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患者的原因分析及MED入路选择

    作者: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李江华;王维山

    [目的]分析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MED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表现分为4组,并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MRI显示突出物小症状重组优良率为85.7%,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在对侧组优良率为87.5%,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为双侧组优良率为100%,突出物脱出游离症状左右不定组优良率为75%,23例患者总优良率为8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时,对单侧症状者应首先症状侧入路,对症状表现左右交替不定者选择双入路可能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取净髓核,避免遗漏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狭窄等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改良Maquet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2例初步报告

    作者:蔡中续;祁磊;李玉华;潘新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改良Maquet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膝关节镜探查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移抬高三联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10~25个月).[结果]Q角术前(20.8±4.5)°,术后(10.2±2.1)°(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术前(51.8±7.3)分,术后(93.4±3.4)分(P<0.01),髌股关节关系改善,无脱位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的优点.

  • 改良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合并症

    作者:朱卉敏;焦素敏;王衡;李灵红;郭新军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难点及改良方法,设计新型医疗器械,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针对MED术中出现的问题,研制了安全钻及L型冲击器等器械,对处理突出纤维环、钙化、中央型突出等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良,使绝大多数适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在镜下完成手术治疗.[结果]本组750例患者,近期疗效判定参考MacNab标准:优良723例、可24例、差3例,未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结论]运用MED手术系统,配合采用安全钻及L型冲击器等自制器械及相应方法,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36例

    作者:潘华;夏力;余理;纪振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再手术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有:(1)诊断及定位错误;(2)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术后限制活动时间不足;(3)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未予彻底减压松解;(4)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5)椎间盘感染.[结论]术前全面查体,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案;术中准确定位,仔细探查,彻底减压,必要时内固定;术后充分引流,正确的恢复期指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健.

  • 胸腰段后凸畸形影响腰椎诸节段矢状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民;丁晓林;张辉;崔新刚

    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胸腰段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Scheuermann'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体肿瘤、软骨发育不全等[1、2],除了脊柱本身的因素外,胸腰段后凸畸形可由腹部肿瘤引起[3].

  • 颈椎非融合性固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永顺;王文军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神经根或脊髓型颈椎病的经典术式并取得良好疗效.但长期随诊资料也表明存在不少远期并发症,如: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加速,症状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1].这些成为困扰广大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借鉴于关节置换的成功经验,人们致力于探求合适的人工假体替代退变椎间盘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以求恢复椎间盘的解剖和功能,寻求颈椎的非融合固定,这就产生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替代退变的全部椎间盘者称为全椎间盘置换,只替换退变的髓核者称人工髓核置换.本文就颈椎非融合性固定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李宝俊;关晓明;丁文元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此进程可以引起一些轻微或自限性症状.目前认为脊柱疼痛多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椎间融合术和椎间盘置换髓核成形术等.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很少从改变椎间盘组织已经出现异常的生物学不平衡性的角度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分子水平上椎间盘退变的系列研究结果指出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学微环境的不平衡问题.本文从基础医学的角度对椎间盘退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变化作一综述如下.

  • 腰椎滑脱治疗进展

    作者:赵明东;尹望平;董健

    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是由希腊文的脊柱(spondylo)与滑脱(1isthesis)2个字组合而成.其是指脊椎椎体间因各种原因造成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常发生腰椎,尤其是L5、S1节段前滑脱,颈椎或胸椎滑脱也有个别报道.现将近几年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膝前痛发生的影响

    作者:孙强;王英振;王昌耀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膝前痛发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0月~2004年10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5例(148膝)按髌骨置换(84膝)和未置换(64膝)分为2组,并对其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膝关节评分采用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采用Feller评分标准.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换组HSS评分由术前的(39.6±39.8)分进步为末次随访时的(90.9±8.2)分,髌骨评分由(14.4±6.4)分进步到(25.2±4.8)分,膝前痛分数也由(4.6±3.9)分进步为(10.6±4.1)分;未置换组HSS评分由术前的(38.8±9.8)分进步为(90.2±8.9)分,髌骨评分由(14.2±6.2)分进步到(25.1±4.8)分,膝前痛分数也由(4.8±3.8)分进步为(10.3±4.1)分.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前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置换组与未置换组比较,膝前痛减轻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无论髌骨置换与否,患者的合理选择和正确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术后膝前痛的关键所在.

  • 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建;周跃;初同伟;张峡;王卫东;张正丰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和标准开放手术,探讨显微内镜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23例接受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平均年龄41.5岁(23~64岁).在全麻下取右侧颈前外横切口(长1.6 cm),依次使用扩张管,通过工作通道插入内镜,在镜下切除颈椎间盘,扩大椎间隙.颈椎骨折脱位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5例,CBK颈椎Cage固定1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2例,CBK颈椎Cage固定12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2例.同期23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6.5岁(25~68岁).开放手术采用右侧颈前横切口(长4~5 cm),切除颈椎间盘和扩大椎间隙,分别使用前路钢板和Cage固定.[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16.5个月(10~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失血40 ml.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患者术后无改善,2例由C级恢复为D级,1例由C级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Odom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可1例.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5.2个月(8~2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失血90 ml.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患者术后无改善,3例由C级恢复为D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Odom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结论]同标准开放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手术设备和技术可以用于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并取得相似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

  • 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

    作者:颜滨;朴庆右;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0月以来,对36例患者实施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34~67岁,平均42岁.患者术前ADL(ability of daily living)评分7.0分.[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9.4个月.手术时间30~160 min,平均每个节段45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每个节段15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ADL评分平均13.8分,术后症状改善率为90%.3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手术部位减压彻底.随访时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无松动及下沉、周围无透光带.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前后缘椎间距离无改变,椎间高度无丢失,提示融合满意,并能维持一定的颈椎前凸.[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1)组织损伤轻,切口小;(2)极大的减少了术中并发症出现的机会,改善了治疗效果.与内窥镜手术比较:(1)手术范围大大增加;(2)技术操作简单;(3)不受手术节段的限制,可多节段手术;(4)操作不受通道影响,操作更精确,适应证大大放宽;(5)椎间融合器放置更加容易可靠;(6)手术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无特殊手术禁忌.

  • 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

    作者:李涛;杨述华;刘国辉;叶树楠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1~2个椎体破坏塌陷42例,≥3个椎体16例,均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18°~50°,平均36°.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结果]58例截瘫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例,治愈率58.62%;部分改善19例,好转率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4°,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8.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结论]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杨成林;毕郑钢;曹阳;付春江;杨卫良;陆晓峰;张震宇;尚剑

    [目的]总结并探讨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应用CCR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随访并复查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病变椎间隙高度,同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并统计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症状明显好转50例,缓解1例,加重0例.术后12个月时,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病变椎间隙骨性融合.同时,手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保持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亦显著高于术前.本组无颈髓损伤、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椎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术后颈椎病变椎间隙高度的保持,并可确切恢复、改善脊髓功能.

  •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附4年随访报告)

    作者:赵亮;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金大地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ulpos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6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男45例,女20例;平均35.2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L3、41例,L4、535例,L5S129例.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的65例分别分为A组(30例)、B组(23例)、C组(12例).随访评价包括:临床疗效评分,X线、MRI检查并测量椎间隙高度,观察假体移位,软骨终板变化情况.[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3 d内即出现一过性腰痛24例,1~3个月发生假体脱出3例.24个月~48个月随访时观察到软骨终板损伤39例,假体下沉32例.A组术后第24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B组术后第36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2%;C组术后第48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8%.[结论]单枚PDN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并发症:早期假体脱出,中、远期并发症包括软骨终板损伤、假体下沉.因此,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胸腰椎结核的前路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叶永平;符臣学;袁俊;尹承慧;徐皓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6年7月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1~67岁,平均39.6岁.病变节段:T4~1010例;T11~L111例;L3~516例.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21.5±4.5)°,20例存在脊髓压迫,Frankel B级4例,C级6例,D级10例.术前静脉强化抗痨治疗1~2周,术中根据相应节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术中彻底清除病灶,21例采用钛网植骨,16例单独应用肋骨或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后行前路内固定.术后根据药敏做规则抗痨治疗1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3.5年,平均1.5年,除1例术后第2 d死亡,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个月ESR均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2±3.5)°,终末随访时钛网内固定组丢失(4.2±1.6)°,单纯植骨组丢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时要进行充分有效的药物抗痨治疗,术中清除病灶要彻底,遗留过多的椎间缺损可以通过钛网或人工椎体的植入来弥补单纯植骨的缺陷.

  • 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治分析

    作者:千建荣;李建民;谢飞彬;杨志平;李昕

    [目的]探讨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部位、术前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肿瘤外科分期、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等.[结果]52例患者肿瘤位于膝关节周围32例、肩关节周围14例、股骨近端3例,跟骨、腰椎、髂骨各1例.术前常规行X线片、CT及MRI,并行穿刺活检.根据Enneking肿瘤外科分期,20例属于ⅡA期,32例属于ⅡB期.所有病例除1例保守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以保肢术为主,保肢率74.5%(38/51),同时进行术前、术后化疗及术后放疗.36例患者经过长期随访,随访率69.2%(36/52),其中局部复发9例,远处转移6例,5年生存率61.1%(22/36).[结论]术前穿刺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治疗以保肢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化疗以及术后放疗可以防止肿瘤复发,肿瘤的彻底切除是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愈的关键.

  • 胸椎管狭窄症术中SEPs改变模式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不一致性

    作者:马薇薇;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

    [目的]总结回顾了自2001年9月以来本院手术治疗的22例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中监护结果,并观察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s)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诊疗价值.[方法]22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刺激并产生脑部体感诱发电位.术前SEPs分析指标:(1)基本波形;(2)P40潜伏期;(3)P40-N50波幅.术中监护标准:波幅峰值下降50%并持续10 min以上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根据术前SEPs分级,Ⅰ级2例,术中监测意义不大.Ⅱ级4例,术中监护难度较大.Ⅲ级11例,监护意义较大,可及时发现异常改变.Ⅳ级5例,脊髓功能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SEPs与临床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灵敏度高,可提高脊髓手术的安全性.

  • 后前路联合入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吕振木;申勇;徐英进;丁文元;杨大龙;王建军

    [目的]探讨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3.8岁.发病节段:C3、42例,C4、59例,C5、611例,C6、710例.前路减压涉及一个椎间隙的4例,2个椎间隙一个椎体的12例,涉及3个椎间隙2个椎体以上的16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周后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或钛网植入内固定术.依据JOA评分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为(6.51±1.10)分,一期术后JOA评分为(9.47±0.55)分,随访时JOA评分为(12.42±0.79)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后前路联合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为复杂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提高CSM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宇坤;杨述华;杨操;孙立;田洪涛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以生长分化因子-5(GDF-5)(100 ng/ml)和1-庚醇(2.5 μmol/L)干预培养后,MTT法测定1-庚醇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阿尔辛蓝(Alcian)染色蛋白多糖.[结果]MTT结果显示2.5 μmol/L浓度1-庚醇对小鼠MSCs的增殖不产生影响,对细胞没有毒性抑制作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显示1-庚醇能够抑制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Alcian染色结果显示1-庚醇抑制分化细胞分泌蛋白多糖基质;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1-庚醇对Cx43蛋白的表达没有作用.[结论]GDF-5能够定向诱导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Cx43蛋白介导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GDF-5诱导软骨分化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 椎间失稳诱发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能否诱发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改变.[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5~2.95 kg,雄性.随机分为骨性手术组和软组织手术组.软组织手术组仅骨膜下剥离L3~7的椎旁肌肉;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L5双侧下关节突、L5棘突,保留L5、L6上关节突.骨性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组椎间盘,上下相邻的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个月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正常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组成,纤维环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软骨样细胞镶嵌其中.髓核组织由大量细胞外基质和散在的细胞组成.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实验组椎间盘纤维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数进行性减少.术后4个月,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大量退变细胞,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肿胀,细胞核位于周边,核浓缩,核膜皱缩,异染色质较正常增加,核仁消失.术后8周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细胞,表现为溶酶体明显增多,细胞核扭曲,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死亡细胞外周的"巢"增厚呈多层排列,致密颗粒增多.[结论]L4、5、L5、6关节突关节破坏导致椎间失稳,椎间失稳后可以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改变.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组织学
  • 复方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相杰;姜红江;谭远超;刘德忠;周志高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方丹参缓释系统局部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后,分为CPC组、CPC/丹参缓释系统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后1、2、3和4周取标本,行HE染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记录空骨陷窝率、VEGF阳性血管率、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VEGF阳性软骨细胞率.[结果]CPC/丹参缓释组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及单纯CPC组明显降低,VEGF阳性血管率、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VEGF阳性软骨细胞率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CPC丹参缓释系统通过中药的局部缓释,可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刺激血管内皮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管的生长和修复,从而改善、重建股骨头局部微循环,促进骨坏死修复.

  • 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Ⅰ和FokⅠ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作者:陈为坚;叶伟;丁悦;苏培强;李贵涛;黄东生;刘尚礼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 59.4%,f 40.6%和T 79.2%,t 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 53.7%,f 46.3%和T 80.9%,t 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 蜡泪样骨病1例

    作者:张涛;王文波;李吉友

    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为一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多侵犯一侧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酷似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名为蜡泪样骨病或蜡油样骨病,又称肢骨纹状肥大症.据国内文献报道自2003年以来共发现该病10余例.本科于2006年收治该病人1例.报道如下.

  • 上臂多发神经鞘膜瘤1例

    作者:俸志斌;吴永胜;武守荣;米琨;黄海滨

    1 一般资料患者,女,46岁,自诉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肩背部有一肿物,触之疼痛,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当时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并给予手术切除,未做病理检查.1年后左腋窝、左上臂中部外侧、左肘内侧发现肿物,当时未作处理,近一年来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明显,伴有左手指麻木,同时左肩活动受限,遂到本院住院治疗.

  •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合并(母)趾畸形1例报告

    作者:葛翼华;陈博昌

    1 病例摘要患儿,男,11个月,第二胎第二产,有一姐姐,5岁,无先天性畸形,身体健康,父亲29岁,母亲29岁,非近亲结婚,没有系统性疾病史,怀孕期间无异常.患儿为足月顺产,生后即被发现左(母)趾粗大内翻畸形.6 d时至当地医院骨科就诊,检查发现左下肢较右侧短,左小腿前弓,外侧弓,左(母)趾宽大极度内翻畸形.其余肢体及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畸形,体表未发现牛奶咖啡斑.

  • 快速破坏性髋骨关节病的形态演变与治疗

    作者:赵云鹤;赵拴柱;朱延兵;郑伟东

    快速破坏型髋骨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coxarthrosis,RDC)是较有争议的病,是以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的快速坏死吸收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病症[1],国内报道较少,CT表现的相关报道更少.本院自1993~2006年间共收治6例,其临床过程和病理形态上较常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不同,与通常的髋骨关节病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和包括X线片、CT、MR影像资料,拟探讨RDC的影像学形态演变特点与临床诊治相关问题.

  • 关于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作者:贾连顺

    枕颈部疼痛在临床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症状.引起枕颈部疼痛有许多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创伤和各种形式的颈部退变和枕颈不稳.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骨性关节炎也可累及寰枢椎,引起枕颈部疼痛.由于寰枢椎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症状和体征与下颈椎相比有着不同特点,对寰枢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较少引起人们注意,但寰枢椎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占枕颈部疼痛的6%~10%,因缺乏足够认识常被忽略.

  • 残肢康复20年:我国矫形外科的进步与展望

    作者:褚大由

    残肢康复工作已经历了整整20年,在儿麻--残肢康复和矫形外科领域里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充满了信心.

  • 我国足踝外科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作者:秦泗河

    近年来中国足踝外科在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皆获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际和国内其他骨科专业的重视与发展程度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