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系统评价

    作者:熊军;余斌;欧阳汉斌;项鹏

    [目的]系统评价扩髓髓内钉(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RTN)与非扩髓髓内钉(un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UTN)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RTN与UTN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总病例数为1214例.Meta分析显示:(1)RTN组的骨折不愈合率低于U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41;95%CI(0.21,0.78),P=0.007);(2)RTN组的内置物失败率低于U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2;95%CI(0.20,0.50),P<0.000 1);(3)RTN组与UTN组术后畸形愈合率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45(95%CI(0.16,1.22),P=0.12)、0.45(95%CI(0.13,2.16),P=0.38).[结论]与UTN组比较,RTN可降低胫骨闭合性骨折不愈合率和内置物失败率,相同条件下扩髓髓内钉内固定是更好的选择.基于文献质量及样本数量的局限,这一结论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予以证实.

  • 手术治疗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

    作者:张鹏;王培吉;江波;秦建忠;周凯龙;易男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操作技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3例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患者,男76例,女27例;年龄18 ~71岁,平均40.8岁.根据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前-外展型27例,旋后-外旋型46例,旋后-内收型12例.合并后踝骨折3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5 d.术前101例行跟骨骨牵引,78例行踝关节C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98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 ~56个月,平均2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 ~24周.1例下胫腓同定患者在术后第24周随访时发生固定钉断裂,于术后12个月完整取出;47例下胫腓固定钉于术后12周单独取出.所有患者于术后12~ 18个月完整取出内固定装置.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的并发症.末次随访疗效评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48例,良31例,中16例,差3例,优良率80.6%.[结论]术前准确及全面的评估,正确的手术入路及方法,术中精确及牢固的解剖复位固定是提高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疗效的关键.

  • 大重量颅骨牵引结合两种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陈科;靳安民;陈仲;张辉;闵少雄;徐彦芳

    [目的]根据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成功与失败分别行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交锁,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绞锁6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先行大重量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若复位成功则择期行前路手术(A组),若失败则择期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B组).[结果]A组37例,B组31例.复位成功率54.4%.颅骨牵引单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22.2%,双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75.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5例完全瘫痪者无任何恢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等级标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AISA感觉评分增加,术后随访ASIA感觉、运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评分均显著增加,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3例前路手术内固定失败外,其余患者术后5d,3、6、9、12个月定期X线检查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双侧关节突交锁同单侧关节交锁相比,大重量颅骨牵引效果更好.牵引后可改善ASIA感觉评分但对运动评分不显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交锁,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都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 人工关节在踝关节残障中的应用及随访

    作者:毛宾尧;王毳;李新春;司全明

    [目的]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 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类风关1例.男3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7岁(28~68岁).[结果]本组57例获平均6年9个月随访(2年10个月~10年3个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 ~75)13例,47分(30 ~ 60)27例,16分(0~29)17例.术后效果优(85 ~100分)39例,良(75~84分)14例,差(60~74分)1例.优良率98.3%.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 ~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未行步态分析8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创伤性踝关节炎等疾患的功能有良好疗效.

  • 老年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随访

    作者:吴伟;沈波;王迪;黄笑鹏

    [目的]探讨老年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3月随访34例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69 ~ 87岁,平均78.6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6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7例、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术7例,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术14例,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25个月,平均16.3个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PFNA内固定组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DHS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外翻愈合伴退钉,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余内固定组患者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现象,骨折均于术后12~30周愈合,平均18.5周.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老年同侧股骨颈并粗隆间骨折病人,应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 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髁)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梁春雨;张柳;平少华;白俊清;冯林杰;王宇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9例,应用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患者62例,分别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手术方式出血量显著高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DHS/DCS组(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DHS/DCS组(P<0.05).[结论]多数情况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较动力髋(髁)螺钉(DHS/DCS)具有显著优势.

  • 胸腰段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前后手术入路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荼;韩亚新;朱佳俊;张国栋;梁栋;屠冠军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前、后手术人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单节段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不全瘫患者共62例,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47例,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的分类和严重性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根据JOA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表.影像学X线检查胸腰段后凸Cobb角的手术矫正情况和随访丢失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随访12 ~36个月,平均2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症状较术前减轻,随访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前路组好于后路组(P=0.002).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后路组比前路组术后Cobb角丢失角度大(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都能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前路手术在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更加优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

  • 桡动脉皮瓣修复手掌手指皮肤缺损及一次性两个以上指蹼重建

    作者:张彩顺;张基仁;肖强;张锦程

    [目的]报道应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手掌(背)、手指掌(背)侧及2个以上指蹼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桡动脉主干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内发出分支的解剖特点,以各分支设计分叶皮瓣,同时修复手掌(背)、手指皮肤及2个手指指蹼间隙的皮肤缺损.[结果]临床观察术后皮瓣色泽良好,不肿胀;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全部闭合,分指良好;患者对手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依据桡动脉主干在皮瓣内发出分支的解剖特点,以各分支之间切开皮肤设计分叶皮瓣,皮瓣血运可靠,手术简便、实用,可以一次性修复手掌、手指及2个以上指蹼联合皮肤缺损.

  • 两种类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变化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窦洪磊;陈雪风;王国伟;赵志刚;范启申

    [目的]研究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规律,为临床观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4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3d、手术当天至术后12 d每日6:00、10:00、14:00、18:00、21:00、1:006个时间点的体温进行观察.[结果]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至术后7d的体温普遍高于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种类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8~12d的平均体温、每日体温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务人员对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要区别对待,做好观察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早期功能锻炼新方法在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玺;王裕民;李欣;杨爽;郭学峰;赵德胜

    [目的]证实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后采取一种新的膝关节功能锻炼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05~2010年本科共收治髌骨骨折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及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比较二者的疗效评分.[结果]本科现在采用的康复锻炼方法优秀率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锻炼方法,在膝关节活动范围方面优于普遍方法,而肌肉萎缩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科现在采取的膝关节锻炼方法可行,值得推广.

  • 创伤骨科病人大量输注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世豫;尹宁;孙玉清;张裕祥

    [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按输血量分为为3组,分别是输血1500 ~2500 ml、2500~3500 ml及输血>3500ml以上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量.[结果]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输入1500ml后PT、APTT时间、FIB及PLT量无明显改变;但输血量达2500~3500 ml,平均为3 127 ml时,PT、APTT时间明显延长,其中PT延长为正常对照的1.54~8.63倍,(平均2.86倍);APTT延长为正常对照的1.19~5.01倍(平均2.24倍);同时FIB含量在(0.02~3.29)g/L平均1.21 g/L; PLT量(13~107)×109,平均(36.95 +20.13)×109.补充凝血因子制品及血小板后有29例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得以纠正.[结论]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制品和(或)血小板,减少出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 C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振兴;严照明;陈永田;叶鸿风;廖柏强

    [目的]探讨C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5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应用股骨远端髁异型支撑钢板内固定,一期植骨,早期配合CPM康复治疗.随访6~24个月,并分析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在6~15个月内愈合.按Kotmert提出的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优31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达94.5%.[结论]骨折复位后一期植骨,用股骨髁异型支撑钢板内固定,早期配合CPM康复治疗,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 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申琳;辛景义;梁军;崔猛

    [目的]探讨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26例30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足进行功能评价,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足出现浅部切口感染,3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方法,优16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6.7%.[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应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参加第20届美国巴尔的摩肢体畸形矫正课程的感受

    作者:康庆林

    不久前我去美国参加了巴尔的摩畸形矫正课程培训班,主办方是巴尔的摩的Sinai医院国际肢体延长中心.巴尔的摩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位于美国东海岸,培训班在毗邻港口的万豪酒店举办.初秋的巴尔的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从酒店窗口凭栏远眺,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环绕着碧波荡漾的内港,一切都显得和谐安康.说起这个培训班,就必须提起它的辉煌历史,1989年著名矫形外科专家Paley发起建立了北美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会(ASAMI),并任协会首任主席,首届北美ASAMI会议和第一届巴尔的摩肢体畸形教程同期举行,早期的授课老师包括牵张成骨理论的创始人G.A.Ilizarov教授,此后该教程定于每年的九月初举行,今年正好是二十周年志庆.由于课程内容新颖专一、言之有物,授课老师大腕云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时间、地点恒定,现在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品牌学习班.本届学习班共吸引了32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其中美国本土有27个州的医生参加,此次有两名中国的矫形外科医生参会,另一名是北京管庄医院的陈建文.美中不足的是教程的创始人Paley教授已经离开Sinai医院前往佛罗里达工作,未能出席.

  • 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小腿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钢;郝佳杰;郭庆宝;徐志杰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小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11年1月收治11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伴慢性骨髓炎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5.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彻底清创,坏死组织切除,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安装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创面性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全身应用抗生素2~3周,炎症控制后二期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个月~5年随访.其中9例经1~3次负压密闭冲洗引流后,皮瓣转移覆盖创面,6例伤口获得甲级愈合,3例残留窦道,二期待内固定材料取出后获得愈合.2例因细菌普遍耐药,炎症无法控制,而行截肢术;总保肢成功率为81%.[结论]负压密闭冲洗引流技术具有冲洗引流通畅、减少死腔形成、缩小创面、有效控制炎症等优点,能提高难治性小腿感染的保肢率.

  • 移植带股方肌蒂骨瓣联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齐进;张云坤

    [目的]评价移植带股方肌蒂骨瓣联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2010年3月采用Moore切口切开复位、2~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以及移植带股方肌蒂骨瓣治疗本院收治的19例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13 ~ 27岁,平均19.7岁).[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4年(平均27.6个月),后随访本组仅1例(Garden Ⅳ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9.5%.[结论]移植带股方肌蒂骨瓣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股骨颈新鲜骨折血供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有效防止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单间隙植骨融合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朱国太;谢跃;孙海浪;王守国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单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1例,均采用前路减压单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按Odom评分,优17例,良11例,满意3例,优良率90%.[结论]颈前路减压单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治疗方法.

  • 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帆

    1 下肢的结构和功能下肢的支撑由骨骼、关节与肌肉所组成,人体的许多活动或动作均有赖于3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来完成.下肢骨骼配合肌肉的收缩,使人体产生位移运动,具有走、跑、跳等功能.由于人体依赖下肢产生全身性的活动,下肢结构的坚强与否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能力.为了负荷体重与移动身体的需要,下肢关节需稳定和具有屈伸之各种程度,骨骼需粗壮,肌肉要发达以提供力量,如此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3者其中任何一部份发生问题,将无法完成身体移位、改变姿势等活动[1].

  • 壳聚糖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广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升高,一个多世纪以来,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大网膜移植以及应用酶试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来治疗脊髓损伤,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脊髓损伤,但对于截瘫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壳聚糖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作为受损组织修复材料、活性物质控释材料、基因载体等起到了重大作用,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及预防的研究现状

    作者:尤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replacement)自发明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冶金、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理论与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术后如何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避免二次手术翻修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早期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晚期的主要矛盾则集中在人工关节假体的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上.本文就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及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窦洪磊;陈景明;尹春青;赵玉祥;范启申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2组,实验1组:血管束植入同种异体骨修复组,实验2组:带血运骨膜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组.观察术后组织学切片,成骨量,生物力学,X线片等变化.比较两种术式修复骨缺损的差异.[结果]术后X线片观察实验2组较实验1组骨痂增加明显,光镜组织学检查实验2组较实验1组骨痂形成早,骨髓腔再通时间短.两组成骨量均在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2组在各时段成骨量均大于实验1组.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示实验2组优于实验1组.[结论]带血运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血管束植入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带血运骨膜瓣包裹异体骨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 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张伟;岳靓;易红蕾;王传峰;陈家瑜;吴冰;魏显招;郯志清;李明;傅强

    [目的]探讨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1500g左右,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自体神经移植组、B:神经导管+NSCs+ NGF组、C:神经导管+IKVAV多肽凝胶+NSCs+ NGF组;选取兔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造成10 mm缺损损伤,按照分组分别进行移植修复.术后3、6、9、12周观察兔下肢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术后12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后取标本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小腿三头肌湿重、组织学观察及神经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底溃疡,恢复情况以A组好,C组次之,B组差.术后12周神经肌电图、肌肉湿重检测均显示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其余两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神经再生情况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1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在神经损伤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表达,神经干细胞仍然存活.[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 骨内微血管和骨的同步三维显像及定量评价

    作者:赵斌;范猛;汪爱媛;彭江;王玉;刘斌;孙建奇;张莉;许文静;卢世璧

    [目的]评价基于显微CT(Micro-CT)骨内微血管造影进行骨内微血管显影和三维重建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实现在三维空间内同时定量评价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和骨内微血管.[方法]采用局部液氮冷冻和射频加热交替的方法建立鸸鹋塌陷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右侧为手术侧,左侧为对照侧.术后定期进行核磁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自鸸鹋腹主动脉注入亚纳米级硫酸钡明胶混悬液进行下肢血管造影,取下肢股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软件进行骨内微血管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同时结合MicroCT骨显微结构研究,并将标本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在术后12周证实出现股骨头塌陷,至16周16只动物出现股骨头塌陷.Micro-CT图像骨小梁结构及骨内血管显示清晰,与对照侧相比鸸鹋股骨头坏死塌陷后股骨头部的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增加,骨矿物量及骨小梁间距减小,血管体积分数减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亚纳米级硫酸钡作为造影剂,Micro-CT骨内微血管造影可以在不破坏骨标本的基础下清晰的显示骨内微血管,不干扰影像及组织学检查,并实现骨内微血管与骨显微结构及矿物量同时定量评价;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股骨头坏死造模评估、骨坏死和修复机制及治疗评价的研究.

  • 慢病毒介导兔脑红蛋白基因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宣维;林文平;林建华

    [目的]构建携带兔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建立稳定表达兔Ngb的BMSCs/Ngb细胞.[方法]构建携带Ng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作用下转染293 T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慢病毒滴度;以Ngb重组慢病毒感染BMSCs,通过荧光表达法判定感染复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Westem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感染后的BMSCs中Ngb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Ngb重组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完全正确,能够转染293 T细胞并表达,滴度为2×l08 TU/ml,Ngb重组慢病毒感染BMSCs佳MOI值为100,且Ngb重组慢病毒感染BMSCs能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Ngb mRNA和蛋白.[结论]成功构建Ngb重组慢病毒,并将Ngb基因稳定感染至BMSCs中,实现Ngb的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为Ngb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提供基础.

  • 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

    作者: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

    距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在临床工作并不罕见,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骨折尤其是复杂粉碎性的距骨骨折有不断发展并上升的趋势,由于距骨无单独的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且因致伤暴力较大,往往存在软组织损伤,所以对此类损伤及时、早期、正确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科自2006年5月~2009年4月应用此手术方法治疗Hawkins Ⅱ、Hawkins Ⅲ型患者13例,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 ~51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8例,均经X线片或CT扫描证实为距骨骨折伴或不伴脱位.按Hawkins分类法:Ⅱ型7例,Ⅲ型6例.

  • 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赵洪;瞿玉兴;郑冲;郑祖根;言湛军

    前臂交锁髓内钉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其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期短以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1-2].由于桡骨本身存在桡骨弓的解剖特点及近端锁钉和近钉点与桡神经的关系密切,临床上行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仍存在一定的风险.2002年8月~2006年10月,作者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伴有桡骨骨折的前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张吉斌;张朝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退变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为基础,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和行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好发于老年人.老年PD患者自我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容易跌倒而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此类骨折一般主张早期行手术治疗以获得坚强固定.2007年3月~2010年3月本科采用DHS及PFNA内固定术治疗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PD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吉旭彬;戴志刚;于学忠;江善勇;赵刚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4% ~ 5%,其中以中1/3及中外1/3锁骨骨折多见.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非手术治疗固定不可靠,易导致各种继发性并发症,尤其引起胸锁、肩锁关节正常关系改变,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而手术可获满意复位,内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因此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院自2000年9月~2009年7月采用记忆合金结合钢针联合固定及采用重建钢板固定,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锁骨骨折内固定选择提供依据.

  • 骨髓炎的临床演变及其展望

    作者:鲁菁;陈立章

    骨髓炎的治疗,仍是骨科界的难题.面对感染类型的变化,症状不典型者增多;耐药菌珠的不断出现,治疗困难者越来越多.医者深感重任在肩!1感染类型的变化1.1 外伤性骨髓炎相对增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往多见的血源性骨髓炎日渐减少,故能正确诊断者也在减少,早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丧失了佳治疗时机[1].骨髓炎并发窦道、出现死骨、有的遗留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骨缺损、骨不连、畸形、功能碍等;甚至癌变(图1).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