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作者:陆铁;杜心如;刘宝兰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对37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监测、控制血糖,在手术前后使用胰岛素,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7例患者,25例术前或术后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满意,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在手术前后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基本正常水平以利于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骨盆环重建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作者:刘建军;李大廉;李玉华;赵军华;王敏;黄志远;欧阳林蔚;盛斌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骨盆环重建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17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对前、后环严重损伤者行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固定重建骨盆环,合并脏器损伤Ⅰ期修补处理.[结果]随访13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方法恢复解剖关系,合并内脏损伤,Ⅰ期处理,疗效满意.

  • Scheuermann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峰;阮狄克;何勍

    Scheuermann病,又称青少年驼背,以中胸段椎体楔形变为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引起青少年结构性后凸畸形的疾病[1],由丹麦医生Holger Scheuermann于1920年首先描述,其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文献报道,Scheuermann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8.0%,一般情况下,如果Scheuermann病能在患者骨骼发育成熟以前被及时发现,那么支具治疗常常能够获得成功.

  • 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梁定顺;倪斌

    在2000年报道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变、肿瘤、创伤等.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要求:(1)彻底减压;(2)牢固固定和骨性融合,防止颈椎不稳造成新的损害.但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4].

  • 人工关节术后松动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郑稼;金毅;赵炬才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并成为术后返修术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致病因素基本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松动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

  • 遗传因素在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谭平先;李健;颜登鲁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脊柱疾患,包括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段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症及脊柱滑脱症等,临床表现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增加,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一大疾病.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作者:钱列;贾连顺;陈雄生;邵将;严望军;曹师峰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 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 显微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体会

    作者:祁全;毕郑钢;赵承斌;吴滨奇;王鑫;王志杰;刘伟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腰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其中MSLD治疗45例,MED治疗32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并发症、住院日、疗效等指标.[结果]2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了90%以上,无显著差异,MED切口长度明显短于MSLD,而后者在手术时间上明显少于前者.[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但比较之下MED适应证明显受限,技术方法未见明显优势,MSLD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的疗效与不足

    作者:王飞;陈竞清;陈百成;高石军;邵德成;李彤

    [目的]探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000~2004年因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于本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19例,年龄47~54岁,随访时间6个月~4 a.术前及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腓骨小头高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后外侧稳定性测试,术后患者以五点问卷法评价术后关节稳定性的改善情况.[结果]股骨-胫骨角术前184.5°~197°,术后167°~176°;腓骨小头高度术前7.73~18.5 mm,术后-3.5~10.7 mm;胫骨后倾角术前2°~17°,术后-4°~13°;HSS评分术前48~68分,术后60~91分(P=0.00).后外侧的稳定性测量术前Ⅰ度损伤16例,Ⅱ度损伤3例.术后Ⅰ度损伤9例,Ⅱ度损伤10例(P<0.05).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的问卷4例明显提高,9例有提高,6例与术前相同.[结论]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合并膝外摆的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可能受到膝外摆步态、胫骨后倾角和腓骨小头高度改变的影响.

  • 成人严重先天性髋脱位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赵建宁;郭亭;周利武;吴苏稼;曾晓峰;施鑫;陆维举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3例CroweⅣ级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进行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在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0分,患肢长度平均延长3.1 cm,有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短期未出现假体失败现象.[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严重先天性髋脱位可以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王伟;王剑锋;郝花;周斌;吴昊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10月对18例28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30.5°,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13.5°.本术式与传统Mitc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1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 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8足,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优24足,良3足,差1足,优良率为92.9%.术后负重X线片测量HVA 15.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5°.[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1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1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作者:惠正广;辛兵;施伟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1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 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并发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方法

    作者:李东升;张志勇;黄满玉;冯峰;古建立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并发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并发骨折17例,其中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尤文氏肉瘤1例,造釉细胞瘤1例,骨转移瘤8例.采用Ⅰ期外固定并化疗,Ⅱ期瘤段切除重建术4例;Ⅰ期行肿瘤病灶清除功能重建术11例;Ⅰ期截肢1例,Ⅱ期截肢1例.[结果]随访时间12~88个月,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中,肺转移死亡2例,其中1例局部复发;骨转移瘤8例中,死亡4例,其中1例局部复发.[结论]化疗敏感的原发恶性肿瘤并发骨折主张优先考虑Ⅰ期外固定并化疗,Ⅱ期瘤段切除重建;化疗不敏感的骨巨细胞瘤及骨转移瘤并发骨折应Ⅰ期行病灶清除功能重建.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早期观察

    作者:赵廷宝;卢兆桐;赵凌云;陈秉耀;张云昌;张晓君;刘鑫;孟庆溪;林世德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共培养及其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胎龄4~6个月的引产胎儿的嗅鞘细胞,分别培养至传代后再共培养,将共培养的混合细胞通过手术直视下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结果]8例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联合移植,并获得l~6个月的随访,所有接受细胞移植的8例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其中1例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深浅感觉恢复,其余7例比细胞移植前无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共培养两者之间无相互抑制现象,近期观察二者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安全的.

  •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

    作者:李晨光;王拥军;施杞;胡志俊;周泉;刘梅;周重建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5、7个月模型组和对照假手术组,每组10只,通过破坏大鼠颈部肌肉、韧带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按月取材.各组椎间盘HE、Toluidine blu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用体视学分析软件、Dissector自动计数法分析软骨终板内血管芽的数量、面积和软骨终板的厚度,Miyamoto分级法综合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透射电镜观察椎间盘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假手术组比较,3个月造模组动物颈椎间盘已开始退行性变化,纤维环板层结构紊乱,关节软骨钙化层增厚,软骨下血管明显减少;5个月模型组髓核完全纤维化,纤维环板层状结构消失,血管芽稀少,血管壁充血曲张;7个月模型组椎间盘内部结构与5个月模型组相似,部分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在电镜下,3个月造模组椎间盘细胞,细胞表面突起减少,细胞器稀少,胞质内有脂滴,可见到凋亡细胞形成的凋亡小体.5个月和7个月模型组椎间盘组织中细胞较少,基质中胶原纤维断裂,可见到许多坏死空化的细胞.[结论]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都出现典型的退变形态学变化,随着造模月份的延长退变程度越严重;早期和中期退变椎间盘中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在退变的晚期可观察到坏死细胞.

  • 降钙素防治骨质疏松模型兔的人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锋;方忠;熊伟;李光辉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兔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 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胡宝山;丁悦;李春海;刘尚礼;吕浩然;叶伟

    [目的]检测退变椎间盘内EDA+Fn的表达,探讨损伤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人腰椎间盘退变临床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均发生退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目标条带.[结果]正常椎间盘内没有EDA+Fn的表达,而退变椎间盘内均有EDA+Fn的表达;中重度退变者EDA+Fn的表达较轻度退变者为多(轻中度组间P=0.016<0.05;轻重度组间P=0.007<0.05),中重度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别(P≥0.501).[结论]EDA+Fn在退变椎间盘内有较高表达,直接证明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 新型骨替代材料-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吴一民;陈建庭;金大地

    [目的]研究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第3代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珍珠层(实验组)、橡胶(对照组)的材料浸提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BrdU核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代谢活性.[结果]实验组细胞形态及细胞结构良好、细胞膜完整;对照组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膜及胞浆内细胞器均有破坏;BrdU及MTT检测结果显示珍珠层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性无阻滞作用.[结论]珍珠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 威灵仙注射液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软骨组织形态和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飞雁;王旭;黄加张;夏军;顾湘杰

    [目的]探讨威灵仙注射液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软骨的组织学、胶原表型和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S组、D组和K组,S组和D组分别注射威灵仙注射液和生理盐水,K组空白.分批处死动物取关节软骨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SOFC双染色,Mankin评分比较各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关节软骨基质Ⅰ、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各组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组在各时段的评分均优于D组和K组;S组在各时点Ⅰ型胶原阳染面积低于D组和K组,Ⅱ型胶原阳染面积高于D组和K组;S组软骨在各时间点损伤程度都低于D组和K组,K组和D组损伤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威灵仙注射液可维持和促进软骨合成蛋白多糖与Ⅱ型胶原,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 恶性骨肿瘤来源成纤维母细胞促进溶骨作用

    作者:孙嗣国;马保安;周勇;张明华;范清宇

    [目的]检验恶性骨肿瘤来源的成纤维母细胞是否能够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及其溶骨作用.[方法]酶消化法从肿瘤组织中分离成纤维母细胞并作体外培养.细胞传代后,一部分成纤维母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分别加入M-CSF、骨保护素(OPG)及抗TNFα中和抗体.同时,作者还应用了Transwell系统检验可溶性促溶骨性因子的表达.培养结束后检测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的表达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并比较各组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另一部分成纤维母细胞单独培养,RT-PCR法检测其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在M-CSP存在的条件下,2种细胞共培养组分别于14、21 d观察到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形成;大剂量OPG彻底阻断TRAP阳性多核细胞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而大剂量抗TNFα中和抗体对成纤维母细胞支持的破骨细胞形成未显示抑制作用.RT-PC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来源的成纤维母细胞能够表达RANKL和TNF-αmRNA.[结论]在M-CSF存在的条件下,恶性骨肿瘤来源的成纤维母细胞通过表达RANKL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及其溶骨作用.

  • Survivin基因干扰RNA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鲲;杨述华;刘红云;吴强;傅德皓

    [目的]观察Survivin基因siRNA表达载体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Survivin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 2.1-neo-Survivin,转染骨肉瘤细胞系MG-63,筛选稳定表达的克隆,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Westo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后MG-63细胞Survivin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其抑制率分别为85.08%和81.14%;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培养48 h后与空白组比较,抑制率达63.41%;吖啶橙染色显示转染组细胞出现明显核碎裂等凋亡改变,转染组凋亡率为24.54%.[结论]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第1跖骨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

    作者:宋朝晖;张英泽;韩长伶;张奉琪;吴昊天;赵立力;姚双权;韩久卉

    [目的]探讨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足母)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足100只,(足母)外翻足82只,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l、2跖骨间角(first 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到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第2跖骨的长度,分析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足和(足母)外翻足籽骨与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与第2跖骨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35±0.02,0.39±0.03(P>0.05),正常足籽骨位置不同分级之间与HVA和IMA无明显相关性,在(足母)外翻足中籽骨脱位与HVA、IMA明显相关.[结论]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足母)外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行(足母)外翻矫正术时应注意籽骨系统的矫正.

  • 腰椎管狭窄症下肢微循环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秦德安;张佐伦;李晓芳;刘峰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下肢微循环在不同情况下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50例患者,用WX-6型微循环诊断仪,在术前、术后7~10 d和3~6个月检测足(足母)趾循环,结果与30例健康者比较,做均数q检验;病例组术前按跛行距离分0~100 m和300~400 m 2组,比较2组微循环指标,做均数t检验.[结果]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10 d和3~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血液流态改变灵敏.[结论]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致下肢微循环障碍是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原因之一,术后下肢微循环及症状改善明显,微循环检测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的客观手段.

  • 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陆声;徐永清;丁自海;钟世镇;侯东升;李忠华

    [目的]为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器械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30例干燥腰椎标本,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测量腰椎椎板上缘及下缘的厚度,椎板关节突螺钉的长度.通过影像学测量椎板的内倾角和下倾角.[结果]椎板的上缘薄而下缘厚.从L1~5椎板的厚度、螺钉的长度及从内倾角逐渐增加,而下倾角逐渐减小.[结论]上缘的厚度太薄不适合螺钉的放置.从L1~5使用4.5 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是安全的,但应该在椎板的下缘置入.注意下倾角和内倾角的变化.设计的瞄准器应该具有调节角度的装置.

  • 股骨假体周围骨缺损的翻修

    作者:严世贵

    随着髋关节置换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使用时间不断延长,髋关节的翻修数量和翻修难度亦随之上升.2000年,全美共行183 000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翻修手术31 000例,占17%左右,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统计结果.

  • 从微创到无创-读"医用冲击波"有感

    作者:秦泗河

    近日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一部由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孙西釗教授主编、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用冲击波"专著,信手取来翻阅,专著中的新颖内容立即吸引了我,购买后,细读了这部90余万字专著的某些章节,获得了很多新知识,方知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医用冲击波的专著,对微创外科的理念与发展方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 《骨科学名词速查手册》内容提要

    作者:

    关键词: 科学名词 手册
  • 发扬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风尚

    作者: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好科学
  • 防治股骨头坏死取得进展

    作者:

    关键词: 防治 股骨头坏死
  • 全球学术造假日趋严重

    作者:

    关键词: 学术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