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手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许营民;崔青;韩建荣;李海清;杨中华

    [目的]探讨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通过复查颈椎MRI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其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颈髓受压及变性情况、生理曲度的变化及颈椎稳定程度等,并根据退变情况加以分型,对退变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及退变较重且神经受损症状明显患者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骨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5年~11年6个月,平均5.6年.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91.4%,颈椎前路手术后1.5年发现有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的异常改变,显示早期退变征象.随访病例中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再次行后路手术的比例约27.3%,这种退变与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时相邻节段间盘的退变情况、融合节段的长短、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术后的自我保健、工作性质等有直接关系.[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预防或减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椎间盘内破裂症的诊断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宏志;李兵;卓祥龙;陈耀辉;程珂琳;肖增明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的意义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盘内破裂症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下腰痛的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20例,其中18例接受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结果]18例均得到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12个月平均为12分,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造影术是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的一种可靠方法,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盘内破裂症,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且并发症少的优点.

  •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作者:匡正达;叶启彬;张新宇;庞晓东;纪惠茹;车琦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V"型截骨加板-棍系统(PRSS)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后凸44例,行后路"V"型截骨1~2节段,并用PRSS装置内固定.[结果]脊柱Cobb's角从平均74°矫正到30°,平均矫正44°,平均身高增加5.5 cm.经15~66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截骨处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结论]后路"V"型截骨和PRSS装置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 脊柱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

    作者:梁茂华;毛克亚;王继芳

    近年来,脊柱融合手术在骨科中实施的频率越来越多,据报道美国目前每年有超过20万例此类手术,而相应地对于植骨材料的需求亦越来越多.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取自体骨常会带来额外的并发症,因此它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在保持可以接受的融合率的基础上增加可用于植骨的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开发了多种植骨替代材料.理想的植骨替代材料不但应该象自体骨那样具备成骨活性、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能,此外还应该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持,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具备了上述所有特点的植骨替代材料.本综述拟就近年来文献中常用于脊柱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作一回顾,简单分析一下各材料的优缺点,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

    作者:楚戈;白靖平;锡林·宝勒日;项泽文;赵疆;方锐

    退变性腰椎滑脱(LDS)常引起腰腿痛[12],治疗方式多样,综述如下.1 非手术治疗方式常见的症状是下腰痛,80%的患者疼痛部位局限,需手术治疗的仅10%,疾病自然史表明大多数患者症状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加重,很少有神经功能的恶化[12],首选非手术治疗方式,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理疗、推拿、封闭,以缓解疼痛.但无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长期的疗效.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分型及融合策略

    作者:郑新峰;盛伟斌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累及脊柱的三维畸形,具有多种不同表现类型.分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错误的分型常导致错误的手术策略,引起患者术后躯干失平衡、畸形加重,甚至产生新的畸形.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的改良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IS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合理、有效的分型系统仍然是争论的焦点.本文拟对与IS手术密切相关的3种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加以综述.

  • 尖顶距与股骨头内拉力螺钉切出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双;王栋;张世民

    在股骨头内置入粗的松质骨拉力螺钉,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的关键技术之一(如DHS),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典方法.

  •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作者:廖翔;高志增;黄山虎;杨述华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é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后凸

    作者:赵继军;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吴子晏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矫正儿童先天性半椎体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评价.[方法]对2001年11月~2006年1月挑选的13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后凸儿童进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术,男8例,女5例;平均10.4岁(5~13岁).Cobb's角平均为42.7°(28°~48°).术后支具固定8个月.[结果]术后X线片随访12个月~5年3个月(平均2年3个月).矢状面Cobb's角由平均42.7°矫正至平均9.3°,畸形矫正率达到78.2%.随访过程中矫正的Cobb's角平均增大1.6°,无椎弓根切割,无神经损伤,没有发生植骨不愈合的病例,没有患者出现侧凸畸形.[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矫正儿童先天性脊柱后凸,手术创伤小,短期效果可靠,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后路CDH Legacy矫形内固定技术与疗效

    作者:朱锋;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马薇薇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CDH Legacy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应用及其矫形效果.[方法]2003年7~8月,共有9例患者接受后路CDH Legacy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其中女7例,男2例;年龄11~18岁,平均13.5岁.病因学分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CS)1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NFl)1例.术前Cobb's角48°~68°,平均54°.7例AIS和1例CS患者直接行一期后路CDH Legacy矫形内固定术,另1例NFl因Risser为0,先行一期前路骨骺阻滞再行二期后路CDH Legacy矫形固定.[结果]本组无死亡、感染,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未发生术中骨折及脊膜胸膜损伤.1例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给予禁食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手术时间210~300 min,平均260 min;出血量300~1 000 ml,平均700 ml.术后Cobb's角平均20°,矫正率63%.本组随访20~30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1年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额状面或矢状面失偿,纠正丢失4°,纠正丢失率7.4%.[结论]CDH Legacy在矫形效果与以往第3代内固定系统无明显差异,有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和选择多样性的特点.

  • 临床症状轻微型重度结核性脊髓压迫症

    作者:甄平;刘兴炎;高明暄;李旭升;田琦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轻微型重度结核性脊髓压迫症的致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临床症状轻微的重度结核性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前路或后路器械内固定手术,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3.8年,15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结核治愈无复发.合并不全瘫5例中,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恢复至E级,D级4例中恢复至E级2例,1例无变化,1例术后脊髓功能损伤加重.[结论]临床症状轻微型结核性脊髓压迫因发病过程缓慢,脊髓有一定自行调整与适应时间和空间,但脊髓仍处于危象状态,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脊髓进行性损伤.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作者: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杨峰;刘肃;李化光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主要和可靠方法.

  • 上胸椎手术途径探讨(附21例报告)

    作者:谢硕胜;韩志雄;黄德征;陈海;罗远健;陆禹炎

    [目的]研究胸骨柄切迹与胸椎水平对应关系,并据此作为参考探讨上胸椎的手术途径.[方法]取800例站立位X线胸平片,男女各400例,按20岁以下、20~39岁,40~59岁、59岁以上4个年龄段各100例,观测其胸骨柄切迹与上胸椎水平位置对应关系.据此参考进行上胸椎手术21例,骨折脱位7例,肿瘤9例,结核3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病变部位T1 6例,T2 7例,T3 2例,T4 3例,T1、2 2例,T2、3 1例;手术途径采取经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7例,其中T1、2 1例,T2 1例,经改良胸骨柄入路9例,其中T3 1例,经右侧肩胛骨下后外侧胸腔入路5例.[结果]胸骨柄切迹水平对应胸椎人数比例从T1到T3逐步明显增加态势,到T4明显减少.其中胸骨柄切迹平对T1、2占1%,平对T2占5.5%,平对T2、3占15.875%,平对T3占43.5%,平对T3、4占20.75%,平对T4占13.375%,这种分布态势与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上胸椎手术21例,术中显露满意操作顺利,近期效果满意,1例肿瘤术后9个月死于全身转移,脑脊液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结论]应根据上胸椎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术前观察胸骨柄切迹与胸椎水平对应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有临床参考价值.

  • 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

    作者:李波;赵筑川;田晓滨;罗春山

    [目的]探讨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TSRH、CDH-M8等矫形器械对12例青少年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凸侧胸腔于椎体侧前方行椎间松解、椎体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1例肺不张,1例呼吸道梗阻.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肺炎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术前胸椎Cobb's角48°~66°,平均52.6°.术后胸椎残余Cobb's角平均15.2°,矫正率7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节段性骨融合,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经胸椎体侧前方三维矫形手术是治疗King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 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使用的策略

    作者:肖逸鹏;周勇刚;王岩;王继芳;陈继营;郝立波;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目的]探讨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进行二期翻修治疗了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和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6周,再口服抗生素2个月;另外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一期清创置入假体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只静脉使用抗生素3周,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沉及CRP,应用X线片与Harris评分与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5~24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HSS评分无明显差异,长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3%,短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0%.在后随访两组均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条件下,在二期翻修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短期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靠的.

  • 异体半月板库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朱加亮;衷鸿宾;侯树勋;章亚东;解英俊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半月板库,为半月板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作者利用组织库供体来源的优势,结合低温冷冻技术保存半月板,初步建立了异体半月板库.临床进行半月板移植时,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半月板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并注名有关操作规程.[结果]从2005~2006年底,作者已经建立了大约有300个不同大小半月板的半月板库,为临床提供了14个同种异体半月板.[结论]半月板库的建立为临床半月板移植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的近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尚需更进一步观察和更多病例的积累.

  • 可降解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建民;刘方刚;金大地

    [目的]探讨硫酸钙(CS)/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CS、BMG,按一定比例复合,植入兔尺骨15 mm骨缺损,并随机分为3组,CS/BMG组植入复合人工骨、CS组单纯植入硫酸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旷置.标本于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示踪检测,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植入区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S/BMG组植入4周,缺损区两端及中央均可见岛状新骨生长,8周时材料已完全降解,新骨生长活跃,并逐渐由编织骨重塑为板层骨,12周缺损区被新生骨替代,骨结构逐渐成熟,与宿主骨间形成骨性桥接,髓腔再通,完成骨性修复.CS组4周两端也见新骨生长,但较CS/BMG组成骨量少,中央部位新骨出现时间晚.8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区可见大量骨痂生长,两端出现板层样新骨,12周缺损区得到基本修复,但骨髓腔轮廓不清.空白组术后形成骨不连.[结论].CS/BMG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有效地修复兔尺骨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式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晖;吴小涛;熊传芝;马超;陈明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式手术对患者细胞因子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椎间盘镜(METRx)行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另一组行开放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各约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2、4、8、24、48 h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数值.同时检测各时段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结果]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组相比开放式手术(OD)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偏长.两组手术前后比较肢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均明显降低.术后24 h两组CRP值均达到峰值,但OD组较MED组(CRP)值明显升高.术后8 h左右IL-1β、IL-6、TNF-α均达到峰值,OD组较MED组IL-1β、IL-6、TNF-α值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WBC数量OD组较MED组明显升高.[结论]椎间盘镜(METRx)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式手术相比,患者组织细胞因子应激反应小,创伤小,疗效接近.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开友;张鲁平;王颖;潘琪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为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奠定基础.[方法]取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将传代后的细胞分别置于含有800 ng/ml和1 600 ng/ml VEGF的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将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及抑制多种炎性介质活性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1以10 ng/ml浓度配置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同组MSCs作阳性对照,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不同诱导因素下的软骨基质合成情况.[结果]所有细胞显示了良好的增殖能力,暴露于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的MSCs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活性,并开始向软骨表型分化,与未添加诱导因子组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浓度VEGF组的细胞合成软骨基质的能力无差异,但均不如阳性对照组.[结论]外源性VEGF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人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的能力,但与TGF-β1的诱导能力相比有差距.提示VEGF在MSCs来源的软骨修复过程中充当诱导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 骨肉瘤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玉峰;王岩峰;邴佩旭;祝勇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及正常骨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在77%的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Caspase-3蛋白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89%,差异有显著性;在骨肉瘤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Survivin呈阳性的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Survivin呈阴性组(P<0.01);Caspase-3呈阳性的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Caspase-3呈阴性组(P<0.01).[结论]Survivin、Caspase-3参与了骨肉瘤的发展,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作用.

  • L5S1前路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研究

    作者:唐树杰;苗军;张继东;夏群;金鸿宾;王志彬;王爱国

    [目的]对腰椎完整标本、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ALIF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4种状态进行测试,比较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新鲜腰椎标本8具,分别于完整状态、L5S1前路植以Cage、L5S1前路Cage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下,测定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运动下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ALIF标本同完整标本相比,其后伸运动范围增大(P<0.01),而前屈、侧弯、扭转运动范围减小(P<0.01);而ALIF经椎弓根钉固定或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标本及单纯ALIF标本(P<0.01).[结论]L5S1单纯行ALIF后伸稳定性差,为增加其稳定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应当是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 聚蛋白多糖酶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作者:闫新峰;汤继文

    软骨细胞合成和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大分子,而基质又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软骨结构.骨关节炎(OA)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ECM的降解超过其合成,引起软骨基质净含量的减少,覆盖关节骨表面的软骨甚至可完全耗损.其中ECM的重要成分聚蛋白多糖的丢失被认为是关节炎的主要早期表现,初发生于关节表面,以后进展至深区,随后出现胶原纤维降解和组织力学障碍.引起软骨降解的原因有很多,但该过程主要的原因是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

  • 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纪要

    作者: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

    1 会议概况本次会议于2007年5月26日~27日在北京新北纬饭店隆重召开,除西藏自治区,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解放军和武警系统均有代表出席会议(共计208人,其中列席代表21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康复部副主任胡向阳、康复协会理事长卢世璧、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悌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疗局副局长吕吉云以及中国残联原执行理事、顾问、退休干部薛恩元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 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融合与不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争议

    作者:岳勇;艾尔肯萨德尔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腰痛以及下肢放散性痛,引起病人痛苦.自Mixter和Barr报道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以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一种成功治疗手段,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优良率为85%~95%.

  • 踝关节结核的X线及CT诊断(附5例分析)

    作者:李强;王茂强;敖国昆;全昌斌;黄沁;刘杰爱;赵敏

    [目的]探讨踝关节结核的平片、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踝关节结核,并对其CT、平片表现及鉴别进行了分析.[结果]5例均为右侧全关节结核.典型影像学表现:(1)关节面模糊、糜烂,虫蚀样骨质破坏,松质骨内破坏区呈"穿凿样",内有小死骨;(2)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增宽;(3)病变区及周围骨质疏松;(4)胫、腓骨远端广泛骨膜反应;(5)冷脓肿和窦道形成.[结论]踝关节结核的CT、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优于X线检查.早期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