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중국당대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830
  • 国内刊号: 43-13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8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于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赵瑜;曹兰芳

    患儿,男,11岁.因"反复发热4月余,发现白细胞减少1d"于2006年6月入院.入院前外院行骨穿等检查后诊断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患儿体温正常,但出现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故至我院就诊.

  • 小儿克罗恩病一家3例

    作者:王玮;张玉玲;张爱启;胡孟瑛

    患儿,女,5.5月,入院主诉为腹泻4月余,脓血便2月.该患儿生后12 d开始腹泻,以后有脓血便伴进乳后呕吐,时有发热,易出现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红斑,偶有腹胀,常哭闹不止,伴明显消瘦,少尿.门诊超声提示乙状结肠增宽,便常规示脓血粘液便.患儿系足月顺产,第3胎第3产,发育迟缓,不能翻身、坐,平素易患口腔溃疡、皮肤脓疮.

  • 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婴儿型石骨症1例报道

    作者:唐湘凤;栾佐;吴南海;徐世侠;黄友章;屈素清;胡晓红;刘卫鹏

    恶性婴儿型石骨症(osteopetrosis,OP)是一种因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成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骨质硬脆,易骨折.随着病情进展,颅骨骨质重造异常,颅神经受压可致听力和视觉下降,甚至出现脑积水,多在早期夭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疗此病的措施.我们于2006年1月为1例OP患儿进行了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CBT)治疗,+14 d粒系植入,+21d采用分子生物学PCR-SSO方法检测HLA位点基因分型为供者型.

  • Alport综合征伴食管平滑肌瘤1例

    作者:陈彦;李盛林;肖慧捷;丁洁

    患儿,男,1岁10个月,因"血尿1年9个月"住院.1年9个月(生后1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查尿常规潜血(2+),蛋白(-),无浮肿、肉眼血尿、高血压,此后多次尿常规提示镜下血尿,未作治疗.1岁时发现患儿双眼晶状体白色絮状物,伴视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双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9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尿蛋白(+).

  •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川崎病12例分析

    作者:张艳芳;赵振芹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常见于婴儿和年幼的儿童[1],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肺炎支原体(MP)肺炎并川崎病,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报道如下.

  • 佛山市新生儿期遗传代谢缺陷病的选择性筛查-附5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平明;戴怡蘅;贾德勤;黄建伟;张水堂;钟向明

    遗传代谢缺陷病(inborn ettors of metabolism,IEM)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指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IEM已逐渐成为新生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小儿非癫癎发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郑湘榕;尹飞

    非癫痫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是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s,ES)的发作性疾病,不伴有发作期脑电图痫性放电,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中,NES发生率是ES的10~20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1].据报道[2],在国外癫癎中心就诊的病人中有18%~23%被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在所谓的"难治性癫癎"中有25%~30%被终证实为NES,故诊断癫癎发作必须排除非癫癎性发作.

  • 运用PCR-DGGE技术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长钢;陈小文;陈运生;王缨;赵维玲;石红松;李成荣

    目的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及基因携带者基因变异,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和研究价值.方法 提取G-6-PD缺乏症患者及其家系(患者父亲和/或母亲等)的外周血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选取第11至12外显子部分cDNA片段进行PCR-DGGE,观察其电泳行为,将电泳行为异常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后做出基因诊断.结果 36个家系中33个家系发现G-6-PD基因在1304至1520片段出现PCR-DGGE多种异常电泳区带.9例母亲G-6-PD/6-PGD比值低于1.00,其中3例比值低于0.50,而且PCR-DGGE电泳行为一致,基因测序发现为双重杂合子;比值正常的G-6-PD缺乏基因携带者母亲均为单杂合子.该片段基因测序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1311T,G1376T,G1388A.各基因突变的位点有其特殊的电泳行为.结论 PCR-DGGE技术是一种敏感性高、可靠性强的筛查基因突变的方法.在临床研究G-6-PD缺乏,特别是常规诊断技术不能发现的女性G-6-PD缺乏基因携带者的检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的免疫学意义

    作者:张融;王琼瑾;徐金梅;蒋犁;寿玮章;尹琰

    目的 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 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新生儿组的外周血中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明显低;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也明显降低,说明新生儿B淋巴细胞表达CD21的表达量低下.除了新生儿组IgG水平高于婴幼儿组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新生儿乃至小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不足、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与B淋巴细胞功能及CD21的低表达有关.

  • 长沙地区不同年代儿童哮喘病历资料变化分析

    作者:李云;王涛;黄寒;易红玲

    目的 探讨不同年代儿童哮喘相关病历资料的变化.方法 病例选择:早期病例为第1组,时间从1986年5月起后200份病历,近期病例为第2组,从2006年5月份向前推200份病例,两组病例时间跨度20年.结果 ①哮喘伴发其他过敏症及相关的过敏因素变化:哮喘儿童伴过敏性鼻炎者,第1组过敏性鼻炎67例(33.5%),第2组128例(6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运动性哮喘、药物过敏、对刺激性气味的过敏者增多,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食物过敏,湿疹、荨麻疹、变应原皮试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复诊患者数的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变化:在复诊的病例中,第1组为29例,占14.5%,第2组中有112例进行了复诊,占56.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哮喘病历资料显示20年来与哮喘有关的其他过敏症增加.哮喘患者的复诊病例数增加,复诊数的增加与近年来笔者采用的吉纳方案治疗儿童哮喘有关,体现了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及良好的依从性.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组织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华强;张荣环;章正华;万楚成;夏云金

    目的 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初治患儿在治疗前血浆VEGF,TF含量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血浆VEGF及TF的含量与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浆VEGF和T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患者和对照组(均P<0.01).血浆VEGF和TF在ALL患儿治疗前后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之间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高危组治疗后血浆VEGF和TF水平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LL初治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与TF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 VEGF,TF可作为了解ALL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前后白介素13的表达

    作者:姜红堃;姜红;罗钢;孙桂莲

    目的 观察白介素13(IL-13)在小儿类固醇敏感肾病综合征(SRNS)中的变化及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MPT)对IL-1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SRN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及RT-PCR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及28例SRNS患儿MPT前、结束后2d、5d、尿蛋白转阴后2周血清IL-13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3 mRNA水平.采用双缩脲法对SRNS患儿检测24 h尿蛋白量.结果 血清IL-13蛋白水平及PBMCIL-13 mRNA表达MPT前明显高于MPT结束后5d组、尿蛋白转阴后2周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MPT结束后5d组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PT前与结束后2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蛋白转阴后2周组血清IL-13蛋白水平及PBMC IL-13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RNS患儿血清中IL-13水平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结论 SRNS患儿血清IL-13及其基因表达异常,MPT对SRNS患儿IL-13在蛋白合成和基因转录两个水平上可能有抑制作用.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B细胞刺激因子mRNA表达水平研究

    作者:顾健辉;鞠少卿;徐美玉

    目的 B淋巴细胞增殖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变化的始发环节,该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技术检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人B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在BEyS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中BLyS的水平.结果 RFQ-PCR检测靶基因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9ng/L~101ng/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口分别为1.88%~5.89%和6.32%~12.34%.1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样本的BLyS mRNA水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 成功建立RFQ-PCR检测BLyS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而且发现BLyS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BLyS可以作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个参考指标.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重症肺炎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纯义;金萍;杨艳霞;刘红霞;刘亚秋;许锦姬;黄卫东;王世俊

    目的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 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 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 μg/L及健康对照组180.74±21.46 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μg/L、386.25±31.62μg/L、398.41±16.83 μg/L、389.76±24.88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μg/L,392.79±37.43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 乌鲁木齐市小学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徐佩茹;多力坤·木扎帕尔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小学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1~12月间在乌鲁木齐市三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034名6~14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5%,依次为睡眠时辗转不安14.7%,梦呓4.8%,梦游1.5%,遗尿1.5%,睡眠时磨牙5.7%,睡眠时频繁打鼾12.9%,睡眠时呼吸暂停0.5%,憋醒1.9%.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曾长期或近期服用某些药物、常患感冒、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族中有人有睡眠障碍、与父母同睡等.结论 乌鲁木齐市小学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造成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朱绪亮;赵玲;杨嘉琛;陈晓;吴星恒

    目的 随着现代儿科急救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作为NICU内主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已日益受到重视.由于VAP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关于VAP的高危因素研究较少.该研究旨在初步探讨VAP的发病率、病原学和高危因素,为VA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106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41.7%,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患、再插管、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确定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患、再插管、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影响因素(P<0.05).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6.9%).结论 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VAP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环境与患者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VAP的佳策略.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IgG亚类及维生素A水平的关联研究

    作者:钱力;鲁继荣

    目的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病与维生素A缺乏,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该研究检测了RRTI患儿IgG亚类及维生素A水平,并对该类病人维生素A缺乏与IgG亚类缺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亚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iller改良法进行维生素A的测定.结果 RRTI患者血清IgG2,4水平及维生素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RRTI患者虽IgG正常,但是可能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者存在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且IgG2,4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维生素A水平有关.

  • 抵抗素样分子与炎症反应

    作者:孙妍;韩秀珍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resistin-like molecules,RELMs)又称炎症区域分子(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family,FIZZ),是由105~11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家族,富含半胱氨酸.

  •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影忠;王莹;孙建华;金燕樑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eonatal lupus syndromes,NL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Mc Cuiston于1954年首次报道,它以母体抗RO/LA抗体为血清标志,以患儿暂时性皮肤狼疮和/或永久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ongenital heart block,CHB)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综合征,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器官.虽然该病并不常见,但却影响母体妊娠结果,对患儿今后的健康有一定的危险性.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景红;魏珉;宋红梅

    肾脏排泄功能的完成是依赖由3种不同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足细胞)组成的肾小球来实现的.肾小球细胞被固定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GBM是一种由细胞粘附糖蛋白,如Ⅳ型胶原、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连蛋白和蛋白聚糖组成的胶样网状结构.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HEL细胞周期及Cdt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平洋;闫淑媛;邱梅冰;谢宗德;刘水平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胚肺成纤维(HEL)细胞周期及复制允许因子Cdt1表达的影响,探讨HCMV感染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化HEL细胞于G0/G1期,用HCMV感染同步化的HEL细胞作为感染组(n=106),同时设模拟感染组为对照组(n=106).于感染后12,24,48,72,96 h收获细胞.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Cd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模拟感染组在感染后12h,24h时处于G1期细胞比感染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两组Cdt1 mRNA表达水平在12h,24h和48h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模拟感染组Cdt1 mRNA表达水平的高峰出现在感染后12h,而感染组的高峰则出现在感染后48h.结论 ①HCMV感染影响了HEL细胞周期,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1期.②HCMV感染使HEL细胞复制允许因子Cdt1 mRNA的表达水平迟滞.③HCM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复制允许因子Cdt1的生成而干扰宿主细胞周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 复方丹参注射液减轻缺氧/复氧性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梦妮;董文斌;曹敏;邓存良;王明勇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减轻缺氧-复氧性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和丹参组,每个组均设立7个时间点:缺氧4,12,24h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48h,其中丹参组设立4个浓度亚组(生药浓度):0.05%,0.10%,0.15%,0.20%.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OH)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缺氧处理后,损伤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在缺氧24h达低值;与损伤组比较,在丹参各组中,HK-2细胞数量较多,其中以0.10%丹参组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均为高.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LDH,TNF-α水平升高,在缺氧24h-复氧4h达高值;与损伤组相比,丹参组在缺氧/复氧过程各时间点中LDH,TNF-α水平降低.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HK-2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注射液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 5-氮杂胞苷增强阿霉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抗瘤活性

    作者:刘建秋;李爱敏;张继红

    目的 许多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标本中caspase-8表达缺失,caspase-8基因沉寂的主要原因是其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该文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对caspase-8表达及对化疗药阿霉素抗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作用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前后SH-SY5Y细胞中caspase-8 mRNA水平变化.MTT分析研究5-氮杂胞苷与化疗药阿霉素联合应用前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存活率,以及加入caspase-8活性抑制剂后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RT-PCR方法发现SH-SY5Y细胞株不表达caspase-8 mRNA,5-氮杂胞苷作用3d后可检测到caspase-8 mRNA表达,5d后表达较第3天增加;5-氮杂胞苷与不同浓度阿霉索(0.05,0.1,0.25,0.5 μg/mL)联合应用后SH-SY5Y细胞存活率为(77.61±7.30)%,(57.35±6.64)%,(46.25±4.46)%,(35.59±5.12)%,同一浓度单独应用阿霉素组细胞存活率为(94.89±4.15)%,(80.60±8.50)%,(64.48±4.92)%,(52.32±6.71)%,5-氮杂胞苷与阿霉素联用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用阿霉素组,差异均有显著性.caspase-8抑制剂组与同一浓度的5-氮杂胞苷+阿霉素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依次为(92.95±3.48)%,(78.39±4.28)%,(62.31±6.50)%,(49.92±5.77)%,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阿霉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具有增殖抑制作用,5-氮杂胞苷可以增强阿霉素的抗瘤活性.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8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后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元春;冯晓勤;何岳林;吴学东;张玉明;李春富

    目的 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对小鼠脾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扩增.C57BL/6小鼠脾细胞以1×106/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72h.实验分3组:A组按10%比例加入MSC;B组按1%比例加入MSC;对照组不加MSC.3d后收集悬浮的脾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的变化.结果 CD3+CCR5+、CD3+CCR7+在A,B组及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A组表达率高,B组次之,对照组低;CD3+CXCR3+细胞在A组中表达较B组、对照组高(P<0.05),B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浓度下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后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有上调作用.

  • 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的保护作用

    作者:万小华;罗小平

    目的 探讨铜对大鼠肝细胞(BRL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姜黄素对BRL细胞铜损伤时的影响.方法 对硫酸铜(CuSO4)和姜黄素干预培养的BRL细胞,采用荧光探针DCFH-DA进行活性氧(ROS)测定,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JNK/SAPK)蛋白水平.结果 铜处理后6h BRL细胞ROS和凋亡率达到高峰,分别为711.70±68.33,(45.08±1.87)%,铜处理后24h JNK磷酸化率上升至(63.36±2.2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姜黄素组ROS、凋亡百分率和JNK磷酸化率均较相应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铜可以诱导BRL细胞的凋亡且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姜黄素对铜损伤BRL的保护作用与抗氧化和抑制磷酸化JNK的表达有关.

  • 热休克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金凤;黄榕;徐俊;金世杰;杨于嘉

    目的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EAE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EAE组和热休克预处理组(HSP).EAE组,采用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HSP组给予热休克预处理;CON组不行特殊处理.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免疫后14~17d处死动物,取脊髓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SP70免疫组化及神经细胞的凋亡的检测.结果 HSP能明显改善EAE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评分,延缓发病(P<0.05),增加脊髓HSP70阳性细胞表达(21.08 ±0.87 vs 10.17±0.51,P<0.01),抑制神经细胞凋亡(21.92±1.00)% vs (58.92±1.67)%,P<0.0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EAE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 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的变化

    作者:齐建光;李晓惠;丁亚光;唐朝枢;杜军保

    目的 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该实验通过研究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表达以及血浆PAMP含量的变化,探讨PAMP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流组,每组各8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观察肺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且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AMP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PAMP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sPAP、dPAP和mP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电镜下,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弹力层不规则,平滑肌细胞肥厚、向合成表型转化.并且分流组大鼠血浆P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AM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肺动脉和血浆PAMP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eIF-4E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淳媛;孙跃女;杨作成;龙燕琼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eIF-4E表达的影响,寻找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靶点.方法 选用MOI为0.5 PFU/cell的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利用细胞形态及RT-PCR法检测细胞内柯萨奇病毒B3 mRNA表达,确定柯萨奇病毒B3成功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以10nM雷帕霉素干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病毒组(MOI为0.5 PFU/cell)、雷帕霉素组及病毒+雷帕霉素组eIF-4E表达.结果 MOI为0.5 PFU/cell的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形态改变,胞浆内可见病毒颗粒.RT-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传代后第2天细胞有病毒mRNA表达.RT-PCR检测上述4组的eIF-4E/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73±0.07,0.87±0.03,0.32±0.03,0.56±0.04;Western blot灰度值分别为:0.79±0.09,1.35±0.12,0.55±0.04,0.62±0.07;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组eIF-4E表达高于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和病毒+雷帕霉素组低于对照组及病毒组(均P<0.05).结论 柯萨奇病毒B3可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并使eIF-4E表达增加,雷帕霉素可抑制其表达,提示心肌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mTOR/eIF-4E信号通路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雷帕霉素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 人巨细胞病毒UL134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马艳萍;阮强;何蓉;齐莹;孙峥嵘;吉耀华;黄郁晶;刘庆;陈淑荣;王继东

    目的 人巨细胞病毒(HCMV)呈现一定的基因多态性.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与不同分离株的基因变化有关.HCMV Toledo株和其他低传代临床分离株基因组UL/b'区中发现的19个基因(UL133-UL151)可能在病毒潜伏、复制、逃避机体免疫和不同组织细胞嗜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研究HCMV不同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分析这种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HCMV基因多态性的一项基本数据.方法 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34基因全序列PCR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 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4基因PCR扩增均阳性.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核苷酸和预测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同源性分别为96.4%~98.3%和92.7%~94.9%,但预测编码蛋白质新增一个SUL位点.结论 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比较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UL134基因与HCMV致病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 高氧致慢性肺疾病早产鼠肺组织CDK4 p2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英;薛辛东;李津阳;王妮

    目的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还不十分清楚,但CLD的终病理变化与肺细胞增殖有关.该文采用高氧诱导早产鼠CLD模型为对象,探讨CDK4和p21基因动态表达与肺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 高浓度氧致早产鼠CLD模型(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分别于实验后的1,3,7,14和21d随机选取8只大鼠处死,取出肺组织,常规制成5μm切片.检测观察:①肺组织形态学;②肺组织纤维化评分;③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内PCNA表达;④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CDK4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结果 两组肺组织细胞PCNA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d,3d PCNA表达均减弱(P<0.05),7d开始表达增强(P<0.01),14d和21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肺组织细胞CDK4 mRNA表达强度:从7d开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14d,2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肺组织细胞p21 mRNA表达强度:实验组1 d,3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d后持续下降,但也高于对照组(P<0.05).7~21d肺组织细胞CDK4 mRNA,p21 mRNA表达分别与PCNA呈显著正、负相关(r分别为0.83和-0.81,P<0.05).结论 高氧可诱导早产鼠肺细胞增殖.肺组织细胞CDK4基因的过度表达、p21基因的表达下降,可能是高氧诱导肺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 洛沙坦对高氧致慢性肺疾病新生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陈宁;李玖军;薛辛东

    目的 血管紧张素Ⅱ除了调节血压,还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高氧致慢性肺疾病(CLD)新生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探讨洛沙坦在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Waistar新生大鼠生后24 h内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高氧+注射用水组、高氧+洛沙坦组,高氧组氧浓度为85%~90%,高氧+注射用水组、高氧+洛沙坦组在生后6d每天用注射用水或洛沙坦(5mg/kg)灌胃至实验结束,于7,14,21 d处死.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生化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数目减少,终末气腔扩张,次级隔数目减少,肺泡间隔显著增厚,甚至出现肺出血和肺实变.洛沙坦干预后肺泡间隔变薄,但肺泡腔没有明显缩小,且肺泡次级隔仍较少.高氧后14和21d新生大鼠肺组织HYP含量较同期空气组显著增加(P<0.01),洛沙坦治疗2周后肺组织HYP含量较高氧组明显下降(471.46±30.63μg/kg vs 545.15±34.90μg/kg,P<0.01);高氧组在高氧暴露7d时,SOD活力呈代偿性增加,之后逐渐下降至空气组水平;MDA水平在高氧暴露后显著增加,但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洛沙坦治疗能增加高氧肺组织SOD的活力,21d时差异有显著性(82.94±4.62 U/mg protein vs 67.78±8.02 U/mg protein,P<0.01),同时降低MDA的水平(30.54±5.89 nmol/mg protein vs 48.75±8.09 nmol/mg protein,P<0.01).结论 洛沙坦治疗能减轻高氧诱导新生鼠CLD肺纤维化的程度,该过程可能与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以及膜脂质过氧化减轻密切相关.

  • 地塞米松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舒林华;魏克伦;薛辛东;韩晓华;尚云晓;蔡栩栩;刘春峰;李玖军;王丽杰

    目的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对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肺免疫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该研究探讨急性肺损伤时及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72只21d SD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肺损伤组的幼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mg/kg)以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注射LPS 1h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每组随机选取8只幼鼠分别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48、72h处死.取左肺下1mm3的肺组织固定于2.5%戊二醛中待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注射LPS 24h后,肺损伤组大鼠AT Ⅱ细胞微绒毛消失,板层小体数量增加.24及48h板层小体呈指环状绕核排列.48h出现巨大空泡变性样的板层小体.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边界不清.72h板层小体数目明显减少,核仁从细胞核消失,一些细胞核出现核溶解.注射LPS后24h地塞米松治疗组板层小体聚集在AT Ⅱ细胞内同侧,并于该侧发生"胞吐"现象.48h线粒体肿胀、聚集,脊断裂,板层小体数目减少.72h板层小体数目增多,并重新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结论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呈时间依赖性.

  • 儿童铅中毒(下篇)

    作者:王丽

    儿童铅中毒状况的评价指标通常有两种:一是儿童平均血铅浓度(BPb);二是铅中毒流行率,即BPb≥100 mg/L(0.05 mol/L)的儿童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我国虽尚无全国性流行病学数字,但大多数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平均BPb为50~90 mg/L,儿童铅中毒流行率为10%~50%;高于200 mg/L的约1%~2%,较10年前明显减少.

  • 哮喘儿童心理情绪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作者:孔春妍;牟春笋;解秀珍;唐忠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病情反复发作所致的各种心理行为障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哮喘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但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心理情绪异常程度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对此分析如下.

中国当代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