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Helfet试验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洁颖;崔国庆;任龙喜

    [目的] 检查Helfet试验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分析研究2007年4月-2007年10月北医三院收治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平均25.3岁(15~43岁),内侧半月板损伤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本院外侧半月板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内侧半月板患者6例.分别进行Helfet试验检查,依胫骨结节屈伸时是否内外旋来判断半月板损伤,并与麦氏征,摇摆试验,KS征和及关节镜下所见为对照.[结果] 所有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Helfet试验阳性率81.4%,与半月板其他几个试验麦氏征,KS征,摇摆试验,关节镜的诊断相符合,对于半月板提篮伤及横裂等类型阳性率分别为89.6%、87.2%,对内侧半月板诊断阳性率差.[结论] Helfet试验对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对于半月板提篮伤及横裂等引起绞锁症状的前体部为主的患者.而且操作简便、无创、适合推广应用.对内侧半月板诊断阳性率差.

  • 生物学固定骨小梁金属杯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陈刚;徐卫东

    [目的] 针对初次固定臼杯松动,其所需髋臼翻修选用何种材料和固定方式为佳,尚无定论.本研究肯定了设计新颖的组配式骨小梁金属杯的早期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2006年11月期间本院对16例髋臼假体翻修病人使用了骨小梁金属杯,共计16髋,女9人,男7人,平均69.2岁.每个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进行Harris髋关节(HHS)评分、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评分及骨盆前后位片的拍摄.所有病人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术后随访18~25个(平均24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21~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0分(平均87.5分),UCLA评分由翻修前的2~5分(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6~9分(平均8.2分),无假体移位及下沉等不稳迹象,骨小梁金属杯周围骨质内向长入.[结论]初次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髋臼杯失败的病例,若无骨缺损,翻修时使用骨小梁金属杯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 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贾世孔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 技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经验,探讨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从2002年1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骨不连患者共87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改用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骨移植治疗80例,Illizarov 技术治疗7例.对其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共87例患者,得到随访82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8个月.得到随访的82例患者中,70例患者临近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肢体功能优良.12例遗留有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均与患者术前肢体长期固定或失用有关.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骨折类型以及术后感染也是骨折后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以及Illizarov 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应急预案的建立在高能量肢体创伤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擘;史晨辉;盛文辉;何博;陈继峰;曹安军;刘春新

    [目的] 探讨应急预案的建立在高能量肢体创伤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1998-2007年收治的高能量肢体创伤患者86例,依据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类并结合ISS评分[1],将高能量肢体损伤分成3类,并根据类别实施相应的肢体修复与重建,对其治疗原则及方法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3例获得随访15~37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5例双下肢浮膝伤,骨折愈合后出现膝关节僵硬畸形、功能障碍,在取出内固定的同时行一次性关节松解,结合CPM机辅助锻炼,均恢复膝关节功能;另有5例骨折未愈合,经植骨处理后痊愈;其余骨性愈合时间5~16个月,平均7.5个月.下肢截肢3例,死亡3例,经尸检属多发骨折伴多发性脏器破裂衰竭,死亡率3.48%.[结论] 制定或建立高能量肢体创伤应急救治预案,采用Gustilo-Anderson分期及创伤指数ISS评分,能够将损伤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类,并进行科学有序的分期救治处理,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救治、降低死亡率、减少肢残率的目的,是创伤外科应该建全和完善的应急系统.

  • 两种评分系统对髋臼后壁骨折的预后评价

    作者:杜浩;郭锐;吴涛;张晓强;王丹;裴国献

    [目的] 采用2种评分系统对髋臼后壁骨折术后Ⅰ期疗效的信息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32位髋臼后壁骨折术后随访至少1年以上患者.采用the short form(SF)-36量表8项独立指标评估整体功能疗效及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法评估临床疗效.SF-36得分与以往文献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并分析改良Merle d'Aubigne得分与SF-36各纬度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平均Merle d'Aubigné得分是16.28(13~18,标准差:1.3),显示临床疗效优良.SF-36各纬度值比参考值都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与躯体角色(role physical,RP)、躯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情感角色(role emotional,RE)得分之间为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661、0.421、0.385,与其他纬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法对评估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有临床意义,但在评估整体功能疗效上受限制.SF-36评分可全面测评患者术后各方面功能.对髋臼骨折病人围手术期要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治疗.

  • 改良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潘洪阁;韩焕长;张家茂

    [目的] 探讨一种能提高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的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105例.[结果] 102例病人随访1~7年,平均3.5年,97例获得骨性愈合,未见股骨头坏死征象,优良率95.1%.[结论] 麦氏截骨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改进,截骨线高,内移少,肢体短缩小,骨折稳定,愈合率高,改变了局部血运循环,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是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蒋涛;任先军;王卫东;李长青;郝勇

    [目的] 探讨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9~73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11例,椎管狭窄19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43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ASIA评分平均由入院时的43.7恢复到87.4.[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 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吴宏斌;郑启新;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

    [目的] 研究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取自体半腱肌对已行端端吻合的跟腱在吻合处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上钻洞形成环扎,分散跟腱吻合处的分离张力.[结果] 3例患者直接行端端缝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13例患者行V-Y肌瓣延长后,断端吻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切口平整,随访9~38个月,平均18个月,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87.5%),良2例(12.5%),优良率100%.[结论] 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

  •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作者:贾水淼;董胜利;张凯;高振甫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12例Dins分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植入椎弓根钉,复位时通过伤椎椎弓根钉的直接推顶和撑开作用,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12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均一次间接复位成功,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失败的治疗经验

    作者:孙建峰;顾敏琪;邓磊;韩斌;李治斌;马占忠;申杨勇;陈京峰;肖京;张彦东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失败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7月-2007年4月本院门诊及病房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643例,初期行手法复位620例,石膏外固定590例,夹板固定31例.按照A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1],手法整复失败43例,占6.94%.27例接受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1例,外固定架固定13例,3例因后遗症行尺骨茎突切除.6例接受再次手法整复治疗,10例拒绝再次治疗.[结果] 43例手法复位失败者再治疗37例,并得到6个月~ 4年随访,平均15个月.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37例中优11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1.08%.[结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极不稳定,手法整复后容易出现短缩和再移位,导致手法复位失败,及时采用经皮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

  • 肱骨髁间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田建;王金武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制动,容易出现肘关节僵硬、骨不连、骨折处不稳定等并发症,只适用于存在手术禁忌证和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

  • Jones骨折的研究及诊治

    作者:张明珠;俞光荣

    自从1902年Jones报道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6例第5跖骨近端骨折后,此骨折因其不愈合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此之前,普遍认为所有的跖骨骨折都是直接暴力造成,但Jones认为此骨折是由于足跟抬高足内翻后,身体的重心转移引起从前方到跖骨基底部的应力所致,其描述的骨折部位是近端粗隆部以远的骨干部分.但是对于Jones骨折的确切位置一直有争议,Torg等[1]将第5跖骨近端分为2部分:粗隆部和其以远1.5 cm长的骨干部分,认为后者易发生所谓的Jones骨折.近来一些学者逐渐对第5跖骨近端骨折给予关注,并对过去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2~4],现就Jones骨折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分类、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

  • 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成浩;徐建广

    在脊柱外科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TLIF)相对于经前路椎体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ALI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PLIF)是一种较新的脊柱融合技术.从其发明至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本文就TLIF技术的特点,适应证,优点以及新近发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 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滨;宋艳斌;李玉华;裴国献

    [目的]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将VEGF165基因腺病毒载体共转染hBMSc,观察其表达.[方法] 共转染实验分为3组:VEGF165和eGFP转染组、空腺病毒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取重组腺病毒Ad-VEGF165(MOI=20 pfu/cell)感染hBMSe.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判断感染效率及细胞生长情况,RT-PCR检测,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分别用于观察基因转染的表达.[结果] MOI=20 pfu的转染率已达80%以上,取此值为转染滴度.提取出的总RNA质量较好.以双链cDNA为模板扩增VEGF165基因,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到549 bp(GAPDH)2条带.转染组可见VEGF165表达,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到VEGF165表达.ELISA结果显示基因转染组与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结果差异呈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转染组在50 KD处出现特征性条带,而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见条带.[结论] 外源性VEGF基因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内获得稳定表达,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的hBMSc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效率较高,细胞数量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要求.

  • 重组BMP4/7融合基因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袁绍辉;尚剑;邵国军;刘玉耆;博超刚

    [目的] 应用重组骨形成蛋白4/7融合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 BMP4/7)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1)采用RT-PCR一步法和基因重组法,从胎盘组织中克隆BMP4和BMP7成熟肽cDNA,获取BMP4/7融合基因,克隆到质粒pGEM质粒中;(2)从pGEM-BMP4/7质粒中切取BMP4/7融合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在大肠杆菌内重组,在293细胞中构建AAV-BMP4/7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3)不同MOI值的AAV-BMP4/7转染兔BMSCs,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描记细胞生物曲线,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AAV-EDFP做对照;(4)AAV-BMP4/7转染兔BMSCs细胞7、14 d后,行ALP及OC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以AAV-EDFP做对照.[结果] (1)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携带BMP4/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BMP4/7;(2)AAV-BMP4/7转染BMSCs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良好,转染效率为72%,细胞形态呈典型的成骨改变,1×105 vg/cell的MOI值对细胞形态影响较小,而转染效率强于5×104vg/cell(59.38%).(3)AAV-BMP4/7转染细胞后,ALP、OC含量均明显增高,并与转染后诱导培养的时间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tALP=896.88 P<0.001 tOC=543.24 P<0.01).[结论] AAV-BMP4/7融合基因转染效率高,对BMSCs细胞有明显的诱导成骨活性,对骨愈合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骨折病人γ-谷氨酰转移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代民;张莹;李霆;张仁峰;李娜

    [目的] 了解骨折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的变化情况,探讨GGT升高在骨折中可能的意义.[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骨科中心住院的173例各类骨折病人GGT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骨折后不同时间分组,动态观察GGT水平的变化,并与反映炎症指标的白细胞(WBC)和反映骨折愈合指标钙(Ca)、磷(P)结果比较.[结果] 173例骨折患者,GGT水平上升者162例,占93.6%,仅有11例患者GGT水平没有变化,GGT上升的幅度,90.7%(147/162)的患者GGT高值在100 U/L以下,9.3%(15/162)的患者GGT水平在100 U/L以上.动态分析表明,GGT水平随骨折病程的延长逐渐上升,15 d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约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测定值以入院后第1次检查结果高,而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水平则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骨折患者GGT的变化趋势一致,骨折后不同天数GGT测定值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与非老年组骨折患者GGT测定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GGT水平组间WBC、Ca、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折患者骨折后血清GGT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骨折愈合的血肿机化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GGT水平变化与反映炎症指标WBC和反映骨折愈合指标Ca、P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GGT水平升高可能与骨折后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关.

  •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崔学文;贾连顺;袁文;田纪伟;李家顺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GDP),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GDP植入物,用不锈钢制成专用工具.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对GDP组内固定进行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测试,并与对照组(CD、Steffee)对比分析.[结果]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GDP)组在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后突畸形复发和椎体高度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 应用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初步体会

    作者:王玉波;姜国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大多数病例可以通过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的骨折,石膏外固定治疗难以达到和维持骨折的复位.从2005年1月~2007年9月作者应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武警宁夏总队医院骨科——武警部队创伤骨科研究所简介

    作者:

  • 单侧外固定架超踝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苏光源;王铁翔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远端骨折有增多趋势.虽然治疗手段不断修正和更新,但至今仍是临床上棘手问题.其并发症多,病残率高.本院于2001年5月-2007年5月采用潍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单侧(万向)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超踝关节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 成人Tillaux-Chaput骨折1例报告

    作者:蒋毅;张丛笑;王东;宋华伟;杨明连

    1 病例摘要患者, 男,21岁,踢球扭伤左踝1周,急诊行X线片检查提示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欠佳,遂入院治疗.查体见踝关节肿胀,前外侧压痛,内踝无压痛,主动活动受限,跟骨叩击痛阳性,足趾活动、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无异常,足背动脉可扪及.X线片示右胫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台阶约8 mm(图1).诊断:Tillaux-Chaput骨折.入院后行三维CT检查示骨折部位为胫骨前结节,4 cm×3 cm大小,远端关节面粉碎,下胫腓间隙良好.

  • 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

    作者:曾宪铁;庞贵根;王宏川;张涛;孙翔

    胫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占胫骨骨折的31.77%[1].多为暴力所致,这与胫骨远端的解剖形状相关,加之此处软组织薄弱,使该部位骨折后处理非常困难.传统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局部软组织条件要求高,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及骨膜,对骨折端血运破坏严重[2],而髓内固定又因骨折远端过短而受到限制.本院自2004年2月~2007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取得良好疗效.

  •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潘进社;郝睿峥;郑占乐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骨盆其它部位或髋臼骨折.而骶髂关节对骨盆环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复位固定不佳常遗留疼痛、畸形和下肢功能障碍,是骨盆骨折常见的严重创伤.其晚期临床症状与一些腰骶部疾病相似,容易误诊,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骶髂关节结构由于年龄、性别及全身或局部存在的生理病理状态或暴力不同而产生骨折脱位的类型不同.

  •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文良;张华亮;关静;初殿伟

    [目的] 探讨双层壳聚糖(chitosan CS)/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hydroxyapatite HA)修复兔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冻干法和烧结法制作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纤维蛋白胶种植技术,以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为载体,修复骨软骨缺损,实验分3组,A组:BMSc+支架,B组:单纯支架,C组:未处理.将修复材料植入骨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6、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改良Wakitani法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修复效果差异(P<0.05).[结果] (1)CS/HA支架CS层孔隙率为76%± 5.01%,孔径为200~400 μm,平均为300 μm左右,孔相通性好,HA层孔隙率为72%± 4.23%,孔径为200~500 μm,平均为350 μm左右,孔相通性好,结合部结合好;(2)P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纯,扫描电镜观察MSCs附着在复合支架上.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显示, A组基本修复软骨缺损,骨缺损有骨小梁长入.B、C组骨软骨缺损修复不良,组织学检测以纤维性组织或无新生组织形成,软骨及骨缺损均明显存在,改良Wakitani评分显示A组在6周、12周2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可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结合BMSc可修复软骨与骨的缺损,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作者:杨效宁;裴福兴;黄富国;屠重棋;杨天府

    [目的] 回顾性分析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27例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33.6岁;受挤压时间7~101 h,平均27.8 h;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8~112 h,平均38 h;单纯一侧下肢挤压伤13例,单纯一侧上肢挤压伤5例,臀部挤压伤2例,双下肢挤压伤4例,上下肢联合挤压伤3例.出现少尿15例,无尿7例.实验室检查:27例患者均出现肌红蛋白尿,BUN平均21.34 mmol/L,Cr平均365.6 μmol/L,CK平均54 022 IU/L,12例血钾升高(5.01~7.82 mmol/L,平均值6.0 mmol/L),17例血钙降低(1.25~2.09 mmol/L,平均值1.71 mmol/L).6例患者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平均164 μmol/L,CK平均8 723 IU/L,无少尿.入院后予以静脉快速补液和静脉用抗生素,碱化尿液,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对于高钾血症患者,除快速补液外,静脉输入5%NaHCO3、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葡萄糖溶液(50%葡萄糖溶液,胰糖比1∶4)以及速尿等静脉注射.21例无尿或少尿合并急性肾功衰(acute renal failure,ARF)者,接受血液透析透析治疗.截肢或关节离断手术16例,骨筋膜室切开减压11例.截肢患者均为受压肢体缺血坏死或气性坏疽.[结果] 截至2008年5月30日(地震后18日),无1例患者死亡.21例合并ARF患者中,16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停止透析,继续透析治疗5例,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6例肾功能不全但无少尿的患者,经碱化尿液、大量补液以及甘露醇利尿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ARF.截肢后创面Ⅰ期愈合9例,经换药、创面处理扩创Ⅱ缝合愈合6例;减压创面直接缝合4例,游离植皮3例,Ⅱ期扩创缝合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数量的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 834 ml.而且部分患者多次、长时间输血.[结论] 挤压综合征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和高钾血症、适时筋膜切开减压或截肢,创面积极有效的处理、血液透析、合并症和全身营养支持下的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是挤压综合征成功治疗的保证.

  • 129例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

    作者:卢旻鹏;蒋电明;权正学;黄伟;倪卫东;江伟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 对本科自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129例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转运人次,患者的主诉,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是否伴有感染以及接诊后的处理,治疗效果等.[结果] 129例伤员中,骨折伤员9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51处,闭合性骨折60例139处;26例(20.2%)39条神经损伤;54例(31.8%)并发感染;有110例伤员行手术治疗;所有伤员无死亡病例,1例院外截肢伤员因残端感染严重而行多次残端清创、修整;开放性损伤伤员除2例截止发稿时伤口未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均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结论] 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明显,必须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同时要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以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

  • 关天地震灾害中创伤性截肢平面的探讨

    作者:张斌;马勇;戴闽;雷刚刚;程细高;唐亚敏;刘虎城

    [目的] 探讨在地震灾害中外伤性截肢平面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医疗队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行外伤性截肢的10例(10个肢体)临床资料.[结果] 10例中2例肢体残端残留创面Ⅱ期植皮后愈合;2例术后残端局部皮肤表皮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余6例肢体残端切口Ⅰ期愈合.[结论] 在地震灾害中截肢平面的选择不强求尽量保留肢体长度,可根据术中肌肉坏死情况酌情升高截肢平面,同时对于肢体残端切口皮肤高张力者不强求Ⅰ期闭合肢体残端切口,可延期或Ⅱ期闭合切口.

    关键词: 地震 创伤 截肢
  •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

    作者:卢世璧

    编者按卢世璧同志系我国骨科领域德高望重的著名资深专家,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等.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主动请战参加解放军总医院老专家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第一线,不顾艰险困苦与劳累, 指导和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并做出突出成绩, 受到军内外多种媒体宣传报道.本文为作者于2008年7月5日应第17届中国康协肢残学术年会邀请,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专题报告会上的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经作者同意,本刊根据作者幻灯演讲稿,对主要内容和资料加以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1410名地震伤员早期救治体会

    作者:裴福兴

    编者按裴福兴同志系我国骨科著名中青年专家,现为华西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博导,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积极组织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并做出突出成绩,荣获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应邀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四川传递任务.该论文为作者于2008年7月5日应第17届中国康协肢残学术年会邀请,在汶川地震伤救治专题报告上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经作者同意,本刊根据作者、幻灯演讲稿,对主要内容和资料加以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地震灾害伤员的挤压伤早期处理

    作者:徐卫东;张春才;李明

    [目的] 地震危害大,近年发生频繁.地震灾害伤员中以肌肉骨骼伤员多、常见.地震引起大量成片房屋倒塌、山体垮塌等,导致无数的灾害者死亡,而即使幸存者,由于被废墟压迫而长时间被困,导致了地震伤员中常见的挤压伤.这些伤员很容易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救治不及时、处理不正确,很容易导致病人截肢、甚至死亡.本文结合近年来地震文献对这类损伤的处理,对筋膜间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作一阐述,以提高地震灾害伤员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