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55例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靳嘉昌;唐刚健;黄东;苏洪波

    目的:通过对本组病人的观察,探讨对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部分肩袖断裂者采用保守疗法;完全断裂者采用手术或关节镜治疗.结果:肩袖损伤经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15%.结论:肩袖损伤应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肩袖 损伤 综合 治疗
  • 重度臀肌挛缩症继发骨与关节畸形

    作者:秦泗河;彭爱民;陈建文;吴鸿飞;张雪华

    目的: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Severe Gluteal Contralture SGC)继发骨与关节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SGC,平均年龄16.1岁,继发骨与关节畸形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继发重度骨盆倾斜1例;脊柱圆形后凸2例;骨盆、髋关节畸形改变6例.结论:SGC发展至青少年易并发骨关节畸形改变,一旦发现臀肌挛缩,应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骨关节畸形的发生.

  •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伟峰;任先军

    下颈椎外伤后小关节脱位常合并有颈髓损伤,也可不合并或只有轻度脊髓损伤,及早正确的复位,直接关系到其预后.因此,了解下颈椎小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和脱位机理,选择正确的复位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 神经转位重建截瘫平面以下部分神经功能

    作者:梁进;陈景明;蔡锦方

    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是临床常见疾病,虽在发病机理、药物治疗、生物学技术、实验外科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恢复截瘫平面以下神经功能.自上世纪以来,国内外有些学者利用神经转移技术重建截瘫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使一些病人恢复了部分运动、感觉及膀胱功能,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 颈动脉外膜剥离治疗脑性瘫痪

    作者:陈建文;秦泗河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脑组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遭受了损害,呈现出固定的非进行的病损,损害可发生于脑的各个部位,产生这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1].临床表现也较复杂,可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斜视、流涎、听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不协调等[2].治疗措施也很多,但至今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秦泗河等[3]采用颈总动脉外膜剥离,主要是切除颈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来治疗脑性瘫痪,发现病人的语言功能、流涎及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就其可能的机理进行探讨.

  • Pluronic F-127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兔全厚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翟喜成;王英振

    目的:探讨Pluronic F-127作为软骨细胞移植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将培养的软骨细胞与20%的Pluronic F-127的混合,移植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在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结果:移植的软骨细胞在载体中生长良好,形成了透明软骨.扫描电镜下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Pluronic F-127平均降解时间为6~8周,与正常软骨的再生速度基本一致.根据Wakitani制定的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Pluronic F-127组和对照组的组织学评分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01),而软骨细胞-载体复合体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Pluronic F-127可作为工程化软骨细胞安全有效的载体.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发病学意义

    作者:肖强;舒钧;劳汉昌;胡侦明;杨庆秋;浦波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在实验性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阐明LIF在OA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设右侧膝为实验侧,采用Colombo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模型;左侧膝行假手术为对照侧.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膝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采用光镜观察骨性关节炎不同阶段的组织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IF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42d光镜显示关节滑膜及软骨明显的OA组织学改变;实验组关节软骨细胞L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8d软骨细胞中LIF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应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段滑膜细胞能不同程度的表达LIF,对照组关节滑膜细胞未见LIF表达.结论:LIF在OA软骨和滑膜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变化具有特异性,其原因与OA不同时期软骨和滑膜细胞变性有直接关系.LIF在O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导因素之一.

  • 实验性胫骨延长对膝关节功能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序全;李起鸿;许建中;杨柳;马树枝;周强

    目的:探讨肢体缓慢牵伸延长过程中关节功能变化规律.方法: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延长组(A组)及停止延长3个月组(B组),各组按延长幅度不同又分为延长10%、20%及40% 3个亚组.采用胫骨上干骺端1mm/d速度缓慢牵伸延长术.X线确定延长幅度及膝关节影像学变化:确定延长终止及取材时膝关节屈伸范围.结果:(1)各组不同时相点膝关节软骨未见明显影像学异常;(2)A组中延长20%时出现显著性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P<0.05),延长40%时仅为正常的44.7%左右(P<0.01);B组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其中延长20%组已恢复至延长前水平,而延长40%组也较延长终止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延长前正常水平,为正常水平的88.5%左右(P<0.05).结论:肢体延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关节功能障碍,并主要发生在大幅度延长时.虽在延长停止后可逐渐恢复,但仍需积极防治.

    关键词: 肢体延长 关节 活动
  • 自体成骨细胞--nBGC复合物修复犬胫骨骨缺损

    作者:何川;邓廉夫;周来生;冯伟;朱雅萍;杨庆铭

    目的:评价搭载自体骨细胞的纳米仿生材料在体内的组织反应性和骨修复作用.方法:4只犬的双侧胫骨各制作一直径10mm的单侧皮质骨缺损,一侧骨缺损植入复合自体成骨细胞的仿生生物材料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自固化磷酸钙(CPC)作为对照组.于术后8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显示nBGC支架与周围骨组织很快融合,界限模糊;而对照组骨缺损界限仍清晰.nBGC支架内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而在CPC植入组新生骨只沉积于植入物的表面,CPC周围有厚纤维组织条带包裹.结论:nBGC支架在体内既能降解又具有生物活性,能融入骨重塑过程,具有良好的组织反应性和骨修复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 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前后椎管长度的观察

    作者:倪春鸿;侯铁胜;李明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前后椎管长度的改变与侧凸类型、矫形手段、严重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各型脊柱侧凸(共32例)术前及术后X线片,以T1~S1椎体的质心连线代表椎管长度,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术后椎管获得延长的侧凸及手术类型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有:King Ⅲ型(Cobb角>90°)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King Ⅱ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 Ⅲ型(Cobb角45~90°)后路矫形;KingⅣ型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椎管缩短的侧凸及手术类型有:KingⅠ型侧凸、KingⅤ型侧凸及胸腰椎双侧凸经后路矫形,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结论:并非所有类型的侧凸在矫形术中均可出现椎管的延长.而采用何种矫形方式可能是矫形后椎管是否发生延长的关键.

  • 镍钛记忆合金网球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林斌;王岩;赵卫东;朱青安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的生物力学行为;寻找合适的网球支架直径和放置位置.方法:取新鲜人股骨头标本9具模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后的状态,测量每具标本在单纯减压、减压+植骨以及植骨+网球支架植入三种状态下的力学刚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股骨头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求出股骨头受力模型在不同网球直径、不同植入部位时股骨头负重区表面的塌陷值.结果:单纯髓芯减压组和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组的刚度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记忆合金网球支架植入优于前两种状态(P<0.01).记忆合金网球支架直径在2.5~3cm时塌陷值小,超过4cm后塌陷值无明显变化,<1.0cm时几乎无作用.网球位于负重区下0.3~0.6cm时塌陷值小,超过9mm后几乎不起作用,网球偏离负重区时其塌陷值增大.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网球支架植入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可降低局部应力,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单纯的松质骨移植并不能增加股骨头的机械支撑力.记忆合金网球治疗网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佳直径2.5~3cm,佳位置在股骨头负重区正下方3~6mm.

  • 骶孔滑脱钢板治疗L5椎体滑脱

    作者:李宏志;赵刚;孙康

    目的:探讨骶孔滑脱钢板对L5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0年5月采用骶孔滑脱钢板对16例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患者进行治疗,其中Ⅰ°4例,Ⅱ°7例,Ⅲ°4例,Ⅳ°1例.结果:通过对16例患者术后6~48个月随访,椎间融合率为100%,腰痛改善率为81.2%,腿痛及间歇性跛行改善率为87.5%.结论:骶孔滑脱钢板结构简洁有力、操作方便、保持腰骶功能的优点,效果优良,是治疗L5滑脱的理想器械.

  • 椎板截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运富

    目的:总结椎板截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方法.自1995年8月~2001年6月共施行本手术33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该术式是切除内侧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将截下的椎板再植、椎管后壁稍后移,扩大椎管.结果:33例中27例获得1.5~7年随访,优良率达88.9%.结论:适用于确需行椎管彻底减压时的一种好术式.

  • 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术矫治严重(足母)外翻畸形的远期疗效

    作者:何风春;邹宏恩;刘汝落

    目的:观察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术纠正第一序列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颈内侧骨突切除和第一跖骨颈外移截骨术,矫治严重(足母)外翻畸形,使第一序列成一直线排列.结果:平均随访5年以上,从畸形纠正、疼痛、负重功能、X线片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价疗效.90%病人无痛、负重功能好、足形美观、畸形无复发.结论:研究(足母)外翻畸形时,必须重视足第一序列解剖异常,以正确选择术式.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纠正严重(足母)外翻畸形远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颈椎前路减压BAK颈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闫传柱;张善地

    目的:探讨BAK椎间融合器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1月间应用BAK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48例,其中4例患者置入2枚BAK.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或CT检查.结果:患者获得1~3年半的随访,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加重情况.椎间隙无高度丢失,无成角,均获骨性融合,3d后在颈领固定下下床活动,4周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不取髂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可维护正常的椎间隙,是取代传统方法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椎 减压 BAK融合
  • 骨痂牵拉术延长下肢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丁宇;丛小毛;阮狄克;杨伟志;张超

    目的:评价骨痂牵拉术延长下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延长过程中骨愈合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行下肢延长术病例38例(54肢),其中行增高术者,16例(32肢)、单侧肢体延长者22例,观察临床疗效,分析相关指标.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2.3年.增高术组平均延长长度为5.2cm,平均延长指数为31d/cm;单侧肢体延长组平均延长长度为5.7cm,平均延长指数为33d/cm.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50关节、轴向偏移4肢、早期融合2肢、延迟愈合3肢、再骨折2肢、马蹄畸形2肢、关节脱位1肢、针道感染46肢及心理障碍1例.结论:利用Ilizarov生物学原理进行肢体延长疗效确切,但有较多合并症,以关节僵硬及针道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工作中合理驾御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下肢手术疗效的关键.

  • 腰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

    作者:王文跃;倪斌;陈顺方;周海平;冯健;胡祖愉;王俭

    目的:探讨腰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7例神经根囊肿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42~65岁,平均53.6岁.其中有7例保守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中13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部分缝合包绕囊内神经根;7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骶棘肌填塞交通孔.并对腰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以及CT、脊髓造影、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可见椎体后缘凹陷性压迹9例.脊髓造影显示神经根有囊状充盈11例.MRI显示囊肿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一致.结论: MRI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椎板开窗减压和囊肿摘除术.

    关键词: 腰骶 神经根 囊肿 治疗
  • 关于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韩贵和;贺西京;戴常梅;贺增良;吕惠茹;张健

    目的:通过对该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研究,为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29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Ⅰ、Ⅱ、Ⅲ度.Ⅰ度单纯用物理疗法;Ⅱ度及Ⅲ度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及物理疗法.结果:Ⅰ度患者42例,物理治疗优良率为41%.Ⅱ、Ⅲ度患者248例,手术治疗加物理疗法,优良率达98%.结论:对Ⅰ度患者应首先选择物理疗法.对Ⅱ、Ⅲ度患者,手术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的正确物理治疗亦不容忽视.术后及时、正确的物理治疗能巩固手术疗效,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 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羊明智;叶晓健;贾连顺;滕红林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年龄>60岁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该组病例JOA评分在6~13,平均9.2分.术后1个月该组病例JOA评分为7~16分,平均为15.3分,平均改善率为42.3%;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7~17分,平均改善率为54.4%;4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3个月,JOA评分为8~17分,平均改善率为65.3%.依据平林冽法评定其中优12例(27.2%),良18例(45.4%),可10例(22.7%),差4例(4.7)%.结论: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以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节段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可选方法.

  • 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作者:徐皓;陈宗雄;姚晓东;钟继平;林松庆;程利

    目的:评价2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例应用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L2或L3为截骨椎,后路进行三柱截骨,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其中应用AF系统4例,TSRH系统16例,ISOLA系统5例,CD-HORIZON系统3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后凸畸形矫正15~42°,平均矫正28.6°.4例术后1年出现矫正丢失5~8°.患者脊柱后凸致重心前移、双目不能平视等症状均明显得到缓解,可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限制性肺通气不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患者满意率92.8%.28例术后均改善了外观,恢复了视线水平,矫形效果满意.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

  • 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岩松;董大明;姜永庆

    目的:研究29例双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1997年以来同时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选出29例患者,诊断标准为:(1)影像学上存在神经根在椎管内受压的证据;(2)有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表明存在周围神经受到卡压;(3)周围神经的Tinel征阳性.对其中5例行保守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即神经松解术.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分优、良、可和无效4级.结果:25例治疗后疗效优良,占86%.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双卡综合征并不罕见,正确认识双卡综合征,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估计愈后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 股骨下段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

    作者:郭光远;林治琳;王震;张文武

    患者,男性,22岁.因右股骨干中上段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后16个月,髓内针取出术后1个月余出现右股部疼痛、跛行来诊收住院.入院查体:右股部无明显肿胀,皮温不高,无血管充盈.右股部下段外侧略有压痛.

  • 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复合物修复硬脊膜缺损

    作者:辛杰;田鲁峰;李忠

    硬脊膜缺损在脊柱手术中比较常见,特别是椎管狭窄症患者,处理比较棘手.为预防脊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防止脑脊液漏和感染,并为神经组织提供容纳和保护,多数学者主张必须行及时有效的硬膜修补术.本院于1999~2001年应用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复合物修复硬脊膜缺损6例,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股神经卡压症6例

    作者:杨立成;侯宜刚;黄儒收;崔刚成

    l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2~57岁,平均39.5岁;右侧4例,左侧2例;经股动脉穿刺后,股三角区血肿1例;由高处跌落摔伤致髂肌血肿2例;分离型骨盆骨折,即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处血肿或血肿机化的瘢痕组织压迫所致3例.

  • 股骨近段畸形与全髋关节置换

    作者:徐青镭;万年宇

    临床上各种髋关节畸形患者需要借助全髋关节置换改善髋关节功能者并非少见,其中股骨近段的解剖形状对全髋置换手术及预后的影响甚大.常规手术方法和常备股骨假体仅适用于股骨近段解剖正常时,而如果股骨近段解剖存在畸形,则可能导致手术暴露趋于复杂、股骨骨折或穿孔、假体安放位置失当、人工关节失稳以及因生物力学改变而导致的外展肌无力和跛行.因此,对于全髋关节置换病情中伴有股骨近段畸形需要精确分类、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假体和手术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喜读《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一书

    作者:池永龙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骨科的常规手术.随着设计原理、材料力学、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现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满意率也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较大差距.国内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较滞后.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在开展这一类手术,而其水平、质量及愈后参差不齐,手术的标准化亦尚未达到.在这种状况下,由毛宾尧教授主编的<人工髋关节外科学>问世了.

  • 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术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赵剑;贾连顺;赵敦炎;金国华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3具尸体标本和4具腰椎标本,模拟实际手术情况,测量椎板间隙撑开前后手术野的变化及对术中减压操作的影响.结果:椎板间撑开的主要活动部位在腰椎小关节面和腰椎间盘,椎板间撑开幅度平均(0.93±0.24)cm,可满足手术需要,L3~4、L4~5间隙较L5~S1更易撑开(P<0.05).结论:腰椎板间撑开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扩大手术野,满足减压操作需要.

  • 内窥镜腰间盘切除术

    作者:黄聪仁

    尽管目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微创技术,如经皮侧路切除术等,但经皮入路仍因其手术适应证太少及无可预测的疗效而不能被广泛接受,大多数外科医师对这类手术过程仍没有足够经验,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困难度及疗效.

  • "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田慧中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 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从Ⅰ~Ⅵ型的设计图纸作了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使骨刀件数逐渐减少,但其用途却逐渐拓宽,直到目前的Ⅵ型产品,已达到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目的.结果:自1979年田氏脊柱骨刀问世以来,经过22年的临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改进,至今已形成一套符合脊柱外科医生要求的并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疾病的手术器械. 结论:Ⅵ型田氏脊柱骨刀为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手术器械.

    关键词: 田氏骨刀 脊柱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