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同种异体髂骨结合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清义;吴雪晖;周强;许建中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的32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比较,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较后者显著减少(P<0.05),随访1年,两组均成功实现椎体问骨融合,但前者融合时间较后者显著延长(P<0.05),两组无1例发生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可顺利融合,是颈椎前路手术较好的术式.

  • 改良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

    作者:刘春枝;秦泗河;母心灵;郭小伟;王贞艳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器械改良、术后管理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秦泗河改良的外固定矫形器,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共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0~25 岁,平均17岁.病因:腓总神经损伤2例,腰椎管内肿瘤1例,硬脊膜膨出5例,小儿麻痹后遗症1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例.术前用足掌的前外缘负重行走者11例,用足的外缘或足背外侧负重者21例.根据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性质和患者年龄,确定实施有限矫形手术的方法和外固定矫形器治疗.本组7例同期实施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术,25例同期实施了有限的截骨术和跗骨问关节融合术,9例合并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明显失衡者,同期行足部肌腱转移的肌力平衡术.然后安装外固定矫形器.术后按作者制定的管理程序,7 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允许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42 d,拆外固定器后患足再上石膏固定适当时间.[结论]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26例为来院复查.随访时间1年~3年1个月,平均1年5个月.畸形均获满意矫正,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提高,配合有限矫形手术,能够矫正传统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足畸形,缩短治疗周期,避免了严重手术并发症.

  • 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宋炎成;蔡道章;王昆;沈彬;杨静;裴福兴

    [目的]分析引起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问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列表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平均高体温和手术后7 d每天的高体温,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第2 d的血色素值以及是否输血、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和基础疾病等.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7 d的患者体温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8例(39.0%)患者的体温≥38℃.16例患者发展为感染,浅层感染15例,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治愈,1例深部感染行假体取出,终关节融合,但其中仅有3例患者的体温增高.术后发热与感染、输血、血色素下降、是否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发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发热属正常生理反应,与感染等凶素允显著相关性.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早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述华;李进;刘国辉;许伟华;杨操;叶树楠;胡勇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他4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5岁.单节段置换16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结果]术中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分增加到15.8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RI随访表明2/23节段的假体偏移<1.5 mm.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年的长期随访来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 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修复翻修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

    作者:郭亭;赵建宁;周利武;陆维举;施鑫;吴苏稼

    [目的]介绍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7年,8例在翻修术中存在严重髋臼骨缺损患者,按D'Antonio分类:ⅡB型1例,ⅡC型2例,Ⅲ型5例;加强杯联合颗粒打压植骨3例,加强杯联合颗粒骨植骨+结构性植骨5例;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年(6~49 个月),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植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吸收.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平均提高47分.[结论]采用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修复腔隙性骨缺损,结构性植骨恢复髋臼后方结构的完整,提高局部骨量,增加假体的骨性接触面,同时利用加强杯固定植骨组织,稳定假体,该方法可有效修复髋臼侧的巨大骨缺损.

  • 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

    作者:申洪波;白云静

    [目的]观察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痛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周复查,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32/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2%(33/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27/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疾病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颈复康;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两种药物均有明显疗效,且疗效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两种药物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颈痛平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药物.

  •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龙;傅强;葛星野;赵鑫;陈元贵;尚保华;侯铁胜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对21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7例脊髓型颈椎病冉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问隙切除(椎体次伞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9、12个月随访摄片,对其症状缓解、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6~3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平均改善率为88.5%;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无患者死亡,供骨区并发症6例.此术式手术适应证: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发症: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结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舣钢板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对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

  • 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

    作者: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陈雄生

    [目的]为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寻求较安全的手术疗法.[方法]对随访时间超过8个月的47例硬脊膜前方骨性压迫较严重(致压物的矢状径大于椎管矢状径的50%)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颈前路手术29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对2组的JOA评分、后切线夹角、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出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预警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前路组CSEP预警18次,前后路联合手术组预警3次,多发生在骨赘切除、脊髓减压期间;JOA评分平均增长值前后联合组明显高于颈前路组(P<0.05),而后切线夹角平均减低值2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出血、手术时间前后联合入路组明显多于颈前路组.[结论]此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虽然增大了创伤、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比单纯的颈前路手术有更高手术安全性,有更好神经功能恢复,同时不破坏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术式.

  •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分析

    作者:徐向东;邱立勇;张艳;李慎江;吴伟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的基本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利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影像学诊断中的基本表现加以分析,对58例患者影像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归类统计.[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MRI表现有其基本特性.x线片以腰椎间隙不均匀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及Schmorls结节有其特征;CT表现更具有特征,以其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起,突出的CT值高于硬膜囊CT值和硬膜外脂肪移位为其特点改变.其MRI表现T1加权象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的硬膜外脂肪及低信号强度的硬膜囊形成鲜明对比,诊断意义可以成为佳影像手段.[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常见的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MRI表现有其定性诊断意义.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 突出 X线 CT MRI
  •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小健;宋洁富;苏云星;常峰

    [目的]分析后前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5年来收治的21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共5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颈椎后前路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15例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6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21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60.9±2.6)%,优良率达61.9%,无1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作者:李宝俊;韩建军;丁文元;海涌;申勇;董玉昌;张为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肖文德;姬广林;高辉

    脊柱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脊柱结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50年代前以儿童为多见;近年来,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病例居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

    作者:叶成;史鹏

    种子细胞研究是骨组织工程学的重要内容.理想的骨种子细胞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结构比较简单,是不具有特定机能的原始细胞;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体外培养时增殖力强;自我更新,一定的条件下能向特定的方向分化;稳定表达成骨细胞表型;植入体内后能继续产生成骨活动;无致瘤性.

  • 硫酸钙骨内植入修复兔包容性骨缺损的力学分析

    作者:陈华;田学忠;张伯勋;于学忠;汪爱媛;胡成栋;崔旭;唐佩福;王岩

    [目的]探讨硫酸钙体内植入后对骨缺损修复活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股骨远端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分别用柠檬酸化硫酸钙和Osteoset(R)片填充修复,术后3、6、13周处死动物,进行一般观察及压凹力学实验分析.[结果]术后兔运动自如,无跛行,精神及饮食正常,切口愈合好,切口缝线自动脱落.动物处死后组织取材时未见关节腔积液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生物力学分析显示:术后3周时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均高于正常股骨髁水平;术后6周时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较术后3周时水平下降,但低于正常股骨髁水平;术后13周时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相较6周时水平增高,并接近于正常股骨髁水平.不同时间点人工骨修复区力学强度比较分析显示2种人工骨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都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结论]在硫酸钙降解吸收、缺损区骨修复过程中,其对包容性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柠檬酸化硫酸钙能够发挥Osteoset(R)片相当的作用.

  • 氨甲喋呤联合咖啡因对骨肉瘤细胞株的作用观察

    作者:孙刚;李书忠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联合咖啡因对骨肉瘤细胞株的作用.[方法]以国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试验设计原因,设1无药组(阴性对照组),2咖啡因组,3氨甲喋呤组,4咖啡因、氨甲喋呤联合用药组(混合用药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采用MTY法细胞毒性试验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观察3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用残存细胞吸光度A值表示)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FCM分析各组于48 h G2/M期细胞比例(%)为1组(23.210±0.416),2组为(23.120±0.440),3组为(28.770±0.531),4组(23.267±0.319),1组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残存细胞吸光度A值为1组(0.411±0.006),2组(0.401±0.006);3组(0.304±0.007),4组(0.105±0.002),组间差异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甲喋呤与咖啡因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氨甲喋呤对骨肉瘤细胞株的抑制率.

  • hIGF-1基因转染促进退变椎间盘Ⅱ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基因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对椎间盘中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参考文献[1]制备出腰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IVDD)动物模型24只,随机分为携带hIGF-1基因重组腺病毒(Ad/CMV-hIGF-1)、hIGF-1生长因子及PBS组.L4、5、L5、6椎间盘中分别注射25 μl第2代Ad/CMV-hIGF-1 (8×108 PFU)、hIGF-1生长因子(100 μg/L)、PBS.注射后1、2、4、8周,Western blot检测hIGF-1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hIGF-1蛋白带出现在7 540.00 u.Ad/CMV-hIGF-1组hIGF-1蛋白表达持续达4周以上,hIGF-1组表达持续约2周;PBS注射组无hIGF-1蛋白表达.Ⅱ型胶原电泳条带出现在200~300 bp;在注射后1~4周,Ad/CMV-hIGF-1组内Ⅱ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性增加,8周轻度下降,4个时期比较(F=12.18,P<0.001);注射后1~8周,hIGF-1注射组、PBS注射组Ⅱ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性下降(F=27.38、21.56,P<0.001).相同时间点3组比较,Ⅱ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Ad/CMV-hIGF-1组高,PBS组低(F=27.31~39.85,P<0.001).[结论]hIGF-1基因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能够促进合成Ⅱ型胶原.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表达 hIGF-1
  • 组织蛋白酶L与人腰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智春升;谢林

    [目的]探讨Cathepsin L与人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实验组标本来源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取得的退变间盘组织,并根据术中所见将腰间盘突出分为非包含型组和包含型组;对照组间盘来源于胸腰段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手术中切除的间盘组织,以上标本采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人腰椎间盘细胞Cathepsin L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组织学观察在退变组间盘中,各标本均表现出一定的退变特征:纤维环板层结构紊乱,软骨细胞巢状增生,纤维环粘液瘤样变,髓核软骨细胞减少,纤维细胞增生,玻璃样变及纤维化,髓核毛细血管的侵入,炎性细胞的浸润等.在未包含型组与包含型组比较显示了更多的髓核毛细血管侵入和炎性细胞浸润,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更严重,纤维细胞增生及瘢痕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织蛋白酶L阳性率在退变组(90.68±7.61)%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8.69)%,并且在非包含型组(95.45±4.63)%明显高于包含型组(86.93±7.49)%.RT-PCR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L的mRNA表达水平在退变组(1.445±0.206)%较对照组(0.526±0.378)%明显上调,并且在非包含型组(1.608±0.044)%明显高于包含型组(1.282±0.166)%.以上结果均经统计分析证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thepsin L与人腰椎间盘退变有关.

  • 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瞿玉兴;郑冲;范文潮;高益

    [目的]探讨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l肩(平均年龄54.3岁,男13肩,女18肩)的Graghey位片,计算肩峰指数即肩峰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与肱骨近端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的比值,通过肩峰指数对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进行定量评估,与正常人群40肩(平均年龄52.8岁;男18肩,女22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72±0.05),正常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61±0.04),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1).[结论]肩峰指数可准确的反映肩峰与肱骨头在冠状位上的位置关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较大的肩峰指数有关.在较大的肩峰指数所反映的肩峰肱骨头位置关系中,外展时三角肌对肱骨头向上的分力大,肩峰下间隙内压力高,易引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组合性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9例(9髋)体会

    作者:卢一生;潘兵;许文根;黄宏前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DH)的治疗较为棘手.自2001年8月至2006年2月,本科应用组合性手术治疗经筛选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9例9个髋关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骶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

    作者:林世德;潘冀清;张云昌;刘鑫;赵廷宝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类肿瘤疾患,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10~30,占骨肿瘤样病损的首位[1].发生于骶骨者甚为罕见,本科2007年6月27日收治1例骶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报告如下.

  • 一家二代3例Madelung畸形报告

    作者:俞敏;吕东东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13岁,无意中发现右腕畸形而来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身高145 cm),右腕畸形,尺骨小头处隆起.双手肌力及感觉无异常,腕关节活动左正常,右比正常减小(掌屈约45°、背伸20°、桡偏20°、尺偏5°,前臂旋前50°、旋后70°),活动时无弹响及疼痛.

  •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作者:许文静;于海龙;孙明学;彭江;郭全义;张莉;卢世璧

    [目的]探讨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及康复.[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完全断裂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9例,术后及出院后进行专项护理及康复,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随访共21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神经损伤恢复效果达到优良,修复优良率达到71.4%.[结论]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及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髋臼发育不良的外科处理方法选择

    作者:车明学;谷贵山

    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又称不稳定髋关节.特点是股骨头与髋臼不相适应,髋臼不能充分覆盖股骨头.髋臼发育不良虽然在婴幼儿时期已存在,但多无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可逐渐出现无痛性髋关节功能障碍,至成年由于出现骨性关节炎而导致髋痛,股骨头发生变形患者和半脱位患者因应力集中而出现骨性关节炎要早一些.

  • 腰椎牵引的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鲁玉来;张喜善;孙其伟;王瑞臣;李虎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的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方法]根据本院治疗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牵引重量为:40 kg+体重15%~20%,治疗1 606例.按病程分析:3年及其以下者优良率90.1%,3年以上者优良率68.2%.[结论]在重力牵引下,腰骶神经根松弛、移位,偏离了突出髓核的高峰,建立了新的、和谐的"根-盘"关系,压迫或牵引减轻或消失,腰腿痛缓解或痊愈.适宜的牵引重量和正确的体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

    作者:田慧中;马原;吕霞

    [目的]用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对病人的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简单的微创手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约了病人的经费开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用C型臂X线机选择截骨间隙,切口长6~8 cm,仅暴露1个椎板间隙,椎板V型截骨宽度8~10 mm,截骨完成后将手术床由反V型调成V型,截骨间隙将自动闭合复位,如不能自动闭合则轻轻按压帮助复位,一般复位均不成问题.将截骨时取下来的骨条作椎板后植骨.术毕应严格按照搬运规则将病人送回病房卧平床.术后2周内给予分次手法矫正和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结果]本组50例,除1例因过早自行拆除石膏背心造成畸形复发外,其余病例矫形效果满意,截骨部位骨性融合坚固.[结论]微创式截骨矫正术,损伤小、不用内固定减少病人的经济开支,V型截骨复位后互相嵌插稳定,用骨刀截骨间隙对合整齐,再加上椎板后植骨,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故均能在6个月后植骨融合坚固.

  • 关注骨感染的预防诊治及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金鸿宾

    近年来,骨科尤其创伤骨科含脊柱、骨盆损伤手术治疗范围日益扩大,以致引发有无过度医疗服务之议.骨感染性疾患确有上升之趋向,更不乏有医源性骨感染,特别在亚健康及老年人群有些代谢内分泌紊乱,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骨质量不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无疑加大了感染率.

  • 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近3年载文引文分析评价该刊的学术质量及影响力

    作者:罗娟;于锦霞

    [目的]对2004~2006年发表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所有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逐篇统计文后引文并进行记录分析,计算引文量、引文率和篇均引文数、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分布、普赖斯指数以及自引和自引率.[结果]在统计时段内,该刊的平均引文率为94.32%,篇均引文数为6.31条,所引用的英文文献数显著高于其他语种文献数,期刊比例显著高于图书及特种文献比例,其平均普赖斯指数和自引率分别为71.48%和8.74%.[结论]该刊引文内容新颖,拥有水平较高而稳定的作者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高质量的学术性期刊.

  • 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比较

    作者:

    关键词: 手术 保守疗法 治疗
  • 实施健步行动——中国先天性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方法推广计划的开展和思考

    作者:杜青;赵黎;潘少川;吉士俊;杨建平;Jose A.Morcuende;吴欣乐;刘振庭;马真胜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