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血清及转铁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佘鹏飞;谭芮辰;王妍乐;陈丽华;伍勇

    目的 探讨血清及转铁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微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半定量试验测定血清及转铁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血清中能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结合的有效成分;后利用盖玻片和导尿管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分析转铁蛋白的生物膜抑制能力. 结果 25%的血清能使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量(A570值)从0.71±0.13减少到0.20士0.08(t=5.75,P<0.05).SDS-PAGE检测血清处理表皮葡萄球菌后25×103蛋白和(45~70)×103蛋白条带数量或表达量显著增多.当转铁蛋白浓度≥5.21 mg/ml时,可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t=2.99,P<0.05),且随着浓度增高,其抑制能力增强.此外,5 mg/ml的转铁蛋白还可显著抑制盖玻片和导尿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 结论 血清及其成分转铁蛋白可显著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

  • 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快速分析平台构建

    作者:李家宽;李江域;王小磊;王习文;赵东升;夏志平

    目的 构建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快速分析平台,实现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分析. 方法 收集整理与重要人兽共患病相关的病原以及宿主的参考基因组数据库,集成并优化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RINS算法,开发自动化处理流程和Web可视化界面,利用Docker容器技术对集成分析平台进行封装. 结果 在Linux服务器上使用鸽子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对分析平台进行验证,根据分析结果,发现除了有鸽子基因序列外,16.1%的序列注释到了细菌,2.2%注释到了病毒,32.9%的序列注释到了真菌,剩下48.8%为未知序列,对样本中细菌的携带信息进行统计,比对到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序列数量较多,此结果与数据来源单位中鸽子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致.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基于NGS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平台,封装好的容器可以在云端快速部署和迁移;对已集成的RINS算法中Blat比对环节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数据分析处理速度;利用鸽子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对建成的分析平台进行验证,该平台具备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快速分析的能力.基于NGS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和监测增添了新的解决方案.

  • 血流感染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因子及分子分型特点分析

    作者:林佛君;胥志超;林志伟;郑金鑫;陈重;程航;徐广健;韩雪莹;张波;余治健;邓启文

    目的 研究血流感染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基因分型特点. 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株血流感染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高毒力基因,并进行荚膜血清型和ST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通过BD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加克拉维酸复合药(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与单药(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的药敏纸片组合进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表型确证试验. 结果 115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占43.48%,50/115)和非Hvkp(non-HvKP,占56.52%,65/115).与non-HvKP相比,HvKP更容易表现为高黏液性表型(44.00% VS 6.15%,P<0.01),且普遍携带rmpA(98.00% VS 4.61%,P<0.01)、rmpA2(50.00% VS 3.08%,P<0.01)、wcag(24.00% VS 2.15%,P<0.05)毒力基因.HvKP常为K1、K2荚膜血清型,non-HvKP常为K-nontypable血清型.本组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ST型别为ST23、ST65、ST37,其中Hvkp流行型为ST23、ST65和ST86.Hvkp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好于non-HvKP,其中发现产ESBLs耐药hvKP菌株4株. 结论 血液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易表现为高黏液性表型且普遍携带rmpA毒力基因,因此应注意检测肺炎克雷伯菌黏液性状、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ST分型,以利于hvkp感染的识别.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sRNA伴侣蛋白Hfq的表达与纯化

    作者:陈垂这;吴文东;瞿先华;叶锋钦;韩雨旋;董素芳;覃西;夏乾峰

    目的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子伴侣Hfq蛋白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 方法 PCR扩增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hfq基因并克隆至pMD19-T克隆载体中,测序验证后,用Nde I和Xho I双酶切pMD19T-hfq与pET30a(+),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含His标签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hfq,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 (DE3),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采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通过Ni2+螯合柱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 结果 PCR扩增出正确的hfq基因片段,大小为237 bp,与预期值相符.亚克隆质粒与原核表达质粒载体连接后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ET30a(+)-hfq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化DE3后经IPTG诱导5h,从细菌裂解液中检测到Hfq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单位(Mr)约为9.4×103.通过Ni2+螯合柱纯化,获得单一SDS-PAGE条带的目的蛋白. 结论 hfq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Hfq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得到Ni2+柱层析获得的高纯度的sRNA伴侣蛋白Hfq,为进一步筛选与该蛋白有相互作用的sRNA及sRNA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山东省麻疹消除目标年前后时空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作者:王珮竹;郑兆磊;许勤勤;李润滋;刘言训;薛付忠;刘晓冬;许青;李秀君

    目的 了解山东省在中国麻疹消除目标年(2012年)前后麻疹时空分布特征,为麻疹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山东省2009-2015年各县(区)麻疹疫情数据,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别分析2012年前后两时段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时空扫描方法分析其时空聚集性. 结果 山东省2009-2015年累计报告麻疹10 800例,发病率先降后升,其中以2012年较低(0.02/10万),2015年较高(2.94/10万).2~5月为各年发病季节高峰.2009-2011年男、女性患者别比为1.55∶1,<1岁年龄组病例居多(占34.84%),所有病例中以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51.82%).2013-2015年男、女性患者别比为1.27∶1,<1岁年龄组病例居多(占38.74%),所有病例中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51.24%).2009-2011年和2013-2015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32和0.24(P值均<0.05),“热点”区域由济南市、菏泽市和聊城市(2009-2011年)转为济南市、青岛市和枣庄市(2013-2015年).时空扫描发现两时期均有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2012年前为聊城市的5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0年1月-4月;2012年后为青岛市主城区及其周围多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4月.两时期二类聚集区位置变化不大,均分散在鲁中、西部几个城市.结论 山东省麻疹疫情在2013年回升后在传统聚集区的基础上有向东部地区扩散趋势,应及时调整其防控策略.

  • 泡球蚴感染C57BL/6小鼠不同阶段Ⅲ型胶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洋洋;毕晓娟;李亮;张传山;吕国栋;杨宁;林仁勇;曾幼玲

    目的 探讨Ⅲ型胶原(Col3a1)在泡球蚴感染C57BL/6小鼠早期(1月,Em-1m)和中期(3月,Em-3m)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分别于感染后1个月和3个月将小鼠处死,取肝脏,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C0l3a1的表达.用60 μg/ml泡球蚴蛋白体外刺激人肝星状细胞(LX-2) 12 h、24 h、48 h和72 h后,qRT-PCR检测LX-2细胞中Col3a1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组小鼠发生肝脏纤维化.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Em-1m组和Em-3m组胶原纤维阳性面积与假手术组(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m-1m vs Sham-1m:8.14±0.84 vs 1.00士0.37;Em-3m vs Sham-3m:34.40±5.07 vs1.00±0.08,P<0.01);Col3a1免疫组化检测阳性面积比值泡球蚴感染Em-1m和Em-3m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m-1m vs Sham-1m:32.05±5.24 vs 1.00士0.37;Em-3m vs Sham-3m:37.58±10.84 vs 1.00士0.08,P<0.01).qRT-PCR结果显示60 μg/ml泡球蚴组织蛋白刺激LX-2 72 h后Col3a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29±0.49,与刺激12 h时的Col3a1 mRNA相对表达量0.35士0.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的增加,小鼠肝脏Col3a1表达逐渐增加且纤维化程度加重.

  • PRU株弓形虫感染家猫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曾俊岭;吴湘慧;吴焜;王元占;陈红梅;刘敏;丘剑峰;杨培梁;陈晓光

    目的 建立家猫弓形虫有性生殖实验动物模型,获取并纯化卵囊,为弓形虫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将6只3月龄雄性华南本地家猫分为2组,实验组经口感染600个PRU株弓形虫包囊,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通过镜检猫的粪便,鉴定弓形虫卵囊的排放.将收集到的弓形虫卵囊以CsCl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观察不同条件下卵囊的孢子化情况.用不同数量的孢子化卵囊感染KM小鼠,检测卵囊的感染活性. 结果 实验猫感染PRU株弓形虫后于第5d开始排出卵囊并持续至感染后第11~13 d,排出的卵囊数为1.0亿~1.5亿个/只,以CsCl梯度离心方法纯化卵囊得率为20%.新鲜采集的卵囊孢子化率为95%.以100、50和10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感染小鼠,8~10 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66.7%和0%. 结论 用PRU株弓形虫感染华南本地家猫,成功建立了弓形虫有性生殖实验动物模型,收集、纯化的卵囊易孢子化且具感染活性,为弓形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了基础.

  • 陕西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李妍;刘海灿;杨健;王蕊;鲜小萍;张天华

    目的 初步探讨陕西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型及分布特征,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1-12月在陕西省10个市(地)连续收集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常规培养后进行MTB并初步鉴定.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反应(PCR)对15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采用Bio-Numerics5.0软件进行基因型聚类分析. 结果 经初步鉴定共分离出300株MBT,基因聚类分析将全部菌株分为Ⅰ、Ⅱ、Ⅲ、Ⅳ4个基因群,分别占10.00% (30/300)、4.00%(12/300)、85.67% (257/300)和0.33%(1/300);共含281个基因型,其中267株为单一基因型菌株,余33株分为14簇.11个VNTR位点对不同MTB菌株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其中MIRU26、QUB11b、Mtub04、Mtub21位点的多态性较好,Qub26、MIRU10、Mtub39、MIRU31、Qub4156、ETRA、MIRU40位点的多态性尚可,Mtub30、ETRC、MIRU4、MIRU16位点的多态性较差. 结论 陕西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Ⅲ型.

  • 结核分枝杆菌Rv1773c促进细菌侵入巨噬细胞的研究

    作者:刘伟香;章晓联

    目的 筛选出能促进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侵入的功能性结核基因并进行验证. 方法 将H37Rv RD10-16区的18个结核分枝杆菌(MTB)基因构建到pMV261载体上,然后将重组pMV261质粒电转至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 (Ms)中,并将各重组菌株命名为rMs::Rvs.运用菌落计数法筛选功能性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动物实验验证该基因的功能. 结果 菌落计数显示rMs::Rv1773c组菌落数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验证Rv1773c促进Ms入侵巨噬细胞能力较强,rMs::Rv1773c组感染小鼠脾脏菌落数增多.结论 筛选的RD14区功能性结核基因Rv1773c可能作为结核菌毒力因子,具备促进分枝杆菌入侵巨噬细胞的功能.

  • 结核分枝杆菌Ag85B+Rv3407融合基因自杀性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邵丽军;李猛;伊正君

    目的 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期抗原Ag85B和休眠期蛋白Rv3407的自杀性DNA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Ag85B基因和Rv3407蛋白基因,再以二者的混合物为模板扩增Ag85B+Rv3407融合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SCA1/Ag85B+ Rv3407,以ELISA法检测其在BHK-21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结果 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得到Ag85B+Rv3407融合基因,片段大小为1 323 bp,与预期相符.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SCA1/Ag85B+ Rv3407,该重组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实验组P/N≥2.1). 结论 成功构建结核分枝杆菌自杀性DNA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该重新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 MERS-CoV S1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胡星星;邱泊宁;迟航;王化磊;王翀;盖微微;金宏丽;黄培;冯娜;王铁成;高玉伟;赵永坤;杨松涛;夏咸柱

    目的 真核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S1蛋白,并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 以pcDNA3.1-S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S1基因,连接至pFastBacl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FB1-S1.将pFB1-S1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中,构建重组杆粒BpFB1-S1,然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pFB1-S1并连续传代.将第四代rpFB1-S1接种sf9细胞后悬浮培养96 h,取上清,用PEG8000浓缩并进行免疫亲和层析纯化,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分子质量及免疫反应性;另取感染rpFB1-S1 48 h的sf9细胞进行IFA鉴定. 结果 S1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2 212 bp,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pFB1-S1经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构建正确.重组杆粒BpFB1-S1经PCR鉴定构建正确.IFA试验可见感染rpFB1-S1的sf9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即有目的蛋白表达.SDS—PAGE显示纯化的重组S1为单一100×103 (Mr)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能被鼠抗S-RBD蛋白单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 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反应性的MERS-CoV S1蛋白,为MERS-CoV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候选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核酸疫苗递送与免疫增强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赵忠欣;孙培录;刘娜;傅倩芸;朱业蕾;郑学星;郑文文

    在全球免疫计划中,DNA疫苗是理想的候选者.由于它成本低并且容易大规模生产,使得低收入国家也能受益.然而,目前核酸疫苗的真正潜力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主要由于它在体内的吸收效率低导致该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强.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发展前景的提高核酸疫苗细胞转递和有效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 SP110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诗铭;白若兰;杨佳儒;麻明彪;陶律延;彭芸;戴熙廷;柳爱华;宝福凯

    SP110是人核体蛋白SP110/140家族中的一员,包含了SP100区,SAND区,核定位序列(NLS)以及细胞核激素受体结合域(NRB)等多种功能结构区.其与能调节小鼠对结核病的先天免疫力的Ipr1基因的同源性达到了41%,因此被认为是影响人类肺结核发生,发展的新候选基因.受外界环境、不同人种以及种群等多种因素影响,SP110基因多个SNP位点存在变异.在不同的人种和人群中,其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与否也存在着不同.本文将对SP110基因3个SNP位点rs3948464C/T、rs1135791、rs11679983A/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TLRS在介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睿儇;吴利先;王国富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致病菌,机体免疫反应在MTB的防御和致病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调控着机体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研究证明,TLRs是抗结核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参与介导了宿主对MTB的识别,本文就主要与MTB感染相关的TLRs及其在介导MTB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下生殖道微生物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岚;李康明;蒋美萍;李彦青;艾毅钦

    生殖道微生物是定植于女性子宫及阴道的微生物集合,参与调节生殖道的稳态、代谢、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维持生殖道健康,抵御病原入侵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及其他微生物宏基因组相关项目的开展,人们对生殖道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表明,在HPV获得及持续感染状态、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发展中,下生殖道——宫颈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丰度下调,提示微生物群的失衡与肿瘤发展相关.以乳酸杆菌占主导的微生物群落能促进HPV感染清除,在宫颈癌的防治中显示出潜力.本文基于新研究进展,对女性下生殖道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与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分析与展望.

  • 包虫病人群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吴文婷;伍卫平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包虫病人群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超级耐药细菌检测及抗茵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周宏;时黎明;李桂霞;张志军;史卫峰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越来越多“超级细菌”的出现,对几乎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强效β—内酰胺类药物,但近年来出现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可将其水解,对抗感染治疗构成极大威胁.由于传统抗生素类治疗发展缓慢且疗效有限,新型抗菌药物和疗法的研究开发成为对抗超级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超级细菌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和抗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2012-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赵苏晔;叶绪芳;刘淳婷;刘铭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2-201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贵州省2012-2016年乙脑疑似病例进行血和脑脊液乙脑IgM抗体检测,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12-2016年贵州省实验室检出乙脑疑似病例共1 317例,男女比2.3∶1;≤15岁1 275例,占96.81%.疑似病例标本分单份血清、单份脑脊液、血清和脑脊液双份3类,构成比分别为55.35%、6.61%、38.04%.不同类型标本乙脑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98,P<0.01).乙脑确诊病例共421例,发病率2012-2015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上升.不同年份乙脑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91,P<0.01).确诊病例在8月达到高峰,共269例(占63.90%);年龄以1~10岁为主共336例(占79.81%),<1岁、11~15岁和>15岁病例均增加;地区分布范围逐渐减小,呈西北部向西南部转移趋势,未感染地区重新出现确诊病例. 结论 贵州省乙脑疫情小幅反弹,乙脑病毒自然循环传播呈活跃趋势,感染者年龄后移,地区分布发生改变.应进一步开展病原监测和抗体水平检测,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的查漏补种,控制乙脑暴发或流行.

  • 一起学校聚集性感染B型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何芳;杨鹏飞;唐丽;燕清丽;金晶;张敏会;刘纯成;邢亚东;姚海波;何南江

    目的 对引起淮安市一起聚集性流感疫情的B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B型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5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对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HA1基因扩增、测序,利用Lasergene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分析血凝素主要的抗原决定簇位点;利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引起聚集性感染的病原体为B型流感病毒,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病毒为Yamagata系流感病毒,淮安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8%,与江苏株B/Jiangsu-Tianning/11011/2014和浙江株B/Zhejiang-Liandou/11000/2014等的同源性为96.1%~99.7%.与疫苗株相比,淮安株10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有普遍性,其中有4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 结论 引起淮安市学校聚集性B型流感的病原体均为Yamagata系B型流感病毒,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并督促防控措施落实.

  • 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谷倩倩;王斌;赵元平;李少情;牛洁婷;张冬雪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2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将患者分为多重耐药组(MDR组,150例)和非多重耐药组(NMDR组,128例),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重耐药组150例患者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占69.09%;革兰阳性菌46株,占27.88%;真菌5株,占3.03%.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耐药率较高的有头孢呋辛(80.65%)、头孢哌酮/舒巴坦(77.42%)、青霉素(77.42%)和左氧氟沙星(77.4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88.10%)、头孢呋辛(83.33%)、青霉素(73.81%)和氨曲南(73.81%);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呋辛(80.00%)、青霉素(75.00%)和左氧氟沙星(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耐药率较高的有青霉素(100.00%)、红霉素(86.21%)和头孢呋辛(86.21%);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青霉素(81.82%)、庆大霉素(81.82%)、红霉素(81.82%)和环丙沙星(81.82%);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呋辛(83.33%)、青霉素(83.33%)、庆大霉素(83.33%)和环丙沙星(8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NYHA分级、侵袭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糖尿病史是慢性心力衰竭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与住院时间、NYHA分级、侵袭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糖尿病史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 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研究

    作者:张红燕;洪立珠;杨丹丹;杨开林;杨欣平

    目的 研究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疾病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液等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分离鉴定出10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革兰阳性菌40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阴沟肠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其他革兰阴性菌6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肺炎链球菌5株,其他革兰阳性菌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72%、37.93%、31.03%、24.14%和10.34%;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44.44%、33.33%、27.78%和16.67%,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均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0%、50.00%、40.00%、30.00%和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3.64%、54.55%、45.45%、45.45%和27.27%;肺炎链球菌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40.00%、20.00%、20.00%、20.00%和2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时首选美罗培南;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时首选利奈唑胺.

  • 血流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姜丽;贾萌;高飞;吕品;李江;朱尊民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及耐药性控制. 方法 从2013-2017年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一患者取首株.鉴定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2013-2017年检出血流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72株,各年份检出菌株数分别为4、7、13、21和27株,构成情况分别为5.56%、9.72%、18.06%、29.17%和37.50%.医院监护室、中心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监护室、神经外科监护室、神经内科监护室、非监护室、肝胆外科、烧伤/整形科血流感染患者分别分离出19、11、9、6、5、5、4和3株,构成比分别为26.39%、15.28%、12.50%、8.33%、6.94%、6.94%、5.56%和4.17%;神经内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各2株,胸外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各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5.83%(33/72)、58.33%(42/72),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仍敏感,耐药率为0.aac(3)-I、aac(6′)-Ib、armA检出率分别为51.39%、31.94%和26.39%;blaTEM、blaSHV、blaCTX、blaIPM、blaVIM、OXA-23、OXA-51、ant(3")-I、aph3′-I、rmtB、carO缺失、adeB、adeG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00%. 结论 血流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逐年增加,尤其是监护室,临床治疗时可优先选用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控制耐药基因传播,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泛耐药菌株传播,改善治疗效果.

  • 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任传伟;赵时梅

    目的 分析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收集148例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其他妇科感染病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宫颈分泌物检测病原体.用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药物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48例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其他妇科感染病患者中,解脲脲支原体、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患者数分别为55、34、25、21、10、3例,构成比分别为37.16%、22.97%、16.89%、14.19%、6.76%、2.03%;临床混合性感染细菌十支原体属、细菌十酵母菌属、细菌十滴虫、细菌十衣原体属及其他类型的患者数分别为50、31、25、18、24例,构成比分别为33.78%、20.95%、16.89%、12.16%、16.22%;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其他妇科疾病类型的患者数分别为65、27、16、9、31例,构成比分别为43.92%、18.24%、10.81%、6.08%、20.95%;<20岁、20~岁、30~岁、≥40岁患者分别为15、43、61、29例,构成比分别为10.14%、29.05%、41.22%、19.59%;没有性伴侣的患者、1个性伴侣患者、≥2个性伴侣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38例、91例,构成比分别为12.84%、25.68%、61.49%;患者经治疗后,127例痊愈,痊愈率85.81%;21例好转,好转率14.19%. 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多种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常见病原体类型为解脲脲支原体.混合感染以细菌十支原体属常见,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 微生态制剂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邓桃枝;韩向阳;张洁;赵蜀崖;蔡曼妮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作慢性肝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多,酵母菌菌落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肠道菌群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菌落数为(11.94±0.91)lgC-FU/g,乳酸杆菌为(9.91±0.74) lgCFU/g,肠球菌为(11.13±0.89) lgCFU/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酵母菌为(3.01±0.64)lgCFU/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百分率和CD4 +/CD8+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D8+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D4+百分率及CD4+/CD8+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为(37.71士7.81)%、CD4+/CD8+值为1.52±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CD8+为(27.82±4.5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TNF-α、IL-1、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为(113.71士27.81)ng/L,IL-1为(92.82±18.51)ng/L,IL-6为(62.02±18.0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慢性肝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及机体免疫功能,且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糖尿病前期患者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和功能研究

    作者:张盼;杜阳光;娄培安;张雷;常桂秋;陈培培;乔程;李婷;董宗美

    目的 通过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前期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方法 选取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与健康者,采集血样,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合成cDNA纯化标记,运用芯片杂交、扫描,数值标准化等处理后,以差异倍数≥2且P≤0.05为纳入标准,检测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lncRNAs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ln-cRNA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通路分析,从而了解LncRNAs参与的生物学功能. 结果 与糖尿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lncRNAs共55个,其中上调lncRNAs 17个,下调37个.mRNAs共筛选出36个,其中上调16个,下调20个.通过GO分析,LncRNAs共表达的mRNAs主要参与炎症细胞反应、细胞代谢凋亡、γ干扰素正调控、离子运输、多糖降解等生物过程,参与的细胞组件包括电压门钾离子通道、炎症小体、细胞膜成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成分,体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电压门钾通道活性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芳基磺基转移酶活性、半胱氨酸内肽酶活性细胞凋亡执行、白介素受体1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通路分析显示LncRNAs共表达的mRNAs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到糖原的分解代谢、嘌呤代谢和昼夜节律通路等. 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液中存在差异表达的LncRNAs,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LncRNAs可能参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