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90°~90°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上1/3骨折

    作者:石青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牵引方法.方法:采用90°~90°牵引法治疗儿童股肌上1/3骨折17例.对照组采用胫骨结节牵引,比较预后及治疗天数.结果:本组病人预后发于对照组,且治疗天数缩短.结论:90°~90°牵引法是治疗儿童股骨上1/3骨折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儿童 股骨 骨折
  • 脑瘫性足下垂内翻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欧景才;陈造宏;陈锡然;李贵涛;武光勤

    目的:进一步探索脑瘫性足下垂内翻的理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44足脑瘫足下垂内翻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结果:足下垂内翻畸形明显矫正,足跟、第5跖骨头和第1跖骨头触地行走病人25例34足占78%.结论:脑瘫性足下垂内翻采用多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姜丹生;曹扬;陈中;施铁军

    目的:观察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新鲜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应用肩锁关节切复内固定、喙突上移、喙锁韧带重建术.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5~20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内固定稳定,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全部病例疗效达到Karlsson A级.结论:肩锁关节切复内固定、喙突上移、喙锁韧带重建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静力学和动力学双重复位作用,安全有效,是一种治疗新鲜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有效方法.

  • 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谈敬忠;周其荫;刘瑾;杨世祥;赵武

    目的:探索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3月~2000年6月收治的26例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采用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足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随访11个月~5年畸形无复发,痉挛步态明显改善.结论:胫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理想术式.

  • 肱骨外髁Ⅲ度骨折手法整复体会

    作者:郭跃明;方耀忠;李祖荣;罗顺宁;钟广玲

    目的:总结肱骨外髁Ⅲ度骨折手法整复的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994年7月~2000年7月年采用手法整复的152例肱骨外髁Ⅲ度骨折进行总结,分析手法要点,治疗过程等.结果:该手法对骨折早期患者整复成功率高达85.53%,疗效确切.结论:娴熟的手法技巧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与自体皮瓣转位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并皮肤缺损

    作者:陈志维;高峻青;左中男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与自体皮瓣转位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并皮肤缺损.方法:应用同种异体掌指、指间关节移植,可携带异体肌腱、关节囊,3种自体逆行岛状皮瓣.结果:治疗8例均获得成功.修复后的骨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骨愈合好,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术式简单实用,损伤小,骨愈合率高,可利用异体肌腱、关节囊一期修复肌腱、关节囊损伤,并可同时修复多个关节缺损.

  • 自制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临床应用报告

    作者:尹海磊;修先伦;尹胜廷;赵军强;左连山

    目的:本文报告应用自制带锁梅花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骨折切开复位,逆行穿入梅花髓内钉,将骨折固定.按标记及髓内钉槽的位置及方向,在距骨折远端及近端3~5cm处穿过髓内钉,同时将内外侧骨皮质一次钻孔.徒手安置动力型或静力型锁钉.效果:15例均复位及固定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2年8个月,9例骨折愈合并取除固定,无断钉及固定失败,其余6例在观察中.结论:自制带锁梅花髓内钉不需特殊配套器械,可在术中直接钻孔并徒手直视下安置锁钉,随机组成带锁髓内钉系统.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及价廉的优点.

  • 冲击波由碎石到治疗骨科疾病基础研究概述

    作者:郭征;郭霞;邝适存;郑振耀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于20年前被引入医学领域用于肾结石的碎石治疗,由此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当今肾结石和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并不是冲击波医学应用的唯一领域,目前,冲击波已被用于矫形及创伤外科,用其治疗骨不连、跟骨痛、钙化性肌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其它骨病,冲击波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在于刺激和加速肌腱、肌腱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愈合过程.

  • 脊柱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

    作者:倪春鸿;侯铁胜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s)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部位给予适当刺激,在该系统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其外源性诱发电位又可分为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简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和MEP联合监测可反映脊髓、神经根功能的完整性,是目前脊柱外科术中脊髓、神经根功能监测的主要手段.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术

    作者:宋小伟;赵建宁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简称ACL)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比较多见,约占15%~20%,通常为复合伤.ACL损伤特别是断裂后的治疗比较棘手,除单纯的止点处撕裂或伴有骨块撕脱者手术比较简单外,其余的断裂均需早期或后期行韧带重建,一般认为伴有合并损伤尤其是内侧关节囊、伸膝筋膜横形撕裂以及内侧副韧带断裂时需早期重建,单纯ACL损伤则应后期重建[1].恢复或加强关节囊或侧副韧带的手术称外重建,因其疗效不确切而临床很少单独使用,常作为内重建的补充;内重建是模拟恢复关节内的正常解剖结构(ACL)的手术,目前成为重建术的主要方式,其取材较多,有自体肌腱或腱性组织、异体肌腱以及人工韧带等.内重建前期效果都比较肯定,而后期效果则有待于继续深入研讨.现综述如下:

  • 椎体终板形态与椎间盘营养的关系

    作者:任先军;彭城;梅芳瑞

    椎体终板是椎间盘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表明,椎体终板对维持椎间盘营养和保护椎间盘形态起到重要作用,保持椎体终板有效的抗压作用是可以减少椎间盘退变的力学因素;椎间盘是人体大的无血管组织,终板途径做为椎间盘营养的主要途径,其营养椎间盘的血管通路的多少及范围也直接影响到椎间盘营养供应.

  • 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制备

    作者: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胡罢生;马中立

    目的:制备骨组织工程用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随机分3组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钢板内固定,术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同位素ROI记数(p>0.05)与摄取比值T/NT(p>0.05)显示无骨代谢,所有动物骨缺损处X线片Lane评分均为0分,组织学显示无骨组织长入.结论:山羊胫骨20m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符合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关键词: 骨缺损 模型
  • 聚乙交酯膜预防椎管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大体组织学改变

    作者:王伟;齐进如;黄英;郝花;刘朋;何志民;闫辉

    目的:观察聚乙交酯(PGA)膜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方法:在新西兰兔L3、L5部位切除椎板1.0cm×0.5cm,一缺损处在硬膜外放置PGA膜,另一缺损部放置明胶海绵或空白对照,于术后3、6、9、12周作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形态观察PGA膜3周时开始降解,6周时分解成较大碎片,9周时吸收60%~80%,12周时仅残留部分小碎片,硬膜外无瘢痕粘连.明胶海绵和空白对照组瘢痕粘连发生率为88%和100%.组织学检查:PGA膜组各时点均未见硬膜外纤维组织产生,硬膜与背侧组织无粘连,明胶海绵组(除3周外)和空白对照组均产生明显的粘连.结论:PGA膜能有效防止椎管术后瘢痕粘连.

  • 同种异体肋软骨膜移植半月板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连杰;杨梁;王洪丽;赵文志;楚同彬;王东昕;东海潮;李光灿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肋软骨膜游离移植再生半月板的能力及其预防关节退变的意义.材料及方法:选用成年家犬10只,双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切除后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内侧间隙植入同种异体肋软骨膜(同种异体移植组),对侧膝关节植入自体肋软骨膜(自体移植组),以全部切除的正常半月板及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切取标本,进行大体、光镜(HE染色及Alcian-blue、Safranin 0复染)、透射电镜观察,并对正常半月板及术后12周的移植物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2周时所有移植物都衍化再生出接近正常半月板大小及形态的纤维软骨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两移植组再生半月板的抗拉伸性能无显著性差异,均低于正常半月板.结论:同种异体肋软骨膜游离移植于半月板缺失的犬的膝关节中可以存活,并可再生出接近正常形态、结构的半月板,无免疫排斥反应.

  • 深低温冷存的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长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解先宽;顾洁夫;蔡林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存的吻合血管异体长骨治疗大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2只兔随机分成3组:A组12只,用深低温冷存的吻合血管作异体骨移植;B组12只,深低温冷存的吻合血管异体移植术后4周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C组8只作新鲜的吻合血管异体骨移植.术后2、4、8、12周摄X线片,第3周取外周血检测自发性淋巴母细胞生成率,第8周取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并于12周通过灌注墨汁等检测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并对移植骨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A、B 2组术后12周两端可达骨性连接(愈合),而C组仅1例近端达骨连接且明显延迟.术后3周A、B 2组自发性淋巴母细胞生成率与未移植兔比值均<2.术后8周外周血IL-2活性,C组高,A组次之,B组低,且任意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周,A、B 2组血管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切片中可见移植骨与受区两端有骨小梁连接.结论:深低温冷存吻合血管异体长骨可修复大块骨缺损;深低温冷存和CsA可协同抑制吻合血管异体长骨移植的排斥反应.

  • 关节内骨折后受损软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司全明;侯筱魁;唐敏

    目的:探讨关节内骨折后受损软骨的变化.方法:利用冲击在兔膝关节内造成骨折,利用TUNEL、流式细胞计数,透射电镜、DAPI染色等方法对受损软骨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关节内骨折后2周,受损软骨细胞发生坏死及凋亡.1月后受损软骨细胞仍进行性凋亡.3~6月后,损伤软骨周围的细胞也发生凋亡,损伤部软骨细胞增生,其中部分增生细胞凋亡.结论:关节内骨折后软骨细胞进行性凋亡,可能是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 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作者:俞玮;周勇;范清宇;张殿忠;武丽华

    目的:研制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分析其缓释性能及对骨肉瘤细胞OS-9901的抑制能力.方法:按Urist法制备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经冻干、真空吸附等处理,载入阿霉素与骨水泥按1∶1复合,制得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对该缓释体行体内外药物释放及其浸出液的体外抑瘤试验.结果:缓释体体外第1d释放量为总的19.23%,其后在较低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缓慢释放,持续释放70d以上;其第1、20、40、70d的浸出液对骨肉瘤细胞OS-9901的抑制率分别为64.27%,41.68%,28.71%及24.32%.体内释药时,局部骨组织浓度高于血浆中浓度;局部骨组织早期浓度高,以后为稳定的低浓度释放.结论: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70d内对骨肉瘤细胞OS-9901维持良好有效的抑制率.

  •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变化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沈康平;叶晓健;贾宁阳;李家顺;贾连顺;宋海涛;刘昀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病理演变.方法:以家犬为实验动物,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损伤脊髓前动脉.肉眼、镜下观察脊髓病理演变过程,测定脊髓前动脉损伤前、后MEP潜伏期,同时按Tarlov法测定肌力.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轴索断裂,髓鞘呈气球样空泡,脊髓水肿、出血,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脊髓前动脉损伤后立即出现不完全性肢体瘫痪,MEP潜伏期明显延长,3d后MEP的潜伏期有所恢复.结论:MEP对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病理变化较敏感,MEP能准确地反映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

    作者:梁兴斌;钟永茂;袁跃华

    目的:对应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14例.采用AO分类,其中C1型骨折6例,C2型5例,C3型3例.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无近晚期并发症,骨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果:优4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5.7%.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 陈旧性跟骨骨折的矫形治疗

    作者:王次俭;丛杰;杨荣;李洪恩;高斯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骨骨折(Bhler角<50,跟骨增宽≥3mm)采用跟骨外侧骨突切除,腓骨长短肌腱松解,跟骨楔形截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根据天津医院骨科制定的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5~63分,平均48.5分,术后9~32个月随访评分67~91分,平均79.3分,优良率92%.结论:重症陈旧性跟骨骨折矫形治疗,疗效满意.

  • 临床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汉平;孙磊;李佩佳;郭秀婷;李叶红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证实的142例半月板损伤病人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其产生机理.结果:弹响、交锁、关节间隙压痛及回旋挤压试验对诊断半月板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临床检查是诊断半月板损伤基本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半月板 临床检查
  • GSH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作者:周东生;王伯珉;王鲁博;许士宏;李连欣;王莆

    目的:应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针(GSH)治疗股骨髁部(髁间及髁上)骨折.方法:本组病例共52人,按AO标准分类:A1型9例,A2型5例,A3型10例,C1型10例,C2型12例,C3型6例.均采用GSH治疗.结果:经平均1年6月的随访,按自拟疗效评价标准,优31例,良13例,可8例,优良率84.6%.讨论:GSH钉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李新春;易诚青;刘建湘;刘日光

    目的:根据桡骨头在前臂的生物力学作用,对桡骨头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研究,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桡骨头骨折的病人随访调查,对非手术治疗的14例(MasonⅡ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9例(MasonⅡ型19例,MasonⅢ型10例),及桡骨头切除的6例按照Geel和Palmer评分标准对其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8年(2~5.5年).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5.7%(12/14),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良率为78.6%(22/29),桡骨头切除的优良率仅为33.3%(2/6),总优良率为73.5%(36/49).结论:对桡骨头骨折应尽量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恢复其正常解剖关系,保持前臂矩形框架生物力学的稳定,对桡骨小头切除要慎重.

    关键词: 桡骨头 骨折 治疗
  •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作者:黄相杰;刘德忠;胡年宏;周志高;谭庆远;焦明航;姜红江;王友强;宋修刚

    目的:观察国人对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的反应,及其有关的临床资料.方法:自1993年6月~1997年12月我院共置换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86例106个髋关节.结果:经过36~90个月,平均56个月的随访观察,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术前平均52分,术后平均97分,优良率为94%.结论: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是我国青壮年患者和二次翻修患者的理想替代物.

  • 神经鞘瘤543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张西峰;胡轶;肖嵩华;王岩;张伯勋;王继芳

    目的:研究神经鞘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情况,为防治这一临床常见软组织肿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统计本院1993年3月~2001年5月的8年2月中住院手术并经过病理学证实的543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学资料,按照流行病学、发病率、临床治疗情况分部位、分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鞘瘤住院率为2.85%,男女性别比为1.131,身体左右侧发病率之比为1.731.40~49岁组发病率高为28.78%,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并发神经鞘瘤占神经鞘瘤的1.66%.颅神经神经鞘瘤发病率占全身发病的50.47%,颅神经发病中听神经神经鞘瘤又占63.06%.椎管内神经鞘瘤依距离头颅的远近发病率依次下降,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科室统计中,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病理上可见有多种改变如:坏死、囊性变、液化、细胞丰富等.结论: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住院治疗的疾病,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7.61%,没有发现恶性变.

  • 塑形AO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作者:易善钧;潘有春;潘雪

    目的:探讨塑形包容股骨大粗隆外侧AO钢板治疗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塑形包容大粗隆外侧AO加压钢板治疗28例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结果:28例被随访6~30个月,优22例,良6例,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本手术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优良等优点,是一种治疗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髋部骨矿骨密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改变

    作者:毛宾尧;王岱生;沈是铭;应忠追;夏宏建;胡裕桐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假体周围的髋骨骨矿量(BMC)骨密度(BMD)的改变规律.方法:采用DPX-L骨密度仪连续追踪调查5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6、12、24和36个月的髋骨假体周围的BMC和BMD,以术前、后健侧髋为对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术后3、6个月BMC和BMD均较术前下降(P≤0.05),患髋经12~24个月运动练习,BMC和BMD逐渐增加,至36个月时达到或接近健侧髋骨水平并获得稳定(P≤0.01).结果显示BMC和BMD的改变与人工全髋关节的固定方式即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型固定无明显关系(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内BMC和BMD呈不同程度下降,患髋经12~24个月运动练习,BMC和BMD逐渐增加,至36个月时达到健侧髋骨的水平并获得稳定,与固定方式无明显关系.

  • 暴力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处理(附24例报告)

    作者:张代松

    目的:探讨暴力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损伤机制及骨螺栓在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1999年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综合分析损伤机制,进行手术复位、骨螺栓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练习.结果:所有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8周去除螺栓后,踝穴稳定,踝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踝关节多因暴力致下胫腓联合分离,常合并有踝关节骨折,骨螺栓固定治疗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踝关节早期负重和功能练习.

  •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附149例分析)

    作者:宋世锋;姚伦龙;张熙民;张光强;陈世强

    目的:通过对149例7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的必要性、方式及特点,手术前的准备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牵引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128例.结果:本组无1例术中或住院期间死亡.随访病人116例,时间平均14个月.功能优良者94例,占81%;可14例,占12%;差8例,占7%.讨论:高龄患者的年龄不应作为治疗方法选择的条件,在无心、脑、肺、肾等失代偿情况下,可将手术视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牵引治疗仅适用于术前制动、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在目前诸多的手术方法中;如Ender's钉、多根钉或可折螺纹钉、角型或L型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等,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而定.手术时机以伤后3d左右为宜.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而术后护理与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过度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结论:高龄老人的髋部骨折在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要合理选择,手术前准备及康复治疗要予以重视.

  • 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张天宏;史可中;安荣泽;彭刚;朱劲松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移植的疗效.方法:经髋关节S-P切口,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3枚加压螺纹钉固定,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30例.结果:随诊29例,时间1~8年,27例疗效良好,优良率达93%.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AO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骨膜骨瓣移植术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局部血供丰富,骨折愈合率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与髌腱缺损

    作者:王志强;汪琦;金立国;贾庆灵;孙柏山;胡平

    目的:探讨膝部皮肤软组织髌腱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利用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进行修复,其中跟腱重建髌腱,肌皮瓣覆盖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3例(14肢).结果:平均随访48.4月,踝关节活动正常.除1例膝部功能轻度受限外(原发损伤广泛合并复杂骨折),余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该方法治疗此类损伤符合生理要求,且重建修复手术一次完成.

  • 儿童肱骨下端骨折及骨骺分离的治疗体会

    作者:邱守义;罗少春

    本院自1989~2001年共收治肱骨下端骨折共84例,男性63例,女性21例.年龄3~15岁,肱骨外髁骨折23例,内髁骨折31例,肱骨髁上骨折30例.54例内外髁骨折中,7例行手法复位外固定;41例行切开复位7号丝线缝合固定,6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30例中,18例行手法复位外固定,12例行切开复位固定.84例肱骨下端骨折,根据不同部位及伤情,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经观察4~6周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及迟延愈合,其中1例出现肘内翻,随访3~10月,肘关节功能良好.

  • 腘动脉造影致小腿血管损伤引起足下垂1例报告

    作者:常青;刘德毅;郭立新

    患者男性,15岁.1995年9月因左小腿中1/3前内侧有一肿物.疑为血管瘤,在当地医院行左动脉造影检查术,所用造影剂不详,未发现异常影像,故未进一步治疗.胫前肿物自然消失.然而造影后却发现左小腿渐肿胀,左足出现下垂畸形,并逐年加重.于1999年11月收住我院诊治.

  •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复杂骨折12例

    作者:殳跃飞;雷云龙;陈跃中;吴杰;杨文峰

    本院自1994年6月~2001年4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复杂胫骨骨折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探讨术后止痛期间发生肌膜间隙综合征的早期发现

    作者:左伟;张希彦

    术后止痛期间,病人临床表现被掩盖,发生肌膜间隙综合征后难以早期发现.总结近4年来在术后止痛期间发生肌膜间隙综合征及早期诊断的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 带隐神经交腿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5例报告

    作者:罗柏清;卢东辉;杨学军;胡昌希;周石保

    本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月应用带隐神经交腿桥式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效果满意.

  •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晚期损伤

    作者:华全科

    拇长伸肌腱损伤初期往往易为患者和医生所忽视,当发现拇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拇指末节呈屈曲畸形时,才来手外科或骨科诊治,一般情况下,Ⅰ、Ⅱ区拇长伸肌腱损伤,近端回缩不远,二期仍可对端缝合,Ⅲ区损伤,晚期常因近端肌腱回缩,不能直接缝合.近3年来,本院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晚期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损伤17例,效果较为肯定.

  •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一)

    作者:朱晓东;李明

    在近几年内,电视胸腔镜(VATs)领域已经发展成为脊柱外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991年9月,一篇文章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医学科学专栏上,表示赞同VATs是一种"进胸手术的新途径".这项技术代表了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因为通过内窥镜置入胸腔的外科手术器械,而不必切断肋骨,并可以使用1英寸长的切口(鞘管)而不必行8~10英寸以上的切口.

  • 英国皇家骨科医院见闻

    作者:王文军

    关键词: 英国
  • 胸腰椎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比较

    作者:周栋;徐南伟;张云坤;王以进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4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提高脊柱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服务.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8具,造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4种不同内固定器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比其他3种内固定器械来得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器作脊柱固定,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具有更强的整复固定性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椎间融合器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王文军;周江南;曹盛俊;梁秋发;李建中

    目的:报道应用椎间融合器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后路扩大减压,单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37例.实验研究中,取6具新鲜尸体标本的L2~S1节段制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结果:术后对其中33例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优良率90.8%,X线评价椎体间骨融合率达94.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生物力学结果表明,全椎板扩大减压导致椎节失稳,椎间融合器或椎弓根钉的使用可恢复节段稳定性.结论:临床实践和生物力学实验均表明,椎间融合器在严重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椎间隙和神经根管高度和增加椎间融合率等优势.

  • 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训练

    作者:任先军;张年春

    临床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骨科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危重急症病人多,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快,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学员敬业精神、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尤为重要.

  • 几丁糖万古霉素缓释放系统的制备

    作者:陶杰;王文伟;丁星;丁浩;谢匡诚;吴小峰;张明贵;陆元善

    目的:研制几丁糖万古霉素缓释放系统.方法:几丁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一种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氨基多糖,通过分子间交联,溶剂蒸发,和模具分隔技术,制成药物的缓释放系统.同时测定几丁糖万古霉素DDS的抑菌作用.结果:制备的几丁糖万古霉素DDS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0d.结论:几丁糖与万古霉素能有效结合,并能缓慢释放万古霉素,体外达到较持久的抑菌作用.

  • 隐神经卡压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震寰;秦登友

    目的:探讨隐神经卡压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和15条游离下肢,解剖、观测了隐神经在股部穿收肌腱板裂孔和在膝部穿缝匠肌-股薄肌下端间隙处的形态参数,并定位.结果:在股部的收肌腱板裂孔处,隐神经宽 (2.7±0.4)mm,厚 (1.2±0.3)mm(厚/宽:0.46);裂孔宽 (5.2±0.7)mm,高 (14.1±2.4)mm,孔远大于穿行其内的隐神经.在膝部的缝匠肌-股薄肌腱间隙处,神经宽 (2.2±0.3)mm,厚 (0.8±0.2)mm(厚/宽:0.37);膝部隐神经更扁薄,且当膝关节屈伸时,神经在缝匠肌-肌薄肌间隙中受挤压,并与两肌内面的腱组织产生摩擦.另为隐神经卡压征的定位提供了一些参数.结论:就股部收肌腱板裂孔和膝部缝匠肌-股薄肌间隙而言;隐神经更易在膝部的肌间隙内受挤压和摩擦而损伤.

  •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晓堂;党耕町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MRI显示有脊髓压迫患者:(1)确定脊髓的压迫程度;(2)根据X线片确定颈椎的稳定性;(3)对临床症状进行JOA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脊髓压迫:Ⅰ度12例,Ⅱ度31例,Ⅲ度38例,Ⅳ度25例.临床症状:严重1例,重度18例,中度20例,轻度38例,无症状29例.106例中有29例不能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结论: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不能单独依靠MRI表现,MRI表现必需与症状和体征相结合.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