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两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文权;李东海;李同林;卢庆弘

    [目的]探讨后路Steffee钢板和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其中Steffee钢板治疗18例(A组),AF钉治疗28例(B组).[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AB两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无伤口、深部感染,无脊髓损伤出现或加重,出现2枚(2例)螺钉进入椎间盘,A、B组各1枚;4枚(2例)螺钉断裂,A、B组各2枚.[结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是胸腰椎骨折治疗的首选入路.AF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靠、复位良好、能有效减压,是目前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较好的一种方法.

  • 腓骨骨膜瓣翻转解剖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

    作者:苑振峰;韩士章;杨晓飞

    [目的]评价应用腓骨骨膜瓣解剖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在Brostr(o)m修复的基础上,应用腓骨骨膜瓣翻转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14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结果]随访23~48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委员会之踝关节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术前平均(56±7)分;良1例、一般5例、差8例.术后平均(92±7)分;优7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利用腓骨骨膜瓣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 双针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骨折

    作者:胡奕山;林本丹;林慰光

    [目的]探讨应用2枚髓内针治疗桡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6例桡骨干骨折应用2枚三棱形髓内针或三棱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将桡骨骨折部整复,自桡骨远端Lister结节内外侧钻孔入髓腔,自远端至近端髓腔穿入2枚三棱针或三棱针+克氏针,针尾折弯嵌于骨外,术后保持患肢中立位制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23例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5周.3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18~20周.按Anderson评价标准:前臂功能优良率92%.[结论]2枚三棱针或三棱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桡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髓内针
  • 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

    作者:林可新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损伤致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颈髓损伤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对血钠低于130mol/L者给补高渗盐水,合并尿崩症者给口服弥凝片等治疗.[结果]49例中有17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同时合并尿崩症的有10例,4例因低钠出现精神症状.7例出院时仍有低钠,其余10例血钠均恢复正常.[结论]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以维持钠代谢正平衡为原则.

  •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宣昭鹏;路来金;张志新

    [目的]从神经显微外科修复角度分析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行神经探查术,分析其临床特点,检查发现及术中所见,对该病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均有差异,术后胫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腓总神经功能恢复稍差.[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损伤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别于一般神经卡压性疾病.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管廷进;孙东升;齐向阳;张学坤;郑良国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5年10月,共收治17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12例,钛螺钉固定2例,3例骨片较小无法固定给予摘除.应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3例.[结果]所有患者获1~7年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采用Epstei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76.5%.[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根据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可吸收螺钉是较理想的内固定物,术后应早活动,晚负重.

  •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作者:熊进;骆东山;陈一心;王骏飞;施鸿飞

    [目的]分析研究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髓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骨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骨的外科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Ⅰ期愈合率为97%.[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肌腱组织工程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宗虎;曲彦隆;周继辉;武志超;高军胜

    组织工程化肌腱原理是将分离的高浓度有活力的肌腱种子细胞种植于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细胞载体中,体外培养后植到缺损部位,形成新的、自身的,具有功能的肌腱组织,终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完全修复.现就肌腱组织工程中肌腱细胞的特征、种子细胞来源、支架材料的制备、临床应用和面临的问题和展望等做一综述.

  • 尺骨冠突骨折与复杂性肘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张世民;袁锋;俞光荣

    尺骨冠突(coronoid process of the ulna)骨折,无论在基础还是临床方面,以前并不受重视,这可能是因为:(1)单独的冠突骨折很少见;(2)在合并复杂肘关节损伤时,医生多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损伤上;(3)冠突的骨折块多很小,认为其对肘关节的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4)因为骨块太小,在细的空心螺钉发明以前,能采用的固定技术有限.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纪泉;王强;张良;黄公怡

    保守治疗在肱骨骨折治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的肱骨骨折用非手术方法有很好的疗效[1,2].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外固定架、动力加压钢板(DCP)、髓内钉等固定方法都已是经典的术式,带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IMN)一般适用于节段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3],适合肱骨外科颈下方2 cm至鹰嘴窝上方3 cm以内的骨折,病理性骨折或将要骨折(impending fracture)是IMN的佳适应证[4].

  • 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谷贵山

    随着人口寿命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越来越多.1990年全世界即有1.31×107人发生髋部骨折,有74,000例死亡与髋部骨折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髋部骨折将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1].

  •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史法见;张锦洪

    [目的]总结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9~2004年收治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获得确诊.依据影像学资料进行Denis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4例.不同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Ⅰ、Ⅱ型骨折先行骨盆牵引等保守治疗,观察4~6周,若症状改善不显著则转为手术治疗;Ⅲ型骨折尽早行后路骶椎管减压神经根探查松解手术;陈旧性Ⅱ、Ⅲ型骨折只要存在神经损伤表现,仍主张手术.共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12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2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患者完全恢复.4例Ⅲ型骨折患者中,1例完全恢复,2例显著改善,1例略有恢复.[结论]骶骨位置隐蔽,骨折所造成的神经损伤症状不明显,临床容易漏诊,需详细体检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确诊率.不同分型骨折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以后路骶管减压骶神经松解为宜,陈旧性骨折只要存在神经损伤症状就有手术探查必要.

  •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强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优点.[方法]2003年7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A、B型胸腰椎骨折(按AO分类)23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均在40%以上;70%患者CT扫描椎管内有骨折块占位.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行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评价骨折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6、12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38%,术后3个月为12%,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81%.[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纠正成角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防止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重建脊柱即刻稳定性.为了获得长期稳定性,应辅以植骨融合术.

  • 两种强化股骨头力学结构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进;叶哲伟;吴强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脱钙骨基质(DBM)与钛合金支撑架/自体松质骨/脱钙骨基质(DBM)分别植入行髓芯减压后的股骨头,强化其力学结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8月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Ficat Ⅰ~Ⅲ期)63例(68髋),在股骨头坏死行髓芯减压后分别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DBM(A组)和钛合金支撑架/自体松质骨/DBM(B组),A组32例(34髋),B组31例(34髋),分别观察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影像学进展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7个月(24~67个月),以后1次随访资料作为终评价依据.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进展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松质骨和DBM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和钛合金支撑架一样能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能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代替钛合金支撑架以加强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机械强度治疗股骨头坏死.

  • 固定平台型和移动平台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的分析比较

    作者:王晓峰;陈百成;师晨霞;高石军;邵德成;王飞;李彤;陆博;陈竟青

    [目的]对应用移动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进行随访对照研究,分析这两种假体TKA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scorpio)和移动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行TKA手术.记录术前及随访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及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结果]术前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患膝内翻畸形、大屈曲度及屈曲挛缩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后大屈曲度(108°±9.3°,99.5°±10.1°)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术后髌骨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均随访31个月时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和移动平台假体TKA均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两组的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固定平台组的术后大屈曲度大于移动平台组的术后大屈曲度.

  • 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腱皮缝合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商晓军;朱亚平;韦兆祥

    [目的]通过对长期疗效和可能并发症的观察,介绍并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2005年4月间,随机选取跟腱断裂的患者28名,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首先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患者常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年(1~7年).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术后MRI检查,并应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其中2例未能按时随访.[结果]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9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无感染发生,再断裂1例,为长期局部类固醇封闭患者.术后MRI显示,全部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疤痕小.[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保护跟腱血运,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调查分析

    作者:黎宁;彭阿钦;曹晶;郭锐;张国山;于金河;耿娟

    [目的]通过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病例的临床调查,分析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21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伤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86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男82例,女104例,平均67.5岁.其中141例病人卧床休息,穿丁字鞋,4周后扶双拐开始行走.45例病人伤后第3 d开始扶双拐下地.发现骨折移位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为骨折愈合,股骨头内出现硬化灶或囊肿(Ficat Ⅱ期)诊断为股骨头早期坏死.[结果]68例患者(36.6%)骨折Ⅰ期愈合,118例患者(63.4%)发生骨折继发移位,发现移位平均时间是伤后16 d(2~68 d).Ⅰ期愈合组病人中,17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5%.发现坏死时间为8~50个月,其中18~24个月多,有13例.继发移位组病人中,92例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55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59.8%;发现坏死时间为4~18个月,其中6~12个月多,有36例.26例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19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73%;发现坏死时间为3~12个月,其中3~6个月多,有11例.[结论]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承受较高的继发移位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所以作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刘保新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自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40例233个椎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7~52个月(平均28.4个月),观察经过处理后的并发症的预后及远期并发症.[结果]140例患者中,6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3.6%.骨水泥漏45例,其中,12例骨水泥漏出现临床症状需要处理,疼痛加重10例,胸背部及下肢放射痛1例,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后3~7 d后消失,双下肢软瘫1例,CT提示椎管内骨水泥漏,急诊行椎板减压取出骨水泥,术后经过抗炎、脱水、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等处理,3个月后恢复行走能力,26个月后,仅仅遗留下肢无力症状;一过性低血压和意识障碍2例,经过补液、吸氧等处理后于术后30~60 min恢复;呼吸困难、呛咳和胸部不适3例,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补液、吸氧、抗炎等处理后于3~5 d消失;皮下血肿1例,于术后1周消失;术后1~12个月,相邻椎体新发骨折10例,分别进行保守治疗或再次行PVP手术而治愈.[结论]骨水泥漏是PVP常见的并发症,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PVP并发症的发生.

  •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作者:覃佳强;封林;李明;张德文;刘传康;刘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短8个月,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结果]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个月~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肘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肘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较满意.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13例,良11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结论]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骨不连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胡新永;吕原;杨华清;殷力;王义生

    [目的]研究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1997年3月~2002年6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41例(47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中期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根据骨盆正位和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股骨、髋臼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得到至少5年随访的41例(47髋),术前Harris评分为42.4±6.4(24~49)分,后1次随访评分为91.8±4.4(74~100)分.至后1次随访时无1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2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6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Kaplan-Meier分析假体的生存率1.0(95%可信区间,0.98~1.0).[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为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 冠突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景仑;王鹏程;张奉琪

    [目的]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往往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尺骨冠突骨折时行桡骨小头切除前后肘关节的稳定性.[方法]选取骨密度值相近的上肢标本20对,经X线片证实无风湿、结核、肿瘤、骨折、畸形等.剥离上肢所有的皮肤、肌肉和筋膜,完整保留肘关节囊、内外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及尺、桡骨骨间膜.调制好的牙托粉与标本两端固定后,将标本伸直侧位自由放置于生物力学机,关节轴与水平面垂直,肱骨外髁向上,于肱骨外髁处垂直向下载荷,记录肘外翻位移.将标本竖直固定于生物力学机,尺桡骨向下,肘关节伸直位,做肘外旋扭转,记录肘关节的转角.[结果]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冠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在桡骨小头切除后较切除前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经统计学比较各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伴冠突Ⅲ型骨折时在桡骨小头切除后较切除前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显著增大.[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伴冠突Ⅰ、Ⅱ型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前后肘关节均稳定,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Ⅲ型骨折不稳定,应修复桡骨小头或假体置换,并修复冠突及尺桡侧副韧带.

  • 爆炸伤创面IL-1、IL-6、TNF-α、CRP的测定

    作者:王玮;张雪非

    [目的]检测兔肢体爆炸伤创面组织IL-1、IL-6、TNF-α和CRP含量.[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炸伤后即刻取材组(A组,n=12)和炸后1 h取材组(B组,n=12);0.9 g铜壳单质猛黑索金炸药(RDX)以海绵间隔5 cm,绑于左下肢股部中段前外侧,电引爆,分别取爆炸中心区(Ⅰ区)、爆炸边缘区(Ⅱ区)、爆震区(Ⅲ区)的肌肉组织,测IL-1、IL-6、TNF-α、CRP的含量并取对侧肢体肌肉组织做对照研究.[结果]炸伤后两组各区标本IL-1、IL-6、TNF-α、CRP含量均比正常组织高,差异显著(P<0.05),且从Ⅰ区、Ⅱ区到Ⅲ区,含量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A组:Ⅱ区与Ⅲ区的IL-1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Ⅰ区与Ⅲ区、Ⅱ区与Ⅲ区的IL-6含量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Ⅰ区与Ⅲ区的TNF-α、CRP含量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Ⅰ区与Ⅱ区、Ⅱ区与Ⅲ区的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各区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Ⅱ区与Ⅲ区的Ⅱ-1、IL-6、TNF-α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Ⅰ区与Ⅲ区、Ⅰ区与Ⅱ区、Ⅱ区与Ⅲ区的CRP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各区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比较,炸后组织中上述因子表达虽有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肢体爆炸伤1 h内,创面组织中IL-1、IL-6、TNF-α、CRP表达增强,不同区域间表达有差异.

  • 脊髓损伤后低剂量FK506对伤段组织电解质水含量失衡的早期保护作用

    作者:潘峰;祝成亮;陈安民;郭风劲;陶凤华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做椎板切除术.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 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术后6、12、24h取材,采用干湿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钙、镁离子含量.[结果]伤段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及钙离子水平升高,两者均于伤后12 h达高峰,而镁离子水平降低,应用FK506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P<0.05,P<0.01).[结论]低剂量FK506可减轻伤段脊髓组织水肿和电解质失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双侧肩关节前脱位并肱骨大结节骨折1例

    作者:秦刚;李东海;王文权;李同林

    患者,女,38岁.2006年10月因车祸致双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 h入院.自诉约2 h前不慎发生车祸,因惯性摔出车外,即感双肩疼痛,活动不利.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醒,胸、腹部体检无异常,双上肢弹性固定于肩关节外展90°、屈肘90°位,双侧肩关节轻度肿胀,呈"方肩"畸形,双侧Dugas征阳性,双腋窝下可触及肱骨头,局部压痛,右肩较左肩疼痛明显,双侧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指感觉及活动正常.

  • 多发伤患者外固定支架应用的管理指导

    作者:顾玉慧;江振华;陈晓燕;黄春霞;王松林;沈丛林

    当今高动、势能伤越来越多,给人们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治疗的方式也趋于多样而复合化.外支架技术操作简单、省时、微创和牢靠固定特点,使之成为创伤特别是多发伤患者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科2003年7月~2006年6月收治136例多发伤使用外支架固定,经综合管理和精心指导,效果良好.

  • 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镜入口改进

    作者:闫峰;李公;潘恒

    近年来,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逐步提高,膝关节急性损伤关节镜早期介入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多[1],由于急性期滑膜水肿的干扰,以及关节镜入口进出器械次数的增加,入口进出常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本人对入口作了改进,使得入口对器械的进出不受干扰.

  • 微型钢板在拇指再造术后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原因分析

    作者:于从海;赵建勇;邵翠玲

    自2005年6月至今,作者应用微型钢板固定再造拇指,但出现了晚期指间关节伸直受限的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8例,8指.男3例,女5例;年龄15~26岁,平均23岁;左侧2例,右侧6例;近指间关节水平5例,掌骨水平3例;致伤原因:钢丝绳勒伤2例,冲床伤6例;拇指缺损程度:Ⅴ度2例,Ⅳ度3例,Ⅲ度3例.

  • 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68例体会

    作者:孔庆华;胡永军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57例,女11例.年龄17~85岁,平均45岁.闭合性骨折62例,开放性骨折6例,Pilon骨折6例.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永胜;马原;田慧中;谢江;沙吾提江;高小亮;周刚

    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人提出经皮椎体成形术,即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在X线透视下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入骨折塌陷的椎体、强化肿瘤病变的椎体,以缓解疼痛.随着社会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也越来越多,它们均可以造成骨量的减少和骨结构力学强度下降,一旦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病人出现顽固性的腰背部疼痛,出现脊柱后凸畸形,长时间的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可导致失眠和忧郁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京新

    由于肩锁关节周围无丰厚软组织保护,直接暴力极易造成肩锁关节损伤,使关节稳定装置遭到破坏,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也因此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上肢创伤之一.

  •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

    作者:孙磊;宁志杰

    人们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基本解剖和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PCL有一个相对密集的胫骨附着部,位于内、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后窝,纤维向上前方走行,呈扇形,在股骨有相对更广泛区域的附着部,位于股骨内侧髁的髁间窝面,自临近髁软骨面的前上部向后下延伸.

  • 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意义

    作者:贾宁阳;王晨光;陈雄生;周许辉;宋滇文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其中36例损伤节段前间隙增宽或伴颈椎前缘撕脱骨折,局限性增宽占17.5%,弥漫性占82.5%退变性和发育性椎管狭窄63例.CT平扫显示椎体前后缘明显退变骨赘形成37例,椎间盘变性突出21例.MRI的特征性表现为椎间盘和前纵韧带损伤61例(78.2%).椎体前血肿及水肿57例,64例表现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或损伤.根据影像学变化,提出影像学诊断根据.[结果]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影像有明显特征性变化,包括骨和前纵韧带、椎间盘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存在特征性变化;脊髓损伤与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能表现典型急性脊髓中央综合征,但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变化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特点,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断及其早期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