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胰岛素强化治疗伴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6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能否降低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128例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当血糖≥6.1 mmol/L时,即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64例当血糖≥11.2 mmol/L时,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0~11.2 mmol/L.观察两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14.09%,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15.6%,死亡率1.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住院治疗第15、28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新途径.方法以2001-01-2004-05我科收治的36例4~10岁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经CT定位,在局麻下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结果36例中34例治愈,痊愈率94.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4 d,无一例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新途径.
-
急性脑梗死后IL-6 TNF-α与HLA-DR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BI)后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与免疫遗传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HLA-DR)相关联性.方法血清IL-6、TNF-α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HLA-DR部分等位基因及亚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ABI患者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BI急性期患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01);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HLA-DRB1*0301相对危险度(RR值=5.6842)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HLA-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血清IL-6含量显著增高可能受HLA-DR调控;HLA-DRB1*0301可能为北方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致病易感基因或与其他基因相连锁共同致病.
-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无创通气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佳无创通气策略.方法对42例ACPE患者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滴定式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2 h后,执行一项15 min脱机试验,成功组留在普通病房,失败组行插管并转入ICU,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AP)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成功组30例,失败组12例,成功组中无一例插管.成功组治疗前MAP、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失败组(P=0.000,P=0.02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失败纽(P=0.022).治疗前MAP,PaCO2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0,P=0.008).结论短期的BiPAP通气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首选治疗措施之一.治疗前MAP过低及存在二氧化碳严重潴留的患者治疗失败率高.15 min的脱机试验可以决定患者是否行插管有创通气.
-
高压氧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0例和常规组对照组(30例).HBO治疗压0.2 MPa,Qd,6次/周,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的测定结果.结果HBO治疗后CRP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CRP含量.
-
血管内超声评价造影无显著狭窄的心绞痛患者斑块特点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点的临床意义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均<50%,其中靶血管累及LAD(左前绛支)26例、RCA(右冠动脉)15例、LCX(左回旋支)11例.对所有患者行IVUS检查.结果①定性分析:52例52处病变中偏心性斑块33例(63.4%),向心斑块19例(36.5%),其中软斑块32例(61.5%),纤维斑块10例(19.2%),钙化斑块6例(11.5%),混合型斑块4例(7.7%).52例中斑块破裂14例(26.9%);1例发现血栓(1.9%).②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测得管腔面积为9.4±3.6mm2,面积狭窄率为(45.2±5.4)%,IVUS测得管腔面积为5.8±2.1mm2,面积狭窄率为(65.6±8.9)%.两者测得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22例进行了支架植入术.结论IVUS对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心绞痛患者动脉斑块特点、狭窄程度、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
目的回顾我科四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91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技巧.方法我科自2001年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共9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术82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难点及解决技巧,为临床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提供借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是气管插管困难者的佳选择,可完全取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
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设乌司他丁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及预后情况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
腹腔穿刺放液及头孢曲松钠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及时而有效的抗菌治疗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自2001年始对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给予腹腔穿刺放液及头孢曲松钠腹腔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下.
-
三种抗生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肾损害的认识,常见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及磺胺类等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failure,ARF)已被人们广为熟悉.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些常见的抗生素如阿昔洛韦、左氧氟沙星及莲必治所致的ARF新病例日益增多.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此类药物所致的ARF病例报道如下,旨在提高我们对不同类型药物肾损害的认识.
-
经皮导药新技术辅助治疗重症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尤其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极高.治疗不得当易导致脱水、离子紊乱,严重威胁小儿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尤其小婴幼儿患病后病情危重迁延,静脉给药困难,口服给药不合作,治疗十分棘手.为寻求更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药经皮导入方法,于2004-10~2005-02对57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
目前,临床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也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也有学者将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的心血管急症[1,2].我们于2004-01~2004-10对8冽外科围手术期合并非心血管急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观察其对外科围手术期非心血管急症ARDS的干预作用.
-
不同年龄组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特点与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提供经验.方法回顾近3 a急诊ICU收治的年龄>18周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ICU住院时间>24h的1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60岁)、中年(40~59岁)和青年(18~39岁)三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损伤严重度、急诊手术、继发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终预后;比较各组治愈出院者的上述指标.结果各组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急诊手术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但老年组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老年组入院24h的心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另两组;各组继发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年龄越轻,预后越好;治愈出院者中以青年组损伤和病情为严重.结论创伤对机体的影响随年龄增加而加重,预后明显变差,要特别重视老年创伤的救治,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创伤救治体系.
-
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速尿微泵持续静脉内注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分为微泵持续静脉注射组(微泵维持组)和分次静脉注射组(分次静注组),均使用大剂量速尿5~10mg/(k·d).微泵维持组在第一次静脉注射100mg后,采用微泵维持24h;分次静注组分4次/d静脉注射.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3 d每天24h尿量、治疗后第1天每2 h尿液流量、治疗3 d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值及非少尿型肾衰的比率、治疗过程中需要透析的患者比率、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微泵维持组利尿效果明显优于分次静注组,尤其在治疗的第2天、第3天利尿效果尤为明显(P<0.01);每2 h尿液流量微泵维持组与分次静注组比较相对平稳;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少尿型肾衰比率微泵维持组较分次静注组明显高(P<0.05),而需要透析的患者比率低(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及死亡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速尿采用微泵静脉内注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利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分次静脉注射,是缩短少尿期、向非少尿型转变、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比率的有效措施,但对于肾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无改善作用.
-
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和CT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B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伤情、C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ale,GOS)及CT的特征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伤后24h内及3、7、14 d血清CRP的浓度.结果伤后24h内CRP即升高并达到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与GCS呈负相关.同一时间点GCS不同组之间及同组不同时间点CRP值有统计学意义.CRP峰值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10.08,P<0.05),且与CT特征密切相关,中线移位程度越大峰值越高(F=58.328,P<0.05),环池受压越明显峰值越高(F=158.547,P<0.05).结论血清CRP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早期诊治继发性脑损害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在控制急性肺损伤(ALI)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57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n=28)和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另外,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20.69%,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46.43%,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MODS及降低ALI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两种不同电复律方式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比较
目的研究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5-11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1例,分别进行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观察各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所需的电击次数、总用电量以及复律后12 h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7.6%vs 75.7%,P>0.05),但前-后位置复律具有比前-前位置复律更少的放电次数和总用电量(放电次数:1.8±0.8次vs 2.2±0.7次,P<0.05;总用电量:291.9±197.7 J vs 388.2±193.5 J,P<0.05).两组间心肌酶学改变无差别,肌酸激酶的水平增加,而其同功酶仍在正常范围内.肌酸激酶水平随着复律电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相同,但后者在放电次数和总用电量上优于前者,两者在对心脏的损伤方面同样安全.
-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T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EMS到达指定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与选择EMS相关的因素是冠心病住院史、症状进展、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知道心肌梗死应及早治疗、严重疼痛、重视反应、等待症状消失、恐惧感、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而症状能忍受、等待症状消失、不想打扰别人与自我转运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进展、恶心、晕厥、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而症状能忍受是不应用EMS的预测因素.结论只有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
多普勒组织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测梗死心肌运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多普勒组织成像(TDI)速度图与常规二维(2D)超声图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差异,评估TDI诊断梗死缺血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对48例健康者和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2D超声检查.对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的室壁运动,使用TDI技术测量各室壁节段内膜下心肌运动峰值速度.在心尖左室长轴上计算跨壁速度梯度.当测量值低于正常对照值下限(均数-1.96标准差),则判断为室壁运动异常.设置对TDI速度图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TDI速度图对室壁运动异常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2D超声(P<0.01).依据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TDI速度图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2D超声(P<0.05),但其特异性低于后者.TDI速度图检测所得的数据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在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方面,TDI优于常规2D超声.
-
危重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和氧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氧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35例危重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CEC,危重病患者右颈内静脉Swan 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于病后3、6、9和12 d又各采集静脉血2 mL,并记录其氧分压、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CEC等指标,计算氧供(DO2)、氧耗(VO2).结果危重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EC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危重病组患者3 d内VO2随DO2增加的幅度增大,表明DO2和VO2呈病理性依赖关系;但3 d后随着DO2增加,VO2的增加速度明显趋于平缓,VO2与DO2之间呈非依赖性关系.结论危重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氧耗增加.
-
血D-二聚体浓度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浓度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经心脏超声、食道超声、CT、MRI或血管造影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住院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当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Ⅰ水平.结果1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Stanford A型,20例B型.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0.3 μr/mL),均值2.0±1.9(0.4~8.4)μg/mL,敏感性100%.自症状发作到D-二聚体测定的时间为1.5 h~14d,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P=0.04).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均高于5 μg/mL,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价值.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仅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轻度升高(<0.7 μg/mL).结论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昏迷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和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即刻、对照组在清晨空腹时抽静脉血,以放免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治疗15 d后,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中功能独立性评测(FIM)法评估功能恢复程度;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袁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为3.5±1.9 μg/L,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为28.6±6.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与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是判断脑卒中昏迷患者脑损伤程度和评价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
-
床旁胸部超声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进展
影像学检查是ICU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评估手段,直接影响病情及时准确的评估和进一步处理.X片是常用的检查,可以在床旁进行,但对肺和胸膜腔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不高.CT是检查的"金标准",但必须将患者搬运至CT室,比较费时,对危重患者具有潜在的危险而不可能作为首选检查.
-
自发性脾破裂合并胃溃疡急性穿孔1例
1病例介绍病人,男,70岁.因腹痛1 d余,于2005-07-31入院.检查:全腹压痛、反跳痛,呈板状,以左上腹为甚,肝浊音界消失,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提示双膈下游离气体.血WBC 9.9×109/L,RBC 2.61×1012/L,HGB 7.8g/L,N 86.9%.
-
经桡动脉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1例
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临床罕见,仅占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0.04%~0.40%,本文报道经桡动脉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1例.
-
急性光气中毒致ARDS临床治疗2例
人吸入光气后,可产生呼吸道症状,吸入量越多,病情越严重.严重的可出现肺水肿,甚至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急性光气中毒致ARDS的救治经过报道如下.
-
脑梗死后并发肠梗阻1例误诊分析
我院2005年收治1例脑梗死2 h后并发肠梗阻,现将误诊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参附注射液对兔离体肺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兔离体肺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参附注射液(40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12 h后再灌注1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气道峰压(PawP)及肺组织的湿干比(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15 min后,两组的PaO2逐渐降低、PawP逐渐升高,但实验组PaO2的降低程度和PawP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及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对供肺具有保护作用.
-
复方高渗液对低血容量休克大鼠心肌细胞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高渗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大鼠心肌细胞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大鼠84只,随机分成高渗复苏组(HS组)和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两组,制备休克模型后按不同时相(休克前、休克、复苏后5、15、30、60、90min)处死大鼠6只,取心室肌细胞培养传代,以Fluo-4/AM为游离钙荧光探针JC-1荧光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时相心肌细胞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HS组在休克,复苏后5、15、30 min各时间点的心肌细胞Ca2+浓度较休克前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较休克前显著降低(P<0.01);在复苏后60、90min心肌细胞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与休克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NS组在休克、复苏后各个时间点同休克前比较心肌细胞Ca2+浓度均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复苏后各时间点与休克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③HS组在复苏后60、90min心肌细胞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较NS组差别显著(P<0.01).结论①低血容量休克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Ca2+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②复方高渗液不但能改善低血容量休克大鼠心肌细胞Ca2+浓度,而且能有效稳定其线粒体膜电位;应用生理盐水复苏,对心肌细胞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作用不显著.
-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与TNF-α的关联性及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
目的研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以及TNF-α的变化规律,以期阐明限制性液体复苏降低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Krausz方法建立重度脾创伤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假处理组、限制输液组、常规输液组、不输液组.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细胞比容(Hct)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限制输液组的输液量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②限制输液组Hct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P<0.05).③限制输液组的存活时间比常规输液组及不输液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输液组在72 h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和不输液组,但低于假处理组(P均<0.1).④除假处理组外其余各组在伤后90 min和180 min血TNF-α水平均较伤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常规输液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限制输液组(P<0.05).⑤死亡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生存者.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未控制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出血量,提高存活率.未控制性出血休克时的TNF-α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TNF-α高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
-
高渗盐水和速尿对电切综合征时犬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犬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模型,探讨应用高渗盐水和速尿治疗后犬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家犬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以100mL/min速度静脉输入5.0%甘露醇注射液3000 mL,建立犬TURS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于输液后30 min给予速尿40mg和3.0%高渗盐水90mL.于输液前和输液后30、60min分别监测心功能,血清钾、钠、氯浓度,心电图.结果输液后60min时,治疗组射血分数(P<0.05)和短轴缩短率(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离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URS时心电图可有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改变.结论应用高渗盐水和速尿治疗犬TURS可改善心功能.
-
油酸所致犬ARDS中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油酸建立Beagle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25只Beagle犬通过颈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RDS动物模型,连续检测动脉血中PaCO2和PaO2的变化,静脉血中K+、Na+、Cl-和Ca2+的变化.根据检测结果,通过呼吸机通气治疗和静脉补充电解质,纠正Beagle犬实验过程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结果与基础值相比,颈静脉泵入油酸后的10 h内:①PaO2和PaCO2均降低,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②血钙、血钾呈进行性下降,达到ARDS诊断标准时,Beagle犬血中Ca2+为1.17±1.20mmol/L、K+为4.54±0.58 mmol/L.结论用油酸建立Beagle犬ARDS模型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通过呼吸机通气治疗和静脉补充电解质,可有效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
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6头)和山莨菪碱组(6头),球囊闭塞左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再灌注,同时冠脉内注入药物后,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变化.监测血压(MBP)、心率、平均冠脉内压(MICP),并在完成上述测定后,测量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结果①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一氧化氮(NO)降低、内皮素(ET-1)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升高(P<0.05);山莨菪碱组NO降低、ET-1和PagT升高(P<O.05),但升高的峰值变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幅度均明显减小,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后,MBP、MICP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后,出现MBP、MICP及心率的升高,其大变化发生在30 min时(P<0.05),并且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冠脉内压明显升高(P<0.05).③山莨菪碱组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小型猪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缺血/再灌注后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积聚,增加冠脉灌注压,从而减少心肌的缺血和坏死面积.
-
医疗系本科急救医学教学思考
近年来,在急救医学同仁尤其是前辈们的艰苦努力下,我国急救医学教育终于起步了[1,2].但总体来讲,本科教育仍处在初始阶段.如何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努力[3].前几年,我校为医疗系本科开展了急救医学选修课教学活动,在医学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和浓厚兴趣.2005年,在医疗系本科正式开展了急救医学必修课教学,这是在急救医学发展过程中很值得欣慰的事情.在讨论如何开展急救医学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认识,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
心肺复苏中忌讳问题商榷
ICU外发生心肺骤停经心肺复苏(CPR)存活而无脑损害者不足10%,其主要原因是复苏延迟,在第一黄金时间(心脏骤停5 min内)未行有效CPR,操作技能不规范,未能达到迅速复苏、减轻脑和其他脏器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生活、工作质量的目的.但临床上一旦心脏复跳,立即进ICU行进一步复苏.但治疗中由于认识有限,经验缺乏,措施不力,治疗偏差,结果有希望成功病例没有成功救治,现提出下列忌讳问题供商榷.
-
急诊/急救专业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探讨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临床学科,其产生与发展源于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拓展.虽然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随着急诊/急救医学在我国医疗救治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速度之快已为世人所瞩目,可以预见,随着急诊医学这一学科日趋成熟,其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完善将会引起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多的关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