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作者:刘春丽;何志晶;黄华;李美晶

    [目的]通过对76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探讨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程序及模式.[方法]在术后护理中采用体位、局部护理、并发症预防及科学的康复训练.[结果]76例病人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 骶管内滴注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作者:潘东升;刘鸣;刘衡;佟言

    [目的]介绍骶管内滴注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自1997年~2003年3月骶管内滴注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5例.[结果]随访6~18个月,优84例,良16例,可1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骶管内滴注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刘维钢;陈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意义.[方法]对76例83膝有外侧支持带挛缩、髌股对合关系紊乱的膝关节OA患者,在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的同时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83膝平均随访3.8 a,总优良率83.13%,较本组前期报道的75.41%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加外侧支持带松解,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所致的应力失衡,阻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增加髌骨活动度、改善疼痛症状及关节伸屈功能.对老年膝内翻的患者,只要有外侧支持带挛缩,不应忽视松解的必要性.

  •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附32例病例报告)

    作者:邵珠同;倪义涛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2例2001年3月~2003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内均获得牢固融合,无骨不连发生,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肱三头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病因探讨(附3例报告)

    作者:庞忠训;邓贞建;彭方敏;张启文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肱三头肌挛缩症病例行挛缩组织切除松解治疗,并对挛缩组织进行形态学、病理学分析.[结果]手术切除挛缩带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病理检查见:挛缩带外观类似肌腱,组织结构为平行排列成熟的胶原纤维,周围肌肉玻璃样变性.[结论]肱三头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肩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手术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髋关节镜外科进展

    作者:刘义;向阳

    髋关节是一个深在的杵臼关节,由于早期对它的病理及解剖知识的缺乏,使得髋关节镜的发展落后于其它关节镜的应用.1931年Burman第1次介绍了髋关节镜.后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直到近20年来,随着髋关节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关节病变认识的加深,关节镜的应用才迅速发展起来,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扩大.本文就髋关节镜在关节损伤、股髋撞击症、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等病变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椎间盘基质代谢

    作者:赵勇;王宸

    临床上因椎间盘退变而引起腰腿痛患病率高达60%~80%,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占总人口数的5%[1~2].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虽然目前对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随着近年来对椎间盘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力学等认识的进展,以及实验设备的改善和实验手段的改进,对椎间盘退变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对椎间盘基质的代谢及其调节的认识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就椎间盘基质的组成及退变时成分的改变和IL-1Ra对退变椎间盘基质代谢的调节做相关总结.

  • 基因治疗促进脊柱融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智勇;邝冠明;郑召民

    下腰痛(low back pain)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70%~90%的人一生中会经受腰背痛的折磨,其中10%~20%会发展为慢性下腰痛.脊柱融合术至今仍是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下腰痛患者所采取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等原因接受脊柱融合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加,随着此类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主要的是假关节发生率高、临床疗效不佳[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脊柱融合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包括内固定器械的广泛应用及融合技术的改进等,Bono等对过去20年发表的文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上述技术改进对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均无显著影响[2].这些研究结果促使人们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提高融合率.随后研究的重点逐渐集中在通过生物学方法改进骨移植材料方面.

  •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路闯;袁宏伟;陈向荣;代振动

    习惯性髌骨脱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程越长,引起的损害就越严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杨万石;王少波;赵晓奎;王大民;王强;肖克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 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 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 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 经椎弓根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

    作者:鲍磊;周雪峰;海涌;马华松;宋志;邵水霖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单椎体复位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17例,12例为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5例伴有腰椎Ⅰ°滑脱,3例为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SF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9例,2例伴有腰椎Ⅰ°滑脱.[结果]26例经12个月~5 a(平均28个月)随访,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良率:中华长城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组为100%,SF系统节段内固定组88.9%,总优良率96.2%.[结论]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固定可靠,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联合截骨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

    作者:吕洪海;王彭;张敏;薛克修

    [目的]讨论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次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采用Pemberton手术+改良沙氏+股骨上段截骨术的联合截骨治疗,进一步阐明再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随访时间1~9 a,优5髋(5/9),良3髋(3/9),1例术后髋关节外展受限,关节轻度强直(1/9).髋臼指数由手术前的31~43°(平均32.5°)减少到手术后的5~19°(平均11.2°);CE角由手术前的-10~10°(平均-0.2°)增加到手术后的37~49°(平均41.2°),对照健侧髋关节,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由手术前的0%(平均0%)增加到手术后的86.2%~135.1%.[结论]单一的手术方式是不能治疗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联合手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前明确脱位后的关节状态以及手术中的仔细操作也非常重要.

  •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史振才;李子荣;张念非;孙伟;介国斌

    [目的]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对本科于1985年5月~2003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1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随访.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及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者分别为29例(31髋),90例(107髋).所有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早期使用的国产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86.7%的股骨柄假体出现松动.全骨水泥THA,50%髋出现了髋臼杯假体松动,62.5%髋股骨柄假体松动,25%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混合型(Hybrid)THA,未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的松动.非骨水泥THA,除1例外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应慎重选择,可适用于老年、日常活动量小的患者;而对于年轻患者,非骨水泥型THA为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混合型(Hybrid)THA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全骨水泥型THA应很少使用.

  • 先天性胫骨缺如伴重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牵伸治疗1例(附文献综述)

    作者:秦泗河;李承鑫;吴鸿飞;周育松

    [目的]观察用膝关节牵伸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缺如伴重度屈膝畸形的效果.[方法]1例先天性右胫骨完全缺如,股骨下端呈叉状,腓骨头与股骨下端形成不稳定的膝关节,伴屈膝畸形95°,于1岁半实施股骨下端修整术,5岁和8岁时分两期安装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牵拉矫正屈膝畸形达到伸膝0°位,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成膝关节,拆牵伸器后装配能稳定膝关节的下肢补高矫形器行走.[结果]首次膝关节牵伸术后5 a 3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腓骨已出现胫骨化的趋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组成的膝关节已稳定在0°位,患肢配戴补高矫形器能徒手行走.[结论]膝关节牵伸技术,可有效的矫正先天性胫骨缺如伴发的屈膝畸形,安装带膝关节铰链的牵伸器,可将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控制于中立位,在长期生理性行走应力的刺激下,腓骨发生了胫骨样的变化,可发育成具有类似膝关节形态的结构,整个患肢由于正常的行走使用而得到良好发育.

  •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张卫;朱正兵;谭远超;刘峻;邵诗泽;张恩忠;罗永忠

    [目的]研究和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间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应.[方法]对62例腰椎峡部裂并腰椎滑脱的患者施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间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神经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本组62例平均随访24.3个月(17~35个月),术后与术前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后与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间融合术具有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保持椎间隙生理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等优点.

  •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报告

    作者:黄相杰;高广凌;谭远超;周志高;刘德忠;焦明航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初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MIS技术为68例72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4例,其中双侧3例;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其中双侧1例.[结果]手术切口长7.5~11 cm,平均9.28 cm;术中出血量200~480 ml,平均280 ml;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3分.在以往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中,选择病种、性别、年龄、术前Harris评分相近的患者68例72髋做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1)切口MI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3)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采用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较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 早期半椎体切除Apofix椎板钩加压固定治疗小儿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

    作者:熊斌;任德胜;吴欣乐;易申德

    [目的]介绍早期半椎体切除Apofix椎板钩加压固定治疗小儿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方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5例先天性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患儿的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回顾性随诊分析.[结果]5例半椎体均切除充分,术后侧凸和后凸Cobb's角较术前平均减少12.5°.随访8个月~2 a 6个月,侧凸和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早期半椎体切除并Apofix椎板钩加压固定是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简单有效的方法.

  •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李宏伟;马远征;鲍达;刘海容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 min以内、60~120 min、大于120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 ml,400~800 ml,>800 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 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常增林;崔新广;刘近举;青光恒;李锋

    [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效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10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腱反射异常8例,1例全瘫.[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4个月.15例患者疼痛缓解,10例术前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正常;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6例能够行走,3例行走未恢复,但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肿瘤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23.8%.[结论]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或保护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顽固的脊柱疼痛.

  • 转子下外展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内翻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玉昌;于振武;王汉林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内翻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21髋)先天性髋内翻行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术,术后平均随访13.6 a.[结果]所有股骨头骺板早期闭合,平均10.6(5~13)岁;股骨颈部三角骨块于术后5(3~10)个月闭合;14髋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股骨颈短缩;1例术后6 a发生膝外翻.[结论]手术促进股骨近端骺板和三角骨块早期闭合,稳定髋关节,但引发髋关节周围形态的畸形.截骨同时行股骨大转子骺阻滞是防止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的方法之一.

  •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

    作者:吴其常;王宇;张大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 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骨肿瘤切除3例.分别采用肢体短缩加骨段截骨延长,或加骨段输送延长,或单纯骨段截骨输送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1 a以上随访,骨缺损治愈,骨感染消失,皮肤创面消灭,肿瘤无复发,无附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大段缺损的简单而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术式可简化治疗过程,缩短治愈时间.

  • 双踝角测量及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璇;陈挺;范青;张自明;陆美玲;杜青;张菁

    [目的]报道对正常婴幼儿足双踝角(FBM)的研究,并总结应用双踝角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病变程度进行分类与治疗评估的经验.[方法]测量足印长轴与内外踝的内上夹角为双踝角.2002年6月~2004年4月,测量正常儿140足(70人),测量马蹄内翻足患儿60足(30人).[结果]正常组婴幼儿足印双踝角平均86.5°,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印FBM:Ⅰ类FBM角平均73.2°;Ⅱ类FBM角平均66.5°;Ⅲ类FBM角平均54.7°.所有经保守治疗成功病例治疗后FBM角平均84.4°,基本接近正常婴幼儿FBM值;先保守治疗再手术软组织松解的病例,术后FBM角平均78.5°,外观基本满意.其中全部Ⅰ类、80%Ⅱ类和30%Ⅲ类患足均经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20%Ⅱ类和70%Ⅲ类患足经保守治疗后因畸形矫正欠佳,再行软组织松解手术.[结论]采用FBM角对婴幼儿马蹄内翻足患儿畸形程度进行分类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种操作简便、客观、可重复使用的临床分类及评估标准,对于婴幼儿马蹄内翻足治疗前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实际使用意义.

    关键词: 马蹄足 双踝角 足印
  •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

    作者:李东升;冯峰;黄满玉;古建立;张志勇;郭建刚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1996年10月~2001年11月,采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2例.[结果]随访时间分别7 a 5个月,3 a 4个月,其中1例术后肿瘤复发,并出现假体松动,另1例术后感染,并出现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结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需慎重,手术医院的综合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勉强手术所带来的结果有时是灾难性的.

  • 腰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刘团江;吴起宁;周劲松;贺宝荣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及椎间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间对45例具有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的病人进行了椎间盘造影,共101个椎间盘,45例中依据椎间盘造影的结果行椎间360°融合手术18例,保守治疗27例.所有病例全部进行了MRI和CT检查.观察造影图像和MRI表现,记录诱发痛,随访手术组和保守组的疗效.[结果]45例中2l例出现了诱发痛(47%),101个造影椎间盘中有21个椎间盘出现诱发痛(21%);21例诱发痛阳性的病人中18例接受了360°融合手术,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3~10个月),术后1l例病人腰痛完全消失(11/18,优:61%),4例疼痛基本消失(4/18,良:22%),3例腰痛无变化(3/18,差:17%);3例诱发痛阳性的病人和24例诱发痛阴性的病人行保守治疗,在同期随访中,1例腰痛完全消失(1/27,优:4%),10例疼痛基本消失(10/27,良:37%),16例疼痛没有变化甚至加重(16/27,差:59%).[结论]腰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确定为疼痛原因的椎间隙实施椎间360°融合手术可以消除病人的疼痛,近期效果比保守治疗好.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亚;蔡锦方;李振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Ⅰ组),I/R组(Ⅱ组),I/R+生理盐水组(Ⅲ组),I/R+rHuEPO组(Ⅳ组).取血浆测定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取骨骼肌标本测定髓过氧化酶(MP0)活性、湿重/干重比(Wet/dry).[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P<0.01);Ⅳ组血浆及骨骼肌各项测定指标较Ⅱ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Ⅲ组和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HuEPO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脊柱矫形器测力监控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朱波;王志彬;李文成;白人骁;师宜健

    [目的]利用容珊原理研制支撑杆电子数显测力监控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新型脊柱矫形器,对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驼背畸形患者进行矫形治疗,探讨矫形器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利用容珊原理研制位电容-压力传感器,组装成支撑杆测力监控装置.(2)应用该装置对新型脊柱矫形器进行作用机理研究,对10名正常人进行模拟测试,获得力学参数值,用以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对比变化量.(3)应用装有测力监控装置的矫形器对13例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驼背畸形患者进行矫形治疗,临床观察2周,测定其身高、驼背畸形角度、柄耻间距及剑耻间距的改变情况.[结果]利用支撑杆测力监控装置进行实验研究显示,新型脊柱矫形器是一种组合加力装置,其矫形作用是由牵引力和挤压力共同完成的.其牵引力约为4 kg,挤压力约为18 kg.临床研究显示患者身高的改善幅度为2~16 cm,平均6.1 cm;X线片显示驼背畸形角度平均改善12.1°;柄耻间距平均增长5.1 cm,剑耻间距平均增长4.3 cm.[结论]该支撑杆测力监控装置不仅能科学地探索矫形器支撑框架的力学规律,还能对其支撑力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较好的解决了脊柱矫形治疗中的定量问题.

  • 左跟腱钙化1例报告

    作者:王振平;李增春

    患者,男性,59岁.因"左足跟酸胀不适反复发作十余年伴乏力1个月"就诊.伴有跛行,弹跳无力,无疼痛、发热等其它不适.追问病史,患者左跟腱曾于50 a前被异物割伤,当时仅作简单包扎而未到医院正规治疗,后伤口愈合,但一直感左足跟处酸胀不适,未作处理.

  • 第3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随访

    作者:周乙雄

    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骨水泥充填固定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应用以来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骨水泥的充填技术对假体远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文献报告第2代骨水泥技术的远期效果要明显优于第1代骨水泥技术,而第3代骨水泥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以来其远期效果国内外文献报告都较少.

  • 首届北京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闭幕

    作者:

    金秋时节,首届北京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于2005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主办,英国女王大学、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俄罗斯库尔干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办,法国SKAP(1863)集团协办,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承办.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王澍寰院士,王亦聪、邱贵兴、罗先正、李起鸿、宁志杰、Shevtsov、Paley等教授分别为大会的胜利召开致贺辞.

  • 本期继续教育测试题

    作者:

    关键词: 继续教育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科简介

    作者:

    本院骨科为武警部队医学专科中心,是武警部队及武警总医院的重点学科,位于海淀区永定路路口向北100 m路西.中心成立于2001年底,是武警部队开展各种创伤、骨病和各种畸形治疗早、种类全、病例多的单位.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数百例,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近几年来,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在军内率先开展了生长期复杂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前后路矫治、脊柱和骨盆肿瘤的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关节置换、髌骨软化症的治疗、颈柱病前后路手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严重腰椎滑脱手术、骨盆倾斜分型矫治、肢体延长矫治和肘膝关节强直治疗等,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疗效.现中心主任叶启彬教授,为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特聘首席专家.

  •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北京 生物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