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关节松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史立伟;赵群;张立军;吉士俊;李连永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关节松弛之间是否相关.[方法]对2006年1~12月之间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治的176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和192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患者年龄6个月~15岁之间,平均年龄3.54岁,其中男23例,女153例;正常对照组年龄为4个月~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7岁,其中男33例,女15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依据为:小儿骨科专业医师的查体,骨盆正位像放射线所见和髋关节超声影像学所见.关节松弛的诊断依据为Wynne Davies提出的关节松弛评定标准.所收集数据进行χ2检验,以及Spearman检验.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统计学上显著差异.[结果]176名DDH患者中,3分以上患者有107名,总比率为60.80%,192例正常对照组中关节松弛总比率为28.15%,二者之间的差异经组间比较、χ2检验P<0.005,差异显著.各不同年龄组的关节松弛发病率经Spearman检验P>0.50,可见年龄与关节松弛发病率无相关性.56人初采用内收肌切断、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其中16人术后复查出现脱位,手法复位成功率为71.43%,较其他报道明显为低.30髋采用髋臼成形、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治疗,3髋(10%)术后出现髋关节僵硬,较本科既往统计的手术后髋关节僵比率20.4%(87/429)明显为低.还有3髋(10%)在术后2年随访中仍有髋臼发育不良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与其他报道差异不明显.[结论]关节松弛与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关节松弛对DDH患者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均有影响,不论是在DDH术前患者的情况评估方面,还是在DDH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方面,关节松弛现象都不能忽视.

  • 骨盆恶性或高度侵袭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

    作者: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郑联合;杨彤涛;龙华;王育才;孙嗣国;李钊

    [目的]有相当比例的原发或继发恶性骨肿瘤发生在骨盆部位,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荷瘤盆骨的切除及恢复骨盆连续性的重建.该手术创伤大,局部复发率高,术后功能差,是骨科医生公认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方法]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外科术式:将荷瘤盆骨从正常组织中分离,将微波天线均匀地插入瘤块内,输入电磁能量,通过热凝固达到杀灭瘤细胞的目的,勿需特殊的重建措施(不包括植骨等加固措施).[结果]从1994年5月到2005年12月,152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上述疗法,IB期病人中48例得到良好的局部和全身控制,61例IIB期患者,19例死于肿瘤播散,42例经过术后3~11年的观察,未发生远隔转移或局部复发,24例骨盆转移癌患者,11例于术后6个月~3年内死亡,13例病人在观察期1~7年内尚存活,无肿瘤存在迹象.在存活病人中,多数获得美容学和功能学上均可接受的肢体.[结论]该方法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改进了肿瘤学预后,明显改善了患肢的功能.

  • 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王晓东;方向义;刘团江;宋宗让

    [目的]对照性研究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从1998年1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3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选出胸腰段脊柱侧凸61例.A组前路手术28例.B组后路手术33例.[结果]随访2~6年(平均 3.5年).手术时间A组4.5 h±0.8 h,B组3.1 h±1.0 h(P<0.01 ).出血量A组1 400 ml±350 ml,B组1 100 ml±230 ml(P<0.05 ).术后引流量A组380 ml±190 ml,B组250 ml±150 ml(P<0.05 ).固定节段A组4.5±0.6个椎体,B组7.1±1.2个椎体(P<0.01 ).平均矫正率A组75%,B组74%(P>0.05).剃刀背矫正度A组3.8°±2.4°,B组4.1°±2.6°(P>0.05).2年后矫正度平均丢失A组4.3°±1.4°,B组5.4°±2.1°(P>0.05).随访2年无假关节及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交界性后凸角B组发生率高(P<0.01 ).[结论]畸形的矫正、剃刀背的改善、矫正度的丢失前路和后路相当.后路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后路手术容易产生PJK.

  • 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邵宏翊;刘忠军;周一新;柳剑

    [目的]探讨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13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进行大粗隆延长截骨的患者进行随访,共13髋,平均随访32.3个月.对患者翻修原因、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截骨长度、截骨愈合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分(24~68分),术后Harris评分为77分(57~100分),平均提高39分.平均截骨长度从大粗隆顶点至截骨远端为12.4 cm(9~15.1 cm).1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截骨端愈合,2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截骨端愈合.[结论]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翻修手术中可以帮助充分暴露术野,取出固定良好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柄,同时截骨愈合良好.

  • 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赵岩;付裕

    [目的]探讨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5例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21.2岁.15例均为完全分节半椎体,半椎体位置T113例、T1212例.术后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随访19~4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为52.3°±3.8°,术后为10.2°±1.4°,末次随访有1.6°的角度丢失,身高平均增加3.76 cm.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植骨融合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俊;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2~7月48名患者51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 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分析15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1例手术有17例发现DVT,全部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DVT发生率33.3%;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TG)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Odd Ratio)值分别为:116.597、1.01和37.249(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升高,"O"型血、输血总量大,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relative risk,RR>1);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控制输血量,需要大量输血者采取少量多次输血;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B超医师的注意.

  • 微创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进顺;廖壮文;黄文铎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13例13间隙,其中L4、5节段不稳11例,L5S1节段不稳2例.患者均行后路小切口开放手术B-Twin椎间融合术,疗效评价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随访时间 12~23个月(平均16.2 个月),13例患者术前JOA 评分平均4.2分, 随访结束时JOA 评分平均14.4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11例, 良1例, 可1例, 差0 例, 优良率92.3%.13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获得融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9.8 周.随访过程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椎间隙高度除有2例丢失外(<10%),其余的无明显改变.[结论]对于合并有轻度退行性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源性疾病患者使用后路小切口B-Twin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联合大量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植骨融合率高,且临床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 不同材料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明;林凤飞;林朝晖;宋卫;林清坚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9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X线影像资料,对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对股骨近端、髋臼周围骨质的应力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均未发现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的临床表现,髋臼及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无明显应力性骨吸收影像,金属-金属组、陶瓷-陶瓷组未发现有碎屑反应,陶瓷-聚乙烯组、金属-聚乙烯组部分有碎屑反应.[结论]使用不同材料假体组合并不会导致股骨假体、髋臼假体与骨界面应力的显著差别,其远期效果差别除了与假体的制作水平、患者的骨质条件及医生的手术技术等密切相关外,聚乙烯材料产生的磨损碎屑所致的骨溶解应该是关键因素.

  • 小儿跛行病因分析

    作者:李慧;贺兆涛;岳荣丽;马传红;姜欣;张启英

    [目的]分析小儿跛行病因,辅助诊断.[方法]对256例就诊的跛行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跛行病因多种多样,后天性疾病223例,占87.1%,其中慢性起病131例,占51.2%,先天性疾病33例,占12.9%.[结论]小儿跛行病因多种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全面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只有综合分析才能了解跛行病因,及时正确作出诊断.

    关键词: 小儿 跛行 病因 诊断
  • 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作者:孟险峰;周磊;崔正礼;张冠宏;金勇;王国华;李胜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 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5 个月,Lysholm 关节评分由术前52分提高到术后91分,优良率89.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创伤小,疗效优良,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早期系统训练可改善预后.

  •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开放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庆;尹晓红;张仁峰;宫春飞;白美贤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试验在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价值.[方法]对30例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PCT和CRP水平.[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而PCT水平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PCT和CRP浓度对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 胶原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秦胜男;陈鸿辉

    软骨组织工程的出现,为解决软骨修复这个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寻找一种合适的生物载体材料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的热点.胶原是一种天然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可作为细胞三维生长支架,并且有维持种子细胞增殖、黏附和分化的能力.本文就胶原及其复合材料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状况与前景作一综述.

  • 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柯扬;刘汝落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畸形严重的病儿,甚至早期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文中综述了该病发病原因,国内外发病情况,普查方法,新基因芯片技术,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希望通过研究为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通过支具等非手术治疗,避免日后侧弯加重而不得不手术的情况出现.

  • E-钙粘附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银江;李少华

    E-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是粘附分子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中的一员,对维持正常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E-cad的结构、功能、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 血管成像技术在骨科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尹东

    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影像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动脉瘤)、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在肿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影像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血管成像技术认识的提高,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本文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三种技术在骨科软组织肿瘤临床应用现状、优点和不足作一综述.

  •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刚;邱勇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病因.本文综述了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和分析,笔者认为:年龄大于50岁、男性或绝经后女性、偏向矢状面的腰椎小关节和腰椎间盘退变、L4、5节段是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认识和理解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能对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 磨损颗粒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生成实验研究

    作者:戴闽;漆启华;程涛;范红先;熊建卫;詹平;陈晟

    [目的]研究和比较氧化铝陶瓷和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在air-pouch动物模型体内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产生及表达变化,探讨在不同磨损颗粒作用下明胶酶表达规律及其在人工假体无菌性松动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小鼠air-pouch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注射氧化铝陶瓷颗粒悬液3 ml (A组)和高分子聚乙烯颗粒悬液3 ml (B组) ,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盐水3 ml.分别于注射后第3、7、14 d后各处死动物8只取出air-pouch囊壁组织,光镜下细胞计数反映炎性细胞浸润和增殖程度,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MP-2、MMP-9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炎性细胞计数、MMP-2、MMP-9基因表达量和MMP-2、MMP-9阳性细胞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各时间点B组均高于A组(P<0.05);第14 d时,B组明显高于A组(P< 0.01).[结论]两种磨损颗粒均能诱导MMP-2、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高分子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氧化铝陶瓷磨损颗粒组.

  • Ⅱ型胶原海绵的材料特性及对软骨缺损的影响

    作者:廖鹰扬;陈鸿辉;杨小红;梁佩红;戴丽冰;谭见容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海绵的材料特性与其在修复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对比Ⅱ型胶原海绵与Ⅱ型胶原膜的力学、孔径方面等材料特性的差异,并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A组接受Ⅱ型胶原海绵移植,B组接受Ⅱ型胶原膜移植,而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不予治疗,分别于2、6和12周取材,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软骨缺损处修复的效果.[结果]Ⅱ型胶原海绵与Ⅱ型胶原膜在材料特性上有显著差异,胶原自发荧光分层扫描通过图像分析得出A组平均孔径为(93.26±38.41) μm,弹性模量(0.098±0.0 017) MP/m2,均较B组更为理想.组织学显示A组6周时生成大量新生软骨,12周时新生软骨形态与成熟度已经接近正常,较B、C两组更为优越.[结论]Ⅱ型胶原海绵有理想的孔径和合理的生物力学结构性质,有利于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具有良好材料特性的组织工程基质.

  • 新型镁合金皮内刺激与致敏实验研究

    作者:王飞;王钢;孟祥翔;张永君;张大保

    [目的]通过动物皮内刺激及致敏试验,对镁合金AZ91D(AZ0)、Mg-Mn-Ce(RE0)及其在三种不同阶跃式阳极氧化表面改性条件下所得新型镁合金(AZ1、AZ2、AZ3、RE1、RE2、RE3)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按照GB/T16886.10-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刺激与致敏试验方法进行.采用与生理盐水、高纯镁及医用钛合金Ti-6A1-7Nb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注入豚鼠皮肤内观察皮内反应:采取皮内注射和涂皮相结合的诱导法观察豚鼠致敏反应.[结果]RE2由于成膜效果较差,无法制备浸提液,剔除出试验组.皮内刺激试验:生理盐水组、Ti-6Al-7Nb、AZ1、AZ3炎性反应I级,评分0分;其余试样皮内刺激反应稍重,有少许充血水肿(Ⅱ级),评分1分.致敏试验:甲醛组炎症反应重(Ⅳ级),肉眼观局部皮肤坏死结痂,致敏4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炎症反应(Ⅰ级),致敏0级;Ti-6Al-7Nb、AZ1、AZ3炎症反应Ⅱ级,红斑及水肿轻微(Ⅰ级);余试验组炎症反应Ⅲ级,致敏2级.[结论]由以上结果可以初步认为,新型镁合金AZ1、AZ3在皮内刺激及致敏试验中表现较好,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骨科植入材料.

  • 纳米脱钙骨基质的制备及其性能检测

    作者:黄凯;陈雄生;贾连顺;邵将;朱巍;严望军;房雷

    [目的]通过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同种异体纳米脱钙骨基质(DBM),观察纳米DBM结构特征,研究DBM纳米化工艺及其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液氮冷冻球磨机将块状DBM预粉碎,使用MICROS超细粉碎机进一步研磨粉碎制备纳米DBM.电镜扫描观察其结构,按照我国卫生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价的技术要求>中的标准,对纳米DBM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等检测.[结果]制备颗粒直径在50~200纳米的脱钙骨基质,生物相容性检测无毒性,无热源性,不引起溶血反应,纳米DB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纳米DBM可在低温或控制温度条件下制备,是一种无毒、无刺激,不含热源、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 颈椎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在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樊健;俞光荣;赵剑;刘璠;管国平;王以进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颈椎C4、5节段的活动范围(ROM) ,而后在C4、5节段制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分别测定脊柱在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无论采用哪种钢板固定,其术后ROM值除侧屈时稍大外均比正常颈椎要小,在前屈时为明显(P< 0.05);后伸时Orion固定接近正常标本(P> 0.05),而Codman、Window与正常标本相比有较大差异(P< 0.05);旋转侧屈时3 种钢板与正常颈椎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种钢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颈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均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本试验支持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应用.

  • γ射线照射与非照射人肌腱生物力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丕春;刘金钊;孙康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γ"射线照射消毒法对人肌腱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等长的24条肱二头肌肌腱长头配对分成两组,A组(12):非照射组,B组(12):经2.5Mrad"γ"射线照射组.采用WDW-3 02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结果]经拉伸实验后肌腱平均长度B组为A组的99.15%,大拉长量为93.46%,刚度为95.27%,大载荷能量为93.60%,大应力为84.88%,大应变为85.82%,弹性模量为90.40%,能量密度为66.73%,B组照射组与A组非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生物力学各参数明显降低.[结论]"γ"射线照射消毒后肌腱强度明显降低,是否采用"γ"射线照射消毒同种异体组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年龄界限以提高疗效

    作者:吉士俊;张立军;赵群;李祁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进步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发育性髋脱位就诊时间越来越早,6个月以下婴儿已屡见不鲜.保守治疗已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发达国家普及了新生儿筛查,绝大多数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实施了保守治疗,手术已十分罕见.原则上以步行前后作为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年龄界限,也有人主张2岁后即手术.

  • Ilizarov技术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

    作者:秦泗河

    Ilizarov微创牵拉技术修复严重肢体残缺、治疗各种骨科疑难杂症,是通过时空的调节与器械改变达到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肢体重建,临床上出现的奇特疗效,还不能用目前的还原论研究方法完全证实,作者试图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解释Ilizarov技术在四肢矫形外科临床的现象与疗效,与同道商榷.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