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

    作者:韦永中;李菊明;范卫民;金正帅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2003年手术的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中15例行病灶刮除,刮除后自体骨填充3例,异体骨填充5例,自体骨加异体骨填充5例,自体骨加人工骨2例;其中术中磨钻使用4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15例行刮除术中复发2例,复发率13.3%.复发部位分别发生于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其中术中使用磨钻的4例未见复发;大块切除1例亦未见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刮除彻底与否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应用磨钻可降低复发率.

  • 非手术治疗缩窄性腱鞘炎318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强;刘铁宏;李军;王晗;孙夕元

    [目的]解决缩窄性腱鞘炎的非手术治疗问题.[方法]采用自行研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钩割器予以治疗.[结果]随访318例中304例疗效满意,满意率为随访总数的95.6%.[结论]该系列器械刀刃位于钩割器凹槽内,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操作简单安全,无需手术切开缝合,临床疗效满意可靠.

  • 寰椎椎弓根钉在寰椎隐裂伴寰枢关节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施建东;丁真奇;康两奇;洪加源;庄泽民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钉在寰椎隐裂伴寰枢关节不稳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颈后路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先天性寰椎隐裂伴寰枢椎不稳3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6个月),检查X线片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基本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结论]应用寰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椎隐裂伴寰枢关节不稳,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周华江;张琦;刘波;王希明;范存义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臂丛神经松解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sis outlet syndrome,TOS)合并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经过肌电图证实为胸廓出口综合征与X线片证实为颈椎病的16例病人进行了前、中斜角肌切断、神经松解术,术后配合理疗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得到随访.按陈履平等疗效评定标椎,随访22个月时,优5例,良4例,可3例,差4例.[结论]合并颈椎病的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人必须首先治疗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保证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

  • 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饶敦亮;王永东;朱献忠;邵林

    [目的]评价髋关节表面置换(THSR)治疗重度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F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2005年10月,对18例2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Ⅳ期)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平均年龄42.5岁.[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平均32个月(6~4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35分,术后92分.评价:优16髋,良5髋,可1髋.[结论]对于FicatⅢ、Ⅳ期股骨头坏死采用全髋表面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 驼背畸形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两种内固定器械固定远期效果比较

    作者:陈君生;朱大成;刘学义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矫正驼背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27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驼背畸形实行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术,后路分别采用A(钉棒系统内固定),B("U"形棒加钢丝固定)两种矫正方法.对其中75例进行3~7年观察.[结果]30例患者利用A方式治疗效果较好,驼背复发平均约4.3°,而采用B方式治疗45例,近期矫形效果与A组相当,远期效果略差,驼背复发平均约12.5°.作者认为,病变未处于静止期、固定方式的不同导致稳定矫正效果的强度不同,身体重心前移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因素.[结论]采用后路多节段"V"形截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增加脊柱稳定性及矫正度.

  • 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刘政治;宋玲萍;段戡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在全球范围内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为常见.骨关节炎治疗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并重建受损之软骨及骨的结构,提高生活质量.作者通过查阅近10年来有关文献,对目前骨关节炎手术治疗进程综述如下.

  • 肩关节镜治疗新进展

    作者:郑冲;瞿玉兴

    1919年Kenji Takagi受膀胱镜和腹腔镜的启发,用直径7.3 mm内镜检查膝关节结核的关节内部情况,开创了关节镜用于诊疗骨关节疾病的先河.1931年Burman通过关节镜在尸体上观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肩关节镜.经过70多年的发展,肩关节镜技术已逐渐成为诊断和治疗肩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肩关节镜技术可以直视下观察肩关节内部及肩峰下的一些病变,以明确诊断,弥补了传统X线、CT、MRI的不足,并可直接在镜下进行手术或指导切开手术方法的选择.在肩关节镜下进行手术,保持关节原有的解剖生理结构,创伤小,准确率高,且术后恢复快.肩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许多肩关节疾病如肩关节盂唇撕裂、肩袖疾病、肩关节不稳的佳诊疗方法[1].本文将从肩部撞击征、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及肩关节上唇前后位病变等方面对肩关节镜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红外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展望

    作者:费琦;邱贵兴;王以朋

    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只能对70%~85%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力线[1、2].近几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已广泛开展红外线定位导航引导下TKA术,初步临床应用报道可明显提高假体置入准确性,值得应用.复习文献,对无需影像资料的红外线导航系统在初次TKA中的应用和展望综述如下.

  • 显微外科技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

    作者:张涛;姜文学;胡茂忠;吴轲;刘世珑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患者实施经椎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减压,保留终板、聚醚醚酮融合器椎体融合手术.观察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Cobb's角度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4个月,融合率100%,优良率88.4%.融合节段Cobb's角平均改善6.0°,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1.95 mm,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Cobb's角和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椎间隙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和退行性骨赘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融合手术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

  • 全髋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辉;寇伯龙;吕厚山

    [目的]了解全髋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3例25个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Perner分型Ⅰ度15例,17个髋;Ⅱ度5例,5个髋;Ⅲ度2例,2个髋;Ⅳ度1例,1个髋.固定方法:髋臼侧,5髋为骨水泥固定,20髋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7髋为骨水泥固定,18髋为非骨水泥固定.[结果]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例两侧肢体不等长2 cm以上.随访3~11年,平均8.2年,术前Harris评分高59分,低25分,平均44.5分.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Harris评分高97分,低63分,平均85.6分.[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对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

  •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陈宇;陈德玉;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恢复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病例获得满意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改善率45%~100%,平均84%.[结论]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膜量小、X线透光等优点,有助于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促进植骨融合.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任先军;王卫东;王敏;郝勇;张文捷;王建;初同伟;张年春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2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半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

    作者:张斌;朴成哲;滕海;时丹

    [目的]探讨采用半或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2例患者,全肩关节置换4例,半肩关节置换8例;肱骨四分骨折6例,肱骨头坏死2例,肱骨头合并关节盂坏死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肩关节强直2例,骨巨细胞瘤1例.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对肩关节进行术后功能评估.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9例无痛,3例轻微疼痛,12例均无松动,肩关节平均外展100°,1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或全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手术治疗方案、适宜的假体和有效的康复计划.

    关键词: 肩关节 假体 置换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非手术治疗脊髓功能状态评估(63例回归分析)

    作者:邹宇炜;张秀琴;杨新明;任红宇;苏峰

    [目的]探讨症状较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5年1月以来非手术治疗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其中63例症状较轻患者(JOA评分>12分)获2年以上的随访,作者以非手术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的JOA评分为观察标准,将疗效与多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2.22±1.52)分,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4.85±2.20)分,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平均变化率为(58.09±11.9)%.经回归分析,治疗前JOA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脊髓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JOA评分>12分)经2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近期疗效

    作者:郝鹏;裴福兴;沈彬;杨静;周宗科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5~6月,对12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13个髋关节进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0~59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为半脱位型.髋臼侧采用真臼位置重建,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头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中失血平均387 ml,术后引流量平均200 ml,肢体延长平均9 mm(术前短缩平均14mm).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松动、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全部随访12~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平均髋关节活动度屈曲由106.7°增加到120°,外展由25.8°增加到46.4°,外旋由20.8°增加到45°,内旋由3.3°增加到28.6°,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6分.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人工髋臼平均外展角为39°,股骨头中心柄与股骨干夹角平均141°,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9 mm,内移11.5 mm.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89.5%,宿主骨与假体之间未见透亮线.[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半脱位型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应用前景,其远期疗效及其他类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陈凌强;肖勋刚;郭靖;罗继;邓展生;龙文荣;陈静;胡建中;王锡阳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病变的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科共收治33例患相邻节段病变病例,将33例病例分成3型,并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Ⅰ型(单纯椎间盘突出型)20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Ⅱ型(黄韧带钙化皱褶型)5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术;Ⅲ型(混合型)8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33例相邻节段病变受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原前路内固定物位置良好、牢固,无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损伤并发症,骨性融合好,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77.8%.[结论]以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主的3种手术方法是治疗3种类型的相邻节段病变简易积极有效的方法.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王英振;王湘达;吕成昱;刘勇;马进峰;季爱玉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1994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81例(95膝),男10例,女71例;平均年龄65.5岁(50~82岁);左膝35例,右膝26例,双侧同时置换17例;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8膝,后方稳定性假体62膝,活动衬垫1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42个月(14~108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84.21%),良:10膝(10.53%),可:3膝(3.16%),差:2膝(2.10%).优良率94.74%.[结论]作者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的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 过量氟化物导致大鼠腰椎黄韧带退变与骨化

    作者:王哲;张义福;吕荣;王全平

    [目的]研究氟化物在黄韧带骨化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实验组饮用含NaF(质量分数为10-4)蒸馏水,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时,检测骨密度,血清、骨组织标本中Ca、P3+、Mg、Zn、Cu、Fe、F-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行大鼠腰段标本X线检查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个月实验组10只大鼠中6只出现氟斑牙:6个月实验组均出现氟斑牙,且大鼠中轴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X线检查,6个月实验组中有4只可见黄韧带嵴状骨化影.病理观察,3个月实验组大鼠黄韧带呈退行性改变;6个月实验组部分黄韧带骨化,骨化类型以膜内骨化为主.[结论]过量氟化物可造成SD大鼠腰椎黄韧带的退变、骨化,在黄韧带的骨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黎逢峰;许凯;顾晓锋;刘军;何斌

    [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取10只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犬,行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健侧对比,以及测定其手术前后的X线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能满意的撑起塌陷软骨和恢复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能.[结论]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可成为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

  • 间充质干细胞在藻酸盐微球溶液中增殖和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天勇;许建中;李强;罗飞

    [目的]探讨藻酸盐微球作为缓释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成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其中,观察其生长和增殖情况;置换成骨诱导培养基后,通过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量以及细胞外钙基质分泌来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越受抑制,浓度达到10g/L时不适合细胞生长;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藻酸盐可以促进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合成量的增加,并表现剂量依赖性,即藻酸盐浓度越高效应越明显,生长在藻酸盐溶液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分泌细胞外钙基质.[结论]一定剂量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很小,且可促进细胞内成骨活性分子的合成,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缓释材料.

  • 骨胶原在骨质疏松大鼠中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实验研究

    作者:张剑锋;陈允震;刘海春;谢斌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骨胶原的变化及其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为:OVX组(卵巢切除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术后12周处死大鼠,行第L5压缩力学实验,并测定L5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应用masson三色法行L5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卵巢切除12周后,Sham组HYP含量(0.197±0.035)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走向清晰连续性好,胶原纤维粗壮,呈致密板层样.OVX组大鼠L5HYP含量为(0.182±0.022)mg/g,镜下见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紊乱,变细甚至断裂溶解,连续性差.两组HYP含量相比P<0.05.OVX组HYP变化与L5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大压缩力变化有直线相关性.[结论]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骨胶原含量减少和质量下降.骨胶原含量下降与骨生物力学强度降低有直线相关性.骨质疏松骨折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

  • Luschka关节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卫良;陈更新;曲彦隆;杜劲松

    [目的]探讨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对下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从16具新鲜尸体取C3、4、C56共32个脊柱功能单位(FSU)标本,分成切除与不切除Luschka关节2组.标本置于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生理条件下颈椎伸、屈运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计算出FSU上锥体矢状面相对于下锥体的水平位移、旋转角度和冠状面侧方位移及与FSU伸、屈角度对应的水平位移、旋转角度和冠状面侧方位移.[结果]Luschka关节切除组与对照组上椎体矢状面相对下椎体水平位移、旋转角度和冠状面侧方位移有显著差异(P<0.01).Lushcka关节切除组FSU伸、屈角度与水平位移、旋转角度和冠状面侧方位移呈正不完全相关;对照组除水平位移呈正不完全相关,余皆呈0相关.[结论]Luschka关节是维持下颈椎稳定的重要结构,对限制椎体向侧方移位作用极显著,在下颈椎生理范围伸、屈活动时起限制椎体向侧方移位和过度旋转的作用.

  • 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致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观察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能否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改变.[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5~2.95 kg,雄性.随机分为骨性手术组和软组织手术组.软组织手术组骨膜下剥离L3至L7的椎旁肌肉: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5双侧下关节突、L5棘突,保留L5、6上关节突.骨性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组椎间盘,上下相邻的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个月行X线检查.计数不同组别椎间盘退变的异常X线征象发生频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软骨终板钙化.随着时间推移,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软骨终板钙化发生频数逐渐增多,与实验对照组、自身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8个月,骨性手术组中大部分动物出现以L4、5或L5、6为中心的角状后凸畸形.[结论]L4、5、L5、6关节突关节破坏导致椎间失稳,椎间失稳后可以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改变.

  • 10余年潜伏期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致尺神经受压1例

    作者:姜华伟;李靖年;东海潮;吕萍

    1病例患者,女,33岁,辽宁省庄河市明阳镇人.以右上臂无痛性肿物伴右手尺侧麻木2个月为主诉,于2006年3月21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上臂中段偏内侧略隆起,皮肤外观无异常,该处可触及一3.0 cm×2.5 cm×2.0 cm大小的肿物,质韧,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按压及叩击肿物时麻木向右手掌尺侧两个半及背尺侧一个半手指放散,右手尺侧一个半手指浅感觉减退.临床诊断尺神经鞘膜瘤可能性大,于2006年3月23日在局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大小如前,位于肱三头肌内侧头肌间隙并与尺神经黏连,肿物为深红色蚕豆样组织,包膜完整.顺利分离并完整切除后纵行剖开肿物,见肿物壁厚,断面呈淋巴结状,内有乳白色黏稠样液流出.术后病理诊断为猫抓病.追问病史,患者素健,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病来无发热等症状.近期并无猫、狗等宠物接触及被抓咬伤病史,但在10多年前有过养猫及被猫抓伤史.术后切口愈合顺利.

  • 二分髌骨的关节镜下表现

    作者:国华;胡宏伟;侯存强

    二分髌骨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常因查体发现,有时伴有外伤,甚至被误认为髌骨骨折.而关节镜下二分髌骨的表现,未见有相关报道.

  • 罕见先天性肢体畸形1例报告

    作者:冯红岩;程鹏强

    1临床资料患者11岁,男性,患先天性肢体畸形.左下肢发育不全,楔骨、跖骨、趾骨发育缺失,仅有大脚趾、第2趾和小趾.左下肢整体短缩,于2006年5月21日来本站就诊,经检查,左下肢短缩14 cm,肌力相对右肢较差(约4级),踝关节背屈、足外翻外旋畸形,仅有略微背屈、跖屈功能,残存脚趾失去功能,小趾过伸畸形135°以上,跟腱拉力、张力较差,踝关节基本丧失功能,左侧骨盆相对较小,骨盆倾斜,明显脊柱侧弯状,胸廓不对称,肩胛骨一高一低,两肩不平,做前弯试验,脊柱凸向左侧,健侧足外翻畸形(图1).

  • 股骨下段骨梗死1例报道

    作者:迮仁浩;李进;杨述华;王勤

    患者,女,62岁,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的肿痛、活动受限,偶伴午后发热,无盗汗、消瘦等症状.体检左膝关节肿胀明显,浮髌征阳性,左股骨下段压痛、扣击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既往无潜水作业史,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疾病史.入院后X线检查:左殷骨下段髓腔内可见多发不规则高密度影,皮质未见受累,未见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影(图1).CT提示左侧膝关节腔少量积液,双侧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髓腔内见斑点状致密影,密度增高,以左侧股骨下段为明显,皮质尚完整,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关节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2).

  • 腰部椎管内小关节囊肿1例报告

    作者:陈宇;陈德玉

    患者,男性,64岁,右侧臀部及下肢酸胀、麻木5个月,症状在下地行走和长时间坐位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在外院行推拿等保守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腰部活动正常,L5棘突轻度压痛,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跟腱反射对称正常,直腿抬高试验(-).腰椎MRI检查结果示:L4、5间隙水平椎管内囊肿占位,压迫右侧L5神经根(图1).在CT引导下穿刺注入造影剂显示小关节囊肿范围(图2),并抽出囊液约6 ml,实验室化验结果为黏液性.术后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步加重,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囊肿与小关节囊呈交通状,手术切除右侧部分小关节、摘除囊肿,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近半年,患者生活正常.

  • 腰椎小关节螺钉内固定

    作者:乐增年;欧阳甲;Allen Carl

    腰椎小关节螺丝钉内固定,是一种广泛用于腰椎融合,且有20多年临床使用经验的骨科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选择的节段性内固定手术,能融合腰椎小关节,使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可达到满意的融合率[1、2].能解除腰椎节段不稳所引起的腰背疼痛.该腰椎节段不稳,常伴有腰椎小关节退变,腰椎小关节半脱位,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假性滑移,腰椎椎管狭窄.腰椎节段不稳,通常由X线动力位片,CT和MRI检查来确诊,以下的影像学现象,常提示腰椎椎体不稳:(1)腰椎小关节半脱位.(2)腰椎牵拉性骨刺.(3)腰椎巨大椎间盘向前突出.(4)腰椎椎间隙高度下降.(5)腰椎过伸过屈位,椎体间滑移超过2 mm.(6)腰椎椎间盘真空现象.腰椎小关节螺丝钉内固定,对腰椎小关节突间融合,有很高的融合率.能立即消除由不稳所引起的症状.

  • 提高髋关节及其周围疾病的诊疗水平降低髋关节致残率

    作者:陈卫衡

    髋关节疾病作为骨科的一类常见病,由于其具有解剖位置深、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特征不典型等特点,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而晚期的治疗效果又差,使之致残率很高,终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另外,由于各级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业务素质、训练背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治疗方法不尽合理,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这就更加造成了病人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 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岩;梁文杰;向卫国;王奕

    [目的]探讨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6月~2006年6月行脊柱CT扫描检查的病例,从中检出已证实的72例脊柱转移瘤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脊柱转移瘤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的CT表现,并与X线片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以及MRI、ECT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优缺点.[结果]7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中肺癌27例,乳腺癌23例,肾癌8例,结肠癌7例,前列腺癌4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1例.受累椎体94个,其中累及1个椎体的35例,累及2个椎体的19例,跳跃性累及3个椎体的7例.累及颈椎18个,胸椎38个,腰椎29个,骶椎9个.72例中溶骨型转移瘤54例,成骨型转移瘤11例,混合型转移瘤7例,本组病人的X线片显示率为59.7%,CT显示率为100%.MRI对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清晰.ECT的分辨率不高,对病灶的细微结构及解剖的比邻关系显示不清,ECT的假阳性率高.[结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要重视临床表现及病史,以X线片及ECT作为首选的筛选检查项目,CT作为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必要时行CT引导下脊椎骨穿刺活检.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 CT 诊断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