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的疗效

    作者:王永清;夏仁云;孙明学;杜国跃;贺靠团;葛保健;刘江涛;孙元;卢世璧

    [目的]总结框架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应用目的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7月收治具有24个月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目的脊柱结核33例,其中椎体置换28例,椎间盘5例.胸椎体结核T7~13例,胸腰段T12L1、24例,腰椎体结核L1~516例.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8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10例.20例有后凸畸形15.~45,平均25.69°.并发浸润性肺结核2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腺结核4.一期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目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彤、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缺损椎骨目的骨性结构.术后定期X线和CT检查手术椎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1个月,其中36个月以上21例,平均37个月.除1例病灶复发,2例完全截瘫患者未完全恢复外,余30例恢复.20例后凸畸形纠正角度15°~30°,平均纠21.03°.其他病人后一次复查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血沉、血象等基本正常,骨结核治愈率96.97%.[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目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切除结核病灶,一期应用框架人工椎体或椎间盘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目的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目的.

  • 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并创伤性不稳

    作者:何飞;何波;张春强;王兵;黄河;赵学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multilevel degenerative stenosis with traumatic instability MDSTI)目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本科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加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9例MDSTI患者,结合螺旋CT于1描、VR及MPR重建辅助术前诊断、计划及测量以指导手术,术后MPR重建量化螺钉穿破情况、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切面积增加情况.[结果]9例置入颈椎椎弓根钉44枚,按Richter穿破分级法,1级72.7%(32/44),2级27.3%(12/44),无3级穿破及医源性损伤发生;双开门椎管成形42个节段,术后椎管欠状径及横切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增加均值可信区间分别为前者23.43~40.65 mm,后者23.18~42.07 mm2;术后6个月76.2%目的节段(32/42)植骨完全融合,23.8%(10/42)植骨部分吸收,所有节段舣侧开槽均完全融合;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7.8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目的ASIA评分,2例上升2级,5例上升1级,2例与术前一致,无低于术前水平病例.[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MDSTI可以提高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 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振辉;杜文君;张学利;江汉;王沛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目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2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10例另行脊髓造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并采用IPP软件计算Cobb's角、椎体旋转度、侧方移位程度;3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随访观察腰椎融合、畸形矫正、痛缓解情况,同时采用VAS、LBO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0.5)h,出血(400±30)ml,透视时间(30±5)min. 32例患者均获随访,期限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术后8个月、16个月进行X线复查,24例患者获骨性融合(75%),末次随访时平均侧弯Cobb's角从37.2°减少至18.4°,纠正率23.7%;平均前突角度从术前13.1°增加到16.4°,增长率25.1%;平均顶椎旋转度14.2°减少至9.8°,纠正率31.0%;手术前后腰椎侧弯、前突角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前平均VAS和LBOS平均为5.8±2.1、21.8±11.6,末次随访时分别增加为3.1±1.9、44.8±15.1,32例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2%.并发症情况:融合失败8例,内固定断裂1例,症状不缓解2例,神经根损伤2例,脑脊液漏2例,融合节段以外邻近节段退变3例需二次手术延固定.[结论]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只有严格神经组织微创操作、椎体内固定个体化设计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 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建;周跃;初同伟;王卫东;张正丰;李长青;张年春;郑文杰;潘勇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2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所有患者行内窥镜下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L4、512例,L5S1 8例.旁中央经肌肉间入路,工作通道置于单侧关节突上.TLIF手术切除关节突,显露和切除椎间盘.PLIF手术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操作.在METRx或X-tube系统下完成椎间隙处理、自体骨和椎间融合器植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0~165 ra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50180 ml,平均130 ml.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11 d.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2例术后出现新[目的]神经根症状,1例为植骨移位压迫神经根,另1例为血肿形成.随访10~39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是42.05±8.36,21.33±6.37和12.31±3.75(P<0.01),VAS评分分别是7.12±1.42,2.66±0.79和1.13±0.52(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临床结果,优7例,良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检查显示19例获得融合.[结论]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目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获得满意目的临床效果.

  • 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41例随访观察

    作者:孟志斌;付昆;李俊;李洪潮;李德豪;王挺锐;纪志华;周健强;符国良

    [目的]探讨采用双后外侧融合结合经后路目的单点椎体间融合目的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8年8月~2006年8月应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腰椎滑脱2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14例.手术前后对患者目的症状进行评估,并对X线平片进行测量,平均随访时间为19.1(12~66)个月.[结果]4例患者使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手术前目的临床症状优2.4%(1/41)、良19.5%(8/41)、一般21.9%(9/41)、差56.1%(23/41)、良67.7%(21/31).手术后目的临床症状为优68.3%(28/41)、良29.2%(12/41)、中2.4%(1/41)、差0.0%(0/41).X线平片测量椎间隙前部高度,术前(8.05±2.35)mm,术后(11.44±3.38)mm(P<0.05),椎问隙后部高度,术前(6.13±1.45)mm,术后(8.66±2.10)mm(P<0.01).椎体滑目的距离,术前(8.68±2.33)mm,术后(1.92±2.37)mm(P<0.05).[结论]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具有符合脊柱目的生理负重特点,只用一个后路切口同时完成前后路融合,植骨量小、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满意.

  •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吴继彬;杨惠林;熊传芝;王晖;王涛;冯杰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目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目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2007年12月40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MP分为两组:MP组,21例,术中脊髓减压前30 min以MP30 mg/kg冲击治疗(15 min内滴完),45 min后以5.4 mg/(kg·h)维持用23 h;对照组,19例,术中脊髓减压前给予地塞米松(DX)15 mg静滴术后10 mg/d静滴,连续3 d.术后3 d、7 d、3个月、12个月,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3 d时MP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3.54±10.01)%、 (28.29±8.73)%,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时分别为(58.34±8.98)%、 (49.34±8.2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MP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目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提高手术目的安全性,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目的发生.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骨肉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秀淳;徐明;王伟;宋若先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骨肉瘤治疗疗效目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所治疗目的40例ⅡB期骨肉瘤.男18例,女22例;年龄5~40岁,平均16岁;发病部位:股骨下端19例、胫骨上端13例、肱骨上端3例、股骨上端2例、股骨干2例、腓骨上端1例.随机应用MMIA方案17例,DIA方案23例.治疗方式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术前化疗2疗程,休息2周后手术,术后继续化疗6疗程.[结果]加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随访58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4例,另外有3例肺转移,现带瘤生存;局部复发5例.经对比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与化疗后肿瘤细胞坏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相关性.MMIA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41.18%,DIA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48.7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MIA方案和DIA方案所治疗目的骨肉瘤疗效无明显差异,鉴于DDP目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目的治疗依从性.因此DIA方案可以作为我国骨肉瘤目的常首选化疗方案.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丁文元;关晓明;董玉昌;申勇;张为;吴涛;高飞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目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目的关键.

  • 脊髓型颈椎病的后纵韧带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添文;贾连顺;陈德玉;王新伟;叶晓健;倪斌;袁文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目的病理分型及其对手术方式目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病理变化和手术切除策略.[结果]根据手术和病理结果,后纵韧带退变町分为单纯退变型34例(39.1%)和增牛退变型53例(60.9%).后者包括增牛肥厚型26例(29.9%);增生粘连型12例(13.8%)和增生骨化型15例(17.2%).[结论]合并后纵韧带轻度退变型和增生肥厚型目的脊髓型颈椎病者,可以彻底切除后,纵韧带.合并增生粘连型和增牛骨化型患者,有限切除后纵韧带,孤立粘连部分和骨软骨化部分[目的]后纵韧带,同样可以达到彻底减压.

  • 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戎利民;蔡道章;董健文;谢佩根;史德海

    [目的]探讨老年椎问盘突出症临床特点,评价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老年患者目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病史中均无间歇性跛行,21例患者中,L5S1椎间盘突出 2例,L4、5间隙13例,L3、4间隙6例.所有患者行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恢复优良率90%,平均16个月,随访优良率80%.[结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指征掌握适当,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可取得优良目的疗效,椎间融合术不应作为常规目的手术选择.

  • 开窗减压术和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建;沈宁江;林明侠;林庆彪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 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穿刺途径211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关家文;孙海涛;傅振强

    [目的]研究在CT引导下射频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不同目的穿刺途径及疗效.[方法]将椎间盘突出分为5种类型,分别采用经椎管途径、黄韧带途径和后外侧途径穿刺治疗.[结果]本组治疗211例,280个椎间盘,穿刺325针次,经6~18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优良率94.8%,并发症4例.[结论]CT下可个性化设计穿刺途径、清晰精准、减少损伤、提高疗效.

  • 袋鼠状体位对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化作用观察

    作者:刘传见;刘艳;李亚君;宋会平

    [目的]探索一种能使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目的难度、创伤减小,失血量减少,手术微创化目的理想手术体位.[方法]让病人在一种状如袋鼠目的体位下接受手术,观察记录在此体位下手术目的出血情况、椎节间椎板上、下缘之间距离、黄韧带被拉紧状况及由此带来手术方式目的改变.[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12月在该体位下手术1392例,全部顺利完成,无中途更换手术体位者.平均手术35min,平均失血20 ml,椎板上、下缘距离大于15mill者1108例,经此间隙即可完成手术,黄韧带被极度拉紧,易于突破及切除,使得手术微创与简易.[结论]袋鼠体位符合后路脊柱手术体位要求,有利于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操作,使出血减少,手术变得简易与微创.

  •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黄民锋;陈锋;许建文;马翠萍;何元诚;周先明;邹冬青;袁振超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行MED微创治疗.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56个月,平均18个月.96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4.45分,末次随访时14.6分,优8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结论]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有效方法之一.

  • 蛋白质组学在骨关节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梁晓南;赵劲民

    蛋白质作为细胞中的活性大分子,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疾病、药物作用或毒素作用直接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人们从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水平去认识疾病成为可能.

  • 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明;张宏其

    脊柱侧弯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常见,常伴有胸廓和肋骨的畸形,更重要的是胸廓的扭曲和肺功能的限制.鉴于脊柱侧弯患者畸形对肺功能的限制和通过矫正畸形达到防止肺功能的恶化甚至改善的同的,脊柱侧弯手术矫形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的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共识.

  •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作者:王宣;申勇;张英泽

    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痫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凸凹侧椎体生长板组织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守丰;邱勇;王斌;俞扬;朱泽章;朱锋

    [目的]探讨AIS患者椎体生长板凸、凹侧组织学及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差异在AIS发生、发展中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中取AIS患者椎体生长板,应用HE染色评估生长板凸、凹侧目的组织学分级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方法评估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光镜下椎体生长板凸侧可见正常分层结构,生长板凹侧分层结构排列混乱.顶椎椎体牛长凸、凹侧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终椎凹侧生长板和顶椎凹侧生长板组织学分级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生长板凸侧软骨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凹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终椎椎体牛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PCNA增殖指数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有差异且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侧软骨细胞TUNEL凋亡指数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组织学分级目的差异和软骨细胞目的增殖与凋亡指数差异可能表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存在生长动力学差异,这可能影响侧凸[目的]进展.

  • 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PENG Wu-xun;彭吾训;王蕾;李彦林;修晓光;赵宏斌;龚跃昆;赵学凌;李世和;胡蕴玉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牛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目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Ⅰ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k protein,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目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niphask ceramic bioiogic bone,BCBB)上,联合培养,用倒置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光密度(OD)值,了解双褶陶瓷牛物活性骨BCBB/BMP/bFGF目的细胞相容性.[结果]BCBB孔内充满Ⅰ型胶原、BMP及bFGF.MSCs在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上黏附生长,第6 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细胞层,增殖达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制备目的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具有良好目的细胞相容性.

  • 颈前路Uniplate与Orion钢板单间隙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烽;陆建华;赵剑;刘军;王以进;吴永方

    [目的]比较颈前路单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与Orion钢板同定目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依次进行3组实验.测定正常颈椎C4、5活动范围(ROM)作为对照,制成C4、5椎间盘切除、植骨、Orion、Uniplate钢板固定模型,依次测试相应目的ROM,转化为稳定指数(Sf).[结果]Uniplate钢板组Sf与正常比,前屈时Sf,增加21%,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伸旋转时比正常增大11%、1%,侧屈时比正常减少9%,差异无显著性(P>0.05).Uniplate钢板组Sf与Orion钢板组比近似,甚至增加,差异尤显著性(P>0.05).[结论]Uniplate钢板固定颈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稳定性较好,且临床操作简便.

  •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楔形变有限元模型分析

    作者:杨晓明;顾苏熙;李明;余慧琴;丁祖泉;傅强;方秀统;王静杰;倪建强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初步应力统计分析,量化比较部分应力值.[方法]对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薄层CT扫描,获得目的原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直接进行相关测,并选取若干应力点分析止常载倚下目的受力情况.[结果]侧凸段各椎体楔性变在顶椎区域大,椎体各点应力分布也呈现顶椎区域集目的现象,楔变和应力大小均呈现向端椎逐渐减小目的趋势.[结论]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脊柱侧凸各种条件下目的应力变化分析,为脊柱侧凸目的相关生物力学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

  • 1例腰椎管狭窄症6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赵定麟

    编者按: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其狭窄部位总是在椎间盘一椎间关节水平,构成椎管前壁的是椎间盘,若发生后突,狭窄引起的症状就会更加严重,本例7年先后6次手术,始获得良好疗效,其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等在本文中均已阐述.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MRI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唐勇;廖锦元;曹林德;林薇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clinal ligament,OPLL)为脊柱后纵韧带的异常增厚及骨组织形成,是颈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之一.当发生骨化增厚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及检查资料仝而的45例OPLL病例,现进行MRI及CT影像分析,评价CT、MR/在OPLL的诊断价值.

  •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影响疗效原因分析

    作者:喻惜华;陈宗和;肖裕华;李建飞;陈钢

    脊髓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为严重的一型,其发生发展的确切病理机制和自然转归还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上,通过手术可能会阻止其病程并改善功能.本文就近年资料完整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后不同程度的影响疗效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概述

    作者:

  • 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测量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加虎;贾连顺

    1 颈椎后凸畸形概念颈椎后凸畸形是一个可由多种病因诱发多个节段颈椎生理前凸丢失、颈椎后伸力矩变为前屈力矩,并继发有椎体前缘高度减小、关节突关节脱位、颈椎不稳,可伴有局部椎体后移、颈椎管狭窄及邻近节段褪变的症候群.临床巾作者遇到颈椎牛理曲度发生变化的病例较多.文献中颈椎后凸畸形诊断无统一标准.颈椎后凸畸形有什么样的诊断标椎才科学,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就此问题现将不同学者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关于颈椎病手术指征与技术选择的看法

    作者:贾连顺

    近年来,大量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对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有了更深刻认识.颈椎病早期诊断和恰当科学的外科干预时机并选择合珲的手术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颈椎病的远期治疗效果,并大幅降低于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 颈部臂丛入路的断层解剖研究

    作者:单建林;姜恒;孙天胜;时述山

    [目的]揭示颈部臂丛入路目的解剖特点,使臂丛目的显露更加简捷和允分.[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同定成人尸体标本6具,从眶耳线到胸骨角平面横断,制成片间距5 mm,片厚4 mm,锯耗1 mm目的头颈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在肉眼、放大镜下逐层观察不同横断层面颈后三角目的构成,包括颈筋膜浅深层之间目的脂肪层目的边界、内容、与臂丛神经目的解剖关系.[结果]在颈中部及其以下,颈后二目的颈筋膜浅、深两层目的脂肪层界限清晰完整,其中无重要结构,与臂丛分界清楚.[结论]利用颈筋膜与臂丛解剖关系,可使颈部臂从目的显露更简捷、安全.

  • 一组特殊病例肱骨延长术

    作者:

    关键词: 特殊病例
  • 面对竞争迎接挑站

    作者: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