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护理体会

邱雪梅;辛彩凤;荆丽敏;牛莎莎;韩晶茹;何平;李红

摘要: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改善左心功能的重要辅助方式,在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武警总医院心内科CCU病房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合理应用IABP,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配合IABP植入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武警总医院参加外军阅兵卫勤保障病种预想与处置方案的初步探讨

    作者:万琼;曹雪霖;王亚琳;谢景红;彭卫平

    为全力做好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外军阅兵驻训医疗保障工作,武警总医院医疗队结合参训人员多,驻训天气炎热等实际,对卫勤保障过程中门(急)诊、训练场伴随保障、首长保健及各常见病种的预想与处置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相应后送流程进行了规范与总结。由于在武警部队尚属首次且无经验借鉴,遂处于摸索实施层面,以期为执行密集人群驻点为勤保障任务提供经验支持。

  • 即时检测肌钙蛋白I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姜华;陆向辉;邵瑜

    目的 探讨院外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肌钙蛋白I在院外急救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由本中心3个分站转送的"胸痛"疑似AMI患者在急救车上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检测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POCT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与院内回访数据相结合,比较单项心电图检查、cTnI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院外心肌标志物cTnI即时定性检测比心电图法在院外急救"胸痛"患者中对AMI的诊断有明显较高的灵敏度(P=0.00028).在医院确诊的31例AMI患者中,POCT法检测为24例(77%),心电图法检测为15例(48%).结论 在AMI患者的院外急救中引入院外及时检测肌钙蛋白可提高诊断率,缩短诊断时间,适合在院外快速筛选出AMI患者,对AMI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有重要价值,并适用于临床推广.

  • 丙酮酸乙酯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向龙;王世斌;姚咏明;董宁;熊瑜琳;吴瑶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肝I/R损伤模型采用钳夹除肝脏尾叶血管外的肝蒂90min,然后切除未缺血的尾叶方法制备,此模型可使95%肝脏缺血.另120只随机均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组,C组,接受HIRI),Ringer氏液组(D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Ringer氏液),EP治疗组(E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浓度为3.262mg/ml的EP4ml).A组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随即处死取肝脏标本测丙二醛(MDA)含量;B组假手术后2h取标本;C、D、E组于术后2、8、24、48h取血,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取肝组织检测.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仅轻度变化.与C组比较,D和E组在灌注8 h、24 h时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尤其是E组.同时,EP治疗组在2h时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D和C组(均P<0.01).结论 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EP可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三级流程式急救教学培训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秀荣;张利岩;张向兰;杨凯平;李红;张冬梅;陈琳

    武警总医院护理部于2006年11月~2008年10月组织了以三级流程式为基础进行急救教学的职培训.建立了一支包括急诊专家领导小组、院级护理教师和科级护理教师的三级教师队伍.采用三级流程教学模式.培训内容包括九项急救技能,强调模拟现场操作.586名年龄在22~38岁的本院护士接受了培训.培训后的考核表明,合格率为89.99%,现场操作合格率为92.35%,急救意识、处置能力、配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大大加强.实践证明,此三级流程教学模式适合于大规模的急救护理培训.

  • 不同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作者:田昕;方伟钧;吴雅琴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的CA到开始复苏的时间(也就是心脏停搏的时间)患者的Sustained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分析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研究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69例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分为A组(心脏停搏时间≤5min)和B组(5min<心脏停搏时间≤15min),并对它们的持续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存在明显差异,但持续ROSC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对心肺复苏进行研究中,应该因不同的研究目的,根据患者心脏停搏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的对象,比如研究和存活出院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均应在5min内,而研究和持续ROSC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可以延长到15min内,如果忽略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将很可能在同一研究中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 外源性H2S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玲;陈雯;齐迎春;谢晓华

    目的 研究外源性H2S吸入在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9只,随机分为10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n=8);②缺血2h组(I2组,n=4);③缺血4h组(I4组,n=8);④缺血再灌注0.5 h组(IR0.5组,n=8);⑤缺血再灌注2h组(IR2组,n=8);⑥缺血再灌注4h组IR4组(,n=8);⑦缺血再灌注6h组(IR6组,n=8);⑧缺血再灌注12h组(IR12组,n=4);⑨缺血再灌注24h组(IR24组,n=6);⑩H2S吸人组(H2S组,n=7).观察各组大鼠血浆Cr、BUN及血浆H2S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4h组血浆Cr、BU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H2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给予外源性H2S吸入后血浆Cr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血浆H2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外源性H2S吸入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致肾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重症创伤患者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动脉血乳酸的关系

    作者:葛凤;高燕;王静;崔岩;赵雪生

    目的 探求重症创伤患者早期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变化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2011年0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ICU(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16例,根据患者14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7)及存活组(n=79);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初始及24h内动脉血乳酸、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6h或12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6h或12h乳酸)/初始乳酸×100%]和入院后第14天的生存状态.结果 入院时死亡组及存活组乳酸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6h后死亡组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开始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液体复苏早期两组的血乳酸均开始下降,乳酸清除量与GEDI变化量呈相关性.但复苏后各时间点测量的死亡组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GEDI升高,乳酸明显下降.结论 重症创伤患者在早期的与血乳酸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PiCCO的指导下给予液体复苏,适当地增加GEDI,可以降低乳酸,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组织缺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近红外光密度仪诊断脑外伤颅内出血的可靠性研究

    作者:于东明;胜彦婷;于秋芸;任世茹

    目的 通过与头颅CT进行对照,评价近红外光密度仪诊断脑外伤颅内出血的可靠性.方法 脑外伤病人50例,年龄14~90(37.4±14.53)岁,男42例,女8例;均为从事故现场直接送至北京天坛医院,首先利用近红外光密度仪分别探查患者双侧额、颞、枕部位,记录并计算双侧对应部位的吸光度及其差值,以双侧差值0.45作为有无颅内出血的指标,然后进行CT检查,比较近红外探光密度仪诊断颅内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 50例脑外伤病人中近红外光检查阳性者27例,其中23例经CT证实,4例假阳性,23例CT检查无颅内出血病人中,20例经近红外光检查亦为阴性.近红外光学检查对脑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83.3%,可靠性86%.结论 近红外光谱对诊断外伤所致脑出血的结果可靠,无创,而且设备体积小,使用不受场地环境限制,适用于院前急救.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王洪亮;谢永胜;尚景瑞;马传青;王卫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出现并发症,占51.72%。其中术中脑膨出32例(12.26%);再发血肿25例(9.58%);术后脑梗死36例(13.79%);骨窗区积液42例(16.09%),有两种以上并发症者占65%。结论伤情是并发症的主因,手术不及时和减压速度过快可加重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5因素体系与分级评分对患者死亡的评估价值研究

    作者:何绍亚;向阳生;王岭;蒋婕;何莉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5因素体系(年龄60岁、BMI 28、入院Glu10.0 mmol/L、TG11.3 mmol/L以及通便时间48h)与APACHEⅡ、Ranson以及CT分级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22例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四种评分体系按照临界值分为不同的分段:APACHEⅡ评分≤20分为低分段,>20分为高分段;Ranson评分≤3分为低分段,>3分为高分段;CT分级≤C级为低分段,>C级为高分段;5因素体系分为A型(评分<2分)、B型(评分2~3分)和C型(>3分)三型。比较不同分段患者的死亡率。考察早期5因素体系与另外3种评分体系联合后对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种评分体系下SAP患者死亡率差异较大,5因素体系、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高分段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分段患者(P<0.05)。将早期5因素体系与上述三种体系结合考察发现,APACHEⅡ>20分的B型SAP患者死亡率达到63.2%,C型死亡率达到90.0%,死亡率均明显高于APACHEⅡ≤20分的患者组;与Ranson评分以及CT分级评分结合后虽然二者高分段患者病死率均有所提高,但是和低分段患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早期5因素体系指标少,获取方便,可以动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APACHEⅡ评分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水平,但是该体系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和研究证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