生物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 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从虎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及胃相关性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之一,1994年被WHO列为1类致癌因子.其在世界范围有约50%的感染率,在2014年的京都共识上建议所有的Hp感染患者均需要根治.但是,随着近年来其耐药率的不断增加,传统三联疗法的根治率正逐渐下将,因此,一直迫切需要寻找到更好的替代或者辅助疗法.而益生菌因其本身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在提高根治率、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应从性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益生菌治疗幽门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Toll样受体4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李丛哲;吴利先;王国富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传播广的感染性疾病,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MTB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免疫因素在TB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是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均表达TLR4,在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oll样受体4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2007-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张玲;王玲;王涛;张艳;王显军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该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7 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7 2015年淄博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4 319例,年均发病率为110.54/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7月;患者以<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1.98%,病原学监测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分别占33.61%和30.20%. 结论 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分布特征.应着重加强<5岁儿童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监测力度,做好病原学监测,防止其暴发流行.

  • 武汉某“985”高校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信行调查

    作者:马晓雪;李艳伟;龚鹏举;蔡国斌;明珍平;董惠芬

    目的 了解武汉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行为及态度情况,为高校开设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选修课的必要性及其制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共1 460人.通过问卷了解其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了解、行为习惯和态度表现,对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 本调查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和传染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66.78%、75.96%和77.7%;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媒体网络(34.6%);不同居住地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该疾病危害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食物”、“不喝生水”和“生熟砧板分开”3项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低于50%.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食物”和“不喝生水”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女同学均高于男同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生熟砧板分开”和“不养宠物”等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民族、籍贯、居住地的大学生在“不喝生水”和“生熟砧板分开”方面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来自城镇学生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同学部大学生“不吃生的或者半生食物”和“不养宠物”等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正确态度形成方面,58.1%学生表示不会再去吃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物,13.4%的学生表示还想去尝尝,46.4%学生表示建议他人不要去吃.82.9%的学生计划改掉一些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饮食习惯. 结论 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偏低,并且存在高危行为;在高校开设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相关课程十分必要.

  • 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静;刘浠;周石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1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时期1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CISS脑卒中分型方法对病例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分型,分析缺血性卒中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家族卒中病史对比的OR值>1,性别、生活规律、消化性溃疡病史、高脂血症、教育程度对比的OR值<1.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127例,感染率为70.9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109例,感染率为56.48%.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88,95%CI值为1.22~2.89).采用CISS分型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主要类型为LAA、CS、PAD、OE和UE.其中3种主要亚型LAA型感染90例,感染率为70.87%,OR值为1.65;CS型感染25例,感染率为19.69%,OR值为0.91;PAD感染12例,感染率为9.45%,OR值为0.44.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家族卒中病史可能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 烧伤创面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相关分析

    作者:韩德兰;李桂艳;王永清;白永强

    目的 通过分析烧伤创面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扩增毒力基因,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烧伤创面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相关性. 结果 分离出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分离自痰液95株,占63.76%;脓液21株,占14.09%;血液16株,占10.74%;分泌物11株,占7.38%;其他标本6株,占4.03%.PCR扩增检测细菌毒力基因,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大小分别为615、210和156 bp,检出率分别为8.05%、2.82%和54.36%.分析烧伤创面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sasX、psm-mec和pvl的相关性,OR值分别为0.8147(95%CI为0.2464~2.6935)、2.2548(95%CI为1.0287~4.9422)和0.3042(95%CI为0.1551~0.5966).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psm-mec与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程度有关,与sasX和pvl无关.

  • 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世英;杨素霞;时军

    目的 分析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315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不同类型疾病患者感染情况及其在患者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分离并鉴定感染病原菌类型,并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315例住院患者中59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发生率18.7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毒症患者以及其他肾病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6.15%、26.32%、22.39%和11.96%.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占57.63%,尿路占18.64%,皮肤占13.56%,口腔占6.78%,肠道占3.39%.59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单一感染,11例发生多重感染.分离出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革兰阳性菌28株,真菌2株.44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23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其他革兰阴性菌5株;28株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13株,屎肠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其他革兰阳性菌2株.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有无侵入性操作等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 肾内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肺部为主,感染病原菌类型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接受侵入性操作与患者感染发生关系密切.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