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大鼠骨生物学指标的月龄特征

    作者:高建军;周轶;顾淑珠;金慰芳;王洪复

    目的观察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和骨矿元素含量的月龄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固体物理密度测试方法测量大鼠股骨和腰椎标本骨密度和体积,三点弯曲试验和压缩试验分别测试股骨大抗弯载荷和腰椎大抗压载荷,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骨组织浸出液中钙、磷和镁含量,计算单位体积含量.结果骨密度峰值区间为7~12月龄,股骨平均密度峰值为1.429(雌性)和1.399g/cm3(雄性),腰椎平均密度峰值为1.207(雌性)和1.204g/cm3(雄性).随后开始减低,12~16月龄阶段股骨密度减低明显,而腰椎出现在16~18月龄,18月龄以后骨密度变化不大.股骨抗弯强度雌性大鼠增加至12月龄(198.29N),而雄性大鼠可持续至18月龄(323.2N),随后逐渐减低至24月龄的211和157N.腰椎抗压能力增强至12月龄的252~263N后逐渐减低,24月龄时维持138~149N.股骨和腰椎中Ca和P的含量呈7月龄为峰值的双相变化,高龄阶段Ca含量小幅减低.镁含量随年龄变化不大.结论骨生物学指标呈阶段性特征,7~12月龄阶段骨量相对稳定,而力学性能不断改善.12月龄后骨量开始丢失,并可能存在一个短暂快速丢失期.18月龄以后丢失减缓,骨量相对稳定.

  • D-半乳糖对小鼠骨矿物质、羟脯氨酸含量及大载荷的影响

    作者:董文彦;吴丽萍;李聪;刘辉

    目的研究D-半乳糖致衰老过程中对骨质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BALB/c断乳雄性小鼠4个月,建立衰老模型,对青年组、模型组和正常老龄组进行股骨长度、重量、大载荷和功、骨钙、磷、镁、锰、以及骨羟脯氨酸等指标的检测与比较.结果模型组大载荷和功、骨钙、镁、锰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比青年组有显著降低(P<0.01),而骨磷含量比青年组有显著升高(P<0.01),这些变化与自然衰老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自然衰老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长期大量的使用D-半乳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 缺氧诱导成骨细胞VEGF mRNA的RT-PCR表达

    作者:戴俊峰;王稚英;王海燕

    目的观察在体外缺氧条件下,SD大鼠成骨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酶消化法收集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高纯氮气造成缺氧环境,应用RT-PCR技术观察不同时间段V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缺氧6 h后,VEGF mRNA明显增加,缺氧12 h后,增至顶峰,缺氧2424 h后开始下降,缺氧48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缺氧在转录水平调节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

  • 血清睾酮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作者:王占朝;侯树勋;张俐;钱松涛;王友基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防治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尿钙、肌酐;AKP用比色法,Ca、Mg用MTB法,P用磷酸亚铁胺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T、BGP、CT、PTH-m.获得的参数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血清Ca、P、Mg、Cu以及PTH-m、E2、AKP、BG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降钙素显著降低;尿钙与肌酐比值非常明显地增多;男性主导性激素睾酮骨质疏松组非常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朱敏嘉;颜晓东;王风;陈友华;黄忠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型在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居住20年以上、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绝经后妇女198名,其中三代均为壮族的116名,均为壮族的82名.记录他们的年龄、绝经年龄,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受试者的VDR基因型;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髋部、腰椎和前臂的骨密度.结果壮、汉两组妇女VDR基因型和VDR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8名妇女BB、Bb、bb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6.57%、66.16%和27.27%;B、b等位基因分别为39.65%和35.35%.BB基因型组第二腰椎(L2)BMD较bb基因型组低10.03%(P=0.047),第四腰椎(L4)BMD分别较bb、Bb基因型组低9.63%(P=0.043)和12.44%(P=0.005).BB基因型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46.15%),Bb基因型组次之(19.86%),bb基因型组低(14.81%),差异有显著性(P=0.04).结论VDR基因型与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BMD有关联,BB基因型可能可作为预测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学标志之一.

  • 去势成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NO和NOS的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宋宁;富玲;原银栋;黄涛;夏禹

    目的测定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中NO和NOS的水平,探讨骨质疏松症与NO和NOS浓度的关系.方法6月龄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测量腰椎骨密度,术后分离血清,用改良镀铜镉还原法测定NO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S含量.结果术前,两组大鼠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实验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NO和NOS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和NOS在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骨密度与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对骨质疏松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作者:蒋建军;王晓英;安珍;杨定焯;李秀钧

    目的探索骨密度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两种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各自的特点.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及神经-肌肉-关节-骨骼综合测量分析系统(MES)分别对11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测量,比较两者的结果,探讨两者的差异的原因.结果118例绝经后妇女中被DEXA诊断为骨质疏松者48人,患病率为40.67%.有24例被MES诊断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34%.结论研究提示DXEA测定骨密度(BMD)的方法更容易发现在正常体重者中的骨质疏松患者,而MES测定股骨颈抗骨折能力指标(FS)的方法在超体重和肥胖者中的骨质疏松诊断中占有优势.FS和BMD结合应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克服了骨密度(BMD)由于体重影响造成的漏诊和误诊现象.即在正常体重的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BMD,而对于超体重和肥胖者使用FS指标则更为合理.

  • 环磷酰胺致小鼠骨质疏松及何首乌的防治作用

    作者:崔阳;吴铁;刘钰瑜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小白鼠骨质量的影响,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探讨何首乌与葡萄糖酸钙的防治作用.方法模型组用环磷酰胺按每天20mg/kg灌胃给予小白鼠,连续15 d,造成以骨丢失为主的骨质疏松模型;预防组分别用何首乌5g/kg和葡萄糖酸钙1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5 d,另设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各组实验结束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羟脯氨酸法测定该模型小鼠股骨的骨钙及骨羟脯氨酸含量.同时观察对照组和用药组的胸腺、肝、脾重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环磷酰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的胸腺萎缩,胸腺重量下降51.7%(P<0.05);骨钙总含量下降33.6%(P<0.01);骨羟脯氨酸总含量下降33.2%(P<0.01).何首乌可使环磷酰胺小鼠的胸腺萎缩受到抑制,胸腺重量增加53.1%(P<0.05);骨钙总含量增加62.8%(P<0.001);骨羟脯氨酸总含量增加63.8%(P<0.001).葡萄糖酸钙也可使环磷酰胺小鼠胸腺萎缩受到抑制,胸腺重量增加99.3%(P<0.01);骨钙总含量增加47.4%(P<0.01);但对骨羟脯氨酸总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羟脯氨酸总含量下降40.2%(P<0.001).结论环磷酰胺每天按20 mg/kg灌胃给予小白鼠,连续15 d可造成小白鼠骨质疏松的病理模型,其特征为小白鼠骨钙及骨羟脯氨酸含量减少和胸腺萎缩.何首乌对此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葡萄糖酸钙也有阻止骨钙丢失和胸腺萎缩的作用,但不能阻止骨羟脯氨酸的减少.

  • 瘦素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翠珠;曲强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生及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早期瘦素(Leptin)的作用.方法取雄性6周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传代细胞培养时加入Leptin(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细胞增生情况.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Cbfal和Cbfb等在两组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在细胞培养24和48 h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显示时间与Lepin剂量依赖特性.Leptin在传代细胞培养中促进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bfal和Cbfb的表达.结论 Leptin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生并促进早期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 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间质胶原酶MMP-8,MMP-13及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作用

    作者:蒋谊;廖二元;戴如春;魏启幼;罗湘杭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成骨细胞间质胶原酶MMP-8、MMP-13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调控作用,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OVX)模型,观察E2治疗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其胫骨近端成骨细胞中MMP-8、MMP-13、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OVX组大鼠与E2治疗组相比,骨量丢失明显,成骨细胞中MMP-1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MMP-8、TIMP-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相关分析表明MMP-13蛋白表达水平与骨小梁间隔(Tb.Sp)、骨小梁类骨质表面积(OS/TBA)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占全部骨组织体积比(TBV/TTV)呈负相关.结论MMP-13在雌激素缺乏性骨量丢失中起重要作用.雌激素可通过下调成骨细胞中MMP-13的表达,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化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瘦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贾悦;潘芹芹;崔毓桂;王兴海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16kDa蛋白质(胎盘、胃和骨骼肌也有少量产生),由三个外显子的ob基因编码.Leptin在血浆中的浓度与机体脂肪储备量正相关,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来调节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和生殖内分泌功能.近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不仅与物质能量代谢有关,而且对骨代谢也有影响.虽然已知体脂含量是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机制尚不清楚,瘦素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破骨细胞的局部调节机制

    作者:迟志永;韩纲;王岩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发性骨质疏松将成为常见多发病.由于骨质疏松常引发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将使家庭和社会因此承担极大的经济负担.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与活性对于骨质的正常代谢、再塑形与骨吸收性疾病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破骨细胞是由单核/巨嗜细胞系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多核巨噬细胞[1-3 ].一些全身性激素类刺激因子对于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包括: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PTH)、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IL-11等[4],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骨间质细胞则起着重要的细胞间调节作用,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证实:对于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活性调节,这两者均是必不可缺的.

  • ER作用机制及其信号传导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延娇;李青南

    雌激素维持许多器官生长和分化,以及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些恶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危险因素.雌激素在体内的活性主要是通过其靶器官内的相应受体起效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雌激素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雌激素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也日趋得以阐明.继1986年,ER-α基因的克隆与定位.1996年又克隆出一种新的ER被命名为ER-β[1].ER-β的发现和分离为雌激素在其靶器官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解释,为相关疾病鉴别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理想的靶向类新药提供了依据.本文作者就ER的基因定位,结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信号传导综述如下.

  • 甲亢131I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的临床分析

    作者:佘立群;廖国荣;邹德环;朱旭生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3]I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缓解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其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70例甲亢患者于[3]I治疗前和其中37例于[3]I治疗后临床缓解小于6个月、9~12个月和大于18个月,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并分别与年龄匹配正常健康者9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甲亢[3]I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缓解小于6个月、9~12个月的L2-4BMD均明确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股骨上段各区(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性;(2)[3]I治疗后临床缓解大于18个月的L2-4及股骨上段各区的BMD改善至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3]1I治疗后临床甲低组L2-4及股骨上段各区(尤其Ward's区)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甲亢经[3]I治疗后临床缓解6~12个月骨矿含量改善不明显,至18个月逐渐增加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3]I治疗后临床甲低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者,同样会导致骨矿含量的降低.

  •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骨质疏松

    作者:陈丽华

    目的探讨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疾病活动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服用强的松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16例病人按血沉>30 mm/h和<30 mm/h分成两组,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测定他们的腰椎正位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服用和未服用强的松的两组病人的骨密度.结果两组病人的C反应蛋白(CRP)有显著差异,高活动性组的腰椎与股骨颈的骨密度都小于低活动性组,股骨颈骨密度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服用和未服用强的松的两组病人的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无差异.结论对于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测定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腰椎更加合适.服用和不服用强的松的两组病人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无显著差异,说明病人可以尽早使用强的松以控制炎症.不过持续使用强的松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年,剂量不宜超过15 mg/d.

  • 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莉;王艳军;刘聪;刘英敏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孕次、产次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204例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孕次、产次、测量其身高、体重及正位腰椎B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腰椎各部位BMD逐渐降低.孕1~2次及产1次者的腰椎各部位BMD高于其他,并随着孕次和产次的增加BMD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绝经年限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孕次与第二腰椎(L2)、第三腰椎(L3)、第二腰椎至第四腰椎(L2-L4)呈显著负相关(P<0.05);产次与第二腰椎(L2)、第三腰椎(L3)、第二腰椎至第四腰椎(L2-L4)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孕次及产次后,绝经年限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后,孕次、产次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仍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腰椎BM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绝经 骨密度
  • 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李万根;陈澍;武兆忠;宫雅南;朱沛庄;邓煜辉

    目的明确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与骨密度有否联系.方法测定85例绝经后妇女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与未绝经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t=3.74,P=0.000)和胆固醇(t=3.75,P=0.00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BMD腰椎L2-4(t=2.43,P=0.017)和股骨颈(t=3.32,P=0.002)均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水平与股骨颈的BMD经BMI校正后有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0.324,P=0.003;而与腰椎L2-4 BMD无相关.胆固醇水平则与股骨颈及腰椎L2-4的BMD均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之一.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量变化及治疗

    作者:马明阳;华凯;路宝民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成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症,也是导致老年人致残率及死亡率相当高的疾病,早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从上个世纪初至今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对116例50岁以上伴有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探讨.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髋置换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马永刚;刘世清;孙虹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髋置换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全髋置换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均检测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术中谨慎操作,术后予以对症处理,随访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入院、出院时T-score分别为-2.75±1.24和0.88±0.96,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3.6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52例,良15例,优良率88%,与普通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出现并发症9例:伤口浅层感染1例;股骨干上段劈裂2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中度髋关节疼痛4例.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复杂,围手术期应准确诊断,谨慎操作,术后给予严密对症处理.

  • 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腰椎骨量、骨密度的相关性初分析

    作者:马兴;胡蕴玉;吴小明;王全平;李晓娟;吕荣;王军;徐新智

    目的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 指数(BMI)与腰椎骨矿含量(L1-4 BMC、L2-4 4BMC)、腰椎面积骨密度(L1-4 BMD、L2-4 BMD)、腰椎体积表观骨密度(L1-4 BMAD、L2-4 BMAD)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初步探讨我国青少年AS早期骨量、骨密度的重要相关因素及评价指标.方法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患者31例,统计AS患者年龄(y)、身高(cm)、体重(kg)、BMI(kg/m2)、病程(mon)及ESR(mm/h)等变量,应用DPX-IQ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L1-4BMC、L2-4 4BMC、L1-4BMD和L2-4BMD,计算L1-4BMAD和L2-4 BMAD(BMAD=BMC/面积3/2,g/cm3);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多因素相关性.结果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ESR、L1-4 BMC、L2-4 BMC、L1-4BMD、L2-4BMD、L1-4BMAD和L2-4BMAD的变量值分别为(17.56±2.01)y、(168.52±8.59)cm、(56.13±12.72)kg、(19.65±3.42)kg/m2、(19.61±12.39)mon、(21.71±10.04)mm/h、(52.16±12.17)g、(41.29±9.59)g、(0.971±0.139)g/cm2、(0.984±0.142)g/cm2、(0.1332±0.0146)g/m3和(0.1527±0.0173)g/m3.双因素相关分析初步证实AS早期ESR增高(51.61%AS患者ESR≥20mm/h)且与腰椎骨量、骨密度呈负相关(r=-0.509~-0.424、P=0.003~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仅体重因素进入L1-4BMD(R=-0.657,P=0.000)、L2-4BMD(R=0.620,P=0.000)、L1-4 BMAD(R=0.551,P=0.001)和L2-4BMAD(R=0.510,P=0.003)回归疗程;另一方面,身高因素成为L1-4 BMC(R=0.676,P=0.000)和L2-4BMC(R=0.673,P=0.000)主要相关因素而被纳入其回归方程.结论身高和体重即成为青少年AS早期骨量及骨密度的重要相关因素.此时期重视发挥二因素对腰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正相关作用,将对于减缓青少年AS早期骨量丢失及AS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有积极意义.

  • 绝经前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及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明娥;郝秋芳;王晓莉

    目的研究子宫全切而保留卵巢患者远期卵巢激素水平及骨代谢、骨密度情况.方法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48例,保留双侧卵巢者1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测定血清E2、FSH及血清Ca、血P、血AKP、血BGP、及空腹尿Ca/Gr及尿HYP/Cr值、骨密度值.结果单侧卵巢保留组血AK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BG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空腹尿Ca/Gr及尿HYP/G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卵巢保留组尿HYP/G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远期易发生骨量丢失致骨密度下降,双侧卵巢保留者亦有骨吸收加快,但无骨密度下降.

  • 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胡明;马远征;常青;才晓军;陈兴;孙继桐;李宏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01年7月~2003年9月,采用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术治疗23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男9例,女14例,平均85岁.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10d疼痛减轻,均下地免负重活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新方法,能早期去除疼痛,尽快使患者下床,减少卧床所致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不能耐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

  • Graves病血清瘦素和IL-6水平与骨量关系的探讨

    作者:段宇芬;赵宝珍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和IL-6在Graves甲亢发病中的水平变化及在Graves病(GD)骨代谢紊乱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Graves甲亢56例(男26,女30)为GD组,健康对照56例(男26,女30)组成正常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及IL-6水平,并采用UBIS5000型定量超声仪测定各组的跟骨定量超声参数,包括BUA(振幅衰减)、SOS(超声波传导速度)、STI(骨硬度指数)及T评分.结果GD组中无论男性或女性,其瘦素水平[男性(2.88±1.53)ng/ml;女性(7.63±3.95)ng/ml]及其各项骨超声参数值均较正常组[瘦素男性(4.53±3.27)ng/ml;女性(11.82±5.94)ng/ml]低(P<0.05);两组的瘦素水平皆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5).GD组的IL-6水平[男性(163.3±47.8)pg/ml;女性(292.5±51.6)pg/ml]较正常组[男性(81.2±29.7)pg/ml;女性(128.9±38.6)pg/ml]升高(P<0.05),且GD组的IL-6与FT3及FT4间存在正相关(P<0.05).GD和正常组的骨超声参数BUA与BMI及瘦素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GD组的BUA与IL-6及FT4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D组中BMI及血清Leptin与BUA呈正相关,而血清IL-6与BUA呈负相关(P<0.001).结论Graves甲亢患者发病中,存在外周循环Leptin与IL-6水平的改变,二者与Graves甲亢患者骨量改变密切相关,血清Leptin水平的下降及IL-6水平的增加可介导Graves甲亢的骨量降低.Letpin及IL-6可作为监测Graves甲亢及其骨病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并为Graves甲亢及其骨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途径.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降钙素储备功能的测定

    作者:李子玲;张士明;黎云燕;王艳萍;马伯海;张煜

    目的为探讨AITD患者降钙素储备功能.方法采用钙负荷-降钙素兴奋试验观察33例AITD患者CT基础值及其储备功能的改变,并与25例健康女性进行比较.AITD患者以具有典型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的临床症状,甲状腺肿大,化验检查证实血清总T3、总T4降低和(或)FT3、FT4降低并伴有TSH明显增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阳性为诊断标准.血清钙采用电极法测定,CT采用放免法测定,所有资料均输入微机,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ITD患者CT基础值及其储备功能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ITD患者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的同时,其C细胞也同时受到损伤,使CT分泌及储备功能减少.

  • 依普拉芬对鸡胚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皎;侯加法

    目的建立鸡胚额骨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研究依普拉芬对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胶原酶和胰酶、两次消化的方法,获取成骨细胞,经培养传代,取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在96孔板上进行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消化培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细胞的特点:属于成纤维目细胞型、碱性磷酸酶黑染、基质前体红染,长期培养能形成矿化结节.应用依普拉芬后发现10-4mol/L IP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而10-8mol/L对改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显著功效(P<0.01),小于10-10mol/L浓度的IP则对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酶混合消化可以得到较纯的成骨细胞,应用依普拉芬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IP可促进鸡胚额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矿化,促使骨形成.

  • 辛伐他汀体外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纪珠;刘晓民;林春艳;朱宏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用RPMI1640培养液分别对水囊引产胎儿及新生大鼠颅顶骨进行组织培养,并将等量的胎儿或大鼠的颅顶骨骨组织分为实验组(辛伐他汀1 μmol/L)和对照组,除动态观察比较不同培养液中成骨细胞的增殖状况外,将培养7 d后的颅顶骨组织块制成半薄或超薄病理切片,于光镜下和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新生骨组织厚度,记录成骨细胞数;同时,对留取的培养液测定其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及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可见实验组胎儿和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对照组成骨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可见实验组胎儿及大鼠颅骨新生骨组织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单位长度(0.3 mm)新生骨组织内成骨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成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少见破骨细胞,而对照组成骨细胞处于衰老状态,细胞器少见,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AKP及BG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和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价值的候选药物.

  • 哌嗪雌酚酮对新生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武晓蓉;李青南;郑虎;翁玲玲

    目的了解新合成化合物--哌嗪雌酚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vonKossa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RT-PCR观察哌嗪雌酚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结节形成、细胞周期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哌嗪雌酚酮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刺激骨结节形成(10-7mol/L组,P<0.05).结论哌嗪雌酚酮具有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晚期分化成熟的功能.

  • 密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艳玲;郑洪新;杜松

    目的观察密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机制.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中药密骨颗粒防治12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Elisa、免疫组化SABC法、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分别观察其对实验鼠离体骨密度、血清TGF-β1活性及其在骨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药密骨颗粒可以显著升高骨密度,提高血清TGF-β1活性,上调其在骨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蛋白广泛表达于胫骨干骺端.结论中药密骨颗粒可通过调节TGF-β1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而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

  • 密钙息防治闭经患者骨丢失机制的探讨

    作者:秦惠琳;姚吉龙;黄敏丽

    本文作者对20例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给予密钙息用药3个月,并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Ca/Cr)、羟脯氨酸与肌酐(OHPr/Gr)比值以及血清雌二醇(E2)、降钙素(C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值,以了解上述年轻但已有显著雌激素缺乏的患者其骨代谢对密钙息用药的反应性,结果发现,密钙息给药前后患者之血清AKP及E2的水平差异未见显著性,但其空腹尿Ca/Cr、OHPr/G2比值却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清CT的水平较给药前有升高趋势,说明密钙息可抑制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骨质的吸收,促进其骨质的形成,故此密钙息对防治闭经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三七总甙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OPG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丽萍;陶天遵;石义刚;陶树清;吉光荣;王立春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OPG表达的影响,探索体外作用的机制和佳剂量.方法第2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的三七总甙,观察细胞生长、钙结节形成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分泌量检测,骨钙素(OCN)检测,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增殖,免疫组化SP法结合阳性细胞计数法检测成骨细胞OPG表达.结果成骨细胞在7 d可铺满瓶壁,30d可形成钙结节,三七总甙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ALP、OCN的分泌,以50μg/ml时作用明显.三七总甙可促进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在50 μg/ml时作用明显.结论三七总甙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成骨细胞OPG的表达,以50μg/ml时作用明显.

  • 坚骨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和股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冯坤;王健智;陈宝龙;刘月桂

    目的进一步研究中药坚骨颗粒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采用以卵巢切除后雌激素缺失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用DEXA法分析股骨骨密度,用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动物股骨的力学性能参数,对比观察了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动物股骨骨密度和股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用药4个月后雌激素组和中药组大鼠股骨的骨矿含量、骨密度、大载荷、破坏载荷、能量吸收参数与造模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坚骨颗粒可拮抗模型动物的骨量丢失,维持造模后动物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 沈阳地区人群5254例骨密度调查研究

    作者:赵政军;孟平;肖万军;梁鹰;于晓鸿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为沈阳乃至全国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沈阳各区县部分人群5254例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统计出各年龄组骨密度,计算骨密度丢失率及患病率,比较城乡及不同职业间骨密度差异.结论沈阳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6~30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丢失率、患病率升高,女性66~70岁年龄骨密度均值城乡有显著差异.

  • 高强度体力劳动者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琦;葛宝丰;白孟海;殷莹;高梅;刘剑梅

    目的测定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和脑力劳动者(中学教师)跟骨定量超声参数,分析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对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UBIS3000型定量超声仪,对兰州市区217名建筑工人和183名中学教师(男,年龄20~49岁)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建筑工人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和刚度(STI)在20~49岁呈递增趋势,超声声速(SOS)递减,但无统计学差异.教师的三项数据峰值都在30~39岁,各年龄组均低于建筑工人组.结论跟骨三项指标随年龄增长改变,体力劳动的强度对骨量变化有重要影响,强体力劳动者骨质量优于脑力劳动者,提示运动有助于保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定量超声
  • 放射吸收法测量北京地区2884例健康人骨密度研究

    作者:王建华;石萍;吕桂荣;关庆义;张智海;钟平;王泉来

    目的利用放射吸收(Radiographic absoptiometry,RA)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建立北京地区RA测量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方法选取北京地区10~92岁健康人2884例,男性1481例,女性1403例,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病例.用美国CompuMed公司OsteoGram-2000骨密度仪测定所有对象非优势手的第2、3、4指中节指骨(MP2、MP3、MP4)的BMD值,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峰值骨量(PBM)男性出现在20~29岁,女性20~39岁.男性BMD从30岁开始下降,随年龄增长各年龄段逐渐下降,女性从40岁开始下降.北京女性平均绝经年龄50岁,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绝经后第6~10年丢失多,达21.38%,绝经后20年平均年骨量丢失率为1.35%.RA测量BMD数据与刘忠厚教授80年代末使用SPA测量40000中国人群中远1/3前臂骨(桡骨、尺骨)结果有极好的相关性.结论RA测量北京地区健康人峰值骨量和骨量丢失规律与我国部分地区用DXA或SPA方法所得结果相似.

  • 浙北地区6330例跟骨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作者:朱志鑫;张金海;顾宣歆;戴耀明

    目的分析浙北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使用美国进口的Dove3000骨密度仪对浙北地区20~93岁的居民6330人进行跟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性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浙北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5.8%,女性为67.3%.结论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 福建省闽东畲族中老年人群骨密度调查

    作者:王旭;刘寿坤;林文琴;郭卫中;林成寿;苏郁

    目的通过测定福建省闽东畲族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了解该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状况,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40岁以上畲族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样本352人,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使用丹麦产的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该地区畲族中老年人群行骨密度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别BMD均逐渐快速下降,同龄男性BMD高于女性BMD.结论闽东畲族人群需要增加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加强营养,增加牛奶等高钙食品的摄入量.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朱国英;王洪复;王莉华;翁世芳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分布特征和易发因素.方法以社区50~69岁绝经1年以上妇女为研究对象,同卷调查危险因素,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胸腰椎侧位X摄片分析椎体骨折,结合病史问询调查骨折发生.结果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和绝经年限的延长而上升,尤其是绝经后的15~2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至少有一处以上骨折的绝经后妇女较无骨折妇女的年龄大、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生育次数多、哺乳月份长(P<0.01).结论绝经早、生育胎数多、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骨折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以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的依据.

  • 扬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分析及研究

    作者:汤晓明;王礼同;周丹;薛贞龙;罗志刚;颜虹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各年龄段的正常骨密度值标准,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Ultra型多层螺旋CT(MSCT)机对扬州地区300名(男145例,女155例)20~89岁健康人群进行腰椎(L1-3)骨密度测量.结果男、女腰椎骨密度峰值年龄均在20~2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岁,特别在绝经以后出现明显下降,男性下降速度比较平稳.结论扬州地区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在50岁以前高于男性约15~20mg/cm3,50~59岁年龄段有一加速下降过程,骨密度值开始低于男性约7~35mg/cm3.

  • 漳州市健康人群定量超声骨量峰值研究

    作者:谢强;陈联源;魏军成;杨源中;王文;林俊山;徐建国

    目的研究漳州市健康人群骨量峰值,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我们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居住漳州市5年以上的300名健康人,年龄为25~49岁,男女各150例,以5岁为一年龄组,共5组,每组30人,测量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及刚度(STI).结果漳州市健康人群男、女性的BUA,SOS及STI的峰值均在35~39岁年龄段,各年龄组均随年龄增长而见先递增再递减的变化,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35~39岁年龄组与45~49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女性在45~49岁年龄组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分析骨密度具有一定临床和科研价值,漳州市骨量峰值与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