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分析

    作者:杨鹤林;杜靖远

    目的:为提高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效果,作者总结了1997年4月~2002年6月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56例胫腓骨骨折.方法:选用G-K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2岁.结果:经过随访,本组56例骨折全部愈合.适应证选择不当造成内固定失败1例,术中再骨折2例.膝内翻2例,远端锁钉断裂1例,退出2例.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应注意:(1)严格掌握适应证;(2)交锁钉的使用需要专门的操作技术,要严格按规程操作;(3)术后负重和功能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

  • 小切口复位逆行扩髓带锁髓内钉盲锁治疗股骨骨折(附38例报告)

    作者:张生志;柳光元;王志强;张桂萍

    目的:采用小切口复位逆行扩髓带锁髓内钉"盲锁"治疗股骨粉碎和难以闭合复位的简单骨折.方法:对38例股骨干骨折采用小切口复位逆行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不用X线监测.结果:38例已全部骨性愈合,患肢膝、髋关节功能正常.28例取出全部内固定;6例近端锁钉全部取出.4例近端静力锁钉已取.结论:小切口复位逆行扩髓带锁髓内钉"盲锁"内固定是治疗难以闭合复位和粉碎性股骨骨折的良好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后手术翻修

    作者:刘元开;徐西玉;刘磊;马莉

    目的: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手术翻修.方法:根据失效原因综合分析选择加压钢板、髓内钉内固定,自体髂骨和骨痂移植.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要分析其原因,选择合理术式和严格操作程序,充分移植骨痂,正确指导康复锻炼,定能达到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 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郭士方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疗效及术中预防肘内翻畸形的措施.方法:对74例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其中18例骨折并有血管神经功能障碍的采用肘前切口,余均为肘后切口进入.为防止肘内翻及旋转畸形的发生,术中将桡侧肱骨下端骨折断端骨皮质切除1~2mm,呈锯齿状准确复位嵌插挤压稳定.结果:骨折全部愈合,血管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肘关节功能欠佳,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较文献报道低为18.9%.结论:对儿童单纯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减少肘内翻及其他畸形的发生是可行的措施.

  • 外固定架结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下段胫腓骨骨折

    作者:冯志;李凤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及骨折固定的方式.方法:以支架外固定骨折,并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2例部分坏死.骨折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愈合.结论:严重的胫腓骨下段骨折可首选外固定架固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

    作者:邵世坤;裴福兴

    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常见类型之一[1].自1743年Hunter首次报道关节软骨"一旦损伤,不可修复"以来,人们一直把关节软骨损伤作为创伤性关节炎的始动因素来研究.近年来,随着外伤、交通事故的增多,关节软骨损伤的机率增大,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至今,人们对软骨损伤后的自然演变过程还不够十分了解,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2].现对关节软骨损伤和损伤后软骨的变化做一综述.

  • 椎动脉损伤及经皮血管内技术的研究近况

    作者:王长峰

    椎动脉损伤及损伤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方法较多,以经皮血管内技术发展前景为广阔,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 椎动脉损伤致颈髓缺血性损伤

    作者:邓天琼;任先军

    椎动脉是脊髓的主要血供来源,颈髓、脊神经根血流量的90%由椎动脉供给,所以椎动脉损伤后,会对颈髓的血供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颈髓的功能.目前,椎动脉损伤对颈髓是否产生明显影响,尚无定论.椎动脉损伤患者,颈髓梃有无继发性病变,目前也未见翔实的文献报道.国内外学者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胸腰段脊髓,而椎动脉损伤所致的颈髓缺血性损伤,目前也未见翔实的临床报道,动物实验研究也较少,因而,其病理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不十分明确.故本文以胸腰段脊髓缺血为代表,就椎动脉损伤是否引起颈髓缺血做一简要综述.

  • 骨基质明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林坚平;沈宁江;陈剑飞;宋世锋

    骨基质明胶(BMG)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存在少量的免疫反应[1],报告不一,Kakiuchi 2.5%,Urilst 2.4%,胡晓波3.0%,姚伦龙3.63%等.BMG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天然载体,因此,对BMG的免疫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既往此研究均以临床应用失败成功而论其抗原性,庆幸的是,国内外开始就此课题进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专项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近年来相关BMG的免疫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林;蔡锦方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科较难处理的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特别是复杂关节内骨折,无论那种处理方法,目前都均未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腕关节是全身重要、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关节面的很小移位即可引起腕关节的退性形变,从而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的功能[1]。近年来,随着交通业与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骨折日益增多,其治疗方法和原则得到不断修正和更新,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研究日趋活跃[2,3]。

  • 膝关节创伤性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钟志刚;张育锋;胡奕山;邱雪立;林本丹

    目的:总结膝关节创伤性脱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探查及修复重建,包括关节镜辅助下手术.结果:随访10个月~6年,膝关节远期稳定性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例,可1例,优良率77.8%,差2例,需二期关节松解.结论:膝关节创伤性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预后差,在对脱位作即时的闭合复位及对血管神经的损伤作出评估和处理后,早期通过关节镜协助进行关节探查及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术后积极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膝关节 创伤 脱位
  •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杨云峰;周家钤;张世民;朱辉;马仁治;梅炯;俞光荣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32例(32侧)术前X线片示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以异型钢板内固定.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结果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23(85.2%)例功能良好,2例(7.4%)有内收功能受限伴腕关节疼痛.结论: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何仲佳;朱文雄;刘先银;莫新发;周雪明;卓新明;曾昕明;郭建恩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类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5月~2004年1月,共收治29例该类病例,根据Pipkin[1]分4型:Ⅰ型11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4例.结果:本组共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评定标准[2],结果:优10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8.3%.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可吸收钉固定股骨头骨折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理想方法.

  • 腓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

    作者:谢小平;曾强;赵勉;刘光大

    目的:评价腓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3例采用腓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21例随访19~50个月,平均27.5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Baird-Jackson标准: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腓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在Pilon骨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良好的结果.

  • 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并发症分析与对策(附11例报告)

    作者:尹承慧;徐皓;陈宗雄;符臣学;姚晓东;张朝春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为1.5~13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出现感染8例;骨延迟愈合5例,骨不愈合1例,外支架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入院后不同的并发症予以相应处理.结果:固定过程中严格的生物力学操作可以避免固定系统因应力干扰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主体断裂;早期钉孔感染一般比较局限,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避免加重扩大;适当的动力化可以避免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具备"生物学固定"理念的骨折固定器具,如果在胫骨骨折的固定过程中由于对外支架设计理念的理解不足,会导致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可以通过术中及术后的适当处理加以避免.

  • 术后引流血回输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任步方;卫小春

    目的:探讨术后引流血回输在关节置换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行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术后前6h内引流血用Constavac CBCII仪器收集并回输患者体内,观察回输引流血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及异体血用量.结果:回输引流血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平均异体血用量<357ml.结论:术后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输血方式,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避免其并发症,尤其适宜膝关节置换患者.

  • Cervifix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高位颈髓压迫症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孙宏慧;吴起宁;宋宗让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价值.方法: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Cervifix内固定.男23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8.3岁.陈旧性外伤21例,先天性畸形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椎前脱位6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 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1.4%.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及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诊断及后路内固定治疗

    作者:刘海春;陈允震;张剑锋;汤继文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并应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行颈椎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并根据住院资料及出院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观察神经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约占所有颈椎骨折病人的3.5%,AS病史平均23年,好发于C6~7,其次为C5~6.后路减压侧块固定操作简单,经术后平均23个月随访无神经功能恶化,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改善1级,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并发症少.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好发于下颈椎椎间隙,容易漏诊迟诊,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关键.受伤外力较小,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基于永生化表皮细胞工程化皮瓣体外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饶燕;方泽强;淡明斌;李德如

    目的:探讨永生化上皮细胞在工程化皮瓣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把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转染兔表皮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在体外进行大量扩增;将扩增的永生化表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支架(PGA)复合并在体外培育后,植入裸鼠皮下;3~6个月取材,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复合体被新生的表皮和平滑肌组织所覆盖,抗人角细胞广谱角蛋白(AE1/AE3)抗体和抗人平滑肌a-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呈强阳性,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永生化表皮细胞在皮瓣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素及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刘锦波;唐天驷;杨惠林;张志坚;姜平;顾卫东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及受体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30只,设正常组、假伤组、脊髓损伤组.Allen's法复制5g×10cm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和BDNF伤后1~7d持续高表达,NT-3、TrkA、TrkB和TrkC伤后1~3d表达较高,与正常组和假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营养素及受体在急性脊髓损伤中表达增加,起保护性作用.

  • 岛状肌瓣促进骨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胡蕴玉;卢丙仑;张琳西;雷永红;杨力;周易

    目的:利用一种动物岛状肌瓣的模型,探讨肌瓣在四肢骨折修复中促进骨修复的能力.方法:切除家兔的股四头肌和其下前半侧骨膜,暴露股骨干,用电踞切下一块1.5cm×0.4cm大小的皮质骨,半小时后骨块回植原位.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腹直肌肌瓣和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下腹部皮瓣,转位修复兔大腿创面.4周后运用r计数方法测量游离骨块的代谢情况,以确定局部成骨能力.结果:肌瓣组4周后游离骨块的r计数值明显高于岛状皮瓣组,成骨能力强于岛状皮瓣.结论:肌瓣在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修复中具有很强的促进骨修复的能力,在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大鼠臂丛上中干损伤后肱三头肌背阔肌功能状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伟;徐建光;肖建德;李继峰;胡韶楠;徐文东;徐雷;姜浩;王大平;顾玉东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下干对上肢三头肌、背阔肌的支配权重,为临床臂丛上干损伤后,同侧C7移位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将一侧臂丛中、上干切除,术后2周、2个月后,分别做同侧三头肌、背阔肌电生理检测,健侧对照.结果:术后2周,三头肌、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下降,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术后2个月,该两项指标均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臂丛下干单独存在时,在短期内肱三头肌、背阔肌功能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延长,该两肌肉可以恢复正常电活动.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

    作者:刘媛;曾琳;龙在云;陈恒胜;李应玉;杨恒文;伍亚民;廖维宏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脊髓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半切洞损伤组、D-Hanks液对照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于伤后2、4、8周行损伤上段脊髓HRP逆行示踪并记数及伤侧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移植组在4、8周时HRP阳性神经元的个数较损伤明显增多.运动终板的形态基本正常.而两损伤组则严重退变,甚至消失.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组织后能较好地恢复其轴浆运输功能并对下肢运动终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两种加压应力对骨折局部TGF-β和TGF-β 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堂成;张春才;康庆林;许硕贵;王志伟;沈洪兴;张大威

    目的:探讨两种加压应力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和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内固定模型,术后1、3、7、14、21、28和56d各处死5只兔,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骨折局部TGF-β和TGF-β1mRNA的染色阳性指数.结果:术后7~28d,SMC组TGF-β含量明显高于DCP组(P<0.05,P<0.01);术后7~28d,SMC组TGF-β1mRNA明显含量高于DCP组(P<0.05,P<0.01).结论:SMC所产生的持续动态加压应力环境较DCP所产生的静态加压应力环境更能促进骨折端TGF-β和TGF-β1mRNA的表达.TGF-β1可能在加压应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骶尾骨正常变异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浩;李刚;鲁艺

    目的:观察骶尾骨在X线片上的各种表现形态,以期对正常解剖变异有所了解.方法:对120例无骶尾部损伤患者拍摄骶尾骨X线片,由有读片经验的骨科和放射科医师观片,分析其不同的形态变化.结果:骶尾骨有4种不同的形态变异,分别为均匀弯曲型、骶骨成角型、尾骨成角型、尾骨脱位型.结论:正常骶尾骨在X线片上形态有不同变异,在临床上对骶尾骨骨折脱位的患者诊断时,应注意区分是正常变异还是骨折脱位.

    关键词: 骶骨 尾骨 形态变异
  • 符合骨支架材料条件的陶瓷化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作者:王剑龙;郑治;赵自平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所形成的陶瓷化骨的理化性能,探讨合适的条件以使获得的陶瓷化骨满足骨支架材料所需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不同预处理的猪肋骨进行分组,再经不同煅烧温度及时间处理得到多种陶瓷化骨;测定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将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单纯陶瓷化骨、Ⅰ型胶原改性的陶瓷化骨表面共培养,观察细胞在载体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各种处理所得到的陶瓷化骨主要成份均为羟基磷灰石;900℃煅烧2h以上条件所得陶瓷化骨有较高抗压强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胶原表面改性后的煅烧骨上细胞增殖较快.结论:不需通过预处理900℃煅烧2h以上条件所得的陶瓷化骨有较高抗压强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胶原改性后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理想的支架材料.

  • 逆行随意型筋膜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

    作者:赵建勇;吴海钰;刘振利;张植生;王华柱;张远林

    从2000年4月开始,通过应用逆行前臂及腕部随意型筋膜瓣加中厚皮片植皮,治疗手外伤及手部瘢痕挛缩16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49岁,平均24.1岁.手部机器伤皮缺损伴肌腱神经外露3例;手外伤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6例;手部贴骨瘢痕3例;手部肌腱粘连伴皮肤挛缩4例.筋膜瓣位于前臂及腕部的掌侧为9例,背侧为7例.

  • 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首诊误诊陈旧性骨折1例

    作者:张喜善;高扬;王信胜

    患者男,28岁,因"高处坠落伤后左足跟疼痛4h"于2004年1月17日入我院.2003年4月曾有高处坠落伤病史,未行诊治卧床休息十余天后恢复下床活动.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腰1轻度后突畸形,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棘间隙及双侧椎旁无压痛,局部皮肤感觉正常.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左足跟肿胀,青紫瘀斑,压痛.腰背部、双下肢及会阴区皮肤感觉正常,四肢肌力正常.X线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Ⅲ°)并胸12椎体前脱位(Ⅰ°).

  •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神经损伤2例

    作者:张京新;赵桂仁

    例1患者女性,41岁.因重纸卷撞伤膝部致双髋疼痛,活动受限1h入院.入院时专科检查:双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于髂骨、坐骨结节连线后方可触及股骨头活动,叩击右坐骨神经时有麻木感,右小腿外侧感觉迟钝,右胫前肌、伸拇长肌肌力"0"级.X线片示:双侧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CT示:双侧股骨头骨折.肌电图示: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诊为双髋关节脱位合并双股骨头骨折、右坐骨神经损伤.入院整复后,X线片示:股骨头脱位复位良好,骨折复位满意.

  •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作者:刘志波;赵建勇;刘振利;吴海钰

    1999年以来本院手外科采用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动脉皮瓣的静脉回流不足问题.1应用解剖指动脉伴行静脉,解剖不恒定,其起始端从手指末节到手指近节近1/3间均可出现.桡掌侧静脉和尺掌侧静脉分别起始于远节指腹处的静脉网,向背侧发出数条斜行交通支与背侧静脉吻合,手指侧方有2~3条斜行静脉,其中近端两条静脉位置恒定且口径较粗,手指静脉瓣主要分布于指背静脉及指侧方静脉的指背侧端.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马占山;李学军;冯春利;肖兴雷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创伤,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伤口不愈合、感染、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近年来本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作者:刘丹;吴震东;黄宰宇;王勇;张磊;应志豪;王圣斌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本院自2002年11月~2004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OVCF 12例14个椎体,疗效满意.

  • 原位回植不完全性手部脱套伤8例报告

    作者:刘志波;赵建勇;吴海钰;刘振利;张植生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6例,年龄小11岁,大28岁,平均年龄19.2岁.所有病例均为手腕至手指近中节的皮肤撕脱,手指及撕脱的皮瓣无血运.合并拇指近节指骨骨折1例,合并手掌皮肤裂伤3例,手背皮肤裂伤1例,所有病例皮肤无严重挫伤.损伤原因全部为机器伤.

  • 吻合邻指静脉在断指再植指背静脉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刘志波;赵建勇;刘振利;吴海钰

    伴指背静脉、皮肤严重挫伤、缺损的手指离断常见.如离断指体比较完整,为保持全手的功能和外形,有必要再植.静脉皮瓣或短缩指骨直接再植效果不满意.本院手外科1999年以来设计了吻合邻指静脉方法以相对简化术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 股骨头坏死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述华

    股骨头坏死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对该病治疗的方法很多,但对各种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仍存在争议.初命名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此后又称骨缺血性坏死,但因坏死发生数周后,部分又出现骨再生,有作者认为股骨头坏死才应是其标准名称.

  • 《现代矫形器与假肢的应用》面世

    作者:

    关键词: 矫形器 假肢
  • 发展中的20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作者:李晓光

    解放军第20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后症的矫治工作,形成了以矫治"脊灰"后遗畸形为特色的矫形外科.1986年通过总部验收,成为全军矫形外科医学专科中心.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前突孤立性骨折

    作者:莫勋南;孙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跟骨前突孤立性骨折.方法:病人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11例行前后石膏托固定或活血化瘀接骨止痛膏药(本院药剂科制)外贴,限制活动;4周以后病例不再给以固定,采用中药治疗.结果:12例获得随访,其中9例3周内就诊病例6个月内足部无肿痛,行走自如,足被动内翻无疼痛;3例4周以后确诊病例6个月自感足部无肿痛,行走自如,剧烈活动及足被动内翻时疼痛(其中2例9、10个月足完全恢复正常,1例12个月时仍有足被动内翻疼痛,16个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足部无不适).结论: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误诊4周以上病例足部有较长时间的疼痛.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