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于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程序的探讨与体会

    作者:朱大成;陈君生;孙伟;高建伟

    [目的] 探讨通过改变手术操作程序提高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1998年5月~2005年11月治疗腰椎滑脱症53例病人的治疗回顾和分析,53例病人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8岁.病程7个月~15年,Ⅰ度滑脱30例,Ⅱ度滑脱21例,Ⅲ度滑脱2例.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单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手术方法:先椎管减压,显露滑脱处的椎弓根再打入椎弓根钉,将滑脱椎体复位,椎体隙植入1~2枚Cage.[结果] 对本组术后随访时间1~6年,平均2年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4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3%.[结论] 改变手术顺序,先减压暴露神经根和椎弓根后再打钉,视野清楚,定位准确,避免损伤神经根,缩短手术时间,可防止钉道扩大及以后的内固定松动,提高手术效果.

  • 激素型关节病11例诊治分析

    作者:郝军

    [目的] 阐明激素型关节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1例激素型关节病,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改变、诊断分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报道.[结果] 注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膝关节炎(OA)虽能缓解症状,但也会加速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结论] 激素类注入不是解决膝OA的根本办法,应少量少次注入或尽量不用,以避免激素型关节病的发生.

  • 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重度胸廓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黄卫江;田慧中;吕霞

    [目的] 在头盆环牵引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同时,进行重度胸廓畸形的矫治,使塌陷的胸廓变圆、胸腔容积加大,碳氧交换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方法] 在头盆环牵引下,经过慢性牵引,使脊柱逐渐拉直.侧弯凹侧塌陷的肋骨,使胸腔容积变小,应先作胸廓成形术,将塌陷的肋骨折弯变圆,用粗丝线和橡皮条将其吊在头盆环的立柱上,待胸廓成形术完成后,再作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结果] 本组25例患者,除2例因肺不张或先天性肺缺如未行胸廓成形术外,其余23例经肋骨悬吊胸廓成形术后,都能使塌陷的胸腔变圆,加大了肺活量,外观恢复满意,未见气胸或其他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同时,矫正重度胸廓畸形的手术方法是可取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胡海量;沈惠良

    [目的] 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血管球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结果.[结果] 11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无复发.[结论] 手指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甲床外血管球瘤易误诊,结合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肩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附4例分析)

    作者:程昌志;刘传太;林舟丹;杨华;宋子卫;石建辉

    [目的] 探讨肩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4例病人中3例于治疗前或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上2例行病灶清除术,1例行病灶清除+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1例行单纯化疗+局部换药治疗.[结果] 4例全部治愈,1例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例轻度受限,其余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截肢及死亡.[结论] 及时准确的诊断、病灶的彻底清除并配合合理的化疗方案,是治愈肩关节结核并减少致残率的关键;人工肩关节的假体置换是严重肩关节结核治疗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 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研究

    作者:颜卉;邹颖

    过去治疗癌性骨痛的常用方法是使用镇痛药物的三阶梯疗法[1]和采用局部外照射的放射治疗[2].随着核医学的迅速发展,亲骨性放射性核素越来越多地用于骨转移瘤疼痛的治疗.其中,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是一种较理想的放射性治疗药物.自1987年Goeckeler等首先报道了可以使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瘤,以后相继有临床报道证明了153Sm-EDTMP是有效的缓解骨转移癌疼痛的药物[3],而且对骨转移灶有明显缩小和消退作用[4,5].

  • 儿童骨肉瘤的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陈可新;杨启友

    骨肉瘤是儿童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的生长高峰期,年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六[1].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和改进,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已由单纯截肢的11%提高到60%~92%[2,3].而影像学技术、手术技术、新辅助化疗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进展更使约85%的患者可以接受保肢手术.由于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施行保肢手术的主要挑战在于切除瘤体后如何重建肢体,且满足患儿骨骼生长发育的需要.本文拟就儿童骨肉瘤的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王大武;张德文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儿童继髋脱位和马蹄足之后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斜颈的英文词Torticollis,意即扭曲的颈部,来自于拉丁文("tortus"-twisted,"collum"-neck).本病由于胸锁乳突肌(the stemocleidomastoid muscle,SCM)的挛缩导致头颈偏斜,有时可触及肿块,颈部活动受限,同侧肩部较健侧升高,面部不对称,严重者可出现颈胸椎的脊柱侧弯.本文就CMT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治疗进行综述.

  • 腰椎人工椎间盘与髓核假体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戴志杰;姜建元;马昕;吕飞舟

    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退变早期通常采取单纯髓核摘除术,发展到晚期则采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随着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日益成熟,维持退变节段的活动度已开始成为脊柱外科的焦点.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理论优势就在于长期缓解病变节段引发的疼痛,重建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来防止相对应神经组织损害,维持病变节段的活动度来预防临近节段及对应的后柱小关节面的病变.本文详细描述了与腰椎人工椎间盘假体相关的理论,包括正常腰椎活动节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变化,同时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3种椎间盘假体的早期临床随访结果作一综述,对其临床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总结.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作者:杨永良;王英振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fis,PVN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关节的滑膜增生破坏性疾病.由Jaffe等[1]在1941年首先命名,其特点是关节、腱鞘、滑囊的滑膜增生,伴色素(含铁血黄素)沉着,常有关节反复出血、肿胀,膝关节为好发关节.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为1.8/10万,复发率为10%~75%不等,国内尚未见统计.好发年龄为青壮年,但可累及儿童和老年人.一般认为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 86例腱鞘结核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许杰;马若凡;丁悦

    [目的] 分析总结腱鞘结核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探讨该病的误诊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6月间文献报道86例腱鞘病例,就其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发年龄为30~49岁,占65%.男女性别比基本为1:1,发病部位右侧(67%)明显高于左侧(30%),以肿胀、压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误诊率88%,复发率1.2%.[结论] 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是导致腱鞘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局部病灶完整切除并全身化疗和(或)局部应用化疗药是治疗腱鞘结核的佳治疗方案,复发率低.

    关键词: 结核 腱鞘 诊断 治疗
  • 改良脊柱截骨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

    作者:廖可国;孙磊;宁志杰;赵汉平;田敏;罗永忠;徐伟忠;孙其志

    [目的] 研究重度驼背畸形安全有效的矫正和内固定方法,探索其早、晚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后路横形多节段后、中柱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三维内固定.[结果] 大矫正64°,少矫正50°,站立身高多增加30 cm,少增加22 cm,无死亡、截瘫及不完全瘫.2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者经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5 d内消失.平均随访5年8个月,全部病例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矫正度未见明显丢失,外观畸形明显改善,能平卧,双目能平视前方,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 改良脊柱后路截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内固定,增加了脊柱截骨后的稳定和融合点,加强了内固定钉棒两端的集体抓握力,对脊柱的良好融合、长期稳定和矫正度数少丢失或不丢失起到重要作用,是治疗重度驼背畸形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

    作者:张卫;晏怡果;王文军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 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8级(Frankel分级),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4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9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 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附1200例报告)

    作者:高吉昌;陈庆贺;屈金良;王正雷;张承敏;张文进;张洁;明晓宇

    [目的] 研制一套专用于脊柱后凸、侧后凸畸形手术截骨矫形器械.[方法] 该器械通过后方入路(常规器械切除脊椎后结构)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结果] 使用该器械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 200例,高截骨平面T9水平,单病例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min,出血约100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器械具有截骨规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会民;刘海鹰;张健;缪克难;陈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行清创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定期随访,观察感染有无复发,X线片评价腰椎融合效果是否受到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平均随访35个月(6~5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术区腰椎融合效果未受损害.[结论]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做好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落实各项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积极的外科清创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感染
  • CR型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勇刚;王岩;李静东;董纪元;陈继营;林峰;郝立波

    [目的] 观察使用CR型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随访观察本院从1997年11月~2005年6月,使用CR型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效果,其中218个患者、301个膝关节获得了满意的随访,平均随访48.7个月.采用X线片及HS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SS评分从术前平均53.3分增加到术后的91.3分.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伸-9.5°、屈64.3°,到术后平均伸0°、屈97.5°.术前大内翻角25°,大外翻角15°;术后总外翻角为0°~10°,平均5.3°.感染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胫骨内侧平台塌陷1例,后外侧不稳1例.其余未见有骨溶解现象.[结论] CR型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不但在理论上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在临床上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恶性骨肿瘤

    作者:李东升;冯峰;王新江;古建立;张志勇

    [目的] 探讨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恶性骨肿瘤14例,其中股骨下端9例,胫骨上端5例.[结果] 14例均获随访,时间17~65个月,平均44个月,总优良率为85.7%.膝关节活动度:伸0°,屈90°~130°,平均为110°.其中股骨假体置换后活动度平均120°,胫骨假体置换后活动度平均95°.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假体松动1例,感染1例.[结论] 旋转铰链型假体减少了骨与假体之间的应力,大大降低了松动或疲劳折断的发生率,是膝部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 应用KASS系统前路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

    [目的] 探讨应用KASS系统前路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KASS系统治疗总123例病例.根据King分型法可分为:胸椎侧凸47例(其中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16例),胸腰椎或腰椎侧凸76例.所有病例中均对主要侧凸部位行前路矫形手术,平均随访7年7个月(2年~13年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胸椎生理性后凸和腰椎生理性前凸基本正常.胸椎侧凸部位矫正率为68%,胸腰椎或腰椎侧凸矫正率为81%.胸椎底椎水平倾斜改善率分别为78%和83%,顶椎旋转矫正率分别为59%和70%.无神经血管及内置物引发的并发症.[结论] KASS系统可提供强有力的三维矫正效果,且融合节段少.

  •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崔志明;保国锋;蔡卫华;李卫东;袁锟;徐冠华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 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 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 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1%、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 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骨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郝伟;胡蕴玉;魏义勇;庞龙;白建萍;吕荣;王军;张大伟

    [目的] 探讨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兔脂肪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情况.[方法] 取3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颈背部皮下脂肪,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Stro-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加入成骨诱导液后依次进行形态学、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及钙盐沉积相关检测.[结果] (1)原代所获细胞Stro-l表达阳性.(2)在诱导条件下,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及钙盐沉积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脂肪干细胞来源广、易获取、对机体创伤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经体外诱导后可实现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 不同月龄幼兔脊柱后路固定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汉林;李亚洲;王志强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幼兔脊柱后路融合固定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探讨幼儿脊柱侧弯后路内固定后,曲轴现象的发生机理以及骨骼成熟度与后路融合的关系.[方法] 选取6周龄和15周龄的健康大耳白兔各24只,共48只,随机分组,对不同长度节段腰椎行后路固定融合.随其生长观察各组矢状位、冠状位Cobb's角变化.[结果] 各组标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前凸,以6个月龄时固定7个节段小组为明显.对月龄、固定节段长短与前凸Cobb's角之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月龄、固定节段长短对前凸Cobb's角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未发育成熟的脊柱进行后路固定融合,由于生长潜力的存在,脊柱出现前凸畸形并逐渐加重.骨骼发育成熟程度、固定节段的长短与术后脊柱畸形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 反义RNA抑制Survivin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形涛;张勇;李存孝;黄立军;范清宇;马保安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反义RNA对Survivin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骨肉瘤细胞MG63,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人Survivin基因编码区cDNA.构建Survivin的反义诱导表达载体.转染MG63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稳定转染的细胞系,以ZnSO4120 μmol/L诱导,HE染色、Surviv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的表达.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RT-PCR从MG63细胞mRNA扩增了Survivin编码区cDNA,约420 bp.构建了pMDNA3-anti-Survivin重组质粒.转染MG63细胞,G418 1 000μg/ml筛选4周后,建成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ZnSO4 120 μmol/L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MG63/pMDNA3-anti-Survivin细胞出现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诱导后的MG63/pMDNA3-anti-Survivin 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nnexin V染色后发现pMDNA3-anti-Survivin细胞,在ZnSO4诱导48 h后凋亡率达到11%,较对照组高出3倍.[结论] Survivin的反义RNA能够有效的抑制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不同异体皮质骨板桥接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宏武;严世贵

    [目的] 观察冷冻组、酒精组、新鲜组异体皮质骨板桥接兔股骨缺损处的生物力学、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的差异.[方法] 将制备好的冷冻、酒精储存和新鲜异体皮质骨板分别植人随机分组的3组大白兔股骨缺损处,植入后4、8、12周取材,从生物力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方面分析3种异体皮质骨板在兔体内的生物学变化过程.[结果] 术后4周冷冻、酒精、新鲜组弯曲应力及位移相近,8、12周前2组较新鲜组有很大差异.术后12周冷冻、酒精组X线片均见异体皮质骨与宿主骨融合一体,新鲜组则未见融合.术后4周冷冻、酒精组出现成骨细胞,新鲜组未见;术后8周冷冻、酒精组有连续排列的成骨细胞,新鲜组仅见少量不连续的成骨细胞;术后12周冷冻、酒精组见大量连续排列的成骨细胞,新鲜组仅见排列连续的成骨细胞.[结论] 冷冻、酒精储存异体皮质骨板和新鲜异体皮质骨板均具有初期生物力学的支撑功能;酒精储存异体骨板和冷冻异体骨板均能达到宿主骨-异体骨融合,而新鲜异体骨板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其宿主骨-异体骨愈合能力较差.

  • 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谢晓勇;丁自海;李平生;郭文荣;陈玉辉;马中铭

    [目的] 通过对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该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20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观测横突间韧带厚度、前后方血管分布规律、腰神经前支与矢状面夹角、椎弓峡部侧缘及横突基底部副突处距腰神经前支距离.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7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联合经椎管内手术入路治疗.[结果] L3~S1横突间韧带厚度为0.6~1.3 mm;腰节段动脉前支及其伴行静脉90%以上位于横突间韧带腹侧上1/2处,横突间韧带背侧中1/3内侧缘处有一恒定腰节段动脉分支穿出;腰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后与矢状面夹角为18.9°~39.2°;副突及峡部侧缘距腰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6~8.0 mm、1.7~3.6 mm.12例病人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Nakal分级:优8例,良3例,总优良率91.67%.[结论] 横突间韧带为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熟悉其应用解剖对于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体外细胞机械牵张力学装置的研制及力学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黎润光;邵景范;鲜麟波;魏明发;杨晓进;陈超;陈超;张海军;郝海虎

    [目的] 建立一种干预体外细胞生长的周期性机械牵拉力学装置.[方法] 使用微型电动机控制的支撑物上下位移运动,隆起6孔板具有硅胶弹性的底部基膜,发生周期性形变,使贴附其上的贴壁细胞受牵张应力,并利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基膜的力学分布,进一步将此装置应用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中,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 此装置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参数可调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应力变化均匀连续,适当的牵张应力可刺激细胞增殖.[结论] 模型可以用于体外应力刺激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

  • 马凡氏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高健伟;郭红燕;刘学义;康兴传;吴修辉;靳建军

    马凡氏综合征是在1896年由Marfan描述并提出,它是一种间质组织的先天性缺陷性疾病;往往合并家族史,骨与关节、眼、心脏受累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颈胸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汉平;李佩佳;刘明;罗永忠;骆刚;史庆轩

    椎管内肿瘤是脊柱外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1].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彻底、精确切除肿瘤,不使受压的脊髓、神经根损伤加重,仍为脊柱外科手术追求的目的[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椎管脊髓内、外肿瘤切除提供有益的手术尝试.本院于2001年3月~2005年10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胸椎管内肿瘤28例,现将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

  • 骨质疏松症

    作者:刘学军

    1 概念骨质疏松症(osteoprusis,OP)是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被破坏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其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全球患者约2亿,我国约8400万人(包括骨量减少者,中国老年骨质疏松学会,2004).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