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肿瘤致骨缺损

    作者:景宗森;吕海;金大地;史占军;朱志刚;李淑华

    目的:探讨不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在四肢骨关节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切除肱骨近端、桡骨远端的骨肿瘤,用无血运自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肩、腕关节.用腓骨干联合异体骨填充近关节骨肿瘤造成的骨缺损.结果:42例患者经半年~5年的随访,仅3例患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29例重建肩、腕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7例重建的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在肿瘤致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功能较好等特点.是一个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 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侧隐窝狭窄46例报告

    作者:刘鸣;冯玉全;潘东升;佟言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摘除腰椎间盘及扩大侧隐窝对神经根减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枢法模第2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经脊柱后路椎板间隙入路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手术优良率89%.结论:应用脊柱后路内窥镜下手术能达到常规手术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减压的目的,而不会有大的创伤,但对多节段仍以常规开放手术为好.

  • 创伤性骨软骨外生骨疣11例报告

    作者:刘淑坤;王清;吕惠熙;张忠杰

    目的:为探讨创伤性外生骨疣的发病机制并制定早期诊治要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创伤性外生骨疣临床及X线片的追踪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结果:近干骺端的软骨膜环部分创伤移位是在小儿或青少年中形成创伤性外生骨疣的重要原因.结论:创伤性外生骨疣是客观存在的.是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特殊良性的软骨源性的肿瘤性骨病变,早期具有可靠的诊断依据,而且能够早期诊治.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骨软骨瘤是否有因果关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 小斜角肌及异常束带在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曾庆敏;尹望平;陈德松

    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受压而产生的症候群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1].TOS影响人类的临床表现在圣经创世纪22章第一节中就有记录[2].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包括骨性因素(如颈肋)、肌(腱)性因素等,以及颈肋、C7横突过长、小斜角肌及斜角肌与神经血管束结构间的关系等[2、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光辉;牟虹;梁传余

    软骨缺损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所面临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软骨细胞儿乎没有迁徙能力,不能迅速聚集到创伤部位所致[1].组织工程技术为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曙光.它通过分离及培养所需的种子细胞、选择适合的生物支架材料、后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到缺损部位而完成治疗目的.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作者:郎明磊;刘儒森

    自20世纪60年代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无数的患者因此受益,但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据Charlotte[1]等人报道,全髋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脱臼(3.9%)、肺栓塞(0.9%)和深部感染(0.2%),而接受全髋关节再置换的患者,其并发症除了肺栓塞比首次置换的患者略低(0.8%对0.9%)外,脱臼(14.4%对3.9%)和深部感染(1.1%对0.2%)都要高于首次置换的患者.

  • 齿状突畸形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谭俊铭;李家顺;贾连顺

    齿突畸形可致严重寰枢椎不稳并引起脊髓和(或)椎动脉的压迫,甚至猝死可能,临床上这些患者往往在创伤或症状出现后偶然被发现.目前尚缺乏此类畸形发病率的大规模筛选性研究,随着近年影像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临床对此类畸形的高度关注,该类畸形病例的发现呈逐年增加之势.尽管如此,专科医师对此仍缺乏深入的了解,门急诊仍有一部分患者被漏诊或误诊.为此,兹将近年有关此类畸形的影像学进展综述如下:

  • 空间及理化因素对种子细胞培养的影响

    作者:刘晓静;任高宏;原林

    组织工程学是随着生命科学、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而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兴起为探索和寻求理想的组织、器官替代物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组织细胞黏附于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在体内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和三维生物材料复合体,然后植入机体病损部位,使细胞在生物材料的降解吸收过程中形成新的具有相应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细胞培养是组织工程研究的基础环节,机体细胞在复杂的微环境中生长,常规的体外二维细胞培养不能提供组织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而生长环境的偏差,会阻断生长信号、化学信号、应力信号传递,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正常形态或生理功能的丧失[1].因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体外培养要求尽量模拟生物体内的微环境,在保持培养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稳定快速地扩增.本文就近儿年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方法进展综述如下.

  • 肌腱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徐红立;王爱民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早期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修复区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制作肌腱损伤粘连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7、10、14d四个时相组,每组3只,,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肌腱标本固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修复区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14d的肌腱修复区,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7~10d为表达的高峰期;在术后4~14d的修复区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受体flt-1和flk-1的表达,但两者表达的高峰不一致.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在肌腱损伤后的早期表达增高,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后可能在肌腱的外源性愈合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环氧合酶-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姜宇;杨述华;李进;刘勇;许伟华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研究人骨肉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COX-2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67.7%,而VEGF表达阳性率为58.1%.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γs=0.5676,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COX-2与骨肉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 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滕海军;周跃;初同伟;郝勇;曹国永

    目的:模仿椎体成形术观察磷酸钙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椎体后与椎体界面间的组织学差异.方法:将PMMA和CPC植入到犬椎体,通过X线、CT、光镜、扫描电镜观察2种材料与椎体界面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PMMA与椎体之间的结合是单纯的机械连接未能达到生物机械固定,CPC与骨界面间无排异反应的表现,是直接的骨小梁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生物连接.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是椎体成形术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材料.

  • 骶髂螺钉固定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开舜;马梦昆;劳汉昌

    目的: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0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并作CT扫描,对进针点与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针的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S1骶孔上方的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结果:进针点距臀肌线的距离为(20.70±3.27)mm,距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35.00±1.91)mm;轴位及冠状位CT测量进针与髂骨外板的交角分别为(90.18±2.69)°和(90.40±2.87)°;进针深度为(67.77±3.63)mm;S1骶孔上方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18.26±2.06)mm和(18.74±1.51)mm.结论:临床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需选择恰当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术中需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以确定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玲秀;杜心如;叶启彬;孔祥玉;薛景凤

    目的: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在50块骶骨标本上,用φ为1 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2个钢丝圈,将φ为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5点7点处,拍骶骨正位片,观测钢珠与2个钢丝圈的位置关系及其至骶管外侧壁、骶骨上面的距离.作经5点7点水平平行于S1椎体上面的CT扫描,观察骶骨横断面的形态特点,测量与矢状面夹角为0°和向内10°时的进钉深度.结果:5点7点处钢珠均位于上关节突与S1后孔缠绕的钢丝圈显影内,位于骶管侧壁钢丝圈显影的外侧,钢珠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左侧[(6.7±2.3)(5.0~12.0)]mm,右侧[(6.6±1.9)(5.0~11.0)]mm;此点至骶骨上面的距离为左侧[(11.5±5.3)(5.0~28.0)]mm,右侧[(11.6±5.4)(5.0~29.0)]mm.CT片显示钉道与矢状面平行(0°)时,进钉深度左侧为[(32.6±3.5)(24.0~40.0)]mm,右侧为[(32.6±3.5)(24.0~42.0)]mm;螺钉向内与矢状面的夹角为10°时,进钉深度左侧为[(38.1±3.8)(30.0~46.0)]mm,右侧为[(38.0±3.9)(30.0~46.0)]mm.结论: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将每侧上关节突关节面看成一个时钟表盘,右侧关节面相当于5点处、左侧相当于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其5点7点进钉点的确定较为客观.进钉角度:螺钉与正中矢状面呈向内0~10°的夹角.进钉深度:X线片及CT片可较准确地测量骶骨螺钉的进钉深度及选择螺钉长度.此进钉方法,螺钉与正中矢状面呈0°时,进钉深度为30.0~35.0mm;呈10°时,进钉深度为30.0~40.0mm.

  • 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王良意;陈德玉;郭永飞;王新伟;徐建伟;王以进

    目的:研制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32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组(AC-AFF)、钢板髂骨组(AI)、钢板钛网组(AT)及对照组,测量每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及侧屈载荷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及强度变化.结果:当颈椎处于轴向压缩及前屈状态时,AC-AFF组的应变小于AI组及AT组;在同样载荷的不同状态下,AC-AFF组的位移比AI组和AT组小;三组的强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以AC-AFF组强.结论: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经AC-AFF或前路钢板固定后即刻稳定性明显增强,在轴向压缩及前屈运动状态下,AC-AFF的稳定性优于前路钢板;在不同运动状态下,AC-AFF抗变性能力均强于前路钢板加髂骨或钛网重建.

  • 改良胫前肌外移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刘中坡;霍霁;聂志红

    目的:提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改良胫前肌外移手术方法治疗1岁2个月~7岁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2例(42足),按Garceau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5年,优23例(28足),良8例(13足),优良率97%.结论:软组织松解矫正畸形并改良胫前肌外移建立动态肌力平衡手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

  • 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作者:秦泗河;夏和桃;郑学建;陈建文;张雪华;彭爱民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微创技术矫正各种类型膝关节屈曲畸形.方法:在Ilizarov牵伸器基础上,研制了新型膝关节牵伸器;包括股骨、胫骨骨外固定器,并在膝关节两侧由关节铰链连接.术中安装时确定膝关节伸屈的旋转中心,用于伸缩的带弹簧牵伸杆安装在膝后的上下两个钢环上,手术中将牵伸器用2mm克氏针交叉穿股骨和胫骨于膝关节中央,术后逐渐旋转牵伸杆,膝关节软骨面在避免挤压的情况下慢慢伸直.结果:27例30个膝关节,术后平均牵伸时间58d(18d~10个月),全部病例膝关节伸直皆达到矫形需要的要求,未发生影响治疗效果的并发症.结论: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技术,开辟了一条微创、简便、安全治疗屈膝挛缩的有效方法,能够矫正用传统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膝关节屈曲僵直畸形.

  • 切断小斜角肌后臂丛神经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望平;陈德松;方有生;陈琳;蔡佩琴

    目的:观测小斜角肌在TOS患者术中的出现情况,分析切断小斜角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下干型TOS共33例,手术中探查切断小斜角肌,其中4例进行术中肌电的监测,比较术前、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尺神经MNCV,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的变化.结果:术中探查33例下干型TOS中均有小斜角肌的存在,术后优良率为78.8%.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MNCV,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均较术前有改善.结论:小斜角肌在绝大多数下干型TOS患者中均有出现;切断小斜角肌后下干型TOS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手术治疗中须探查松解小斜角肌.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在腰椎不稳症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许建文;陈锋;李寿斌;何元诚;黄民锋;廖康兴;邹冬青;韦勇

    目的: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9月,对2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16例,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的25例患者,随访时14.5分(P<0.01),术后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6.0%.结论: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GSS 腰椎不稳症 治疗
  •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贻误诊断原因探讨

    作者:朱琦;王萍;亓洪德;谢学生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不能被早期确诊的原因.方法:对1987年3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9例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随访.结果:因对早期症状和体征不熟悉,忽略了常规的物理和传统的检查方法,过分的依赖现代化的辅助检查手段,这是早期不能确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婴幼儿的躁动不安、蹄哭、发热,一侧下肢的肌痉挛不活动应视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体征,加上关节穿刺的异常改变,发病初期可确立诊断.

  • 严重畸形和不稳定膝关节的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

    作者:卢宏章;朱天岳;柴卫兵;李军;刘震宁;王冰

    目的: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顺性研究1999~200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共15例20膝.平均年龄67.9岁(60~77岁).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病合并严重的膝内翻、膝外翻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不稳定和骨缺损,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合并膝关节骨缺损和不稳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89.0°(10~14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者16膝,平均15.0°(5~60°).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44.8分(21~63分).平均随访34.8个月(6~5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HSS评分从术前的44.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0分(80~9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14.2°(90~130°).髌股关节并发症常见,3例出现髌股排列异常,并有轻度的前膝痛和伸膝力弱.结论: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早期效果满意,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好只用于活动量要求较低、并有膝关节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老年病人.

  • 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义强;陈勇斌;李文锐;何国雄

    目的:探索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入路和手术方法.方法:1994~2002年采用病变棘突连线旁纵行小切口,微创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优48例,良33例,可5例,无差病例.结论:本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显露好,操作方便,减压充分,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外科微创的要求.

  •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仝允辉;万富安;李文霞;时国富;赵凌云;李冠军

    目的:探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术联合髋臼加盖术,截骨端以楔形骨块充分植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7例47髋.结果:随访30例,38髋.随访1.5~5年,平均3.2年.按周永德评定标准,优31髋,良6髋,可1髋.结论: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 Cincinnati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

    作者:王志强;王旭;张建兵

    目的:探讨和总结Cincinnati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对1组15例19足先天性垂直距骨施用Cincinnati入路一次性完全松解距下关节和复位距骨,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按照Kodro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8~43个月,平均28.3个月,优1足,良14足,可4足,无1例需要再次手术或再脱位.结论:Cincinnati入路用于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具有暴露容易、便于复位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 前路飘浮法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初步报告

    作者:刘郑生;王岩;王俊生;肖嵩华;张永刚;侯克东

    目的:对前路飘浮法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疗效进行初步评析.方法:对16例颈椎OPLL患者行前路飘浮法治疗,其中连续型3例,节段型8例,混合型3例,孤立型2例;长手术节段3节;椎管狭窄率30%~70%.所有患者均采用钛板、钛网行颈椎重建.术后对近期结果随访,并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平均恢复率为68.2%.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融合良好.结论:前路飘浮法适合于大多数OPLL患者;新型颈椎内固定系统扩大了前路OPLL手术适应证.

  • 改良Young术式治疗青少年屈曲性扁平足畸形近期效果

    作者:王旭;张旭辉;顾湘杰;鲍根喜;陈飞雁

    目的:研究改良的Young术式青少年可屈曲性扁平足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改良的Young手术进行青少年可屈曲性扁平足的治疗7例,女性5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10岁(9~12岁),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0~17个月).1例行伴发的青少年型(足母)外翻畸形矫形,1例行跟腱延长,4例行跟骨内侧楔形截骨纠正跟骨外翻畸形.结果:应用影像学与临床评价进行随访,所有患者负重侧位X线片跟-舟-跖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负重正位X片距舟关节适合角、跗中关节外展角,跟骨轴位X线片跟距关节角均见不同程度改善,未见后足及跗中关节退行性改变;所有患者对术后患足功能、外形满意,患足踝关节背伸角度明显好转,临床评价优良.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少年可屈曲性扁平足畸形,可以应用改良的Young手术进行治疗,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扁平足 手术 疗效
  • 胫骨骨缺损致腓骨承重14年1例报告

    作者:王学华;张新正

    一般而言,胫骨是小腿承重的主要力量,但在特殊情况下胫骨不能发挥作用时,腓骨是否能替代胫骨行使小腿的功能?其相应的变化如何?给我们有何启示?今有1例,报告如下.

  • 第三届脊柱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与学习班闭幕

    作者:

  • 宁志杰总编辑出席全国第三届骨科现代内置物应用与骨折愈合研讨会

    作者:

  • 宁波地区居民2 088例骨矿水平检测报告

    作者:毛宾尧;王岱生;应忠追;贾学文;王雅琴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居民人群的骨密度(BMD),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998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Lunar 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依每5岁为一年龄组,共17组,测量年龄在6~90岁的正常人2 088例的BMD,其中测量L3~L5椎体者1 239例,男402例,女837例;测量股骨近端者849例,其中包括股骨颈(N)、股骨三角区(W)和粗隆部(T),男313例,女536例.获得数据以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D峰值,腰椎以男性和女性36~40岁组,男性为(1.139±0.401g/cm2),女性为(1.118±0.311g/cm2).股骨上端:N:41~45岁组男(0.966±0.311),女(0.879±0.254),W:男31~35岁组(0.853±0.265),女21~25岁组(0.853±0.311)为高.男性BMD达到峰值维持5~10年后开始减低,女性于46岁以后下降加速.结论:BMD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至男女性36~40岁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而女性于46岁以后下降加速.

  • 勤奋创业执着追求--记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主任医师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矫形外科医院

    近年来,秦泗河医师多次应邀在全国微创骨科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论坛、海峡两岸骨科专题研讨会、西部10省首届骨科学术研讨会等专题报告伊里扎洛夫(Il-izarov)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矫形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引起骨科界的广泛关注,他是我国临床治疗疑难骨科杂症病例和发表有关论文多的专家,并组织召开了中国首届"伊里扎洛夫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研讨推广会".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