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국부과림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967/R
- 国内刊号: 崔恒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 3 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 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与母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孕周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266例孕28~36周发病的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分为4组,Ⅰ组孕28~30周50例;Ⅱ组孕30+1~32周72例;Ⅲ组孕32+1~34周78例;Ⅳ组组孕34+1~36周66例.比较这4组的临床特点和母儿并发症.结果 Ⅰ组孕妇有不良产史者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Ⅳ组(32%vs 8.3%、5.1%、6.0%,P<0.05);Ⅰ组孕妇有子痫前期史者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Ⅳ组(24%vs 5.5%、0%、9.0%,P<0.05);保守治疗时间Ⅰ组(19±23)d,Ⅱ组(10±10)d,分别明显高于Ⅲ组(6±9)d、Ⅳ组(5±7)d,(P<0.05);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为Ⅰ组(6.2±4.9)g,明显高于Ⅱ组(4.8±2.9)g、Ⅲ组(4.0±3.0)g、Ⅳ组(2.8±2.1)g,(P<0.05);围产儿死亡率Ⅰ组和Ⅱ组分别为48%、16.6%,明显高于Ⅲ组和Ⅳ组的5.1%、3.0%,P<0.05;新生儿RDS的发生率Ⅰ组为24%、Ⅱ组为30.5%,分别明显高于Ⅲ组的2.5%、Ⅳ组的12.1%,P<0.05;孕妇并发症各组之间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早晚和保守治疗时间长短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无关.孕32周之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RDS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2周之后发病者.孕妇的不良产史及子痫前期史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时间相关.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婴儿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儿婴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孕周<34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活产早产儿与随机抽取的同时期孕周匹配的自发性早产活产早产儿婴儿期结局,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组活产新生儿86例,随访71例(82.6%);对照组活产新生儿114例,随访96例(84.2%).研究组婴儿期死亡15例(21.1%),其中早期新生儿期死亡12例(16.9%);对照组婴儿期死亡10例(10.4%),早期新生儿期死亡5例(5.2%).研究组早期新生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两组间婴儿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入住NICU实施积极救治是影响早产儿婴儿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OR 0.016,95% CI 0.002~0.113).当去除NICU因素,孕龄和有无新生儿窒息是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儿婴儿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OR 0.516,95% CI 0.296~0.902;OR 5.363,95% CI 1.703~16.891).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是早产儿早期新生儿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孕龄和新生儿窒息是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婴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家属救治态度以及NICU在改善高危儿预后方面有重要影响.重度子痫前期作为独立因素不增加34孕周前早产儿的婴儿期不良结局风险,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可以改善婴儿预后,降低婴儿丢失率,家属救治意愿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早产低危孕妇宫颈长度和胎儿纤连蛋白检测的纵向研究
目的 纵向研究早产低危孕妇宫颈长度的孕期变化和胎儿纤连蛋白的状况,为早产预测奠定基础.方法 对单胎无早产高危因素和无任何妊娠合并症和严重并发症的初产妇,分别纵向在妊娠22~24周、26~28周、30~32周行后穹隆分泌物胎儿纤连蛋白测定、阴道超声检测宫颈,测量宫颈长度,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①共30例完成3个孕期的全部检查, 22~24周、26~28周和30~32周胎儿纤连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2/30)、20.0%(6/30)、16.7%(5/30);26~28周和30~32周胎儿纤连蛋白阳性者有3例患有阴道炎症;② 22~24周、26~28周和30~32周宫颈长度分别为:(3.81±0.26) cm、(3.80±0.36) cm、(3.58±0.32) cm,30~32周的宫颈长度显著短于22~24周和26~28周(P<0.05);③ 30例孕妇中1例在34周发生早产,早产率为3.3%,其胎儿纤连蛋白在26周和31周的检测均为阳性,但宫颈长度正常.其余病历均足月分娩;④ 1例在30周时宫颈长度为2.7 cm,宫颈长度缩短(<3.0 cm)的比例为3.3%,该例胎儿纤连蛋白(-),并且未发生早产.结论 早产低危孕妇宫颈长度在30周后有轻微改变;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测定显示出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的存在,胎儿纤连蛋白的假阳性可能与阴道炎有关,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诊断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临床漏诊的原因,提高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近5年在我院产科发生的4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60%.19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47.5%),16例孕妇没有任何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40%).大部分孕妇临床表现不典型.前壁胎盘B超诊断率高于后壁胎盘(P<0.05),重度胎盘早剥B超诊断率高于轻度胎盘早剥(P<0.05).结论 识别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以及电子胎心监护,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的有效手段.
-
难治性产科出血时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子宫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特点以及选择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产科出血因素行子宫切除或者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子宫切除的患者中,胎盘因素10例,占62.5%(前置胎盘/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伴有凝血功能障碍3例),子宫异常4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破裂各1例)占25%;羊水栓塞致DIC后切除子宫2例占12.5%.1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前置胎盘3例,占15.8%,子宫收缩异常13例(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中剖宫产4例、双胎4例,急产产后出血2例,巨大儿1例,巨大子宫肌瘤2例)占68.4%,剖宫产并发症3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动脉瘤各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占15.8%,其中2例栓塞失败,分别行子宫切除术和开腹探查血肿清除术.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4 593±2 727)ml,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平均出血量(2 601±90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有11例出现了DIC表现占68.7%.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生DIC1例,占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者均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是栓塞术作为保守治疗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尽早采用,一旦发生了严重的DIC和休克,则失去了机会.而保守治疗不能短时间见效,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
维、汉妇女宫颈癌患者感染HPV亚型和TERC基因扩增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及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TERC)扩增差异.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00例宫颈癌患者的21种HPV亚型感染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3例维吾尔族和22例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 ①维、汉族宫颈癌的HPV感染谱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中HPV高危亚型感染排序由高到低主要是:HPV16、58、18、52和31等亚型;而汉族宫颈癌的排序是:HPV16、31、58、18和52等亚型.②维吾尔族宫颈癌中HPV亚型多重感染者为43例,占21.83%;汉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为27例,占13.78%(P<0.05).③维、汉族宫颈癌TERC基因平均扩增倍数,在HPV各亚型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各族患者中HPV多重感染和单一感染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HPV高危亚型多重感染较汉族高;在各族患者中多重HPV高危亚型感染较单一亚型感染者有更多TERC基因扩增.
-
米非司酮对中期引产母、儿外周血SCE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MFT)中期妊娠引产对母、儿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评估MFT对人体的染色体稳定性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中期引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口服MFT 150、200、300 mg引产组,于胎儿娩出后取母亲静脉血及胎儿脐带血,进行SCE频率检测比较.结果 ①母亲组MFT 150 mg组、200 mg组与对照组SCE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 mg组与对照组SCE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均随着用药剂量加大,SCE频率逐渐升高(spearman r=0.802,P<0.05.).②胎儿各组脐血SCE频率与是否用药以及药物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小剂量MFT(150、200 mg)引产,不引起母亲SCE频率显著增加.但300 mg引产时, SCE频率显著提高,应引起临床注意.②不同剂量MFT对胎儿SCE频率无影响.
-
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选择——附三例病历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方式,以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6个月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共3例,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选择制定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结果 近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1 118例,经过B超或/及MRI检查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共3例,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有2例.其孕周分别为32+6、32及35周,其中2例有剖宫产史及2次以上宫腔手术操作史,此2例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均为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其中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浸润至膀胱,另1例胎盘植入已达子宫浆膜层,但尚未穿透,与泌尿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完成子宫切除术.另1例为第1次宫内妊娠,突发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及胎死宫内.术中见胎盘附着并全部植入于子宫右角,突破宫底后壁浆膜层,直径3 cm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尽量保留子宫肌层组织并切除植入胎盘.结论 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科室协作共同讨论,充分术前准备并制订手术预案;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
普贝生配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普贝生配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妊娠足月、有引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80例以普贝生并酌情配合缩宫素引产, 对照组40例以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临产情况、剖宫产率、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40.00%),用药至临产时间(12.51±10.73)h,短于对照组(21.12±15.10)h, 引产成功率高(97.50%),剖宫产率低(32.50%).结论 普贝生配合缩宫素可有效、安全地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
宫颈冷刀锥切手术缝合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手术技巧及创面缝合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52例,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半荷包缝合成形法,对照组20例创面8字缝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10)min、(25±15)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50±46)ml和(65±35)ml、术后出血量(15±15)ml和(30±20)ml、术后住院天数(1.2±0.5)d和(1.8±0.5)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感染、宫颈狭窄、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锥切宫颈创面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创面半荷包缝合成形法,止血效果好,术后住院天数短.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对57例经期待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照有无孕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分别分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及各项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16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57(28.1%),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3例,12例新生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6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9/57(15.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病孕周(以30周为界)及血小板减少是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分别为5.2(95%CI 1.1~24.0,P=0.04)和4.6(95%CI 1.2~17.6,P=0.03).分娩孕周(以32周为界)是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为6.0(95%CI 1.5~24.9,P=0.01).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需严密监护.发病孕周不足30周及血小板降低者孕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增加,而分娩孕周超过32周,新生儿结局将显著改善,因此需权衡利弊,选择恰当时机终止妊娠.
-
宫颈环扎术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及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4周前的早产临产及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早产临产患者采取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或者单纯使用宫缩抑制剂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取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紧急环扎术以及非环扎保守治疗.对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早产临产组,紧急宫颈环扎联合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来治疗早产,平均保胎天数45.00 d,较单纯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抑制宫缩的34例患者保胎天数[中位数为1(0.75~16)d]明显延长,34、37周后分娩率分别为66.7%(26/39)、30.8% (12/39),明显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预防性环扎及治疗性环扎均较非环扎组保胎天数延长,增加32、34周后的分娩率(P<0.05),但治疗性环扎可降低早产率(P=0.02).结论 观察资料结果显示早产临产患者硫酸镁联合宫颈环扎治疗早产效果更佳,增加34周以上的分娩率,降低早产率;预防性环扎不能降低37周前早产率,但能增加32、34周后分娩率,延长保胎天数;治疗性环扎可降低37周前早产率.
-
IGFBP-1的测定及宫颈结构的变化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宫颈结构变化及IGFBP-1的测定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阴超检测先兆早产者宫颈长度、内口形态及宫颈指数,并结合IGFBP-1的测定,来作为预测早产的指标.设立随机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①先兆早产组宫颈长度(2.56±0.62 )cm,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孕妇宫颈长度(3.74±0.7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659,P<0.001).其中9例早产的宫颈长度(1.61±0.22)cm,明显短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长度(2.69±0.51)c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221,P<0.001).先兆早产组宫颈指数(0.68±0.21),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宫颈指数(0.35±0.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62,P<0.001).9例早产的宫颈指数(0.85±0.26)明显高于未发生早产的53例宫颈指数(0.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5);②宫颈内口形态:62例先兆早产中宫颈内口漏斗型11例,其中发生早产9例(占81.82%).正常组宫颈内口均成"T"型;③ IGFBP-1:62例先兆早产中IGFBP-1阳性27例(占43.55%),经保胎治疗后先兆早产症状消失.有9例于入院后1~3 d内发生早产(占14.52%).正常组78例IGFBP-1均为阴性;④疗效:先兆早产IGFBP-1阳性27例;经治疗症状消失,2周后复查IGFBP-1有18例转为阴性(占66.67%).另外先兆早产治疗后宫颈长度有所增长,平均增长0.56 cm.结论 宫颈结构及IGFBP-1的测定与早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客观可靠的指标;也可作为早产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宫颈长度≤2.5 cm,宫颈指数≥0.5,宫颈内口有漏斗形成,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阳性,则发生早产的特异性为100%.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
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60例疗效观察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子宫疾病[1].中医属于症瘕范畴,为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症瘕的形成多与血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2].常见的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宫瘤消胶囊恰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风通络,行气开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可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病症状,软化缩小子宫体直至子宫体正常大小,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受到日益关注,河北省宽城县中医院采用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并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初探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作为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对它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一致肯定的方案,本文对11 例早期CSP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加钳夹术及局部球囊压迫,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疾病关系的研究靠
研究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2].
-
择期头位剖宫产术中应用短柄小产钳助娩胎儿的临床观察
择期头位剖宫产术中应用短柄小产钳助娩胎儿可明显缩短胎儿娩出时间(U-DI),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同时使腹部切口缩小,减少母体损伤,我们运用此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剖宫产术式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情况的比较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剖宫产术后出现的腹壁、盆腹腔粘连可以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不孕等并发症,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本文对9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分析
随着剖宫产的增多,瘢痕子宫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17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治疗幼女小阴唇粘连19例
婴幼儿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外阴暴露感染,易发生小阴唇粘连.我们采用手术用大圆针的针柄成功分离治疗婴幼女小阴唇粘连,现报道如下.
-
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236例分析
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后数天又有阴道流血者[1].为进一步探讨病因,选择围排卵期阴道出血就诊患者236例进行宫腔镜检查,现报道如下.
-
脐带血肿致死产一例报道
一、病例摘要患者,25岁,已婚,因停经40+3周,阴道血性分泌物伴不规则下腹痛1+d入院.孕3产0,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5年03月10日,预产期:2005年12月17日,常规产检,孕期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产科情况:宫高:33 cm,腹围:97 cm,枕左前,胎心率140次/分,腹部扪及不规则宫缩.肛查:宫口未开,S-3,胎膜未破,宫颈评3分,骨盆外测量:25-28-20-10 cm.
-
剖宫产术后膀胱宫颈瘘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因"第2胎剖宫产术后阴道流尿6个月"于2007年3月入院.患者于2006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阴道持续有尿液流出,曾发热,无腹痛.予抗感染治疗后热退,但阴道流液未见好转,彩超提示膀胱宫颈瘘,行手术修补术后仍有漏尿,遂转诊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大量尿液流出、臭秽,宫颈光滑,宫颈口见液体流出,窥查阴道壁及宫颈未见瘘孔,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未扪及包块.尿分析:白细胞1+,血分析及生化正常.行盆腔CT示:宫颈前壁膀胱瘘合并阴道远端及阴道穹隆扩张积液.子宫腔少量积液.诊断:膀胱宫颈瘘.
-
羊水栓塞三例抢救成功二例
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34岁,因宫内妊娠足月下腹不适半天,135/9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心肺及肝脾无异常,宫高34 cm,腹围96 cm,胎位LOA,胎心140次/分,宫缩不规则.阴道检查:宫颈软,宫口开大1 cm.B超:单活胎、头位.心电图:心率92次/分,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尿常规:蛋白(±),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107 g/L.
-
子宫穿孔合并小肠穿孔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人工流产术后剧烈腹痛、呕吐2 h于2008年3月10日17:00入院.孕2产1,顺产1次,人工流产1次.患者于2 h前因停经40余天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术者发现器械进入宫腔深度与子宫大小不符,患者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伴呕吐,仍继续宫腔操作数次方停止手术.术后腹痛、呕吐持续存在,诊断为"子宫穿孔"收入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表情痛苦,精神差,腹肌紧张,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甚,肠鸣音稍减弱.
-
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期子宫自发破裂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27岁,主因孕28+6周,第1胎,上腹疼痛7 h于2007年3月4 日4:00 am入院.于1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不放射,疼痛进行性加重.伴轻微恶心,无呕吐、血便,无心慌、胸闷,无腰痛血尿,无发热、晕厥,无阴道流血、流液.既往无心、肝、肺、肾疾患史,曾于2006年3月在外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查体:体温36.0 ℃,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表情痛苦,步入病房,屈膝卧位.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是美国Graigin在1916年提出的,而今这个信条在美国主导了将近70年后逐渐开始改变.自1978年,Merrill 和 Gibbs提出高达83%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成功率,尝试VBAC的人数逐渐增加,在美国短短20年內,VBAC由2%上升了14 倍至28%[1].
-
产科临床面临的挑战
降低孕产妇死亡是我们产科工作者的终目标.为此,产科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努力,200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47/10万(城市25/10万,农村53/10万),到2010年要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1/4达到39.8/10万,任务艰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我们产科质量的全面体现.
-
紧急宫颈环扎术在抗早产中的应用价值
自1955年Shirodkar及1957年MacDonald描述了宫颈环扎术,并应用于抗中期妊娠丢失和抗早产治疗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宫颈环扎术在抗早产中的作用和对围产结局的影响研究报道的结论不尽相同.一些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认为宫颈环扎术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尚不能在有中期妊娠丢失的低中风险人群中得到证实.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概况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任何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 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主要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CDS),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大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DIE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DIE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妇科内窥镜技术的进展以及妇科临床医师对DIE的深入研究,腹腔镜下手术DIE病灶切除目前在国内逐渐开展,为此,本文探讨近年来DIE的诊治概况.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