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俊丰;李增春;尹峰;祝建光;马敏;刘林;谭军

    [目的]评价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2月运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42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5例,女17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11例,B1型7例,B2型12例,C1型3例,C2型4例.经肩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肱骨大结节顶端下1.5 cm左右,做一3 cm左右横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不同时期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及术后1年Neer评分.[结果]42例均在小切口中完成手术,初期和后期病例切口长度分别为(4.5±1.0)cm和(4.0±0.7)cm;手术时间为(60±14.1)min和(45.4±8.7)min;出血量为(100±20.6)ml和(70.2±16.8)ml;Neer评分为(80.2±5.4)分和(86.0±6.0)分,达到影像学的解剖复位分别为6、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技巧,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以很好的完成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 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测量分析与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院生;王宸;王宏伟;茅祖斌;陈辉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改变以及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36例,分别用PAC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度数,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杂骨折手术治疗后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8°,与中国陶坤、吴海山教授所报道的正常胫骨平台内翻角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手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纠正程度与膝关节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r=0.812,P<0.01).[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发生明显的变化,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纠正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 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田纪伟;赵庆华;王雷;董双海;夏天;王震;刘诚一

    [目的]复习一组应用TSRH-3D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本组18例,应用TSRH-3D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 h~2 d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3个月.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CT片.[结果](1)本组12例(67%)为高处坠落伤,5例(28%)为车祸伤,1例(5%)为挤压伤; (2)脊柱活动改善率为67%;腰背痛改善率为94%;下肢疼痛改善率为78%; (3)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59.2%,平均丢失5.2%(P<0.01);Cobb's角平均矫正19.5°,平均丢失5.4°(P<0.01).[结论]采用TSRH-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有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以及消除腰腿痛,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

    作者:李金泉;徐皓;姚晓东;唐焕章;陈建梅;王万宗

    [目的]比较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4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5例,ⅡA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3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D级4例,E级28例.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d,平均5 d.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8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121±20)min、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116±13)min]、术中出血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360 ±25)ml、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320±21)ml]、骨折愈合情况[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鹅颈"畸形1例)]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出现1例(静脉丛损伤1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出现6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食管损伤1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翟明玉;王春萍;刘玉强;朱耀辉;梅伟;母心灵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可操作性和疗效,并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楸椎脱位.[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前路松解,后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高位脊髓压迫症14例.术前均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榆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_(1、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除枕颈融合需颈托固定3个月外,其它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14例病人均获得了平均18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病例.12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满意、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 Corail与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早期疗效的比较

    作者:施林军;张健;周爱国;杨伊萍;岳俊伊

    [目的]比较Corai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全涂层与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THA治疗的54例单侧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HA组21例,全部采用Corail 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骨水泥组33例,采用Elite、Chamley骨水泥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以及放射学效果.[结果](1)HA组手术时间平均(52.6±7.2)min,术中出血平均(217.9±37.7)ml;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62.5±8.5)min,术中出血平均(250.2±57.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骨水泥组注入骨水泥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维持5~10 min在较低水平,10 min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心率的变化在注入3 min时为快,5~20 min恢复正常;HA组植入股骨柄假体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3)两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Harris评分及X线片上股骨侧透亮线、骨溶解、松动或下沉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rail 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取得与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相似的早期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稳定性,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或消除骨水泥植入对患者心脏和外周血管的抑制作用,其中长期临床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探讨

    作者:赵梓汝;刘广辉;包国玉;郝廷

    [目的]评估采用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两种不同入路下"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08年12月,8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其中43例采用三头肌劈开入路,4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8~48个月,平均30.6个月.Mayo[1]肘关节评分、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2]和Knirk评分[3]均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6例延迟愈合,1例严重的肘关节僵硬,3例异位骨化,2例尺神经麻痹,1例6个月后恢复,1例留有尺神经麻痹症状.[结论]"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辅以适当辅助锻炼,大多数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三头肌劈开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内翻原因分析

    作者:周游;李新志;卢国强;韩庆斌;曾勇;黄晶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内翻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22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并分析产生膝内翻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共17例发生术后膝内翻.[结论]骨折的粉碎程度、能否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处理骨缺损是发生术后膝内翻的主要原因.重视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膝内翻的发生.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膝内翻
  • 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杨永军;周纪平;姚树强;姜传杰;丛培彦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ALPFⅡ)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人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15例伴有神经损伤者,除1例C级无恢复外,其余14例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满意,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 腰椎-髂骨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作者:邬春虎;董刚;陈长松;章卓铭;张笑峰

    [目的]探讨腰椎-髂骨固定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腰椎-髂骨固定治疗的7例Denis 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病人,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患者术后4 d左右即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随访至少1年,平均内固定拆除时间5.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继发性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主诉髂骨螺钉处有触痛,但无皮肤坏死.[结论]腰椎-髂骨固定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生物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便于术后护理.

  • 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16例初步报告)

    作者:孙培强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应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6例病人病历资料,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年龄51~74岁,平均63岁.[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钉棒断裂及脱出,脊柱矢状面角度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伴小关节绞锁的胸腰段骨折脱位

    作者:张卫;周纪平;陶君;张恩忠;史永安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绞锁的患者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外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3例,恢复至90%以上3例,脱位完全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矫正至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25例有1~3级恢复,未发生断钉弯钉现象.[结论]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铰锁疗效确切,是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法.

  • 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作者:宋国敏;孙桂洁;陈晓英;侯文平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在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共收治15例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病例曾行过手术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外露或窦道.入院后经常规检查,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治疗控制感染,均采用病灶清除,切除死骨植骨,带蒂皮瓣转移后进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细致的观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及术后精心护理,15例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4例获得骨折骨性愈合,创面一期修复,炎症未复发.1例皮瓣部分坏死,炎症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平均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6.5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7个月.[结论]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困难.利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手术技术可达到同时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的护理重点及方法,利用两种手术术后护理的互补作用,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高德萱;贾全章

    脊髓损伤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和人类致残率高的疾患之一,近几年的动物实验显示BMSCs在治疗SCI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并尝试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临床治疗时BMSCs植入的佳时间为SCI后第9 d左右,常用方法有:(1)细胞悬液损伤部位直接注射法;(2)腰穿(经脑脊液)细胞悬液注射法;(3)静脉内细胞悬液输入法;(4)诱导分化后移植.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刚起步,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但随着该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成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BMSCs极有可能在脊髓损伤治疗这一世界难题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 蚕丝组织工程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田旭;张福江;阚世廉

    [目的]探讨用蚕丝与同种异体肌腱细胞联合培养植入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可行性.[方法]以罗曼鸡为实验对象分两组,术后第2、4、6、8周进行病理学检查、生物力学和拉伸度的测定.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胞组在胶原的合成以及力学检测均明显优于非细胞组(P<0.05).[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说明蚕丝材料对肌腱细胞的吸附明显,降解缓慢,抗拉性能优越,构成组织工程化肌腱,可能会在肌腱缺损的治疗方面发挥出臣大潜能.

  •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促神经再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王玉;彭江;张莉;赵斌;赵喆;杨昱;许文静;卢世璧

    [目的]对大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蛋白成分进行电泳分析,观察去细胞异体神经中的蛋白组分;制备去细胞神经薄膜,接种背根神经节,观察其结构对神经生长的影响.[方法]按Sondell法制备大鼠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将制备好的神经进行电泳分析,观察28~30 kDa区域的髓鞘蛋白的去除程度;将制备的神经进行冰冻切片,接种鸡胚背根神经,进行神经纤维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在神经切片上的生长方向.[结果]去细胞异体神经电泳结果显示:28~30 kDa区域髓鞘蛋白完全消失,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可以完全去除髓鞘蛋白;背根神经节发出大量的神经纤维沿着去细胞神经基底膜管方向生长.[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中无残留引起免疫反应的髓鞘蛋白,保留的基底膜管结构对促神经纤维再生具有引导性作用.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的表达

    作者:王钊;金丹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诱导成骨组与未诱导组,在传代培养的不同时期(1、2、3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分化进行鉴定,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GRP受体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GRP受体mRNA表达量高于未诱导组,诱导组CGRP受体mRNA表达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不断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GRP受体的蛋白水平高于末诱导组,诱导组CGRP受体蛋白水平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高.[结论]本实验从mRNA、蛋白水平证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GRP受体,随着成骨诱导的不断进行,CGRP的表达量随之上升.

  • 皮质骨连续植块培养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陈长青;黄立羡;练克俭;张善涛;尹小峰

    [目的]通过比较皮质骨2次连续植块培养所获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成骨特性,探讨皮质骨连续植块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取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上睛肢皮质骨,用组织块法对皮质骨块进行连续植块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和结晶紫染色比较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对硝基酚法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免法测定骨钙素(BGP)活性及观察钙结节的产生等.[结果]普通显微镜下2次连续植块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显著差异,呈长梭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2次植块培养的细胞在增殖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在ALP、BGP和钙结节等成骨特性上有明显的表达,二者成骨特性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皮质骨来源的成骨细胞成分相对单纯,2次连续植块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能力相当,可以进行连续植块培养以重复利用骨块,达到节省经费、节约时间的目的.

  • 深低温冷冻技术对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抗原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敏;林佳俊;刘文革;莫家栋;林明锋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技术对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物抗原性的影响,观察移植骨的吻合血管通畅率和骨连接情况,了解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随机取16只作供体,32只作受体,分为5组.A组:8只,深低温冷存的带肱血管的异体桡骨段移植,手术后4周加用CsA(每天10 mg/kg);B组:8只,深低温冷存的带肱血管的异体桡骨段移植,手术后4周加用CsA(每天5 mg/kg);C组:8只,深低温冷存的带肱血管的异体桡骨段移植,手术后4周加用CsA(每天2 mg/kg);D组:8只,深低温冷存的带肱血管的异体桡骨段移植;E组:16只供体兔取移植骨段后继续喂养4周,作为免疫学检测,无移植对照组.术后观察吻合血管通畅率,术后7 d血清IFN-γ水平检测,术后2、4、8、12周各组动物X线检测,术后12周移植骨组织学榆查.[结果]A、B组之间血清IFN-γ水平尤显著差异,A、B组血清IFN-γ水平低于C组.[结论]深低温冷冻技术降低了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抗原性,移植后显著降低器官的移植排斥反应,保证吻合血管的通畅,移植骨的存活,加快骨连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 携带人VEGF_(165)和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金康;孟国林;刘建;胡蕴玉;袁志;段春光;毕龙;白峰;黄鑫;禚文昆;李国臣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_(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pAd-VIA.[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基因VEGF_(165)、ANG-1基因,将得到的基因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亚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载体pTrack-CMV中,构建携带双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Track-CMV-VIA.进而使用AdEasy~(TM)腺病毒系统重组并包装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制备的腺病毒pad-VIA感染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外源基因VEGF_(165)及Ang-1的表达.[结果]该藿组腺病毒质粒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基因序列正确.转染QBI-293A细胞后,可观察到GFP明显表达.重组合腺病毒载体pad-VIA获得成功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2×10~(10)PFU/ml,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在感染48 h后,培养细胞上清中的VEGF_(165)浓度为(42.5±2.082)ng/10~5细胞,ANG-1浓度为(16.67±2.08)ng/10~5细胞,未转染组几乎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VEGF_(165)、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组织工程人工骨血管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 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作者:任可;张春才;赵建宁;汪光晔;陆维举;陈勇;孙剑伟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这一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该调控过程.[方法]12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截骨,A、C两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B组以加压钢板固定,且术后C组以3 mg·kg~(-1)·d~(-1)的Celecoxib灌胃.术后定期在骨折间隙处取材并留取血清标本,用Real-time RT-PCR测定COX-t、COX-2基因转录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cAMP含量,观察愈合骨痂的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活性.[结果]各组COX-2转录水平以及PGE2、cAMP的含量均随愈合过程呈显著改变,且随内固定方式表现出明显差异.组织学和血清学结果则显示A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痂的改建均领先于B组,而抑制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下增高的COX-2活性后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过程变缓,血中成骨特异性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可以促进软骨内成骨及随后的骨痂塑形,加速骨折愈合,而且该效应与COX-2、PGE2、cAMP这一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头颈钉不同位置置放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刘磊;周建伟;王以进;李文生;许庆利;张传寅;梁钟鸣;蒋毅;张亮;张燕鹏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论证头颈钉不同置放位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愈合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法]采集24具新鲜股骨标本,分别造成股骨粗隆间稳定和不稳定骨折,用r钉、DHS固定,头颈钉分别置放不同位置,测定股骨抗压、抗弯、抗剪和抗扭等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头颈钉内固定的优劣.[结果]从股骨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头颈钉应放在股骨头颈中下1/3偏后处,骨质敛密,有股骨距支撑,承载能力大为增强,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且不易发生切割;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头颈钉应放入股骨头颈中间 学测试,确认股骨近端骨折头颈钉佳固定位置,是提高现代器械临床固定效果,提高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有限元法分析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力学影响

    作者:黄梦全;余斌;林春秀;胡岩君;李贺丹;徐丹

    [目的]研究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建立高度仿真的完整近端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卜建立累及小粗隆和内侧皮质的后内侧骨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内侧骨折后股骨大应力出现在骨折缺损的前内侧.单独小粗隆骨折后股骨颈七下、内外侧皮质应力无明显变化;骨折累及1/2内侧皮质后,内侧皮质大等效应力显著升高约47%,外侧皮质应力升高约12%;内侧皮质完全累及时,内侧皮质应力升高约247%,外侧升高约66%.[结论]不同大小的后内侧骨折块对近端股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同.从力学角度考虑,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粗隆间骨折时,可根据后内侧骨折块大小作适当处理.

  • 国人腘绳肌腱移植不同固定方式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刘玉杰;李海峰;王俊良;杨玉明;汪爱媛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股骨与胫骨侧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腘绳肌腱移植,股骨侧分别用Endobutton(n=8)、Rigidfix(n=8)、肌腱结(n=8)和界面螺钉固定(n=8).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n=7)和Intrafix(n=7)固定,模拟ACL重建.进行循环载后位移、抗拉刚度、失效载荷、大载荷等生物力学.[结果]失效载荷和大载荷: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igidfix和界面螺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拉刚度: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Endobutton.循环载荷位移:肌腱结固定组>Rigidtlx固定组>Endobutton固定组>界面螺钉固定组.胫骨端大载荷:Intrafix固定组>可吸收界面螺钉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N、400 N抗拉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ndobutton、Rigidfix、intrafix、肌腱结和界面螺钉ACL重建固定均可满足力学需求;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系统较界面螺钉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 胶原/羟基磷灰石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杨波;胡蕴玉;毕龙;李丹;刘民;李静;王迎军;吴刚

    [目的]对体外条件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探讨其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胶原和羟基磷灰石为原料,研制出由胶原逐层过渡到羟基磷灰石为主的一体化支架材料,其软骨层主要成分为胶原,骨层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及孔径大小,液体位移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材料与兔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结果]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其中软骨层孔径大小(90±15)μm,骨层孔径大小(120±20)μm,孔隙率(75±5.0)%.细胞在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复合材料具有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作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

    作者:范锡海;张喜善;李明;韩瑛光

    本院2003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9例,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38.7岁.受伤机制:交通伤6例,机器挤压伤3例.9例均伴有胫骨骨外露.皮肤缺损范围2 cm×3 cm~6 cm×11 cm.

  • 糖尿病患者四肢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作者:薛俊民;李香民;齐宝岭

    本院于2001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59例四肢骨折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感染和死亡,现分析报告如下:

  • 插板式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和放射学中期评估

    作者:夏亚一;汉华

    本研究旨在对插板式假体(thrust plate pmsthesis)在髋父节置换术进行客观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放射学检查对53例假体在置换术前后进行临床对比,平均随访8.09年(4.61~9.93年).HH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8分(18~77分)显著提高到平均95分(46~100分)(P≤O.05).

  • Schanz截骨术原始记录

    作者:

    关键词: 截骨术
  • 寰椎先天发育不全诊治体会

    作者:陈强;周颖

    寰椎先天发育不全为一少见先天变异,因寰椎某部未融合,形成局部裂隙或骨缺如.本院先后发现7例该变异,发生率约为0.48%,表现为前后弓裂隙1例,单纯后弓裂隙5例,后弓部分骨缺如1例.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