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郭世炳;冯卫;贾燕飞

    [目的] 探讨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早期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 5例髋关节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左侧3例,右侧2例.采用髋关节Smith-Petersen切口十字形切开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切除增生肥厚滑膜、清除游离体.[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全部治愈.[结论] 该病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放射学及病理检查相结合是确诊关键;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显露术清除游离体、切除病变滑膜,疗效确切.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3D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黄民锋;陈锋;许建文;李寿斌;何元诚;廖康兴;邹冬青;袁振超

    [目的] 观察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13~32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的42例患者,随访时14.5分(P<0.01),术后15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3D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2.8%.[结论] 后路运用3D内固定系统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 闭式抗生素灌洗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效果

    作者:刘玉军;李学民;朱瑜琪

    [目的] 观察病灶清除闭式持续冲洗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病灶清除并闭式灌洗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 病灶清除并抗生素灌洗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效果良好.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辉;操石磊;张春礼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Gunston、Marmor为单髁置换术使用及发展的先驱者[1、2].然而,早期报道其手术效果不尽如人意,且许多外科医师因文献所述的不佳结果而逐渐忽视其应用.

  •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姚琦;王继芳

    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膝关节置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Repicci和Romanowski在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ndyhr knee arthroplasty,UKA)中采用了MIS入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离床活动早,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因而激起了人们对微创手术和膝关节部分置换的极大兴趣[1、2].

  •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徐献伦;聂志奎

    习惯性髌骨脱位常在膝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发生.其局部表现为膝内侧软组织松弛薄弱,外侧软组织挛缩,股骨外髁发育差,移动性髌骨,久而久之发生退变性骨关节炎影响功能.这种疾病可造成长期的诸如髌骨周围钝痛,膝关节乏力,支撑不住"打软腿"、突然活动不灵和摩擦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

  • 旋转平台型全膝置换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锋;董英海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 基于工作套筒的脊柱内镜下的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

    作者:熊传芝;鹿均先;唐天驷;陈明;杨善华

    [目的] 观察基于工作套筒的内镜下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应用Metrx椎间盘镜系统及自行改制的工作套筒、减压器械,共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内镜下的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手术方法:取偏右侧颈前横切口,长约2 cm.经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间手指解剖至椎前,顺序插入扩张管及原工作套筒或自制双臂、缩短的工作套筒.在内镜下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术.[结果] 一旦工作套筒稳定固定,术中病人不适反应轻微;内镜下间盘组织、骨赘、后纵韧带及硬脊膜等结构显示清晰.工作套筒缩短后手术视野照度改善,视野更加清楚,减压器械可操作空间有增加;改为双臂固定后稳定性有改善,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术中套筒移动.术中出血80~800 ml,手术时间80~210 min;颈部切口均在1周内完善愈合.术后咽喉部不适轻微,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病例MRI均提示减压完善,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改善.[结论] 基于工作套筒的内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是可行的,具有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颈部美观,颈部手术野照明清楚、减压完善的优点.但套筒内操作空间较小,工作套筒的移动会引起术中病人不适反应,且有引起周围结构损伤可能等问题尚有待改善.

    关键词: 颈椎 内镜 减压 融合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高国勇;镇万新;窦永充;刘洪涛;徐亮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32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149.19±73.81)min,术中出血量为(826.67±509.11)ml,有2例骶神经损伤,平均住院时间(26.05±7.08)d,术后恢复时间(34.61±8,22)d,半年复发率5.5%,1年复发率11%,2年复发率16%;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1.33±45.19)min,出血量为(1 652±706.99)ml,有3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37.93±7.63)d,术后恢复时间(46.03±9.67)d,半年复发率18%,1年复发率31%,2年复发率4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附13例报告)

    作者:殷渠东;Jeanneret B

    [目的] 探讨动力性固定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固定原理、适应证和初步疗效.[方法] 作者于2004年在瑞士Basel大学骨科进修学习期间,随访Dynesys治疗12个月以上的13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范围12~25个月);年龄58~7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有保守治疗难以治愈的腰痛或腰腿痛6个月以上,术前Oswestry评分50~69分,平均58分;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伴节段性不稳3例,退变性脊椎关节病3例.[结果] Oswestry评分至后随访改善到24~53分,平均31.3分;参照Nakai标准,优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无螺钉弯曲或断裂.差者1例术后1年再次行椎管探查、改行强直性固定融合.[结论] Dynesys是治疗腰椎退变和轻度不稳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动力性固定系统.

  •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常增林;刘建明;崔新广;黄彬;庄正陵;青光恒;刘涛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5年12月,在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7.6岁.L4椎体滑脱11例,L5椎体滑脱6例;根据Meyerding滑脱分类: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7例.伴有L4、5椎间盘突出7例、椎管狭窄5例,L5S1椎间盘突出4例.[结果] 17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20 ml;平均住院时间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17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融合率100%.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结论] 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 传统术式联合股骨下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髌骨脱位

    作者:邵增务;茅文斌;刘建湘;徐润冰;裴洪

    [目的] 探讨传统术式联合股骨下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自1996年10月~2004年8月,采用传统术式(膝关节外侧松解术,内侧关节囊紧缩术,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髌韧带止点内移术,半腱肌肌腱转位术)联合股骨下端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1岁(6~18岁).17例为单侧髌骨脱位,4例为双侧(均只治疗1侧),无合并其他膝关节畸形.[结果] 21例经联合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6年,平均3.5年,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无手术并发症.21例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17例膝关节屈曲良好(120°~150°),4例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100°~120°),步态正常.[结论] 青少年先天性髌骨脱位是一种极少见的畸形,应早期诊断并早期手术治疗,否则易发生髌股骨关节炎,传统术式联合股骨下端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髌骨脱位效果满意.

    关键词: 脱位 髌骨 联合手术
  •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作者:夏英鹏;徐天同;申庆丰;张宇;田融;江汉;张学利

    [目的] 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1ow back 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 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 Salter骨盆截骨治疗Legg-Perthes病的远期结果观察

    作者:赫荣国;梅海波

    [目的] 由于儿童Legg-Perthes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是否需要治疗和如何治疗在国内学者之间还存在分歧.作者曾经应用Salter骨盆截骨的方法治疗儿童Legg-Perthes病,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治疗的病例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的股骨头形态、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程度,并试图从系统复习文献中确定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 对1994年以前采取Salter骨盆截骨治疗16例Legg-Perthes病进行追踪观察.本组病例在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岁7个月.其中12例获得平均10年3个月的随访,病人平均年龄17岁2个月,其股骨近端骺板和髋臼Y形软骨都已完全闭合,表明髋关节发育已经完全成熟.沿用文献上标准的Stulberg评定方法,对X线结果做出评价.[结果] 本组12例中评定为Stulberg Ⅰ级4例(33%),StulbergⅡ级6例(50%),StulbergⅢ级1例(8%),StulbergⅣ级1例(8%),没有Stulberg Ⅴ级病例.肢体平均短缩1.5 cm(0.8~2.0 cm),髋关节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临床上也没有明显的步态异常.[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能够使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获得满意的塑形,恢复与髋臼相匹配的解剖关系,从而有助于防止提早发生骨性关节炎.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周磊;李明;刘培来;张元凯;胡魁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9~76岁,平均36岁.病变部位为T9~L5,其中累及1个椎体1例,2个椎体17例,3个椎体3例,跳跃性1例,受累椎体数量的中位数M=2,四分位距Q=0*.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并配合规范抗痨化疗.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神经损害的恢复情况、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矫正程度以及远期随访中的植骨融合情况、角度丢失和钛网下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统计学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无复发.刀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P<0.01);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后凸畸形手术矫正角度M=20.4°,Q=15.0°(P=0.0 001),随访期间丢失角度的中位数M=1.85°,Q=3.6°(P=0.0 001).钛网上、下下沉率的M分别为11%、8%,Q分别为10.7%、9.0%,P均<0.0 001.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及钛网明显移位.[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抗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刘郑生;侯克东;曹勇;王岩;肖嵩华;朱守荣;张永刚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9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23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1例;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92个月,平均37个月.再次手术术式:5例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69例采用椎体融合术,其中45例采用PLIF手术,23例采用TLIF手术.[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8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3周配戴腰围下床活动;行融合手术患者3~5 d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8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结合冻干骨打压植骨进行髋关节翻修

    作者:周勇刚;王岩

    [目的] 探讨结合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和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IBG)进行股骨翻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作者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髋关节翻修中,有49例在股骨翻修中应用解剖型骨水泥柄结合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其中有36例(73%)存在严重的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B或Ⅳ).平均随访时间为35.3个月(26~52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4.6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平均88.3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8%.X线片未显示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1例出现术后感染,1例出现术后脱位,感染率及脱位率均为2%,3例出现了术中股骨骨折及股骨柄穿孔,其发生率为6.1%,但这些与假体及植骨材料选择无关.[结论] 使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结合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对有严重骨缺损的股骨进行翻修是可行的,并且中短期的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 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陈冠军;朱庆生;徐新智;吕荣;王军;张大伟

    [目的] 以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缺损,观察术后动物的免疫排斥、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以优化去细胞方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1.0 cm坐骨神经缺损,以自体神经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为对照,术后1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动物在功能恢复、免疫排斥及神经再生方面的情况.[结果] 自体神经和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动物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大体观察均可见神经连续性良好.电生理检测表明2组动物移植神经均已恢复电传导能力,在传导速度(CV)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神经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则显示2组再生神经纤维均已长入移植段远端.S-100免疫组化显示两者在雪旺氏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2组在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移植神经中段轴突密度后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比正常神经小(P<0.05),比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大(P<0.05).[结论] 优化去细胞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 钛合金支撑架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锐英;张其亮;傅德皓;吴强;杨述华;孙元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观察支撑架置入治疗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设计一种中空多孔圆柱状带螺纹的钛合金支撑架,选用成年杂种狗15只,用液氮冷冻法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中心减压钻隧道至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然后沿隧道拧入支撑架.术后分期处死,取标本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X线片显示支撑架位置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坏死股骨头得以逐步重建,再生的松质骨小梁能够长入支撑架中并改建、修复、替代股骨头内坏死的骨组织,形成穿越支撑架网孔的网状松质骨结构.[结论] 利用多孔中空支撑架给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板提供支撑,防止股骨头塌陷.多孔网状结构容许松质骨的长入和爬行替代,对治疗狗股骨头坏死有明显疗效.提示钛合金支撑架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 同种异体血清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徐明;苗宗宁;盛伟华;杨吉成;杨惠林;唐天驷

    [目的] 适当的血清浓度可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血清浓度过低不利于细胞的生长,而高浓度血清则易引起细胞分化.而血清的不同来源对MSCs的培养同样产生影响.传统的培养方法用胎牛血清作为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时存在潜在的风险.本研究探讨同种异体血清在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人骨髓悬液,分离hBMSCs,分别用含胎牛血清和人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分别测定2种方法培养的hBMSCs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培养的hBMSCs表面抗原类型;并将培养的hBMSCs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2种方法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人血清培养的hBMSCs细胞生长速度快于胎牛血清培养组,但分化效率低于后者.[结论] 通过生长特性、表面抗原表达以及分化潜能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人血清培养hBMSCs与胎牛血清培养差别不大,可以作为一种适合临床的安全培养方法.

  • 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陈伟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方法] 收集51根肱骨干标本,行16排螺旋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俯视位观察,肱骨远端内外上髁连线取3种不同方位,求得3组肱骨头扭转角.与二维CT取肱骨远端3个不同平面的肱骨头扭转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肱骨头扭转角小值4°,大值59.8°,6组肱骨头扭转角数据为(25.5±10.2)°,(25.0±10.8)°,(25.7±10.8)°,(27.3±10.3)°,(26.3±10.2)°,(25.8±10.4)°,经统计学处理6组肱骨头扭转角差异不显著.且二维CT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时肱骨远端层面越向远端值越小.[结论] 肱骨头扭转角变异较大,肩关节假体扭转角设计应个性化;肱骨远端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没有影响;俯视位观察肱骨,当外上髁露出呈小三角形、肱骨远端前关节面被肱骨头遮盖重叠的位置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更简单、更快捷而且准确的测量位置.

  • 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和病因学探讨

    作者:侯巍;冯世庆;郑永发;杨淳彭;王沛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解剖特点和发病原因.[方法] 对6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所见,以及其中25例患者术前肌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果] 术中见60例患者存在肘管弓状韧带的肥厚增生,卡压磨损尺神经导致炎性病变;术前肌电图检查发现25例患者的尺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平均传导速度为27.97 m/s;运动反应波幅降低,平均电压为1.95 mv;潜伏期延长,平均时间为5.41 ms;6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继发于肘部创伤25例,慢性劳损15例,慢性骨关节炎14例,占位病变5例,先天异常有6例.[结论] 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出现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肘管综合征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慢性骨关节炎,占位病变和先天异常;尺神经可被机械性卡压和磨损,出现慢性缺血缺氧,导致肘管综合征的发生;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术前的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在诊断时应注意该病与其他部位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的鉴别.

  • 颈椎病合并Pancoast瘤1例报告

    作者:申勇;范金鹏;刘永强

    颈椎病和Pancoast瘤均可引起肩臂及胸背部疼痛,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误治,本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9岁,因左侧上肢,前胸及肩背部疼痛4个月,加重1个月住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臂疼痛,疼痛放射至左前臂,逐渐发展到前胸及肩背部,1个月前加重,呈烧灼样,夜间尤剧.

  • 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囊肿20例报告

    作者:任立三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囊肿的病例是较为少见的.本文就作者近年内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椎管内囊肿病人的诊断特点、手术指征以及术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 肢残康复20年:假肢矫形器服务的发展与挑战

    作者:赵辉三

    解放后党和政府及骨科界的老前辈们对假肢矫形器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几乎在每个省的省会都建立了假肢工厂;1962年内务部公布了国家假肢矫形器质量标准;1964年内务部在许多骨科界老前辈的建议下,在系统地考察了前苏联社会保障部的假肢矫形器科研、生产、装配服务体系后,建立了中国第1个假肢研究所,制定并开始执行包括假肢矫形器专用设备、部件、材料的科研、生产、装配服务的系统规划.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作者:贾连顺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居于首位,约占40%~50%.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抗结核药物的进步,其发病率已有所减少,但在脊柱炎性疾患中仍居首位.脊柱结核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单纯的椎弓结核很少,这与椎体以松质骨为主、负重大、劳损多、肌肉附着少、血供差以及椎体的滋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等原因有关.

  • 关于科技论文书写规范化问题——2006年本刊来稿分析之一

    作者:席先成

    编者按:本刊对约稿要求已刊登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每卷第1期,得到了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给我们的编审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也为推动我国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学术期刊文献信息现代化、特别是国际交流现代化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编辑部谨向广大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我国足踝外科的再思考

    作者:温建民

    读秦泗河"中国足踝外科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颇有感触,有些观点十分赞同,兹就个人的一些观点阐述如下:

    关键词: 足踝 中国 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