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接骨板前置桥接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

    作者:刘大林;蒋才庆;林鋆;陈韶峰;万马;葛俊华;贺忠杰

    [目的]探讨接骨板前置桥接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2006年3月对37例不稳定性锁骨中1/3段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接骨板前置桥接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9~69岁,平均43岁.骨折属于锁骨中1/3段骨折,均为闭合伤.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受伤,无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X线片显示:骨折呈粉碎状,骨折端有一或多枚碎骨块,骨折断端均有移位,且都有锁骨骨折重叠.[结果]病人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月,平均1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血气胸.术后平均12周达骨性愈合.按所选评定标准,本组优29例,良6例,尚可2例,差0例.无螺钉松动及拔出现象,优良率94.59%.[结论]应用接骨板前置桥接内固定,可以减少接骨板的预弯难度,有利于增加接骨板的强度、螺钉的把持力,加强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桥接固定又可以保护骨折处血供,减少骨折不愈合,是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处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 峡部裂上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谢小平;林海;萧文倩;韩玉健

    [目的]探讨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特点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9例伴有峡部裂的上位腰椎爆裂性骨折,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经椎弓根固定术或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的方式治疗.[结果]前路手术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7个月,后路手术6例,内固定器取除术后平均随访15.8个月.全组病例峡部裂腰椎未发生滑脱征象.[结论]对于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与峡部裂腰椎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术式.

  • 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

    作者:沈波;黄伟杰

    [目的]比较微创复位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Schatzker Ⅰ-Ⅳ型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1组为微创组,另1组为传统手术方法组;观察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情况.随访6~61个月,平均24.1个月.[结果]微创组平均切口长6.34 cm,平均出血量33.87 ml,术后1 a功能优良率92.86%;传统组平均切口长14.1 cm,平均出血量118.42ml,术后1 a功能优良率82.86%.[结论]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与肿胀轻、外观疤痕小、复位与固定满意、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关键词: 微创 胫骨平台骨折
  • 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外髁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尚延春;张江涛;崔卫洁;陈海龙

    [目的]探讨同侧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以来收治同侧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23例,均行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应用张力带原理钢针、钢丝固定,股骨外髁骨折采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2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判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髌骨骨折合并股骨外髁骨折为同一损伤暴力持续作用所导致的2个部位骨折,解剖复位、可靠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经验及探讨

    作者:李海军;郭志辉

    [目的]探索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救治的特点.[方法]对1998年2月~2004年12月,本院救治的51例肢体主要血管损伤进行了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除2例腘动静脉损伤,1例股动静脉损伤截肢;2例股动静脉损伤死于其它合并症外,其余均获成功.[结论]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肢体 血管损伤 救治
  • 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作者:王华松;刘曦明;陈庄洪

    [目的]报告一种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方法.[方法]运用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治疗23例尺骨鹰嘴骨折.[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愈合,术后6~8周复查及随访,患侧肘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与健侧对称,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为简便,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交锁髓内钉并单侧皮质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合并骨缺损

    作者:陈海龙;尚延春;郑九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并单侧皮质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用交锁髓内钉及单侧皮质钢板固定,折端给予充分植骨,根据折端骨质缺损大小情况,分别于术后3d和1周将患肢放于CPM机上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25例经治疗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2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钉及单侧皮质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骨不连合并骨缺损固定牢固,软组织剥离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勿需辅助其它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症状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丁文元;李华

    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是一种少见病.首例文献记载的胸椎间盘突出来自于1911年的1例尸检报告.胸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名称是Mixter等在1934年首先提出来的.本症的发病率仅占整个脊椎椎间盘突出症的0.25%~0.75%.Benson报道占椎间盘突出症的0.5%.该病发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较困难,延误诊断时有发生.近20年来随着CT扫描和MRI检查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同时亦发现大量无症状性胸椎间盘突出及胸段多间盘病变.由于部分患者为无症状胸椎间盘突出,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患者无需手术,故手术率仅占整个脊椎椎间盘手术的0.22%~1.5%[2].据报道,症状性胸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thoracic disc,PTD)发生率为每年百万分之一,仅0.02%~0.18%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3].Singounas(1992年)报告胸椎间盘突出并脊髓压迫的发生率仅在0.15%~0.8%,T8~9椎间盘突出常见.

  • 突出椎间盘的再吸收

    作者:马江涛;范顺武

    自从Guinto首次报告突出的腰椎间盘自发性再吸收以来,有关这方面的临床观察和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其结果证明了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的存在,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颈椎生物力学模型的应力及进展

    作者:郭翔;倪斌

    颈椎损伤时常累及颈髓,并由此带来严重的神经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如何避免这种损伤以及提高对这种损伤致伤机理的认识是脊柱外科所研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通过生物力学模型来研究脊柱疾患的发病机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根据构成的特点和用途,Panjabi[1]将其分为离体模型、物理学模型、在体模型和计算机模型.近几年,计算机模拟数字化模型即三位有限元模型发展较快,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现结合近几年文献综述如下.

  • 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

    作者:李金松;武文;尹纪光;张太元

    [目的]介绍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环锯(φ14mm、16 mm、18 mm)对20例踝关节严重病损病人行关节融合术,均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并下翻显露关节,利用环锯关节内融合即原锯心骨旋转90°原位回植,外踝骨块螺钉固定旁靠植骨.术后关节予以石膏固定.[结果]经随访6个月~4 a,平均26个月.术后2周刀口I期愈合,4周可见骨痂形成,12周病人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足部外形改善.X线片示胫距关节牢固融合.[结论]采用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方法简单,融合率高.其优点为:切口显露良好;对胫距关节干扰小,保证了关节的正常高度和下肢长度;锯心骨原位回植无需再次植骨,外踝旁靠植骨提高了植骨强度.

  • 钉棒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作者:荀建军;张奉琪;冯建刚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骨折分类采用目前综合分类法[1],本组病例中Ba.m1T111例,Ba.m.p2T112例,Ba.m1T121例,Ba.m.p2T123例,Ba.m.p3T121例,Ba.m1L14例,Ba.m.p2L13例,Fa.m.p3(T12,L1)2例,Sa.m.p3L21例,Ba.m.p1L21例.均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离断,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14%恢复至术后平均92.1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显示,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植骨块均已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结论]前外侧入路椎管减压充分,钉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的理想选择.

  • 骶骨棒微创小切口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作者:黄涛;周东生;吕荷荣;王鲁博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54 min.术后住院时间8~20 d,平均11d.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0例,轻度疼痛2例;7例骶丛损伤者,6例完全恢复.[结论]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纵行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关键词: 骶骨棒 骶骨 微创
  •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作者:张京新;马仲峰

    [目的]对全髋人工关节和多枚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术后进行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方法]1998年5月~2003年10月,对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26例、Ⅳ型18例)分别予以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1髋)和全髋人工关节治疗(23髋).分别用Charnley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法评定手术侧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度和运动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评分体系评定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评分.[结果]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骨折内固定组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8%(7/19),而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手术后24周的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Charnley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组.[结论]与骨折内固定相比,对于手术前健康状况良好的伴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健康生活质量好等优点.

  • 背阔肌功能恢复后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作者:林浩东;方有生;陈德松

    [目的]探讨利用经神经移位修复胸背神经而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3年6月,共有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经多组神经移位术后屈肘功能无恢复而背阔肌恢复良好者5例,屈指功能无恢复,背阔肌功能良好者3例,均采用恢复的背阔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 a~3 a 6个月,移位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肘关节活动度为伸肘10°~25°,屈肘100°以上,肌力达Ⅲ~Ⅳ级.手指可抓握,各指屈距掌纹2 cm左右,肌力达Ⅲ级.[结论]利用经神经移位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疗效可靠,因此在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时应常规修复胸背神经以恢复背阔肌功能.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唐佩福;黄鹏;崔庚;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张群;梁向党;杨明玉;王岩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 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21例报告

    作者:洪潮;顾小华;黄秩晖;曹欣余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2月~2005年8月共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病例21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部分的评分标准:70~80分1例,80~90分3例,90~100分17例.[结论]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早期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疗效,是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理想方法.

  • 手背双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两手指背侧皮肤缺损

    作者:张志宏;王万明;吕琦;陈庆泉;张发惠;郑和平

    [目的]报道手背双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桡、尺神经在手背侧的4个分支的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各种皮瓣,同时应用其中的2种修复2个手指背侧的皮肤缺损.[结果]5例共10块皮瓣全部成活,伤指创面完全覆盖.[结论]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供充分,不损伤知名血管,修复距离远,是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可同时应用2个皮瓣以修复2个手指的皮肤缺损.

  • 脊髓爆震伤后早期治疗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于杰;罗卓荆;张雪非;徐新智;吕荣;陈良为;耿丹;叶正旭

    [目的]研究脊髓爆震伤后早期采用不同药物干预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影响.[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地塞米松实验纽(B组,n=12)、甲强龙实验组(C组,n=12),每组家兔均采用0.9 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进行爆震,伤后各组分别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甲强龙,于伤后6 h、24 h 2个时间点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结果]发现爆震伤后6 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 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显著增加,伤后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治疗后,死亡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B、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甲强龙在早期脊髓爆震伤中的疗效与地塞米松相比没有优势.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研究

    作者:夏亚一;冯万文;孙正义;吴萌;王翠芳;党跃修;钱军;郝俊龙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r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fully deproteinized bone,FDB)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3×106/m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FDB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接种植入修复缺损为实验A组、单纯FDB为对照B组和不处理为空白对照C组,移植8、16周后经人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的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 2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FDB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

    作者:王新;宋跃明;裴福兴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5只,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5只,单纯股骨骨折15只.术后4、7、14、21、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CGRP、S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因素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 不同手术方式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齐月宾;王毅;鄂晓强;纪青;杨国夫

    [目的]了解3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活体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用光镜、扫描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观察3种手术后不同时点兔膝关节软骨的结构及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结果]3种手术对关节软骨都会造成损伤,使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暴露组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保护组和灌注组造成可逆性损伤,灌注组软骨损伤轻、恢复快.[结论]3种关节手术均会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关节灌注组的影响小.

  • 丹参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蓟;肖德明;杨宏图;吕猛;林博文;镇万新;黎伟凡

    [目的]探讨丹参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取卡波姆(Carbomer)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R),分别制成卡波姆凝胶、丹参卡波姆凝胶.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切除L3、6椎板后造成10 mm×5 mm椎板缺损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凝胶对照组;C组: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HA)组;D组:丹参凝胶组.术后4、6、8周完整取出L3、62节段标本,光镜下观察各组硬膜外瘢痕黏连及炎症反应的情况,8周标本进行肉眼瘢痕黏连度评级.[结果]A组硬膜外形成致密黏连,B、C组部分黏连,D组无明显黏连;8周时4个组标本的肉眼瘢痕黏连评级秩和检验x2=16.794.[结论]丹参凝胶具有物理和生物学双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作用.

  • 跟骨骨折对距下关节接触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振虎;彭阿钦;宋朝晖

    [目的]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接触特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 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及前中关节面外侧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前中和后关节面,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 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2块,接着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 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距下关节接触特征的改变.[结果]完整距下后关节面平均受压面积为(275.67±46.02)mm2,所承载的平均应力为(1.83±0.56)MPa.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 mm时,后关节面平均受压面积为(167.67±25.09)mm2,较完整跟骨受压面积显著下降(P<0.01).后关节面所承载的应力在骨折移位2 mm时为(2.41±0.84)MPa,较完整跟骨承载应力显著增加(P<0.01).而前中关节面的受压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前中关节面所受的应力仅在骨折移位10 mm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移位≥2 mm即应手术复位.

  •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云;唐天驷;章洪喜;杨惠林;熊成东;潘高峰;刘昌胜;王以进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 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感染兔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龙华;袁华;马保安;鱼兵;裘秀春;范清宇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感染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方法]以腺病毒Adeno-XTM为基因转移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液感染兔关节软骨细胞,通过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Northern杂交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增殖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再将其与骨基质明胶(BMG)支架相复合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结果]腺病毒感染软骨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检测出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Northern杂交显示Ⅱ型胶原表达水平增加,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S/G2/M期细胞比例.将其复合于骨基质明胶上,经组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软骨细胞贴附于BMG表面和孔隙内大量增殖,在体移植修复实验组新生组织为透明软骨,关节面平整,软骨下骨完全重建再生.[结论]软骨细胞经携带TGF-β1基因的腺病毒感染后,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软骨.

  • 关节镜在诊断和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作者:刘玉杰;王岩;王志刚;李众利;蔡谞;薛静;周密

    随着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难、费时长、耗费多,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1].如何及时、正确的处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就采用关节镜技术处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 椎间盘突出组织自然吸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远鸣;史明;许建文

    椎间盘髓核的自然吸收(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spontaneous absorption)是指在没有化学融核和外科干预的情况下,突出之髓核自发消失或减少的现象.文献所见如再吸收(resorption)、消退(regression)、溶解(resolution)、消失(disapperance)等描述的均是这一现象.第一篇有关HNP再吸收的报告发表于1984年[1].近年来,随着MRI的普及,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可以自然吸收的报导日益增多,笔者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HNP再吸收的初步研究成果做以简单综述.

  • 空心钉治疗Hoffa骨折

    作者:张洪珍;闫敏;彭得富;张国柱;张保健

    Hoffa骨折为股骨髁冠状面骨折,临床较为罕见容易漏诊,且对如何治疗此类骨折及治疗效果评价报道很少.本院于1999年3月~2005年6月收治Hoffa骨折患者6例,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交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骨折71例体会

    作者:李同生;孟庆辉

    交锁髓内针作为髓内针的一个改良,得到了广大骨科医师的普遍认可.本院1997年5月~2005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骨折71例,取得良好效果.

  • 尺神经炎伴滑液囊肿1例

    作者:野战涛;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步建立

    患者男性,63岁,因右肘部伸直受限6 a,右手环、小指麻木、疼痛不适2 d入院.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曾从事过多年重体力劳动.专科情况:右肘呈外翻畸形,无小鱼际及骨间肌萎缩;尺神经沟饱满,可触及增粗的尺神经;右肘屈伸活动受限,屈90°,伸-20°.右前臂尺侧、右手小指及环指尺侧感觉迟钝,右手握力稍弱,夹纸试验(+),Tinel征阳性.右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侧肱骨、尺骨和桡骨关节面周缘明显骨质增生,内髁关节面不光滑,尺神经沟变浅,提携角30°.

  •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动脉损伤1例报道

    作者:杨永军;张恩忠;谭远超;姚树强

    患者,男,49岁.40 d前因拖拉机翻车摔伤颈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C5骨折行颅骨牵引治疗,24 d后下床行走,1周后感觉四肢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伤后40 d在别人搀扶下走进病房,查体:颈椎曲度变直,无明显肿胀,C4~6棘突处压痛,双三角肌、肱二头肌明显萎缩,四肢躯干皮肤感觉减退,双上肢肌力0~3级,双下肢肌力3~4级,四肢腱反射亢进,双Hoffman征阳性,颈椎X线片示C5椎体爆裂性骨折脱位,椎体前大片软组织肿胀影(图1).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