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腿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附65例报告)

    作者:曹智;毛阳升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干骨折小腿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对本切口65例治疗结果与小腿外侧入路60例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论:在适当选择胫腓骨干骨折小腿内侧皮肤条件的前提下,本手术方法遵循了胫骨张力侧固定的原则及骨折治疗的微创原则,使手术操作简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小腿开放性骨折98例治疗分析

    作者:孙友良;杨景东;谢云杰;刘兆安;朱世华

    目的:通过对98例小腿开放性骨折治疗分析,探讨小腿开放性骨折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材料和方法:1988年1月~1999年7月收治小腿开放性骨折125例,随访98例(104肢),Ⅰ期闭合伤口72例(78肢),Ⅱ期闭合伤口26例(26肢);钢板螺丝钉固定39肢,带锁髓内针固定6肢,外固定架固定40肢,跟骨牵引8肢,石膏外固定11肢.结果:98例中,优63肢占60.6%;良27肢占26%;可8肢占7.7%;差6肢占5.8%.与同期有随访的31例闭合性骨折相比,总优良率分别为86.5%和93.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恰如其分的伤情评估,防治感染可采用静脉给予或局部灌注抗生素,急行清创固定维持骨折端稳定,早期创面闭合或采用皮瓣覆盖,骨缺损时可Ⅰ期植骨,早期功能训练改善临床疗效.

  • 单侧角度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作者:孙友良;刘兆安;杨景东;王伟;朱世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角度外固定架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18例病人接受此手术,年龄18~56岁,男12例,女6例.左侧10例,右侧8例.结果:除1例因钉道感染,提前拆除外固定架而改为石膏固定,其余均在术后3.5~4.5个月,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单侧角度外固定架加必要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效果好,操作简便,外固定效果可靠,钉道良好护理和膝关节早期被动活动,是减少钉道感染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措施.

  • 改良Mennen钢板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纪青;辛风;刘家滨;张波;王毅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改良的Mennen钢板对7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结果:经随访6~12个月均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良好,无一例发生再骨折.结论:作者强调血运和植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建议现阶段的手术适应证好限制于治疗假体柄尖的股骨干的骨折.

  • 后路植骨短节段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

    作者:康锦;贾卫斗;张英魁;张续斌

    目的:报道短节段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应用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994~1998年采用改良入路,后路短节段R-F系统固定、植骨融合、同期病灶清除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28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完全截瘫因持续时间过久,Frankel评分达D级.结核痊愈率及植骨融合率100%,畸形矫正率80.3%.结论: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内固定和病灶清除可同期进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较传统前路植骨内固定方式更为安全可行,有效稳定病椎,矫正畸形,促进结核愈合,缩短卧床时间.

  • 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护理

    作者:蒋玲玲;唐建东;张兰;李丽艳;钟彩玲;潘惠珍

    目的: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症的护理.方法:对11例Ⅲ°以内滑脱症患者使用SF内固定治疗后进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术后复位满意,达到"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理想效果.结论:(1)做好心理护理;(2)术后防止植骨块脱落;(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功能锻炼是护理的重点.

  • 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12例报告

    作者:陈一平;李箭;衡代忠;于学军

    目的: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方法:上肢骨粉碎性骨折2例,下肢骨粉碎性骨折10例.用扩髓或不扩髓静力型带锁髓内针闭合穿针固定骨折端于复位状态.结果:12例均于术后3~4个月骨折愈合,断骨两端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牢靠和早期可活动患肢等优点,符合骨折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 成人腰椎滑脱加重的原因和临床特点

    作者:朱建平;刘丽丽;刘云鹏;孙铮

    目的:总结成人下腰椎滑脱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滑脱加重的原因.方法:通过较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评价下腰椎滑脱加重共35例,椎体滑脱程度以椎体移位距离的百分比表示,椎间盘退变程度以+~+ + +表示.结果:从发现滑脱到滑脱加重的病程为3~20年,滑脱增加9%~30%,同时伴椎间盘退变;35例均予手术,除6例断钉外,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滑脱逐渐加重的病理基础是椎间盘退变,临床症状与滑脱节段的不稳和椎管狭窄有关.

  • 加压滑动鹅头钉非X线下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付立明;刘明忱;崔国刚;崔延才;于丽君;张洪星

    目的:探讨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作用及非X线下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无C臂及床头X线机的条件下对36例粗隆间骨折行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结果:36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丝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等并发症.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早期下地活动,非X线下操作可减少辐射,疗效满意.

  • 急诊后路切开减压应用"L”形骨刀加Dick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袁宏伟;叶应荣;聂长根

    目的:综合评价急诊后路切开减压、"L”形骨刀加Dick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7例应用前述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57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4%恢复至术后的93%,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80%恢复至术后的97%,椎管内无移位骨块,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6例无变化,余均有改善.结论:上述方法能使骨折椎体较好的复位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揣袖打钉法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潘进社;彭阿钦;张英泽;赵昌平

    目的:由于股骨中下段骨髓腔变粗,应用髓内钉治疗时难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为了防止骨折端的旋转,除了顺行打钉外,利用1~2根Ender 钉从股骨外髁,或从股骨内外髁同时向近端逆行打钉,形似揣袖因而称揣袖法.本方法控制了骨折端的旋转,使骨折固定更稳定,经治疗22例病人获得满意疗效.

  • 仿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管廷进;郭澄水;孙东升;张学坤

    目的:探讨仿AO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3枚仿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股骨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仿AO中空加压螺钉能提供骨折间的加压,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是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 肩胛颈骨折手术指征的探讨(附陈旧性肩胛颈骨折手术治疗2例报告)

    作者:杨永;许文根;邹庆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总结1996年8月~1998年2月收治陈旧性肩胛颈骨折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7和42岁,1例合并腋神经损伤,1例合并锁骨骨折,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半年,受伤后50d手术者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受伤后4月手术者疗效差,肩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结论:应重视肩胛骨骨折分型,对有移位的肩胛颈骨折及伴有关节盂、肩胛带损伤或腋神经损伤者应尽早手术,以避免遗留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或冻结肩.

  • 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及诊治进展

    作者:沈华;侯明钟

    远侧桡尺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脱位可引起腕部疼痛,腕部无力,前臂旋转运动受限,腕关节不稳,指伸肌腱断裂等障碍[1~3].近年来随着对DRUJ脱位认识的日益提高,它已成为腕部损伤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DRUJ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成骨蛋白-1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作者:苏佳灿;王家林;张春才

    1 分子生物学特性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totein-1,OP-1)即BMP-7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与BMP-5、BMP-6为同一亚型[1];OP-1是存在于骨基质、肾、肾上腺以及某些骨肉瘤细胞中的一种低分子量酸性多肽,为疏水性糖蛋白,具有低抗原性和同源性,OP-1肽段多个区域有相同氨基酸序列,将这些同源氨基酸片段插到一定细胞中可诱导成骨,且对OP-1呈现剂量依赖性;OP-1为含139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分子量约15kd,带有3个糖基化位点及7个绝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空间结构大致成"手掌状”,由一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组成[2].

  • 骨重建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苏佳灿;许硕贵;张春才

    1 引言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骨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受到细胞因子、力学环境、年龄、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1].多种细胞因子[1~7],诸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生长激素(GH)、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骨衍生生长因子(BDGF)等都参与了骨重建中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本文拟就细胞因子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及相应机制作一综述.

  • 雪旺细胞的培养和种植与神经移植

    作者:王建云;刘小林

    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纤维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神经再生中起非常重要作用.有髓纤维中雪旺细胞形成髓鞘包绕轴突,无髓纤维则无.包绕神经纤维的雪旺细胞包绕一基底膜层,基底膜层连续无间断[1].神经纤维受损伤发生瓦氏变性后,处于静止期的雪旺细胞激活,自身分泌或促进神经再生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汇聚,如神经生长因子(G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同时雪旺细胞也能产生基底膜组分,如IV型胶原及层粘素.基底膜对轴突再生的方向性起重要的引导作用[2,3],所以雪旺细胞培养与其基底膜功能的神经移植材料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问题.现就雪旺细胞的培养与种植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 工艺改进对骨发生形态蛋白提取产量时间和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丹;桑宏勋;胡蕴玉;袁志;杨柳;马生斌

    目的:通过改进工艺使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BMP)提取趋于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方法:采用低温硬组织粉碎机、自行设计的提取罐、电导仪、超滤透析仪等仪器设备改进工艺,提取bBMP,对比分析工艺改进前后其时间、生产产量的变化情况;用小鼠肌袋活性实验和SDS-PAGE凝胶电泳评价其活性和成分稳定性.结果:工艺改进后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50%,时间缩短1/4,产量提高9%,BMP活性更加良好、稳定.结论:通过工艺改进使BMP生产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

  • 脊髓损伤对大鼠骨转换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靖;王全平;范宏斌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骨转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只3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6周时处死动物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钙、磷、肌酐(Cr)以及胫骨、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肌酐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血ALP在伤后1周时显著下降,3、6周时恢复正常.胫骨近端,股骨远、近端的BMD在6周时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显著.结论:SCI大鼠可见明显的骨转换增高以及破骨活性增强,其生化、骨密度的改变与人体有较好的相关性.SD大鼠可用于评价SCI后骨代谢改变,且可以作为SCI后骨质疏松的模型.

  • 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

    作者:许鹏;郭雄;李幼芬;姚建锋;蔡乾坤

    目的:观察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3只)和骨质疏松模型组(31只).以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组处死5只,正常组(8只)继续观察,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8只)、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治疗组(10只,0.08mg.kg-1.d-1谷康泰灵腹腔注射)和雌二醇治疗组(8只,0.05mg.只-1,3次.W-1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所有大鼠给予常规饲料蒸馏水,治疗期30d.观察造模期和治疗后大鼠股骨形态学变化.结果:维甲酸诱导15d后,大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呈现骨质疏松变化.谷康泰灵和雌激素治疗30d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等显著增加,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差异.结论: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和雌激素比,无副作用,适合于临床应用.

  • 不同固定方式对骨痂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武永刚;陈君长;王坤正;白忠铭

    目的:通过观察内、外固定骨折愈合过程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基因表达,进一步探讨骨折固定方式与VEGF及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n=4)或外固定(n=4)兔骨折不同阶段(5、7、14、28、42d)骨痂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相比,VEGF基因表达出现早,表达量高.结论:内固定损伤了骨膜,影响了骨痂及血管皮细胞的形成,选择骨折固定方式时应慎重.

  • TNFa、IL-1在白细胞与EC间粘附中的作用△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郭树忠;高政慧

    目的:探讨IL-1、TNFa对白细胞与EC间粘附的影响.方法:分3组,(1)51Cr标记白细胞+EC+M199培养液:(2)51Cr标记白细胞+EC+TNFa或IL-1;(3)51Cr标记白细胞+人重组TNFa抗体预处理的EC+TNFa.放免法测定TNFa和IL-1以及拮抗后EC与白细胞粘附率.结果:不同时间、不同浓度TNFa和IL-1作用下白细胞与EC间粘附率明显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但具有时间差异性,TNFa引起的粘附率增高3h达到高峰,而IL-1是在6h,拮抗后EC与白细胞粘附率明显下降.结论:IL-1和TNFa均明显增加了白细胞与EC间粘附率,人重组TNFa单抗可消除TNFa引起的粘附.

  • 白细胞介素-6在突出的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新友;王民;刘淼;宋红星;韩学哲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6(IL-6)在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及产生IL-6的组织细胞类型进行研究,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12例正常及突出腰的椎间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用放免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L-6含量;并在20例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产生IL-6的细胞类型及组织学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产生IL-6的量为(987.53±594.44)pg/g,正常对照组IL-6的量为(114.21±63.91)pg/g,两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阳性细胞在突出椎间盘周围的肉芽组织中表达强,主要以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软骨细胞为主.结论:腰椎间盘组织可自身合成IL-6,IL-6在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明显增高,其IL-6主要由突出的腰椎间盘周围的肉芽组织所产生.

  • 小间隙影响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与图像研究

    作者:卢志远;孙英;王国君;尹维田

    目的:通过再生神经的特征进行组织学和图像分析对比找出一个使周围神经缺损自行修复的佳间隙.方法:将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外露于10倍显微镜下,实验侧部分切除坐骨神经后留有3.0、5.0、7.0和10.0mm的间隙用预制的动脉套接坐骨神经两端,对照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直接吻合,8周后各组行组织学和图像分析对比.结果3.0、5.0mm小间隙神经再生好,7.0mm再生差,而10.0mm再生神经没达到远端.结论:3.0~5.0mm小间隙有利于周围神经再生.

  • 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株的建立及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

    作者:彭磊;肖毅;孟国林;吴银松;许诺;张志培;王臻;王庆良

    目的:建立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探讨其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50%PEG为融合剂,将C3h小鼠来源的HGRPT基因缺陷型LM9骨肉瘤细胞与LPS活化的C3h小鼠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再观察该融合瘤株的体内外生长特性及对C3h小鼠的致瘤性.结果:该融合瘤株体外生长缓慢,对C3h小鼠无致瘤性,与LM9细胞有较大差别.结论: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骨肉瘤细胞可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说明了细胞融合方法构建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电刺激对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c-jun及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少华

    目的:观察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c-jun及bax表达的作用.方法:鼠坐骨神经横断后,分批于手术后1、4、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c-jun和bax的表达.结果:术后4、7、14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阳性数高于对组照,术后4、7、14、28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ax阳性数低于对照组,术后7、14、28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c-jun阳性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c-jun和bax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24例

    作者:吴剑荣;苏高荣;涂发兴;涂伯辉

    我院自1998年以来,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2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7.2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9例,L111例,L2、L3各1例;本组均术前X线拍片及CT检查.按Denis爆裂骨折分类:A型11例,B型8例,C型1例,D型2例,E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9例,C级3例,D级、E级各1例.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12d,平均6.7d.

  • 股直肌腱延长游离阔筋膜加强与衬垫治疗严重膝关节僵直

    作者:王立胜;孙健;王平;刘晓峰;张连有

    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3~52岁,平均31岁.均为单侧继发性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其中股骨中段、远端骨折术后12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6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2例,髌骨骨折术后1例,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术后3例.病程11~60个月,平均23个月.治疗前屈膝范围在0°~20°,股四头肌均有不同程度萎缩.

  • 经内踝截骨入路可吸收材料固定治疗距骨矢状面骨折

    作者:李京生;马秀生;刘树清

    我院自1995~1999年治疗距骨矢状面骨折3例,均采用内踝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生物材料固定,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大41岁,小30岁;均为在车祸中受伤.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取仰卧位,气囊止血带止血.采用内踝入路,切口起自舟骨结节上方,向后弧形绕过内踝尖并止于其后上方,连深筋膜向上翻开皮瓣,显露内踝,将内踝于胫距关节面水平凿下,连同关节囊和韧带向下翻开进入关节腔.将踝关节外翻充分暴露距骨,清理骨折断面,解剖复位.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可吸收螺钉和固定棒由内向外固定,1枚直径4.5mm可吸收螺钉起到轻度加压作用,另一枚直径3.2mm可吸收棒防止旋转.距骨固定完毕后将内踝复位,1例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2例使用普通螺钉进行固定.依次缝合诸层组织."U”形石膏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4周后拆除石膏不负重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负重.用于内踝固定的普通螺钉于术后半年~1年均予以取出.

  • 假肢前期采用物理治疗8例报告

    作者:李其慧;王爱英;田萍;刁兴建

    从1988~1998年,我们对8例较规范外伤性小腿截肢患者术后2周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平均20d后穿戴临时假肢,进行步态功能训练,34d后穿戴永久性假肢进行正常人的普通运动,残肢无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外伤性小腿截肢,年龄18~36岁.左小腿截肢5例,右小腿截肢3例,一次性外伤截肢6例,残肢不理想再次截肢患者2例.临床表现:残肢呈圆柱状,残肢肿胀,皮肤微红,残肢末端横形切口缝合瘢痕清晰,有轻细痂末脱落,瘢痕高出皮肤表面,且硬韧、局部压痛,膝关节活动正常.

  • 神经性关节病

    作者:高延征;谢瑞刚;张涛;赵永强;侯建伟;刘志成

    目的:进一步探讨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征象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性关节病23个关节的X线征象;手术治疗16例,其中肘关节置换术4例.结果:21个关节出现骨膜反应,其中12个骨膜密度低于骨皮质并与骨干间有透亮线,9个骨膜密度等于骨皮质并与骨干融合,前者骨质吸收程度较后者重.15个关节的钙化位于关节间隙及其附近,数量多、体积小且不规则,11个关节的钙化或骨化距关节腔较远,数量少、体积大、边缘光滑.4例肘关节置换术获得9~22个月随访,优2例,良2例.结论:骨膜密度及形态能反映本病的进展程度,不同部位的异位钙化或骨化其形态各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关节置换术可以应用于神经性关节病的治疗.

  • 妊娠后骶髂关节半脱位诊治体会

    作者:胡佰文;王杰;柯西江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理疗、封闭、骨盆带固定、手术融合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明确诊断后46例患者经治疗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本病与妊娠关系密切,根据临床特点多可明确诊断,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 肌萎缩型颈椎病(附5例报告)

    作者:李岩;王克亚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MRI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5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诊治过程.结果:3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恢复,JOA术后改善率分别为10%、22%和40%,另2例保守治疗的病人则病情稳定.结论:该型颈椎病因症状、体征和常见的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有较大差异而不易诊断,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混淆.提高对这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选择适时的手术治疗对该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上肢肌 萎缩 颈椎病 MRI
  • 关节镜术治疗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作者:张敏;黄远翘;陈原庄

    目的:讨论关节镜下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方法:1987年6月以来共行关节镜下滑膜刨削术治疗21例,其中膝关节19例,腕和踝关节各1例.结果: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早期恢复良好.全部病例经过平均3年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0.9%.局限型疗效好于弥漫型.复发3例,复发率14.3%,全部为弥漫型,再次手术亦有效.结论:关节镜术诊断和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有明显的优点.

  • 评《骨科与创伤学基础》

    作者:吕厚山

    Essential Orthopedics and Trauma 一书从1989年第一版至今8年内已出第三版,此书由于深入浅出、文图并茂受到世界各国欢迎.本书主要对象是住院医师,特别是低年资住院医师、医学生及家庭医师,但这是由于深入浅出、文图并茂的原因,而不是内容浅薄.实际上本书从第一版开始就努力适应疾病谱的改革,将过去一些不常见的或者过去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由于病谱改变而减少的骨科疾病排除,并将近年来的医学进展、基础研究的新知识填补进去.就拿骨性关节炎一章来说,文字虽不多,但从定义的准确性到临床症状的描述一直到治疗的新方法都描述地非常清晰,可以说是字字矶珠.不同阶层、不同水平的读者此书均会有所收获.而且此书第三版增加了角度畸形的矫正及不等长的处理等内容,非常适用.此书的英文非常好,对于住院医师和医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临床医学英文也有非常好的楷模作用.总之,这是一本书难得的好书.*综述*

  • 开放复位加骨水泥固定治疗继发于缺血坏死的股骨头骨折的初步报告

    作者:伍德·M·L;侯铁胜

    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结果,但对股骨头已塌陷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我们采取开放复位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这类病人21例(22侧髋),均属于股骨头坏死Ⅲ期,随访1~3年,平均1.7年,术前术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骨性关节炎指数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定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感到术后疼痛减轻,功能改善.三个评分指标分别为54.2~82.2(P<0.05),55.8~28.7(P<0.05),27.5~43.1(P<0.05).6例病人进行了全髋置换.该方法简单,病人恢复快,但长期随访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鹏建;梁戈;阮狄克;李景云;安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外固定器固定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84例.结果:84例中,获得随访68例,平均随访31.2个月,优良率88.2%,除9例死亡外,其余病人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并发症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髋部 骨折 手术
  • 胫骨髓内钉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研;印心奇;董天华;徐根宝;彭庄

    目的:通过胫骨髓内钉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病因.方法:回顾在我院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129个(126例病人).结果:膝关节痛的共有17例,其中4例是由于钉尾突出胫骨近段,引起局部疼痛.另13例疼痛原因不详;所有病人膝关节活动均>110°,其中7例<110°时有痛(包括4例钉突出的),10例在极度屈膝活动时自觉有膝关节痛;除4例钉尾突出外,13例中在非扩髓组6/55例,扩髓组7/70例,统计学分析无差异;膝关节痛与髓内钉的品牌无统计学差异;经髌韧带入路关节痛发生率(11/44)明显高于髌韧带内侧入路(2/72),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胫骨交锁髓内钉后出现的膝关节痛虽然比较少,其原因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 胫骨骨折的交锁髓内钉治疗

    作者:李凡;曹云;黄建华;朱力波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2月~2000年2月对37例胫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男30例,女7例,年龄18~65岁,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2例,胫骨骨不连1例,开放性骨折采用非扩髓髓内钉,闭合性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结果:37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膝踝关节功能正常,迟发性感染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感染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粗隆间骨折前后移位与Gamma钉术中术后处理

    作者:林英权;梁寒洁;柯楚群;何伟东;林毅忠

    目的:探讨粗隆间骨折前后移位对Gamma钉内固定术的影响及术后处理.方法:对63例患者术中及术后照片进行量度,统计前后移位超过0.5cm的病例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线1.0cm的病例.结果:术后存在骨折前后移位者约30%,以不稳定型骨折多见,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线者10例,其中3例发生拉力螺钉穿出股骨头.结论:粗隆间骨折前后移位以不稳定型多见,部分移位发生与Gamma钉的安放有关,移位可导致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术中应适当使用放射线透视,对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者术后应延迟下床负重活动.

  • 胫骨骨折不同手术固定器材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邱雪立;蔡植英;朱青安

    目的:确定不同固定器材在胫骨骨折固定中的优缺点.方法:将30具胫骨标本制成中段横行无缺损骨折模型,行单侧外固定支架(UADF)、Crosse-Kempf钉、TCP三种器材固定后,测试各项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抗压刚度GK钉强,弯曲刚度TCP强,UADF此二项刚度差,抗扭刚度三者无差异.结论:UADF生物力学性能差,TCP易产生应力遮挡,GK钉固定坚强,术后能早期下地,弹性模量适中,应力遮挡小,较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

  • 经椎管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

    作者:王春;刘清平;郭卫中;刘成招;郑立槟

    目的:探讨经椎管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用AF系统固定及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骨折的椎体平均高度(%):术前60.83±15.50,术后95.96±11.16.6个月随访94.80±12.30(P<0.01、P>0.05),内固定物无发生断钉松动等.结论:为建立脊柱的稳定,对椎体明显爆裂压缩的患者在手术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椎体植骨是必要的,经椎管椎体植骨,是一种较为方便可靠的方法.

  • 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徐海林;阎家智;王会民;李剑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采用AO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骨折15例.结果:经平均10个月随访,复位质量优12例、良2例、可1例;并发症1例.结论:(1)AO外固定架是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并可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2)对固定欠稳定的复杂、难复位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方便.并可术后调整复位,有效避免并发症.(3)骨折局部皮肤损伤或皮肤质量差的为佳适应证.

  • 带血管腓骨移植与加压螺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陈君长;吕惠茹;王栋;刘晓刚;王斌

    目的:总结加压螺旋钉内固定与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在直视下解剖复位后,以直径9mm的加压螺旋钉固定,再将带有腓动静脉的腓骨跨过骨折线嵌入股骨头、颈部,螺丝钉固定,将腓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吻合,随访1~8年.结果45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失败.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结论:加压螺旋钉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腓骨移植可有效的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

  • 切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及分析

    作者:许鹏;张育民;蔡乾坤;姚建锋;王军伟

    目的:观察和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进行切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4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入路在C形臂X线机监控下行切复内固定术.结果:34例40侧平均随访24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优20侧,良14侧,可6侧,优良率8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经早期手术切复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INTERNET在矫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胡勇;杨述华

    INTERNET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所项目机构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于1975年研究开发的.简称阿帕网(ARPANET).目前网上拥有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万个信息源,每天通信量超过100GB.每年可达到7!500万人次通过PubMed进行医学论文免费检索服务[1].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其自然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矫形外科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如果能熟练地利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则无论是在科研、教学与临床上都能充分享受因特网所给我们的方便,使我们事半功倍.

  • 医用聚氨酯绷带的临床应用

    作者:桑井贵;鲁凯伍;王建华;吴岳嵩;朱亚中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天灾人祸及各种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外伤骨折患者发生率在全国各地仍然不断的增高,就如何治疗仍是一个医学界争论的难题.对骨折患者来说,行石膏绷带外固定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但它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极易引起石膏内搔痒及炎症,而且石膏笨重,不透气、干固后无弹性,活动时易折断,强度差、不耐磨及X线穿透性也差,绷带拆除时也容易污染环境等.因此,寻找一种既有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点的外固定材料,是临床上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医用材料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自1985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浙江黄岩医用材料厂研制的医用聚氨酯绷带替代石膏绷带固定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1 234例,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谷康泰灵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化锋;卓鹏;刘共华

    目的:观察谷康泰灵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设治疗和对照组各288例,治疗组在骨折复位后开始用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14d,通过X线照片追踪检查,观察两组病例早期(14d)出现骨痂的病例数、骨痂生长的速度、质量以及骨折临床愈合的平均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2周)出现骨痂的病例数(20.10%),比对照组(6.73%)多,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也比对照组快、好;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治疗组(39±4.9)d比对照组(49±7.0)d缩短10d.结论:谷康泰灵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确切、肯定,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可作为骨折治疗的理想首选药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治疗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架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傅常清;白丽梅;刘永灿;李立来;李春田;郁娟;王振海

    目的:探索关节附近的掌、指骨骨折,及其粉碎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一种新型实用的手部外固定架.方法:自199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折30例.其中掌指骨干骨折18例,掌、指骨颈骨折12例,闭合骨折25例,开放骨折5例;单纯骨折24例,粉碎骨折6例.结果:平均随访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优2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其对掌、指颈骨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 股骨颈骨折"L”形防旋鞋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梅伟;杜良杰;杨勇;朱耀辉;陈长安;王春丽;李学婷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患肢外旋的防治效果.方法:89例股骨颈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设计的"L”形防旋鞋,同期45例股骨颈骨折应用"T”形木板鞋,两组相比.结果:"L”形防旋鞋89例中,86例防旋效果理想,满意率96.69%;"T”形鞋中,9例达到满意的防旋效果;满意率仅占20%.结论:"L”形防旋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旋作用力分散且防旋力量强、可避免足部压疮,防旋作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