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顾晓民;贾连顺;陈雄生

    [目的]探讨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脊柱裂
  • 下腰痛影像诊断的临床综合评估

    作者:谢幼专;侯筱魁;朱振安;张蒲;史定伟;李华

    [目的]探索下腰痛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病人支出,使其发挥互补作用.[方法]对61例下腰痛患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椎管狭窄(4例)、滑脱(10例)、感染(4例)和肿瘤(5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引导正确诊断的基础,影像学检查结果只有建立于其上才有意义.常规X线摄片对骨性结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脊髓造影根据硬膜囊及神经根管的影像学改变来判断下腰段的病变,对较小的L5S1椎间盘突出和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不易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CT)从横断面观察脊柱的病变,但较局限,不易观察椎管内CT值相似的软组织病变.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则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磁共振成像(MRI)从多平面显示多节段的病变,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但对骨性结构的分辨率较CT差.[结论]常规X线摄片是基础且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CT、CTM、MRI对下腰痛的诊断各有其特点,不能相互替代,而是起相互补充的作用.

  • 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于海洋;符东林;陈坚;李超;干阜生;郭标;梁成民;王洪亮;焦伟

    [目的]初步观察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7月采用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63例,77个膝关节的短期临床治疗结果.男11例,女52例;年龄38~71岁,平均56.5岁.选择性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包括刨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切除或修整破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和磨削骨性阻挡.63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1年,随访内容包括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手术前41分增加到术后78分.患者主观评定优40.2%,良36.3%,可15.6%,差7.8%,优良率为76.6%.[结论]局麻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创伤小,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治疗四肢侵袭性骨肿瘤

    作者:彭庄;陆晴友;席秉勇;尹峰;李增春;蔡俊丰

    [目的]探讨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2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岁.根据MRI表现选择不同截骨方法,Ⅰ型肿瘤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采用保留一侧皮质骨的肿瘤外截骨,截骨线呈"匚"形.Ⅱ型病例肿瘤侵蚀部分关节面,采用保留一侧皮质的部分关节截骨,截骨线呈"L"形.Ⅲ型病例肿瘤侵蚀整个关节面和骨皮质,可切除包括关节在内的整个瘤段骨,只是近骨干侧截骨呈阶梯状.[结果]手术时间1~3 h,术中出血量150~400 ml,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2例患者获6个月~8年随访.按ISOLS评分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平均22.3分,下肢平均25.3分.灭活回植骨、异体骨与截骨端平均3个月愈合,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7.69%.无恶性变及全身转移.[结论]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可提高四肢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无瘤无菌操作、彻底灭活瘤壳和截骨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 关于(足母)外翻手术治疗对策的讨论

    作者:董扬;施忠民;张春林;邹剑;张智长;曾炳芳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165例(2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共96例(128足),男21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5°~35°,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B组:共55例(61足),男11例,女34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与A组相同,另加第2跖趾关节成形术.C组:共15例(21足),男10例,女5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Kell手术.[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优98足,良24足,可6足,优良率95.3%.平均HVA矫正18°,平均IMA矫正7°.B组,优46足,良12足,可3足,优良率95.1%.平均HVA矫正21°,平均IMA矫正8°.C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90.5%.平均HVA矫正42°,IMA无矫正.[结论](足母)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手术的设计应重点解除骨性与软组织的畸形.只要注意手术操作与手术方法,手术并发证是可以避免的.

  • 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作者:杨玉辉;张远鹰;王金成;高忠礼;刘强;洪森

    [目的]探讨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法的设计和术后的康复.[方法]对3例同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分两次手术行下肢4个大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第1次手术行左侧髋关节置换,第2次手术行右侧髋关节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另2例两次手术分别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术后3 d将下肢置于CPM机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周下床学习行走,出院前达到在支具扶助下行走100步.[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105°~145°,平均135°,膝关节活动范围为45°~60°,平均54°;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平均83分,均为良,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第1例左侧膝关节74/75分,为良,其余5个膝关节均为优.[结论]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不仅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其中以单次手术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效果更佳.

  • 不同术式治疗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疗效分析

    作者:乙军;施鑫;吴苏稼

    [目的]比较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对肢体功能、局部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1月间共4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近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病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5~51岁,平均30.6岁.Ca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28例,Ⅲ级14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108个月,平均50个月,总复发率为9.4%.刮除植骨复发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广泛切除组复发率为9.1%,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病灶刮除植骨仍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石炭酸等化学腐蚀剂局部烧灼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广泛切除适用于Companacci Ⅲ级、反复复发、伴有病理性骨折的病例,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加强随访可早期发现骨巨细胞瘤复发.

  •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致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义明;白跃宏

    [目的]探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下腰痛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且未合并其他腰部疾病的患者30例,分别行腰腹肌肌力测定,竖脊肌内压测定,血常规,血沉,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M),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LDH5)测定,采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切取竖脊肌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项酶学检验无异常;组织学光镜下观察到竖脊肌纤维部分溶解变性,肌纤维肥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到肌纤维灶状溶解,核周线粒体聚集,胞内脂滴、溶酶体增多,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结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内在压力增加,筋膜间隔内组织代谢障碍,骨骼肌慢性受损,炎症因子释放,终影响脊神经后支导致的下腰痛.

  • 不同类型青少年脊柱侧弯支具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康学文;王栓科;陈向东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脊柱侧弯支具治疗疗效,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支具选择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总结本科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接受支具治疗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9~15岁(平均12.4岁),其中King-Moe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2例,半椎体畸形2例,胸段脊柱分节不良1例.分别采用胸腰骶支具外固定,支具固定前Cobb's角平均29.9°,支具治疗后Cobb's角平均20.8°.[结果]侧弯Cobb's角平均矫正9.1°,矫正率35%.King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支具治疗后有改善,Ⅴ型支具治疗后无改善,其中3例先天性侧弯支具治疗后加重.26例观察0.5~2.5年,Cobb's角逐渐加大,失去支具治疗指征而采取手术者8例.[结论]支具治疗轻、中度Ⅰ、Ⅱ、Ⅲ、Ⅳ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效果良好;参与侧弯椎体数越多支具治疗疗效越好;柔韧度好者支具治疗疗效良好;复杂脊柱侧弯及先天性脊柱侧弯支具固定可以预防术前快速加重.

  • 手术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分析

    作者:冷辉;胡继平;吴景山;徐久祥

    [目的]探讨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1~2006年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其中一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术18例,如前方骨缺损较多,则采用前后方联合矫形手术,即后路截骨固定前方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2.6个月.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56.4°(47.5°~98°)矫正至术后的8.3°(-6°~17°).矫正率85.2%.21例均获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及骨固定失败.9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用于严重后凸畸形及椎体前方骨缺损较多者.

  • 功能锻炼在慢性下腰背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夏孟红;张晓东;欧云生

    [目的]观察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慢性下腰背痛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67例患者随机分对照及治疗组,随访0.5~8年,平均随访4年,比较保守治疗组与主动功能锻炼组的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主动功能锻炼组明显减轻背痛程度及强度、复发周期明显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慢性下腰背痛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从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加以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 磷酸钙骨水泥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鑫;夏群;苗军;刘春蓉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 apatite cement,HAC),是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来的一种自固型非陶瓷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在固化过程中的等温性,CPC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Ё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组织修复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 腰椎后路非融合性固定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克冰;刘少喻

    在因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的治疗中,以往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是采用融合固定术.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常用的技术,融合率可达到90%~100%.

  • 椎间盘细胞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广吉;马迅

    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各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

  • 降钙素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对兔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楠;张柳;郑桓;赵小林;李硕;张胜强;刘志翔

    [目的]研究降钙素(calcitonin,CT)对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1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5 IU/(kg·d),连续6周;对照组则给予等剂量盐水.术后7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内髁制成切片行HE、番红-固绿和MMP-3免疫组化染色.取膝关节软骨行胶原酶消化法提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于第Ⅱ代融合90%后提取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MP-3,aggrecan的表达.HE切片Mankin评分.番红-固绿和MMP-3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平均灰度值.PCR结果记录Ct值.[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的组织学Mankin评分结果,番红-固绿和MMP-3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测量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MMP-3的R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ggrecan的RN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5 IU/(kg·d)皮下注射能够增加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分泌的aggrecan的含量以及下调MMP-3的表达;可能通过体内明显减轻兔膝关节软骨基质的降解,减少MMP-3的表达而保护软骨.

  • 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

    作者:王子轩;胡有谷;陈祥民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腰椎MRI资料.对HIZ进行立体定位并分析其发生与分布规律.采用SPSS 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HIZ发生率46.7%(前缘21.5%,后缘31.7%),共650个.其中,左侧238个(36.7%),右侧220个(33.8%),无明显侧别差异(χ2=1.0 922,P>0.05).下缘446个(68.6%),明显多于中部及上缘.HIZ好发节段为L3、4~L5S1,可单发或多节段同时发生.其中,前缘HIZ多见于L2、3和L3、4椎间盘,后缘HIZ好发于L4、5和L5S1水平.[结论]腰椎间盘HIZ发生率较高.常见于椎间盘后缘、下缘和下腰椎.可单节段发生,亦可同时发生于多个节段.

  • 肩峰下滑囊滑膜软骨瘤病1例报告

    作者:李贵山;靳方运;李文平;原小兵;申陈;马玉伟

    患者,女,36岁;因"右肩部肿胀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治疗.1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肩部较对侧饱满,当时无明显疼痛,未在意,未行任何治疗,逐渐出现局部肿胀明显,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效差.

  • 青年重度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

    作者:付春江;毕郑钢;邵国军

    患者,女,24岁,半年前出现右下肢无力,左下肢皮肤感觉异常,无二便障碍.症状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踏棉感,伴有痉挛性抽动,躯干以下皮肤感觉异常,颈部活动受限,过度活动呼吸困难.查体表现为严重的椎体束征,四肢肌力三级,肌张力高,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阳性,C5以下皮肤感觉减退,浅反射存在.

  • 镜手畸形1例

    作者:马江涛;俞敏;张孟超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右肱骨下段骨折住院,体检中发现左上肢畸形:左上肢全长(从肩峰到指尖)52.5 cm,右上肢全长51 cm,双侧上臂等长等粗;左前臂大周径23 cm,右侧20 cm(图1).左手掌宽9 cm,右手掌宽8 cm;左手外观6指,尺侧4指基本正常,拇指缺失,代之以较短小的2指,外形与尺侧的环、小指相似,第3、4指向尺侧偏斜,在从桡侧到尺侧的第2、3指指蹼间有一赘状突起(图2).

  • 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人工全髋置换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国仙;王万明;张志宏;陈庆泉;林智军;刘航涛;陈冠宏

    自2006年1月来,本院对2例骨盆肿瘤患者于半骨盆切除及髋关节切除术后行异体半骨盆移植、髋关节重建术,取得较好效果.据科技情报联机检索,其中1例是我国成功实施的大规模骨科移植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将极大地提高骨科技术水平,并为患有骨盆髋臼肿瘤、盆腔粉碎性骨折等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现将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进行浅谈.

  • 膝关节骨关节炎非药物疗法的国外进展

    作者:段戡;袁长深

    膝关节骨关节炎(简称膝OA)是一组以关节软骨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疾患.对于膝OA的治疗,仍侧重于缓解症状,保存或改善关节功能.

  • 改良手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双侧下肢瘫

    作者:王汉林;杨永焱;李亚洲;罗军忠

    [目的]2004年以来对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提高其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23例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男14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5.7岁;主要症状: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双下肢肌紧张,家长扶持站立,双下肢呈剪刀步态,双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足尖着地行走.体格检查:双髂腰肌、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部分或多数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依Ashworth分级,为3~4级.治疗方法:对动态性肌痉挛,采用肌内肌腱切断或肌筋膜切断;对静态性肌痉挛行肌腱滑动延长,胫前肌腱劈开外侧1/2移位.然后用自制外固定器矫形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双踝、足中立位,双下肢外展30°,6周后去除外固定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平均2.2年.优良21例,有效2例.[结论]严重脑瘫痉挛性双侧瘫,一期多关节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外固定矫形,术后配合家庭长期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PRSS治疗早发幼儿型进展性脊柱侧弯

    作者:庞晓东;叶启彬;彭宝淦;匡正达;曹燕

    [目的]评价PRSS治疗幼儿进展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和观察脊柱生长期维持矫正的情况.[方法]2000年6月以来,作者对23例幼儿进展性脊柱侧弯用PRSS进行一次性矫正,不植骨融合,随诊分析手术时年龄分布,手术前后脊柱侧弯角度变化,脊柱固定节段的生长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年,5例在5年以上.术前平均侧弯角度为80.7°,术后矫正角度30.5°,平均矫正率62.2%.随访侧弯角度平均34.7°,与术后进行比较P>0.05,表明侧弯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脊柱固定节段平均生长13.3 mm.[结论]PRSS治疗进展性幼儿脊柱侧弯,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术即可满意矫正侧弯和在脊柱生长期维持矫正且不影响固定节段的脊柱生长,是一种较理想的矫正生长期儿童脊柱侧弯的矫形装置.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