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状况与膝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与膝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33例绝经妇女,通过拍摄负重的膝关节正位,采用Kellgren和Lawrence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检测血清25羟D[25(OH)D],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以排除有影响维生素D的其他因素者.结果 本组133例患者,平均年龄(58.41±5.25)岁,血清25(OH)D平均值为14.00 ng/mL,维生素D缺乏者(<20ng/mL)占86%,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10 ng/mL)占23%,维生素D不足者(20~29 ng/mL)占13%,只有2例维生素D充足(>30 ng/mL)占2%.在通过拍摄负重的膝关节正位,采用Kellgren和Lawrence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中显示,骨关节炎级别在4级的病人维生素D全部低于10ng/mL,骨关节炎级别在0级的病人维生素D全部大于20 ng/mL.结论 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与膝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进展存在相关性,因此,通过改善年老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有助于防治膝骨关节炎.但由于样本量小,我们认为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脂肪分布对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腹部脂肪、臀部脂肪对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BMD仪和医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定393名正常体检人群腰椎松质骨密度、腹部脂肪含量、臀部脂肪含量、全身其他部位脂肪含量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然后将人群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骨密度与不同部位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1)体内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比男性的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2)在中年患者中,BMI与骨密度成正相关(男性组r=0.237,P=0.018;女性组r=0.279,P=0.024);(3)老年男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和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而老年女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负相关(r=0.263,P<0.05).结论 脂肪分布对骨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腹部脂肪和臀部脂肪可能是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的主要因素,腹部脂肪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重要负调节因素.因此对中老年患者需注意减肥方式,以避免骨量的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形成.
-
胶东半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OP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297名40~89岁居民进行腰椎(L2-4)BMD测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I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及血钙(Ca)和磷(P)并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P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老年男性BMD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OP组较对照组BGP、TRAP-5b和25(OH)D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和BALP较对照组升高.老年女性血TRAP-5b、CTX、BALP和 BGP在OP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CT和25(OH)D明显降低.各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代谢生物指标作为OP的监测指标,比BMD更加灵敏、特异.能够早期反映患者骨代谢水平,对指导OP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放射吸收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放射吸收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受检人数5055名,均剔除骨代谢相关疾病及服用激素类药物史者,其中:男性2254人,女性2801人.应用美国CompuMed公司OsteoGram2000骨密度仪测定所有对象非优势手的第2、3、4指中节指骨(MP2、MP3、MP4)的BMD和T值,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本组5055人当中,诊断骨质疏松症(T值低于-2.5)者1540例,其中,男性403人,占17.88%(403/2254).女性1137人,占40.59%(1137/2801);提示骨量减少(T值介于-1~-2.5之间)者1637例,其中,男性886例,占39.31%(886/2254),女性751人,占26.81%(751/2801).本组病例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程度较重,且发病年龄也较男性为早.结论 放射吸收法(RA)检测指骨骨密度,其结果可靠,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相符合,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和实用价值,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Hoechst33342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迁移
目的 检测外源性的BMSCs是否可向骨缺损处迁移,Hoechest3342标记BMSCs,从而跟踪外源性BMSCs在体内的迁移,研究其归巢机制可行性.方法 贴壁筛选提取大鼠BMSCs,培养至第三代,用Hoechst33342标记后,尾静脉回植于颅骨缺损的大鼠体内,14d后处死大鼠,取颅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和表面抗原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后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增殖率;组织切片上Hoechst33342标记的阳性细胞.结果 筛选纯化的BMSCs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CD45阴性,CD44、CD90均呈阳性表达;组织切片上可见Hoechst33342标记大鼠的BMSCs.结论 外源性的BMSCs可向骨缺损处迁移;Hoechst33342可以标记BMSCs,从而跟踪外源性BMSCs在体内的迁移,进而研究其归巢机制.
-
成骨生长肽(OGP10-14)在不同微重力条件下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目的 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10-14)在不同重力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MTT实验和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实验分别测定OGP10-14在不同重力条件下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结果 在正常条件下,10-12 mol/L及10-8 mol/L OGP10-14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大效应浓度是10-12 mol/L,而且10-12 mol/L 的OGP10-14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在微重力条件下,10-8mol/L OGP10-14诱导48h后,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强.结论 在不同重力条件下,10-8mol/L OGP10-14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在正常条件下,10-12 mol/L 的OGP10-14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
-
骨密度测定筛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矮小儿童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身骨密度(BMD)测定筛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矮小儿童的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DXA)测定225例6~7岁矮小儿童全身骨密度值,分别以男女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组矮小儿童高骨密度Z值为cutoff值,计算cutoff值对男女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utoff值对男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46.74%,阳性预测值43.68%,阴性预测值100%,对女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38.03%,阳性预测值43.59%,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全身骨密度(BMD)测定筛查生长激素不足(缺乏)矮小儿童有临床应用价值.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 妇科肿瘤伴绝经的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BGP、BMD、AKP,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妇科肿瘤伴绝经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GP、BMD均明显降低P<0.01;P<0.001.AKP增高,P<0.05;Ca、P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在使用刺激性暴露疗法的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对两组同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进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问卷调查.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多项指标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 在对妇科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同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参加日照,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病情的缓解.提示医生对病人定期检测BGP、BMD、AKP及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监测和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恶劣的心理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以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加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发生的防治.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表,对在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门诊就医的112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按问卷项全面询问,并完成该问卷表的填写,分析相关因素,将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知道年龄与骨质疏松相关者60.71%,性别与骨质疏松相关者20.54%.知道吸烟、过量饮酒、饮用咖啡和喝浓茶与骨质疏松相关者8.93%.知道绝经与骨质疏松相关者60.71%,少或不锻炼与骨质疏松相关者32.14%,钙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相关者52.68%,接受日照少与骨质疏松相关者47.32%.知道应用激素与骨质疏松相关者73.21%,知道类风湿关节炎能引起骨质疏松者22.32%.接受过骨健康公共教育者5.36%,生活中注意钙营养的摄入者49.11%,不嗜烟酗酒者78.57%(24例有嗜烟酗酒习惯的均为男性),少喝浓咖啡者93.75%,接受阳光照射者25.89%,加强运动者78.57%.用药物补钙者33.93%,用保健品补钙者43.75%.定期进行骨密度和骨质量的监测者18.7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引起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和在建立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好的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的,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很低,加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引导患者自愿放弃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骨质疏松的干预要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骨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围术期特点
目的 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围术期特点.方法 通过对31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新鲜骨折,年龄75~93岁,平均82.5岁.对骨质疏松行singh指数分级 II级23例,III级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特点、治疗、康复锻炼及微创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17.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术中出血450ml.11例(35.5%)患者术后出现新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房颤)多,为16%(5例).肺部感染者6.5%(2例).低Cl-、低K+、低蛋白血症者13%(4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6%.结论 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合併多种内科疾病,存在骨质疏松,行人工股骨头置术,手术风险高,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围术期准备、微创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处理.
-
CN/NFAT信号通路与骨代谢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日益增多,与其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鉴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体现在由成骨细胞引起的"骨重建"与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相互偶联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通过对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CN/NFAT)信号通路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各种动物模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种造模方法也各有侧重,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
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与评价指标选择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并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工具,并且由于近年来在骨生理学领域史无前例的有效应用,使得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收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的选择,以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全面的动物造模和关键指标选择的参考.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有相关性,但具体病因还未能明确.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
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概述
分析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探讨应用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理.通过检索1995~2011年间国内外文献及有关实验研究,对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总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多以补益药为主,其治疗作用主要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结构等,而这些作用是通过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影响来实现的.
-
Noggin对成骨的作用研究进展
Noggin是对机体多个系统的生长发育和重塑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种糖蛋白.其对神经系统和脑发育的影响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noggin对骨骼系统生长发育的显著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包括调节胚胎的形态发生,抑制体外成骨细胞增值与分化,抑制体内骨形成,调节颅缝融合和关节的正常形成以及辅助治疗骨肿瘤疾病等,是调节骨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BMPs相互影响,调节BMPs信号通路的过程,间接调节骨形成.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观测时间为18月,其中小夹板、石膏管型外固定组干预1个月,随访17个月;外固定架组干预6~8周,LCP组(锁定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架组随访18个月.对来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门诊及病房的328例AO分类属C型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分为保守组192例和手术组136例.再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小夹板外固定96例,石膏管型外固定96例;LCP组68例,外固定架组68例.运用改良Green与O'Brien评分进行疼痛、功能、活动度、握力的评价;影像学方面采用Stewart与改良的Sanniento评分方法对桡骨高度短缩、尺偏角、掌倾角进行对比.结果 随访3个月时,四组之间腕关节功能评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夹板组比石膏固定组功能优越(P<0.05);LCP组与外固定架组功能相当(P>0.05);LCP组与外固定架组比小夹板组与石膏组功能优越(P<0.05).随访18个月时,四组之间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影像学比较四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夹板与石膏固定在3个月时桡骨高度短缩、尺偏角减小、掌倾角减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与外固定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与LCP组、小夹板与外固定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与LCP组、石膏与外固定架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短期内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在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方面有优势,一年后功能状态相差不大.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两者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 62例骨折患者腰背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及影像学特点在骨折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1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的视觉评分:47例完全缓解,12例中度缓解,3例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活动能力评分:本组治疗后1分47例,2分15例.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序贯性、疼痛多源性、诱因不明显、止痛效果差、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和骨折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需综合治疗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
MRI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MRI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膝关节急性外伤,X线片显示阴性而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MRI检查时间为伤后1~7天,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行FSE序列T1WI、T2WI、STIR的斜矢状位及脂肪抑制PDWI的冠状位扫描,层厚3.5mm,层间距0.5 mm.结果 骨挫伤在T1Wl序列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PDWI及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60例病例中合并附属结构损伤43例,合并关节腔和/或髌上囊积液53例.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附属结构的损伤,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南京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 探索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38例经过确诊的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病例,以及200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且无该疾病的老年人;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然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户内劳动、体育锻炼、饱食程度、服用钙剂、糖尿病史、甲亢史、骨折史以及绝经年龄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但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
高甘油三酯及非诺贝特处理对老年雌性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甘油三酯及非诺贝特对老年雌性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果糖组、非诺贝特组和普饲组,果糖组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入果糖,非诺贝特组在果糖的基础上加入非诺贝特.12周后取血处死,测血甘油三酯水平,留右侧股骨和第3~6腰椎测骨密度.结果 果糖组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诺贝特组和普饲组(P均<0.01);后两组间的甘油三酯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果糖组的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均低于非诺贝特组和普饲组(P均<0.01);后两组两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甘油三酯可以引起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使用非诺贝特可以防治此类骨质疏松.
-
中药复方护骨胶囊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护骨胶囊(主要由制何首乌、淫羊藿、熟地黄等多味中药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丢失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rm)、激素组(Met)和中药组(CH).Met组:皮下注射甲强龙(Met)5mg/kg/d,每周5次;CH组:在Met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护骨胶囊(150 mg/kg/d)灌胃,实验期12w.大鼠右侧股骨和腰椎行骨密度(BMD)测定,右侧胫骨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Met组腰椎和股骨BMD显著低于Nrm组;CH组腰椎和股骨BMD显著高于Met组.Met组Tb.N、%Tb.Ar、MS/BS、MAR和BFRs显著低于Nrm组,Tb.Sp、ES/BS显著高于Nrm组;中药组Tb.N、%Tb.Ar、MS/BS、MAR和BFRs显著高于Met组,Tb.Sp,ES/BS显著低于Met组.结论 中药复方护骨胶囊在提高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延缓骨丢失方面有积极作用,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前景.
-
应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诊治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作为诊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规手段,而不是单纯使用骨密度及T值作为诊断标准.本文从FRAX的概念、使用方法、预测的准确性、FRAX的种族差异、干预阈值设定以及对治疗效果评价、对骨折发生几率预测结果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工具对比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并列举了FRAX工具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官方文件的相关规定.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推荐国内同道们进一步关注及更广泛在临床工作中使用FRAX评估工具来进行准确评估骨质疏松症,并推荐使用FRAX代替单纯检测BMD所进行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