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研究

    作者:刘军;孙振辉;田峥巍;孙云波;王磊;曹建刚;田孟强;张宇;王沛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风险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5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4例(344膝),其中传统切口(convention incision,CI)置换组146例(246膝),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置换组58例(98膝),均采用Zimnmer公司NEXGEN-LPS人工全膝关节,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不同时间阶段行走距离、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04例均获随访,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微创组和对照组麻醉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检验,P<0.05),微创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24 h、1周、1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3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24h、l周、2周非负重主动活动度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个月行走距离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检验,P>0.05).HSS评分术后24 h、1周、2周膝关节HS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术后1月HSS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小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四头肌损伤小,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时问较早,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术后远期步行距离、膝关节非负重主动活动度及HSS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别.

  • 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盛斌;陈静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间,对8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在行颅骨牵引治疗一段时间(12-16 d,平均13.5 d)后采用枕骨大孔后缘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枕颈融合Cervifix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为15个月.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寰齿前间隙(ADI)为5-9 mm,经颅骨牵引后为5-7 mm,寰枢关节脱位未能完全复位.手术前后JOA评分示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减压充分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寰椎枕骨化患者术前仔细评估影像学改变,采用颅骨牵引一段时间后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且临床效果满意.

  •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贾思明;张世清;张培勋

    [目的]探讨后路环状融合术(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LSL)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6年3月,对44例LSL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环状植骨融合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男15例,女29例;年龄31-68岁,平均48.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和CT证实为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按Newman分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29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7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滑脱3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8-36个月,平均26个月.17例Ⅰ度滑脱术后全部解剖复位;24例Ⅱ度滑脱中6例遗留Ⅰ度滑脱;3例Ⅲ度滑脱中2例遗留Ⅰ度滑脱.根据侯树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达93.2%.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LSL的一种可靠方法,能够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维持良好的椎间隙高度和形态及腰椎生理性前凸.满意的临床效果依赖于全面掌握PCF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

  • Weil截骨治疗(足母)外翻转移性跖痛

    作者:薛剑锋;施忠民;董扬;曾炳芳

    [目的]回顾分析Weil截骨治疗(踇)外翻转移性跖痛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第1跖骨基截骨及Weil截骨治疗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中重度外翻17例25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I-Il跖骨间角(IMA),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选择第1跖骨基底截骨联合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结果]患者(踇)外翻角(HVA)术前为32°±5.7°,术后为12.8°±3.5°;Ⅰ-Ⅱ跖骨间角(IMA)术前为23.2°±3.7°,术后为10.5°±0.7°;AOFAS评分术前45.6±6.9分,术后86.9±4.6分;Weil截骨术后的跖骨短缩3-8 mm,平均4.5 mm;术后18足跖痛症状完全缓解,7例好转,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踇)母外翻术前应综合分析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伴有外侧转移性跖痛的严重(踇)外翻患者,联合使用第1跖骨基截骨和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涛;王沛;冯世庆;姜文学;高延征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术(AIFC)和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IFC组和ACFP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脊髓功能40分评分、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平均住院日、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40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IFC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供骨区并发症少于ACFP组;AIFC组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改善4.1°,明显大于ACFP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AIFC组28个月,ACFP组25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FC和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短期结果均满意.AIF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供骨区并发症和融合节段Cobb's角矫正方面具有优势.

  • 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手术疗效影响的远期观察

    作者:孟宪中;曹俊明;申勇;孟宪国;杨大龙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伴有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腰椎单阶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有腰椎终板Modic退变(A组),另一组无腰椎终板Modic退变(B组).对其随访至少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评价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缓解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缓解.临床疗效优良率:A组90.48%;B组9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A组21.37±7.59;B组8.34 ±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与腰椎终板Modic退变相关,提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对终板的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评判下腰痛的发生、预后.

  • 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作者:陈海波;郝定均;周劲松;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方法.[方法]对2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进行了一期前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3 h.出血量平均650 ml.并随访6个月-5年.[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0.6%,显效率为62.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枕颈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可以在前路减压后即刻后路获得颅颈部的稳定性,避免延颈髓的继发性损伤,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费用.

  •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

    作者:梅伟;翟明玉;杨勇;王春丽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5月-2007年8月行颈椎前路手术624例,发生脑脊液漏19例.采用术中明胶海绵、筋膜片封堵,配合术后头低脚高位,细盐袋适度加压,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12例经采用术中填塞封堵明胶海绵的方法,切口I期愈合.5例术中填塞封堵明胶海绵,术后抬高床尾,颈部适度加压,对症处理,7-10 d切口愈合.2例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后2周切口愈合.[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采用明胶海绵、筋膜片填塞封堵,紧密缝合切口,抬高床尾,颈前适度均匀加压,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胡永胜;田慧中;沙吾提江;马原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并分析原因.[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月在C型臂X线机导向下,经皮穿刺,在盘内盘外注入不同浓度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7岁(18-74岁),病程平均11.3个月(1周-15年).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患者对治疗主观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6个月,平均4.3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7.36±0.42)分,术后第2 d VAS评分(3.21±0.72)分,随访时评分为(2.12±0.52)分,术后评分和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没有出现损伤神经根、大血管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显效者46%,有效者37%,无效者17%.[结论]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见效快,治疗方法安全简单微创.

  • CT血管造影在诊治骨科软组织肿瘤的作用

    作者:尹东;王毅;李宏宇;丘德赞;莫冰峰;袁彦;梁斌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成像在骨科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行CTA检查,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容积再现等方法三维重建图像.[结果]三维重建清晰地显示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特别清晰地显示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等情况.这些情况均被手术所证实.14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平均随访10.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减少并发症和保证疗效.

  •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作者:曹家树;陈富春;易志坚;温立升;孟宁波;毕海峰;张子峰;鞠胜涛

    [目的]研究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尤其是L5/S1间隙孔外突出的治疗.[方法]单纯椎间孔外突出经后正中旁切口椎板外侧入路,伴有椎管内病变者经后正中切口加行椎板间入路.L5/S1间隙均行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部分切除.[结果]经2-5年随访,优19例;良3例;可3例;差O例,优良率88.9%.[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可靠,L5/S1间隙必须切除部分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骶上关节突外缘)才能良好显露.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文光;陈卫衡

    很多研究表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的塌陷跟坏死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密切,而股骨头一旦塌陷,预后极差,因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研究.

  •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

    作者:李宝俊;丁文元;张英泽

    腰椎弹性内固定技术可保留腰椎术后的活动度,降低椎间盘的退变速度.棘突间内固定是弹性内固定技术的一种,由异体骨、钛合金等不同的材料组成.

  •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重建

    作者:楼永坚;程黎明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重建仍是骨科的一大难题,存在很多争议.目前肿瘤切除后重建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优缺点.旷置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引起的创伤相对较小,但手术后功能较差.

  • 生长棒技术在早期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作者:王静杰;赵永飞;李明

    对年龄较小的早期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对于这部分患者,不仅需要能够有效的矫正脊柱畸形,还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长能力.

  • 钛铌锆β钛合金低弹性模量内固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贾庆卫;宁聪琴;丁冬雁;汤亭亭;严孟宁;周新社;戴魁戎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的方法对新型β型钛合金(Ti-Nb-Zr)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1)改良的鼠气囊模型(the air pouch model):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皮下充气造模后将钛铌铣β型钛合金(Ti-Nb-Zr)颗粒混悬液注入气囊,收集囊内液体采用ELISA方法测定IL-6和TNF-α,用囊壁组织学切片进行炎症细胞反应分级和囊壁厚度测量,并与传统的钛铅钒合金(Ti-6A1-4V)进行比较.(2)接骨板植入模型:将Ti-Nb-Zr做成接骨板固定在兔的胫骨上,于手术后4、8、12、24、36周分别观察接骨板周围的纤维膜形成情况和Ti-Nb-Zr-骨界面骨结合情况,并与不锈钢接骨板比较.[结果](1)Ti-6A1-4V、Ti-Nb-Zr两种颗粒注入气囊48 h后都能引起TNF-α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两组比较,Ti-6A1-4V组明显高于Ti-Nb-Zr组(P<0.05).两种材料均不能引起IL-6分泌的显著增加(P>0.05).Ti-Nb-Zr组气囊囊壁厚度明显小于Ti-6A1-4V组(P<0.001).(2)Ti-Nb.Zr接骨板周围软组织反应与不锈钢相近.植人后4周,新生骨痂开始覆盖Ti-Nb-Zr接骨板的两侧,8周时骨痂甚至部分覆盖接骨板和螺钉的表面形成"骨盖板"现象.12周时,骨与Ti-Nb-Zr接骨板的界面为直接接触,中间无软组织间隔.螺钉与骨也能形成较为牢固的钉-骨直接接触.[结论]低弹性模量Ti-Nb-Zrβ钛合金具有优良的体内组织相容性,是一种有前途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 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孙水;任强;丁远景

    [目的]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CSc)诱导的具有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表型的细胞接种到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支架材料上,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探讨以β-TCP为载体建造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β-TCP多孔陶瓷加工成圆柱状,并将其作为构建人工软骨的细胞支架.在支架材料上分别接种从犬骨髓干细胞培养成的具有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表型的细胞,将细胞-支架复合体共同培养1周后.移植到犬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后12、16周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等观察.[结果]复合体体内移植后,在犬关节软骨缺损处有新生软骨形成,形成的软骨基本保持了支架材料原有形态.[结论]β-TCP多孔陶瓷可作为支架材料,复合细胞后具有修复软骨缺损的作用.

  • 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后骨坏死

    作者:孙伟;李子荣;史振才;王佰亮;丛笑;韩呈武

    [目的]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后骨坏死患者低纤溶倾向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和相关基因PAI-4G/5G基因多态性与国人SARS后骨坏死的关系,以便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易感人群的筛选.[方法]取61例SARS后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健康人群52名为对照,应用凝血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PAI值,应用PCR+固相寡核苷酸连接分析(SPOLA)法测定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SARS后骨坏死患者PAl异常明显PAI(15.64±1385)U/ml VS(7.96±4.27)U/ml,PAl-1基因4G/4G在骨坏死人群中增高,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性,血浆PAI活性与4G/4G纯合子基因型密切相关.[结论]SARS后骨坏死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PAI可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PAI-1基因4G/4G可能是国人骨坏死的遗传标记.

  • 颈椎椎管容积的动态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福龙;申才良;江曙;汪世玉;李小虎;赵刚

    [目的]通过三种体位下的动态CT测量,观察正常人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20例CSM患者分别行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螺旋cT扫描(C4-6),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成像,测量每一截面骨性椎管和纤维性椎管的面积及椎管椎体的矢状径线,利用MATLAB求出三种体位下颈椎的椎管占位率,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在中立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SM>正常人.对于CSM患者,其中立位下颈椎管率与JOA评分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3(P>0.05);继发性椎管矢状创径、有效椎管率和椎管占位率与JOA评分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5(P<0.05),0.496(P<0.05),-0.611(P<0.01).在不同体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相一致,均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颈椎管占位率可以客观反映颈椎屈伸运动中颈脊髓受压程度的动态变化,对预测CSM的发病、判断脊髓的受压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均具有重要意义.(2)过伸位时椎管占位率增大,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发生的机制所在;过屈位时颈椎管占位率减小,可能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的机体代偿机制之一.

  • 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

    作者:王明鑫;俞光荣;陈雁西;杨云峰;黄四平;胡孙君

    [目的]研究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布.[方法]使用F-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100例志愿者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分析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以及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步速等因素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正常中国成年人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性别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足底压力分布呈弱相关.[结论]中国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具有独特性,本实验得出的数据可对临床足底压力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 手法松解后中药导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作者:崔秀萍;侯丽萍;周娃妮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自2000年以来,作者运用手法松解后中药导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双手多发性短指畸形1例

    作者:李佳林;刘军;郝光

    患者:女性,20岁,身高158 cm,双手外形显示:双手大小正常,左手中指、小指明显短小;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明显短小(图1-2);无并指现象,手部各关节运动灵活自如,无运动障碍,各关节大小正常.

  • 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骨关节病2例

    作者:吕振木;崔青;杨中华;董占引;张建华;韩建荣

    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并进行性关节病(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with progressive arthropathy,SEDT-PA)是目前国内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作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2例,第一例为女性,32岁,病情较轻,因腰腿痛3年就诊,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此病,保守治疗好转出院,现重点将另一住院病例报告如下.

  • 经皮穿刺清创灌洗治疗术后椎间盘炎

    作者:朱卫洁;王晓芳

    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脊柱手术的逐渐普及,POD发病率逐年增加[1].对于椎间盘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早期手术、微创手术及延期手术,疗效各家报道不一.

  • 提高写作能力扩大学术影响

    作者:宁志杰

    编者按: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的传播方式及时效性日益受到广大专业人员的重视.科技论文足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它是科技研发、创新工作的总结,是推广、交流、储存科技信息的一种载体和手段.

  •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费琦;原所茂;王以朋;邱贵兴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于胚胎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脊柱畸形,往往在出生后即可发现,新生儿发病率估计为0.05%-0.1%[1].

  • 胼胝体切断对健侧C7移位术后跨大脑两半球功能重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占玉;徐建光;徐文东;顾玉东

    [目的]明确胼胝体在健侧C7移位术后跨大脑两半球功能重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健侧c,移位模型术后和胼胝体切断术后3个月、5个月、7个月、10个月共9组.采用运动皮层内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定量评价大鼠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I)内的可塑性变化.[结果]健侧C7移位正中神经术后3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在双侧MI均未出现,术后5个月则仅出现于患肢同侧MI,术后7个月在双侧MI均出现,术后lO个月则只出现于对侧MI.而胼胝体切断术后5、7和lO个月,患肢正中神经代表区均只出现于患肢同侧MI.[结论]在健侧C7,移位大鼠模型上证实术后10个月内运动皮层出现了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重组,胼胝体在该重组中起关键的通道作用.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