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板桥梁式切除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

    作者:焦郭堂;蒋文鑫;高宏;叶克亚江;阿米娜;马龙

    目的:探讨桥梁式椎板切除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术后的腰椎稳定.方法:腰部后正中切口,在棘上韧带下方切除棘间韧带,棘突与椎板上下缘各咬除1/3,保留中1/3(呈桥梁式).进入椎管切除压迫脊髓及脊神经根的病变.结果:按本法治疗79例,术后经1.3年以上随访.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者76例.良好: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恢复轻工作者3例,无效及恶化无病历数.结论:桥梁式椎板切除,术式简单,能完成椎管内、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根管狭窄、侧隐窝扩大、椎间盘突出等手术,术后脊柱稳定,无需内固定,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 经皮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陶冶;徐水养;张平;单永安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0年11月~2002年11月间5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分析: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1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近期术后纤维环、神经根水肿1例,椎管内伴行病变3例.再次手术治疗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4.7个月,按Nakal疗效评价,优4例,良1例.结论:PLDD是一种微创、有限治疗,术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可避免再手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通气孔对推注压力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米忠友;黄朝梁;邓忠良;王学文;刘筑;杨渝勇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通气孔对推注压力及心率、动脉血压和血气的影响.方法:筛选8只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行L2、L3、L4三个椎体椎弓根的穿刺,一组为对照组行单侧穿刺,另一组增加对侧(非注射侧)椎弓根钻孔以形成通气孔,两组均在注入骨水泥的同时测量推注压力、心率、平均颈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扎肺的主要血管后处死并行肺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有对侧通气孔的推注压力[P=(365±30)mmHg]要低于行单侧穿刺者[P=(435±35)mmHg],对心率、平均颈动脉压和血气分析的影响要小于单侧穿刺者,两实验组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内均存在较多的脂肪滴,但单侧穿刺组更多(P<0.05).结论:对侧通气孔具有减压孔的作用,并能降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 前路腰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及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高明林;王玉孝;孙艳春

    目的:应用定量指标判定前路腰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再手术原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方法:应用Roland及Greenough定量评级标准,随访1987~2000年于本院行首次前路腰间盘摘除术的患者.结果:有效随访56例,随访时间3~6年.应用以上两标准,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92%、89.42%,再手术5例(5.35%).根据年龄及病程进行分层分析,各层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前路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技巧及指导病人康复可有效避免再手术.病程及年龄并不是判定是否应用前路手术的绝对指标.术前影像学诊断判定无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及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治疗脑瘫髋内收痉挛畸形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马善军;周天健

    目的:探讨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治疗脑瘫髋内收痉挛畸形的疗效.方法:20例脑瘫髋内收畸形患儿均行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术,足部畸形病例给予矫形手术,术后康复训练.结果:经过8~20个月随访观察,所有病例髋内收痉挛畸形完全解除,步态明显改善,无交叉剪刀步态,Phelps-Baker试验全部阴性.结论: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能有效持久解除髋内收痉挛畸形,改善步态姿势,为功能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作者:刘建文;李鹏;尹锐锋;李振武;顾夙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团江;郝定均

    作为诊断顽固性腰痛的一种方法,椎间盘造影已被广泛使用.近来,因为假阳性的出现及心理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它的实用性受到质疑.本综述复习相关文献,欲对椎间盘造影有一个正确地认识.

  • Tarlov囊肿

    作者:刘立成;孙成良;张佐伦

    1938年,Tarlov在30例终丝标本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经周围囊肿的存在,其中5例的骶神经后根处还可见到多发的硬膜外囊肿.组织学检查表明这些囊肿位于脊神经后根与神经节交界处、神经内外膜之间.囊肿或围绕整个神经根或位于神经根内部而被受压的神经根所包绕.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Tarlov囊肿的成因、分类、自然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拟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回顾.

  • 椎间盘镜下颈椎前路微创手术进展

    作者:彭明;张国庆

    1997年Smith和Foly[1]发明的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已广泛应用于微创腰椎间盘手术并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2].基于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颈椎后路及前路微创手术,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在此就椎间盘镜下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综述如下.

  • 凋亡相关因子与骨肉瘤研究进展

    作者:聂涛;戴闽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成骨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好发于青少年,预后较差.近来研究发现,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不仅是细胞增殖失控、分化异常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细胞凋亡失衡有关.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由于细胞内环境变化或死亡信号触发以及在基因调控下所引起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保持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若凋亡调控失衡则可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骨肉瘤凋亡相关因子的调控机理,以便了解这些因子在骨肉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为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 自锁铰链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假体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曲彦隆;杨卫良;陆晓峰;王毅

    目的:探讨新型自锁铰链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假体在肿瘤、严重肘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及肘关节毁损伤中的初步应用疗效,为此关节应用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5例因肿瘤、严重骨关节炎破坏、肘关节毁损伤等肘关节疾病患者行肘关节切除,将自行设计的自锁铰链型肘关节假体用骨水泥固定于肱骨和尺骨上,并用横行锁钉将肱骨假体、骨水泥、肱骨固锁成一体.术后1周行被动无痛肘关节功能锻炼.2周被动锻炼结合主动功能锻炼,3周可持物功能锻炼.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提过重物.结果:术后15例患者随访平均66个月(65~122个月),不同程度恢复了肘关节的正常活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从40(25~70)恢复到95(65~100),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肘关节活动范围从85°(0~120°)到术后的105°(95~125°),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部分患者假体与骨移行处有骨形成.术后无神经刺激、麻痹症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自锁人工全肘关节假体设计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结构,抗旋转和剪切能力强,手术简单可靠,适于肘关节肿瘤、毁损伤的患者应用.

  • 腰部椎间盘造影及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

    作者:元虎;李林;玄东泽;冯震;朱英俊;李阳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突出的椎间盘内加压注射3~20ml生理盐水,要避免用力过大,加压注射的压力低于3kg/cm2.结果: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进入硬膜外腔后接触血液系统,逐渐被血液系统中的T细胞及单核细胞清除吸收.加压注射疗法能够促进这一吸收过程.结论:L1~5椎间盘和L5~S1椎间盘的穿刺体位和穿刺方向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疗法.

  • 感染性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中抗生素的选择

    作者:徐长明;吴海山;吴宇黎;储小兵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原则.方法:1990~2000年本科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11膝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第1次手术时,彻底清创后膝关节内植入庆大霉素骨水泥间隙垫,之后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6周以上(非胃肠道途径).翻修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24~43个月),采用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对这些膝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没有一个翻修的膝关节因为感染或者无菌性松动而接受再次翻修术,所有部件均获得良好固定.后一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术前的0分增加到术后的63分(20~100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42分(24~50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87~100分).结论:为彻底清除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临床医生应该尽量明确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系统的治疗,并在膝关节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隙垫.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刘洪智;李明;汤继文;刘培来;左振柏;李振峰;张元凯;李德强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998~2003年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39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12.6分,术后评分为14.9分.优良率为9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 臀肌筋膜挛缩症合并双下肢假性不等长

    作者:杨忠汉;余新平;陈远明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合并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3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并发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臀肌筋膜挛缩症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4~22岁,平均12岁.肢体外观相对不等长小于2cm的39例,2~4cm的31例,大于4cm的3例.手术切断松解臀筋膜、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挛缩带,并对挛缩的臀中(小)肌行"Z"形切断延长,术后并腿屈髋卧床3d,然后下地作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39个月,70例于术后15~45d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得以完全纠正,以后无复发;3例大龄患者遗留1cm差别的外观不等长.结论:臀中(小)肌单侧或两侧挛缩程度不等导致骨盆倾斜是造成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的原因."Z"形切断延长挛缩的臀中(小)肌及术后合理与积极的功能锻炼可治愈此症.

  • 小切口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

    作者:林红;龙作林;程飚;董健

    目的:观察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00~2003年,对28例(40膝)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手术采用胫骨结节外侧约5~6cm纵弧形切口和胫骨结节内侧2cm纵切口,骨膜下充分暴露胫骨结节至关节面间胫骨,根据术前测量的截骨角度在距关节面约2cm处开放楔形截骨,然后将胫骨远端于轻度内旋前移位与近端对合并用胫骨平台外侧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2~55个月(平均30个月),通过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其优良率为90%.结论: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符合生物力学,可降低胫骨后倾角度减小、髌骨低位、胫骨骨量丢失等问题的发生率,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早中期疗效满意.

  •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作者:郑燕平;刘新宇;杜伟;原所茂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植骨方式:大块自体髂骨植骨、髂骨块椎间植骨、PEEK Cage椎间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多数患者采用前路钛板固定.术后32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结果:276例出现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是多见的并发症,预后好;62例出现低钠血症,常发生在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和严重颈椎创伤的患者,病情顽固,纠正困难;10例脑脊液漏;8例喉返神经损伤皆为一过性,术中可以即刻出现,是早出现的并发症;4例死亡,瘫痪加重7例,此二者是严重的并发症;5例刀口内血肿;2例髂骨取骨处刀口脂肪液化;2例刀口感染;1例食道瘘.植入物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打入椎间隙.3例行早期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咽喉部刺激症状被忽视,此种并发症相当多见,但痊愈快,预后好.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部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和手术规范化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原位回植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左文山;高聿同;戴志唐;于明昌;唐洪辉;王先泉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原位回植法,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平均21个月.优7例,良4例,改善3例,优良率为78.5%,总有效率9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原位回植法是治疗OLF的一种有效术式.

  • 颈椎前路术后再手术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王松刚;张佐伦;蒋振松;袁泽农;孙建民;王大川;王峰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再手术的成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8月行颈椎前路再手术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减压不彻底1例,相邻节段复发1例,入路不当1例,减压区再狭窄1例,复位不良1例,螺钉位置不当2例.结论:入路正确、减压彻底、植骨牢固、融合节段合适、内植物位置良好可有效避免颈椎前路再手术.

    关键词: 颈椎 并发症 再手术
  • 转基因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支架中增殖及矿化的研究

    作者:王欢;李建军;白伦浩;徐莘香

    目的:观察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BMP-2)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在生物衍生骨支架环境中的增殖及矿化.方法:利用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hMSCs后种植生物衍生骨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增殖,能量谱仪测定钙质分泌,RT-PCR检测培养液上清中BMP-2表达.结果:转染后,hBMSC呈ALP、Ⅰ和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细胞在支架中伸展良好,生长旺盛,并产生钙盐沉积;RT-PCR显示培养液上清中存在BMP-2基因表达.结论:转染BMP-2基因的hMSCs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中能够立体生长、增殖,并继续表达目的基因,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奠定了基础.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天顺;任先军;滕晓华;吕根法;张松涛;李杰;刘永才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和组织学染色评价神经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PO处理组能明显改善动物的神经运动功能并减轻脊髓由于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病理性损害:EPO组与对照组相比,脊髓前角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脊髓内bcl-2表达增高(P<0.01),而bax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EPO对脊髓由于缺血而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此种保护作用与EPO能够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 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聂涛;戴闽;宗世璋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VEGF在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15%,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6%,二者在正常骨组织中均未见表达;Survivin 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与Enneking外科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有相关性;Survivi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Survivin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2)Survivin、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了解肿瘤血管形成的机理有一定意义.

  • 纳米人工骨在股骨头坏死缺损模型修复的影像学观谗

    作者:孙伟;李子荣;史振才;张念非;李艳;崔福斋

    目的:用影像学方法观察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缺损动物模型修复的效果.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作为对照,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普通X线片和高分辨聚焦CT检查.结果:影像学上观察到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C组差异性更大.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加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 从外科技术及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系统

    作者:杨明亮;李建军;王兰

    目的:从外科技术及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系统的可行性.方法:在人尸体颈椎标本上应用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从外科技术角度评价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系统;在离体新鲜的羊颈椎标本应用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采用Caspar plate with unicortial screw作对照,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系统.结果: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固定3个椎体节段,其外科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自动提供强大的撑开力,使压缩椎体复位,具有自动加压内锁作用.其抗旋转负荷强度优于Caspar钢板,抗侧屈及屈曲负荷与Cas-par钢板持平.结论:内锁式人工颈椎间体手术操作简单,能自动提供强大的撑开力,从椎体内部支撑骨折椎体,防止骨折椎体塌陷.设计符合颈椎的解剖学特点,生物力学上能有效稳定颈椎.特别适应陈旧的屈曲压缩骨折及颈椎后突畸形矫形.

  • 双手拇指三节指骨1例报道

    作者:郑杰;周伟忠;叶虹;杨永宏

    患者,女性,9岁,因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9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随年龄增长,畸形无明显加重,拇示指做精细活动稍有影响,为追求美观和改善拇指功能入院治疗.查体: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达60°,指间关节屈伸正常.X线片示:双手拇指指骨间见一三角形骨块(delta骨)(图1).

  • 股骨髁下骨坏死1例报告

    作者:余爱玉;翟文亮;洪加源;郭林新;林斌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以右侧膝关节酸痛1个月,无创伤史,无服用类固醇激素,亦无酗酒史.临床检查:右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右膝关节双侧膝眼处较对侧间隙增宽,右膝关节活动正常.入科后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血沉正常.X线检查:右膝关节间隙明显增宽,以内外侧显著,股骨下端关节面骨质破坏,边缘毛糙,可见斑点状小内片影,髁间窝骨质尚光滑,胫骨关节面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1).关节镜下所见:右股骨髁部软骨面光滑,前后交叉韧带完好,半月板完整(图2).并给予股骨髁下钻孔减压.术后膝关节酸痛有好转.病理报告:骨小梁变性,形态不规则,着色污秽,基质内骨细胞大多消失,留有空虚的骨陷窝,并见少量死骨.诊断:软骨下骨坏死.

  • 膝内侧盘状半月板1例报告

    作者:白正武;闫新峰;张明;贺业腾

    盘状半月板临床上并不常见,其中多为外侧盘状半月板,内侧盘状半月板罕见.作者在临床中发现内侧盘状半月板1例,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 下尺桡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

    作者:于博;李松建

    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ondromatosis)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疾病,多认为是由关节滑膜的结缔组织化生、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所致.该病好发于膝、髋、肘、肩等大关节,常单关节发病,偶见多关节发病.下尺桡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国外文献偶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

  • 髋臼扩大成形术应用解剖学观测

    作者:焦军;李彦文;刘灿祥;杨晓松;付爱民

    儿童髋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将导致成年后髋关节不稳、骨关节炎,对于未能及早发现者以及已出现骨关节炎的年轻病人,常用的手术矫形方法有原位造盖、chiari手术、髋臼旋转截骨等.由于不同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作者设计了髋臼扩大成形术,并对该手术的应用解剖进行观测,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理进展的初步探讨

    作者:申勇;吴华荣;苗成利;杨大龙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进展的发生及其产生的原因.方法:随访42例峡部裂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据Meyerding滑脱分级,峡部裂而无滑脱患者13例,Ⅰ度滑脱患者29例.全部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或不干预措施.结果:随访2~7年,平均4.3年.依据Boxall滑脱进展指标,11例出现滑脱进展.滑脱节段椎间盘高度降低10%~90%(平均42%).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在成人中也有一定病理进展,可能与椎间盘退变有关.

  • 颈椎病社区康复的研究

    作者:吴莹;顾群;李晓蕊;吴丽萍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的社区康复治疗的研究,探讨适宜在社区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模式,从而大大降低其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方法:本研究对象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康复治疗干预,6周后观察效果.结果:用秩和检验分析得出实施康复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症治疗组.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实施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是可靠的,此方法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

  •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的错误及翻修

    作者:张雪非

    半个世纪前,对于脊柱侧凸范国声先生在<临床骨科学>一书中界定的定义是"脊柱中某部分永久性的离开身体中线",并且进一步指出,"不论由于什么原因所引起,结构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一向是骨科难题之一".50年来,骨科学者对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的研究不遗余力努力,发展了像Harrington、C-D等具有脊柱侧凸矫形技术里程碑标志的手术方式,脊柱侧凸的治疗理念及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迄今为止脊柱侧凸的治疗仍然是骨科的难题之一,仍然是对骨科医师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的错误及翻修.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作者:

  •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北京 生物
  • 北京协和医院创立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新分型法得到国际好评

    作者:

  • 顾玉东院士当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作者:

    关键词: 院士
  • 王岩教授当选亚太区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会长

    作者:

    关键词: 人工关节 学会
  • 滑县骨科医院

    作者:

    关键词: 滑县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