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术治疗腕掌关节脱位

    作者:刘超;朱本科;郑遵成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腕背侧横S切口直视下复位﹑固定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复位佳,通过术后锻炼,手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掌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治疗管状骨折分析

    作者:顾定伟;赵红;平少华;白俊清;张柳;刘野;程爱国

    寻找早期具有良好固定作用,后期较少骨质疏松的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 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治疗管状骨骨折40例,股骨干骨折10 例,尺骨骨折6例,桡骨骨折8例,掌骨骨折11例.结果: 采用综合评定标准:优 34例,占 85%,良6例,占15%.结论: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作用,有利于骨性愈合并减少术后骨质疏松,为管状骨骨折手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 Bastiani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作者:陈端;陈永雄

    探讨桡骨远端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月通过用Bastiani支架双针不跨腕关节外固定治疗.结果:7例全部获随访,腕关节功能满意,皮肤愈合好.结论:通过该术式治疗,能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使腕关节功能达到大恢复及皮肤良好愈合.

  • 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

    作者:许兴柏;朱裕成;杨太明;马军;李涛

    探讨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08例股骨髁部骨折,按Semsheverw分型,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自制钢板+骨螺栓、AO/ASIFQ E角钢板和"L"型钢板、股骨髁支持钢板和动力髁部螺钉(DCS)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诊1~3年,平均15个月,疗效综合评定,动力髁部螺钉(DCS)股骨髁支持钢板和"L"型钢板内固定明显优于AO/ASF角钢质自制钢板+骨螺栓及松质骨螺钉+克氏针.结论:牢固可靠的内固定是手术治疗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田小武;黄承军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骨质疏松症日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个社会问题 .老年性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给医学及社会带来的难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一词早于1885年由Pronmer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绝对减少,从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一组疾病[1] .而1999年10月22日通过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将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定义为: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2].

  • 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刘立峰;蔡锦方

    近年来,关于跟骨骨折治疗的报道较多,在骨折的分型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这些研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但作为一种复杂的骨折,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重对复杂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

  • 肱骨干骨折国外治疗现状

    作者:杨辉;付海鹰;唐三元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1.31%.骨折好发于骨干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较少.其中,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经历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周期性变化.尽管目前多方面对比研究发现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固有的作用,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类型的骨折 [1].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外肱骨干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

  •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分化

    作者:唐少锋;汤逊;林月秋

    目前,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但至今未找到一种能用于临床的有效方法.神经干细胞(neura l stem cells, NSCs)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修复及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因其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人们把它视为中枢神经系统移植和替代治疗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作为生命科学界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体外分化作一综述,重点在于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

  • 脊髓损伤后大鼠骨细胞形态学特点

    作者:李靖;黄鲁豫;王全平;杨桂涛;张颖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大鼠骨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及在SCI后骨代谢改变中的意义.方法:20只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 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椎体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6周后处死动物取材.透射电镜观察股骨近段超微结构.原位凋亡染色法计数股骨近段骨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CI组骨细胞有4种改变:(1)细胞器减少,骨陷窝增大,絮状物质增多、凝聚以及骨陷窝壁嗜锇板层形成等骨细胞性溶骨表现;(2)退变相骨细胞表现为胞质和细胞器出现严重囊性改变如线粒体空泡化,细胞壁不完整,细胞器不清晰;*"(3)出现核固缩,细胞处于崩解状态为坏死的形态学改变;*"(4)异染色质凝集、边聚,细胞出芽起泡等典型凋亡样改变 .SCI组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细胞的溶骨、退变、坏死和凋亡样改变是SCI后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也可能是SCI后骨代谢偶联失调的细胞学基础.

  • 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联合应用GDNF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作者:李健宁;布林;曾荣;赵汉平

    目的: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联合应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恢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功能.方法:将成年大鼠分为脊髓半切洞损伤组 (A组)、脊髓半切洞损伤+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组(B组)、脊髓半切洞+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组).手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CBS得分A组>B组 >C组,SEP和MEP潜峰时,均A组>B组>C组,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联合应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 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作者:孙正义;贾军;董平;陈长瑞

    目的:研究对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内皮素的变化和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减压后1、2、3、5、7、10、14、20、28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的脊髓组织中ET的浓度,用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来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 ET的浓度明显降低,7d后降低了10.6%,以后有降低但变化较慢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脊髓的神经功能于前10d恢复较快,以后有升高但变化较慢.结论: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ET的浓度明显降低,且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 "H"型拱桥式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阎德强;谢志军;李炳辉;常西海;李光磊;张汉瑜;张庆;关育忠

    目的:探讨"H"型拱桥式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复位后均采用"H"型拱桥式接骨板固定.结果:随访59例,随访时间4个月~3年,均达到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接骨板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其鞍状结构与管状骨固定时呈切线贴敷,可减少因压迫导致的骨坏死;钢板间的拱形连接和螺钉的交叉固定,可增强骨折断端的抗弯及抗旋转能力,其稳定性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外固定架及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

    作者:刘建;王志刚;胡蕴玉;金格勒;袁志;孟国林;李丹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和重组合异种骨(RBX)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0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2~9cm,平均4.8cm.断端应用RBX植骨12例.结果:20例病人随访8个月~7年,平均4年3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12例应用RBX植骨治疗骨不连的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结论:本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创伤小、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 急性脊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凯;秦云才;张强;韩东升

    目的:研究胃镜下诊断和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方法.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脊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4例在胃镜下治疗后治愈,2例手术后治愈,1例因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早期积极治疗.

  • 钛合金微粒对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亮;邱勇;邓幼文;朱丽华;朱泽章

    目的:观察钛合金微粒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切除L5椎板后造成10mm×5mm硬膜裸露区,A组植入钛合金微粒,B组植入不锈钢微粒,C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分别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8周时进行硬膜外粘连等级评分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4周时3组均有大量瘢痕形成,瘢痕尚未成熟,其间可见纤维母细胞.8周时瘢痕成熟,肉眼及光镜硬膜外粘连等级评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计算机图像分析示A组、C组的粘连程度均轻于B组(P<0.01),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12周时瘢痕组织转化为骨组织,硬膜外大量新生椎板形成,呈松质骨状.结论:钛合金微粒对于硬脊膜及硬膜外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及发展无影响.

  • 副神经损伤的诊治(附17例报告)

    作者:官士兵;陈德松;史其林;方有生;蔡佩琴;顾玉东

    目的:探讨颈部副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诊断、治疗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17例副神经损伤的原因、诊治和结果.16例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结果:长期随访17例病人,时间11个月~3年,平均15个月;结果表明疗效优7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82%.结论:颈部手术误伤是副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高度责任心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副神经损伤的关键,一旦确诊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修复治疗;神经本身的损伤程度和及早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关键.

  • 胫骨远端爆裂骨折的微创治疗

    作者:黎早敏;林坚平;姚伦龙;王书成;郑南生;曾凡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爆裂骨折的直接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腓骨骨折半管形钢板固定或透视复位,逆行克氏针髓内固定.小腿远端伤口扩创或胫前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并复位,有限的螺钉内固定,恢复肢体长度,维持小腿轴线,超踝关节双边三角形简易支架固定,干骺端骨缺损植骨.术后抗感染治疗3~7d,8~10周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踝关节的部分支架,踝关节功能锻炼,保留胫骨下段固定支架直至骨折全部愈合.结果:随访1~3年,按Bourne标准评估:优良4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8%.结论:直接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爆裂骨折能较好地克服钢板内固定存在的手术创伤大、难以控制的术后感染及由此诱发的骨折愈合障碍,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外科 微创
  • 髌腱复合体重建创伤性前后交叉韧带

    作者:朱本科;刘超;郑遵成

    目的:为了评价髌腱复合体(带骨块的髌韧带,即骨-髌腱-骨)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1995~2001年,收治32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给予髌腱复合体重建术.结果:所有病人患膝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强,术后抽屉试验全部阴性.结论:带骨块的髌韧带具有强抗牵拉力,固定可靠,等长重建,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髌腱复合体是理想的前后交叉韧带替代材料.

  •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梁峰;贾长青;吴振东

    目的:评价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结果:经6~61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全瘫患者在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因前方压迫产生神经损伤,尤其对于仅由中柱的骨折移位而致脊髓损伤者,侧前方减压术是首选方法.该术式安全可靠.对脊髓直接减压充分彻底,仅影响脊柱中柱结构,保持了后柱的完整性.

  • 无骨折脱位的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

    作者:杨胜武;叶澄宇;滕红林

    目的:描述无骨折脱位的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21例无骨折脱位的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7.4岁.随访时间3个月~2年.记录所有病例入院时和终末随访时的ASIA运动评分,分析颈椎MRI的表现,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后,其中有6例手术治疗.结果: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全组、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自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有差异(P<0.01),而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无差异(P>0.05),多数病例遗留手内在肌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结论:无骨折脱位的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率并不低;其损伤机制是多原有颈椎退变,受伤时颈过伸,使颈髓前后受夹压,使脊髓灰质损伤重于白质;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手术治疗应慎重,后期手术提倡前路减压、融合.

  • 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处理

    作者:郑联合;马保安;王育才;孙宏慧;沈万安;尚保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给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1996~2000年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潜伏期3~15d,发病急骤,进行性低氧血症,死亡率高.抢救不及时容易危及生命,本组抢救成功率88.57%,死亡率11.43%.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过程凶险,呼吸道的气管前瞻性切开及管理尤为重要.

  • 下颈椎粉碎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玉华;胡传亮;殷磊;章庆峻;姜景辉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和钢板系统固定在治疗下颈椎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下颈椎粉碎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人,先行颈椎牵引、药物治疗,于伤后1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42个月,16例植骨均骨性愈合,ASIA脊髓损伤的分级恢复1~3级,无术后加重和因手术所致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具有如下优点: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具有减压充分、可探查脊髓前方压迫情况;钢板内固定可获得即刻稳定,便于护理和功能锻炼;取髂骨作植骨融合的融合率高和获得长期稳定;是治疗下颈椎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髋臼骨折48例治疗体会

    作者:孙雅静;刘卫东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诊疗方式的选择及远期并发症的预防问题.方法:18例进行了保守治疗(双方位骨牵引),3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优30例,良9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81.25%.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8例,感染2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正确判定骨折类型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前提条件.横过髋臼顶负重部位、移位<3mm的骨折、低位的横行骨折和低位的前柱骨折及任何有其他非骨折本身的不适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均应施行闭合治疗.采用双方位骨牵引治疗,即股骨髁上牵引加同侧大粗隆下外侧牵引.骨折移位>3mm,关节内有游离骨块和关节后方不稳是手术适应证.采用有限的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准确恢复负重面的解剖关系可以有效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放置负压引流有防止并发感染和异位骨化的作用.有限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也是防止异位骨化的重要手段.

  • A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

    作者:陈志学;蔡启卿;冯明录;强晓军;冯纪川

    目的:观察后路AF钉内固定装置间接减压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后侧入路,A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减压椎板植骨.结果:术后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3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AF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对椎管内干扰小、椎管扩大间接减压效果好、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手术时机以伤后1~2周间为佳.

  • 并存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病的髋部骨折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余;潘刚明;尹庆水;徐国洲

    目的:分析并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髋部骨折并发症的种类,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1997年6月~2002年6月5年间,365例髋部骨折患者中并存"三高"的56例并发症发生、防治、疗效.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与并存症的存在与否有显著的统计差异;下肢静脉血栓及应激性溃疡是常见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对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意义;是否手术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差异.结论:并存"三高"的髋部骨折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预防应用药物不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钢板反应致桡神经坏死1例

    作者:胡晓亮;丁菊红;厉国定;杨昀

    患者,男,60岁.主诉作时不慎跌伤,上臂畸形剧痛来院急诊,摄X线片示右肱骨下段粉碎骨折.入院后第5d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中桡神经保护完好,内固定确切牢固,术后石托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对线位满意.术后数日患肢出现明显不适,上臂中部以远异痒、轻度水肿.给予扶他林乳膏外用,口服抗过敏药对症处理1周后稍有缓解.但各种症状持续存在,患肢时有皮疹出现,考虑原因不明的过敏;对症处理可以缓解.6周去除石膏托,出现桡神经瘫痪征象,X线片示少量骨痂生长;仍以观察和对症治疗.患肢症状严重时每晚需服安定方能入睡.术后4个月随访桡神经瘫痪症状无好转.

  • 脊髓半切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纪伟;李家顺;贾连顺;叶晓健;高岱峰;赵书平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 .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伤后1、4、7、14d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用大鼠综合性为评分(CBS)方法对各组评分.结果:hSCI后远端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1~14 d呈进行性增高,损伤各组CBS1~14d呈降低趋势,两指标有显著相关性(r=-0.05,P<0. 01).结论:hSCI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其反应形胶质化对脊髓再生和修复其重要作用.

  • 下肢假肢对线与截肢者平衡

    作者:方新

    目的:探讨下肢假肢对线对截肢者平衡的影响.方法:为1 6名经股骨和胫骨截肢的患者安装组件式假肢,进行假肢对线调整.测量调整前后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结果:16位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在对线调整前为5~35mm,在对线调整后,降到1~9mm.结论:依据综合平衡进行下肢假肢对线调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下肢假肢 对线 平衡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