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洪超;刘功安

    [目的]分析显微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1月~2004年12月间2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7例获得随访,按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1例,良43例,可17例,差6例;优良率91%.[结论]MED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镜下手术操作技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提高MED手术疗效的关键.

  • 椎间植骨SRS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初步观察

    作者:王彪;田慧中;刘奋;吕霞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植骨SRS复位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均为Ⅰ度滑脱,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滑脱部位盘环间隙减压,椎间植入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SR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滑脱均得到复位,植骨块全部愈合,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13个月,优27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SRS椎弓根系统操作简便,复位可靠,能充分恢复椎体间高度,盘环间隙减压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充分彻底,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高.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复位 SRS 融合
  • 骨盆部分切除及简单重建治疗骨盆肿瘤的长期疗效随访

    作者:徐前锋;孟凡顺;王孝成;徐华

    [目的]报告11例骨盆肿瘤患者采用骨盆部分切除术后的5 a随访结果.[方法]1996年8月~1998年2月的全部骨盆肿瘤患者11例经骨盆部分切除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1例患者至今无瘤生存,主观满意度高,功能至少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轻强度工作.[结论]骨盆部分切除术及简单重建疗效确切,且相对于其它术式而言创伤相对较小,费用相对较低.仍然可以作为骨盆肿瘤治疗的主要外科手段.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

    作者:王斌;邱勇;朱泽章;俞扬;钱邦平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本组6例,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式:半椎板切除5例,扩大开窗术1例.骨折的关节突均为半椎板切除或椎板开窗椎的下关节突.[结果]1例进行了再次髓核摘除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术,其余5例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关节突骨折值得重视.早期诊断,适当处理,预后良好.

  •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杜世新;贾艳丽;罗邵伟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4例临床资料,探讨诊治手段及评估预后.[结果]9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肌萎缩 颈椎病 诊断
  • 痉挛性脑瘫踝关节外翻与跟行病态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陈哨军

    痉挛性脑瘫罕见原发性踝关节外翻和跟行病态(跟行步态与跟行足畸形),这两者又是痉挛性脑瘫儿足部矫形术较多见的医源性畸形.因此,了解其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与处理,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韩宁;尹望平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common peroneal nerve entrapment)是指腓总神经在腘窝至腓骨颈段受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其病因多种多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本文就近年来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骨延长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飞;王大平;陆伟

    骨延长术(bone lengthening)是指矫正肢体长度不均衡的手段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创伤及骨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导致的肢体不等长疾病[1~3].在骨骼牵引延长的同时,还涉及肢体神经、血管、肌肉及关节等多种组织,是涉及生物学、生物力学、病理生理等学科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操作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4].

  • 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岩;卢世璧;张永刚;刘保卫;刘郑生;肖嵩华;张雪松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1980年以来本院骨科相继进行了记忆合金棒结合椎板下钢丝矫正系统和记忆合金棒结合椎弓根螺钉矫正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共计治疗7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前者后路一期手术矫形共计68例,后者后路一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结果]采用一代系统的68例患者中,完成5 a以上完整随访的58人,Cobb角由术前平均54.2°矫正至25.8°,术后5 a随访时平均28.3°.采用二代系统的5例患者经过1~4 a的随访,Cobb角由术前平均57.8°矫正至17.8°,术后1 a以上随访未见矫正丢失.[结论]利用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的属性,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结合椎弓根钉可以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 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

    作者:张建政;李放;骆洪涛;殷飒;任继鑫;孙天胜

    [目的]探讨应用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行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年峡部裂14例28侧.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同期脊柱融合术14例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该术式的优点、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等.[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与脊柱融合术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所有患者骨性融合、下腰痛缓解.[结论]彻底的清创、恰当的植骨方式和钩钉系统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青年峡部裂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明确的手术适应证.

  • 关节镜对膝关节髁间痛的诊治

    作者:孔庆迎;朱文;杨自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髁间痛的病因并作出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作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16例以髁间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等影像资料和关节镜下表现结合,进行总结后分型,并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结果]膝关节髁间痛可分为6种类型:股骨髁间窝狭窄型;胫骨髁间嵴增高型;胫骨前交叉韧带起点骨赘增生型;关节内游离体嵌顿型;滑膜过度增生型;混合型.关节镜下能将狭窄的髁间窝扩大成形,增生骨赘去除,游离体摘除,增生滑膜刨削.经过2~14个月的随访,髁间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根据Lysholm评分,由术前51.7分增加至89.7分.[结论]关节镜微创术是治疗膝关节髁间痛的有效方法.

  • 皮质外骨桥固定特制假体置换治疗肢体骨肿瘤

    作者:陈继营;王岩;卢世璧;王继芳;毕文志;郝立波

    [目的]确定采用特制假体及特殊植骨方法固定后,假体与骨交界区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皮质外骨桥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和重建有何规律.[方法]44例患者行皮质外骨桥加强固定,带有1~4 cm多孔表面区的特制假体置换.31例患者资料可供分析,以了解植入后固定的效果以及骨桥形成和重建的规律.[结果]31例患者中有25例(81%)形成了有效的骨桥固定,骨桥在股骨后侧和内侧的压应力区形成更为丰富.[结论]在假体与骨端交接区的珍珠面和骨皮质之间良好植骨可有效构建骨桥;骨桥的重建与应力和血运有关;髓内固定、珍珠面、皮质外植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骨桥固定.

  • 青少年脊柱侧凸矫正术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

    作者: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王魁;冀明欣;李世蒙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脊柱侧凸矫正术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力学基础及解剖学基础,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矢状面Cobb's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57例,随诊12~41个月,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67.8°,术后平均21.2°;矢状面畸形胸后突术前Cobb's角平均51°,术后31.7°,平背畸形术前Cobb's角平均10°,术后26.7°;顶椎旋转术前平均3.4°,术后1.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47 mm,术后14.5 mm.[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贯穿脊柱三柱,能有效地控制整个椎体,具有三维固定和矫正功能,是一项矫正力强且安全可靠的技术,有利于对僵硬侧凸的矫正和控制.

  • 儿童长骨骨巨细胞瘤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郭征;王臻;赵黎;李明全;王海强

    [目的]研究儿童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发病,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Enneking分级系统分级,Ⅰ~Ⅱ级采用肿瘤刮除,氯化锌烧灼残腔,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Ⅲ级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在12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儿童患者8例发病率为6.3%.其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例,伴发病理性骨折2例.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2例病理性骨折愈合良好;1例异体骨段移植骨愈合良好,无塌陷及骨折,但患肢短缩2.5 cm,无移植排斥;1例腓骨上端病变行腓骨小头切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2~9 a,平均5.4 a,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肺转移.[结论]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在儿童四肢长骨,刮除、氯化锌烧灼、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可以达到满意效果,而瘤段切除会对儿童肢体发育产生影响.

  • 镁硅玉髋关节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戴闽;聂涛;宗世璋

    [目的]介绍和评价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12髋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翻修方法:髋臼侧均采用异体颗粒骨移植加髋臼增强环罩,股骨侧7例采用定做的长柄股骨假体和现代骨水泥技术,5例采用了紧密颗粒骨植入技术和标准股骨假体.[结果]以上病例经3~5 a随访,无1例发生再移位或再发骨吸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52分提高到54~89分.[结论](1)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不能被作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假体;(2)正确使用植骨和选择恰当的假体,可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

  •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张广泉;罗建平;郑稼;田书建;赵永强;刘继军;金毅

    [目的]探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1年3月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本组获得随访3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a及术后2 a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 a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术后2 a JOA评分与术后1 a无显著差异.[结论]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 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医源性原因分析

    作者:刘效仿;余海波;阮卫钧;平国兴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以提高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方法]将46例髋关节置换后未达平均使用寿命的病例按不同原因进行分类,阐明其失败原因.[结果]本组24例失败病例(52%)由多种医源性原因造成.[结论]各种医源性因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工髋关节不能达到正常使用寿命,加强人工关节理论的学习、提高外科技术和正确选择适应证,合理地为患者选用并置入适宜的人工关节,值得引起临床骨科医生的重视.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建军;傅永慧;孙鸿斌;韩冬;王海义;徐莘香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 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 基因重组BDNF感染脊髓神经干细胞及其表达

    作者:曹延林;罗卓荆;叶正旭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干细胞(NSC)被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目的基因的表达.[方法]用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BDNF)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感染脊髓NSCs,取感染后的NSCs培养液(BDNF条件培养液)培养背根神经结(DRG)和小鼠嗜铬瘤细胞(PC 12细胞)检测培养液中BDNF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培养液中BDNF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感染hBDNF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的NSCs上清中有BDNF的表达,经hBDNF条件培养液培养的PC 12细胞,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变长.经hBDNF条件培养液培养背根神经结,神经元突起伸出,逐渐增多,长度大于神经节直径.[结论]脊髓NSC可直接作为基因靶细胞,被BDNF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有效感染而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BDNF.

  • Ad-hBMP-2转染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细胞的研究

    作者:顾海伦;吕刚;李建军;刘莉;黄涛;原泉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hBMP-2)转染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细胞,分析其对腰椎间盘细胞影响.[方法]成人退变腰椎间盘细胞体外培养,通过免疫组化和染色体分析鉴定椎间盘细胞.利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转染剂量对细胞BMP-2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成人退变腰椎间盘细胞第2代鉴定具有其结构功能.转染后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可见随转染剂量增加BMP-2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Ad-hBMP-2可高效转染体外培养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同时随转染剂量增加BMP-2表达量逐渐增加.

  •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自分泌环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作者:刘勇;郑启新;杜靖远;杨述华;邵增务;肖宝钧

    [目的]观察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自分泌环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反义TGF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G418筛选14 d后获得转染细胞系MG-TGFβ1(-).取MTT法检测转染细胞增殖活性,并观察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结果]与MG-63和空载体转染细胞MG-pcDNA3相比,MG-TGFβ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MG-TGFβ1(-)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数(28.2±5.6)比MG-63组(48.6±8.1)和MG-pcDNA3组(45.2±4.7)明显减少,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体积(83.4±27.4)mm3也明显小于MG-63组(191.3±21.5)mm3和MG-pcDNA3组(204.2±30.7)mm3.[结论]反义TGFβ1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

  • 隔膜引导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煅烧骨对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东生;王永会;董宏朋;王鲁博;王伯珉;李连欣;穆卫东;许世宏

    [目的]研究隔膜引导下VEGF复合煅烧骨(TBC)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0只,建立桡骨干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B组植入VEGF复合的TBC,C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TBC,D组单纯植入TBC.术后第2、4、6、8和12周行X线、组织学观察,测定骨密度并分析其成骨量.[结果]D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差,B、C组中等,A组佳.A组在各时段上其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优于B、C、D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能够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分形理论的骨肿瘤边界特性的研究

    作者:鲁雯;王永栋;赵传华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反映骨肿瘤边界特性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分形理论对骨肿瘤边缘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边缘组织的浸润性生长.[结论]分形维数从某种意义上表征了骨肿瘤的边界特性.

    关键词: 分形维 骨肿瘤 边界
  • 高压氧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学变化实验研究

    作者:常巍;程少华;宋跃明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并探索高压氧治疗后骨修复的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 mg/kg.第7周起,模型组兔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高压氧治疗,1次/d,2周1个疗程,共6周.观察实验前及实验后第2、4、6、8、10、12周病理学改变.[结果]6周时股骨头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12周时骨小梁周围出现较稀疏的骨母细胞,并发现重长的骨细胞及胶原纤维.[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骨修复.

  •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三维CT研究

    作者:李连永;赵群

    [目的]利用髋关节的三维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AA)的改变.[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正常侧髋作为对照,测量髋臼的前倾角.[结果]正常侧髋臼AA为(10.0±4.7)°,脱位侧为(18.1±4.5)°,P<0.01.按年龄分组,正常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9.2±4.3)°,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0.6±4.9)°,P=0.34.脱位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16.2±4.5)°,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9.2±4.1)°,P=0.03.[结论]三维CT能清晰地显示幼儿DDH髋臼的形态.脱位后,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加,且脱位时间越长,髋臼前倾越明显.了解髋臼的前倾情况,对DD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髋臼发育不良髋臼缘生物力学测定

    作者:马虎升;孙正义;王栓科;周英杰;张俊;石福明

    [目的]证实由于兔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被髋臼所覆盖的面积减少,股骨头的球状关节和髋臼的舟状关节负重面趋于集中,头臼关节不能耐受高度集中的强大的机械应力作用,终导致髋关节脱位.[方法]本实验利用七V13型数据采集记录仪、X线片和组织病理切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髋关节进行力学测定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髋臼缘软骨逐渐发生退变和变形,髋臼缘A、B、C、D 4点位置,所受应力均有变化.对照组和实验组,t检验,P<0.01.[结论]本实验对髋臼发育不良兔髋臼缘力学测定,可以推测人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机理和原因与髋臼发育不良有密切联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探讨(附180例分析)

    作者:潘志雄;柯扬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拇指发病为多见,其次是中指和环指,因其伸屈活动过程中发生"咔嗒"弹响声故名"弹响指",又因屈指时可突然屈似扳机样,俗又称为"板机指".患者由于患指关节周围疼痛和手指屈伸活动受限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病症以往多采用中草药外洗、外敷、按摩以及局部药物封闭注射等保守疗法治疗,但其疗程长而且病情易反复,更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需采用手术,切除腱鞘滑车、松解狭窄腱鞘,而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疗效也常不尽如人意,作者自2002年7月~2005年1月,采用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80例,因其损伤小,方法简单,疗效肯定,颇受患者欢迎,现就此疗法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 1例重度僵直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

    作者:刘祖德;张清港;王长峰;田纪伟;袁文

    1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自幼发现胸腰背部呈左侧凸及后凸畸形,于1998年在外院行T11~12半椎体切除术.术后感觉脊柱畸形呈进行性加重,腰背部后凸逐渐增大,运动及坐、立久后出现腰部明显疼痛,并感觉右下肢缩短、增粗.

  • 颈椎附件骨样骨瘤1例报告

    作者:施建东;洪加源;丁真奇;康两奇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7岁,农民,因"左颈部酸痛伴活动受限半年"而入院.晨起酸痛加重,四肢活动正常.

  • 腰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李桂耘

    腰痛由多种原因引起,在临床上极为常见.2000年1月~2003年12月作者共收治103例腰痛患者,通过辨证分型实施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尺骨短缩伴桡骨头脱位1例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张大伟

    施某,女;14岁.发现右肘部外侧包块并逐年长大5a.曾去几家医院诊疗,诊断为"桡骨头脱位",拟作桡骨头切除.因家长不同意,于2003年1月4日来本院治疗.患者母亲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检查双膝关节上下方均可触到多个骨性隆起包块.右肱骨外髁外侧可触到隆起的桡骨头.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转均不受限,腕、手部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显示,双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有多个骨软骨瘤.右尺骨远端肿瘤累及骨骺,短缩约29 mm,尺骨近1/3呈弓形向桡侧弯曲,肱桡关节脱位,桡骨头位于肱骨外髁外侧.

  • 矮身材和侏儒症的双下肢内外结合延长术(附638例报告)

    作者:夏和桃;彭爱民;韩义连;秦泗河;石文元

    [目的]为低于身高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的成人矮身材、侏儒症、有增高愿望的志愿者实施双下肢延长术,满足患者对合理身高的追求,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融入社会(求职、婚姻等)的机遇.[方法]根据Ilizarov提出的牵拉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应用自行研制的带锁髓内钉与外固定延长器系统[1](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with external fixator for limbs lengthening,IEFL),为638例矮身材和侏儒症实施双下肢延长术.术后第8d始,以0.5~1.0 mm/d的速度延长,达到所需增加高长度后,插入髓内钉远端锁钉,拆除延长器.在延长期和骨功能重建期内,增加应力刺激,进行规范有益的功能训练,促进骨和肢体功能恢复.[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2.5~8a,平均4 a,增加身高8~26 cm,平均9.6 cm.根据客观、功能、主观、症状4个指标评分评定,优99.53%,良0.31%,差0.16%.发生并发症48例(56个肢体),占7.52%,其中轻度5.96%,中度1.09%,重度0.47%,至今尚未发现后遗症.[结论]IEFL技术是在Ilizarov生物学理论、技术和器械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与完善,是进行大幅度(>10%)肢体延长(增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伴有膝内翻者还能同期矫正畸形.

  • 本期继续教育测试题

    作者:

    关键词: 继续教育
  •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北京 生物
  • 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杂志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骨科 相关研究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