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疗体会

    作者:王伟敦;费民立;于沈敏;李敏;桂璟;林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选择.方法:术前经过各种方法严格定性诊断,对手术部位给予精确定位,手术方式采取因人而异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案以解除病变、减少创伤、结构稳定为原则.结果:术后随访1.5~6年,优良率为94.87%.结论:手术必须行神经根管探查和扩大、彻底减压和同时解决突出与狭窄问题.

  • 人工腓骨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王栋;徐思越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切除后植入腓骨棒对踝关节的中期影响.方法:对62例腓骨部分切除后植入自行研制的腓骨棒的患者在3~5年后对其踝关节功能、正位X线片和踝关节肌力、活动度进行测量,与对侧对照.结果:未出现踝关节功能紊乱现象,X线片示踝穴宽度与对侧无显著性差异,无外踝上移现象.4例出现腓骨棒断离.结论:腓骨支撑棒在腓骨切除植入3~5年后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腓骨 切除 人工腓骨
  • 17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赵刚;朝伟;汪浩广;杨红彬

    目的:观察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17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4例,胸腰段5例,腰椎5例.手术采用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7例加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6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 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

    作者:孙俊;王善松;李明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SSD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58岁;均以突发性腰痛伴有双下肢疼痛、无力就诊,MRI示分别于脊柱腰段及胸腰段椎管硬膜内血肿.明确诊断后均予以手术治疗,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2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经过6个月~1年的随访,2例患者完全康复.结论:自发性椎管硬膜内血肿发病急,症状重;MRI是确诊可靠的手段;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

  • 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马旭;吕刚;黄涛

    软骨终板是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髓核的营养交换和椎间盘的应力缓冲保护以及维持椎体的正常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椎间盘的衰老和退变中起着重要作用[1、2].软骨终板不仅是椎间盘的组成结构,并且在椎间盘的生理和退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在椎间盘的退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先天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高中玉;张涛;姜文学

    1概述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较为少见,但是如不予治疗它们可以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导致截瘫或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先天性后凸畸形可以由形成异常或分裂异常引起,前者更为常见.依此将其分为三型:Ⅰ型,前方椎体形成缺陷,常发生在胸椎或胸腰段;Ⅱ型,分裂失败致分节不良;Ⅲ型,混合型,混合存在该两种异常.

  • 髋关节三维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珽;张菁

    髋关节的形态学研究主要应用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早期诊断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置入位置的判断.早期的形态学研究主要依靠二维平面X线片.二维CT应用于临床后,通过X线片和CT二者相结合对髋关节的三维形态有了初步了解.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维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髋关节的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学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痉挛性脑瘫胫骨扭转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哨军

    近年来,痉挛性脑瘫胫骨扭转畸形日见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概括总结其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 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子卫;吴巨海;刘传太;林舟丹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组进行牵引/负重动态摄片,观察病变椎间盘纵向位移范围,并与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间无明显性差异;椎间盘源性腰痛组与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间有明显性差异.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常规X线检查未能显示的椎间隙节段纵向不稳定,通过牵引/负重动态摄片可显示.

  • 髂骨植骨尺骨延长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前臂畸形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振江;张立军;马瑞雪;刘卫东

    目的:探讨髂骨植骨尺骨延长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的疗效.方法:保留尺骨远端骨骺部分,使尺骨一次性延长1.5~4cm,根据临床分型辅加环状韧带重建术和桡骨截骨术以矫正前臂弯曲畸形.结果:除1臂外,全部随访病例前臂畸形均获明显改善,肘腕关节活动与正常侧比较无明显差异.X线片示尺骨发育与桡骨近于匹配.结论:保留尺骨远端骨骺,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同时髂骨植骨,一次性延长尺骨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弯曲短缩畸形、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偏手效果良好,可使患儿获得近于正常的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英泽;申勇;黄玉国;丁文元;张为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Ilizarov外固定架在胫骨截骨延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宇;才志勇;李玉山;金洪学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在胫骨截骨延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2002年12月对66例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胫骨截骨延长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延长长度长9.3cm,短5.7cm,平均7.3cm;延长时间24~128d,平均62d;拆架时间2.5~10个月,平均6.0个月;愈合指数27~56d/cm,平均34d/cm.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针道感染;6例出现膝关节屈曲受限;4例出现跟腱挛缩致足呈马蹄畸形.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对于胫骨截骨延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李万里;宋跃明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椎附近逐渐加重的疼痛是其共同首发临床表现.其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性破坏;ECT上表现不一;CT多为椎体骨质的虫嗜状破坏;MRI示病椎信号失均,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灶范围,其确诊仍需借助骨髓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但对颈背部疼痛的患者,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严重脊柱脊髓损害的出现.

  • 保留部分肩袖功能的肩胛骨巨大肿瘤切除及重建术

    作者:张伟;侯春林;钟贵彬;唐宇军;陈爱民;王诗波;赵良瑜

    目的:应用保留部分肩袖功能的方法切除肩胛骨巨大肿瘤,并通过植骨等方法重建之,观察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例肩胛骨巨大肿瘤,由于冈上肌等部分肩袖和肩胛骨未受侵犯,行肿瘤边缘切除术的同时保留了冈上肌等部分肩袖,根据肩胛骨病损形状采取取髂骨植骨或者瘤骨灭活回植钢板固定重建肩胛骨结构.通过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恢复等疗效.结果:3例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肿瘤未见复发.肩关节功能除外展稍受限外基本正常,恢复良好生活和工作能力.结论:保留部分肩袖功能和重建肩胛骨结构对于肩胛骨巨大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 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重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

    作者:郭征;王臻;桑宏勋;王林;付军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平均随访33.2个月;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骨巨细胞瘤进行分级,其中Ⅱ级5例,Ⅲ级3例,病理骨折2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无明显异体骨排异反应、感染、骨吸收和骨不连;异体骨与自体骨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4.3~8.2个月);近期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断裂及脱位等并发症;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8°,背伸45°,桡偏15°,尺偏20°,旋前40°,旋后65°;功能评价结果:优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是一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青年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病因及机理探讨

    作者:叶添文;贾连顺

    目的:探讨青年出现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可能病因和机理.方法:收集门诊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青年患者123例,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职业类别、工作生活环境、睡眠姿势和枕头高度、每天低头时间的长短和每次低头时间长短等情况.同时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弓深,以评价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青年颈椎弓深与每天低头时间、每次低头持续时间、工作生活环境、睡眠枕头高度等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青年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与职业性质、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颈椎动力性平衡系统失调是导致青年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主要机理之一.

  • 胃肠功能因素对骨科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影响

    作者:何文奇;李成山;乔刚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分析胃肠功能因素在该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联系骨科临床中常见的腹胀、便秘(胃肠功能紊乱),观察19例非脊柱矫形病人发生的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治疗,分析其共同规律并研究其发生机理.结果:所有病例均发生于入院或术后1~2周,痊愈后无复发,此综合征因医疗干预时期不同及胃肠功能恢复速度不同而所需痊愈时间不同.结论:胃肠功能因素在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综合征是局部解剖因素及胃肠功能因素共同作用,并使胃肠通过功能进入恶性循环的结果,其治疗即是及时阻断此恶性循环,一般并不需手术治疗.

  • 骨水泥颗粒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作用

    作者:孙嗣国;范清宇;周勇;马保安

    目的:验证骨水泥颗粒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照组加入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M-CSF),实验组并分别加入含有或不含有硫酸钙的骨水泥(PMMA±BaSO4)颗粒.对培养终末细胞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并以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为指标检测破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并比较各实验组中TRAP阳性多核细胞(multinucleated cells,MNCs)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形成时间的早晚.结果:各组TRAP阳性MNCs的数量无明显差异;PMMA±BaSO4组象牙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PMMA±BaSO4组TRAP阳性的MNCs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均较对照组早.结论:PMMA±BaSO4颗粒能够促进TNFα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提早发生并促进其骨吸收活性.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股骨头骨缺损的作用机理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晓辉;宋跃明;龚跃昆;李世和;赵学凌;李彦林;李亚利

    目的:探讨bFGF/PDPB在修复兔股骨头骨缺损过程中成骨与再血管化作用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48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髋,建立股骨头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bFGF/PDPB、B组植入PDPB、C组为空白对照.动物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并制备墨汁灌注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微血管观察及血管密度图像分析,计数成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数,测定骨钙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骨缺损修复早于B和C组,C组术后8周缺损区仍存在;A组术后8周骨钙含量和血管密度高于B和C组;术后各时点血管密度与成骨细胞数成正相关;与破骨细胞于术后2周成正相关;与骨钙含量于术后2周呈负相关,术后8周呈正相关.结论:bFGF具有成骨和再血管化作用,促进移植材料的爬行替代,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 高低不同分化特性人成骨肉瘤MG-63克隆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张岩;姜侃;冯尔宥;夏仁云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高低不同的骨肉瘤细胞株.方法:用有限稀释法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系单克隆化,并作如下鉴定:(1)细胞增殖;(2)细胞形态学;(3)软琼脂克隆形成率;(4)染色体分析;(5)细胞周期时相分析;(6)碱性磷酸酶的活性;(7)细胞运动能力;(8)裸鼠成瘤实验.结果:共得到23个克隆,命名为MG-63-1~MG-63-23.其中的5、18号细胞株具有明显差异,18号为大核长梭形细胞,无接触抑制,克隆形成率高,体内成瘤时间短,代表低分化的骨肉瘤细胞株.5号以短梭形为主,核质比例变小,有一定的接触抑制,致瘤能力较低,为高分化的骨肉瘤细胞株.结论:通过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单克隆化,建立了具有高、低不同分化程度的两个人骨肉瘤细胞株.

  • NS-398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新军;夏仁云;俞猛;夏侃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凋亡的影响及其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应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NS-398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凋亡诱导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率的变化,RT-PCR法分析NS-398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NS-398可诱导骨肉瘤细胞系MG-63发生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在NS-398浓度为200μmol/L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S-398引起MG-63细胞凋亡率增加.RT-PCR分析显示经NS-398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系MG-63表达survivin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NS-398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有杀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实现.

    关键词: NS-398 骨肉瘤 survivin
  • 数字化人体脊柱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张永刚;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毛克亚

    目的:根据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人体脊柱数字化三维重建和测量,并探讨其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方法:采集55例人体脊柱病变区域的CT断层扫描DICOM格式数据,利用Mimics、3D View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病变区域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显示和测量,并将其应用于手术计划和设计.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弯18例,先天性脊柱侧弯23例,环枢椎骨折脱位3例,脊柱骨折脱位5例,脊柱肿瘤6例,根据数字化骨骼三维重建结果进行三维显示和测量,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并指导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和安装.结论:数字化人体脊柱能够精确和直观的反映脊柱的病变,可更好的进行术前计划和准备.

  • 水通道蛋白在正常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作者:曹国永;周跃;滕海军;李华壮;郭志良

    目的:阐明水通道蛋白在椎间盘中的表达类型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正常大鼠椎间盘组织,部分用于提取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类型;部分标本固定后行组织切片,进行AQPs(aquapor-i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与分布.结果:在正常大鼠的椎间盘组织中软骨细胞、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皆有AQP1、3的表达,软骨终板中心地带的表达强于周边区域,内层纤维环表达强于外层纤维环;其余几种水通道蛋白未见表达.结论:AQP1、3在正常大鼠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空间分布提示其可能与椎间盘内水、甘油的代谢有关,对维持椎间盘组织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椎间盘
  • 大腿复发性巨大深部脂肪瘤1例

    作者:常建琪;庞军;王忻

    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47年前因左大腿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脂肪瘤.术后1年发现左大腿又出现包块,进行性增大,无疼痛不适,来院进一步诊疗.近半年肿物逐渐影响弯腰行走,站立时有下坠感,冬季穿裤子困难.于2001年3月在本院骨科住院.入院查体:左大腿见45cm×35cm隆起,前方有一长约13cm的纵行手术瘢痕,表面皮肤无红肿及静脉怒张.质软,活动度差,界线不清,无压痛.左髋关节屈曲受限,左膝、踝关节活动自如,左下肢感觉正常(图1).实验室检查:血沉、血钙、AKP等正常.

  • 脊柱侧凸侧前路矫形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

    作者:鲍磊;马华松;李鲁;白克文;宋志;郭淼

    1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主因发现脊柱畸形10年于2004年5月12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肩等高,双侧髂棘等高,左侧剃刀背畸形,左肋弓距髂棘5cm,右肋弓距髂棘4cm.身高160cm.影像学检查:T10~L4Cobb角30°,顶椎为L1椎体,旋转度Ⅲ度.入院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入院后检查无禁忌,于5月19日在全麻下行左前侧入路,中华长城系统植入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术.

  • 髋关节结核误诊为骨样骨瘤1例

    作者:何文奇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右髋疼痛1年,夜间或休息加重,口服止痛药可缓解,1个月前疼痛加重,口服止痛药亦不缓解,查体:一般状态可,午后发热38℃,右下肢略萎缩,大转子叩痛,患髋屈曲90°,伸0°.血沉42mm/h,C反应蛋白2.1mg,X线片见右髋臼及股骨上段均有密度减低改变,胸片见陈旧性结核灶,CT见右髋臼顶部鸟巢样病灶(牛眼征)(图1)诊断骨样骨瘤.在CT导引下取出病灶,病理报告为结核.术后抗痨治疗,20d内发热39~40℃.随诊见骨密度进一步降低,关节间隙改变,股骨头变形.终行髋关节融合术.

  • 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选择

    作者:陈聚伍;鲍恒;孙保国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依据压痛点及局封效果和跟骨骨刺综合判断.无明确压痛点又无明显跟骨骨刺则行跟骨钻孔减压;有明确压痛点又有明显跟骨骨刺,并且局封效果好,压痛在跟骨结节则行骨刺祛除加跖腱膜切断术;内踝处有压痛,则同时行胫后神经跟骨内侧支松解切断术;有明确压痛点又有明显跟骨骨刺,但局封效果不完全,则行骨刺祛除、跖腱膜切断和胫后神经跟骨内侧支松解切断术,同时跟骨钻孔减压.结果:21例病人经6~18个月随访,优良率达95.2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选择得当,手术效果满意.

  • 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作者:郑光峰

    在骨疾病治疗中,骨恶性肿瘤切除后及创伤骨折、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大段骨及骨关节缺损的修复重建是骨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几年来应用异体骨修复上述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异体骨材料的创新及志愿捐献者的随之增多,从而促进了骨移植手术的健康发展.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1].

  • 脊柱特发性侧凸的临床评价

    作者:周良安

    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是直的.在枕骨中点(枕外隆突)至骶骨棘的连线上,可由枕骨结节或第7颈椎棘突系一线垂直于地面,正常人线索通过臀沟,并通过各个棘突.脊柱侧凸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随之变化.严重的病例,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移位,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甚至会有截瘫产生.

  • 《骨放射学--正常与早期病理表现的界定》(第5版)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 "中国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行动"2005年国际骨质疏松大定于2005年1O月19~23日在杭州召开

    作者:

  •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北京 生物
  • 济南德泰假肢矫形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

    关键词: 济南 假肢
  • 网上"中西医结合骨科、髋关节外科临床进修生"招生简章

    作者: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