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自锁式椎间融合器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2年随访)

    作者:李振宙;吴叶;吴闻文;侯树勋;商卫林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 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李忠;陈歌;王治;杨洪彬;谭美云;张忠杰;鲁晓波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2010年4月,62例9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接受了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ARCO分期标准:Ⅰ期8例14髋;Ⅱ期47例68髋;Ⅲ期7例11髋.术前常规Harris评分,拍摄髋关节正位、蛙式侧位X线片、CT平扫及MRI.从患者髂前上棘抽取骨髓400ml,分离浓缩中间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2±0.3)×109L-1,骨坏死区用6mm空心钻行髓芯减压术后,将浓缩细胞悬液注入.[结果]54例71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4髋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67髋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9.2分,未次随访平均8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成功率为90.1%,影像学成功率为87.3%.MRI术前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显示股头颈处骨髓水肿32髋,术后水肿均完全消失,消失时间平均10.2个月.[结论]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RCO分期Ⅰ~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 麻醉方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作者:陈虎;曹力;杨德盛;艾力;何涛

    [目的]比较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72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全麻组36例,硬膜外组36例,平均年龄66岁(50 ~ 80岁).所有患者术后5~7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1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4% (14/72).全麻组发生1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56% (11/36),硬膜外组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3% (3/36),全麻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 SF-12量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城;陈继营;张国强;柴伟;苟文隆;耿磊

    [目的]评估SF - 12量表用于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适用性.[方法]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SF - 12生存质量量表(MOS 12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 - 12)评估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83例381髋,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估SF - 12量表的信度;采用集合效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估SF - 12量表的效度;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HHS与生理总分、心理总分关联度;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生理及心理总分分级的组间差异性.[结果] SF-12量表总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79,各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均>0.8;集合效度及区分效度定标实验均为100%;结构效度因子分析产生两个公因子生理及心理总分,累积解释72.229%的总方差,8个维度因子负荷与理论假设基本符合;HHS与生理总分、心理总分均为强相关(r1=0.745,r2=0.703,P<0.01);组间差异F1=85.282,F2=61.377,P<0.01.[结论]SF-12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效果良好.

  • 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梁博伟;殷国前;赵劲民;李宁宁;胡朝晖

    [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microscope- assisted precise decompression,MPD)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traditional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TLD)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评估MPD治疗DLS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单节段DLSS患者,其中采取TLD治疗43例,采取MPD治疗39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3d内高体温以及术后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采用ODI和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LD组相比,MPD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切口更小、术后3d内的高体温较低、以及术后24 h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平均值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VAS和ODI评分方面,两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MPD组优于TLD组(P<0.01).末次随访时,TLD组优18例,良15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6.7%;MPD组优27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MPD组的临床疗效优于TLD组(P<0.05).末次随访时,11例TLD及3例MPD患者出现手术节段失稳,TLD手术节段失稳发生率高于MPD组(P<0.05).[结论]短期内,两种方法治疗单节段DLSS均可获得充分的减压及良好的临床效果;与TLD相比,MPD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手术对腰椎稳定性负面影响小以及远期的临床疗效更好的优势.

  • 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

    作者:祝文刚;王水勋;牛洪华;邱俊涛;于春旭;易芳林;张小刚

    [目的]探讨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2月,对16例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躅))长屈肌腱转移术.男5例,女11例;年龄15 ~27岁,平均23.5岁.右足7例,左足9例.Ⅰ型副舟骨4例,Ⅱ型副舟骨9例,Ⅲ型副舟骨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24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o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足与踝关节评分法进行术前、术后相关评估.[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2 ~66个月,平均28.6个月.手术前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相关特异性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侧位距跟角平均减少9.6°,前后位距跟角平均减少8.8°,侧位第1跖距角平均减少11.9°,跟骨倾斜角平均增加7.4°,距舟覆盖角平均减少5.4°.AOFAS(ankle - hindfoot scale)评分:总评术前为(48.26±2.08)分,术后为(84.56±1.86)分.其中疼痛指数:术前为12.57 ±2.06,术后为37.50±2.48;足踝关节功能指数:术前为23.32±2.81,术后为38.60±1.69;踝-后足对线指数:术前为4.60±0.6,术后为7.40±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在缓解足和踝部疲劳感、疼痛及正常穿鞋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躅))长屈肌腱转移术,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 蛋壳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矫形中的应用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挺松;吴昊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蛋壳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为34.6岁,男性27例,女性7例.根据术前测量的颌眉垂线角,采用后路经L2或L2及L3椎弓根的椎体楔形截骨.[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150~ 210min,出血量为1 000~2 400 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颌眉垂线角由术前的平均41°矫正为术后的平均为5°.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腰椎后路经椎弓根的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椎体的楔形截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金传;刘艺;王延玲;储朝明;李钦亮;陈鸣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5例患者,男11例,女14例,平均53.3岁.腰椎不稳11例,Ⅰ度腰椎滑脱10例,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单阶段双侧固定12例,单阶段单侧固定9例,双阶段双侧固定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9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 ~34个月,平均21.7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6.55±10.1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15±8.36)分和(13.24±5.3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评分术前为(7.15±1.11)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52±1.31)分和(1.45±0.8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临床研究

    作者:徐海栋;傅强;陈勇;赵建宁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共治疗32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漏3例,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患者术后1周,3、6、12个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期间生存患者有24例,胸腰椎疼痛未见明显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手术椎体未出现新的病理性骨折及神经症状加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恶性肿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防病理性骨折进一步塌陷,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 胸椎间盘突出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

    作者:田慧中;艾尔肯·阿木冬;马原;吕霞

    [目的]介绍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行胸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组织,并能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病人取侧卧位,作棘突旁2~3 cm的平行切口,纵形切开肌肉层,暴露横突及肋骨,切除1~2节肋骨及横突,沿椎弓根向前作骨膜下剥离,牵开脊神经根暴露椎体间隙及椎体后缘,在上一椎体的下缘和下一椎体的上缘作平行截骨切除两端的终板及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然后再切除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或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达到彻底减压为止.后在椎体间镶入植骨块,给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用此方法治疗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有因手术操作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者.无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为一期愈合.5例作了椎体间钢板内固定.20例仅作椎体间加压植骨内固定.[结论] TDH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以往采用后方入路切除TDH,常造成神经损伤并发症或减压不彻底的现象发生.本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TDH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故推荐应用此方法.

  • 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骨缺损中的运用

    作者:闵理

    骨肿瘤保肢术中如何重建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1908年,Lexer首先将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运用于该领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证明,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瘤骨灭火再植、肿瘤人工假体、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骨重建方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移植骨与宿主骨的外形匹配度较高;②具有一定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通过宿主骨组织的长入及爬行替代,具有“自体化”趋势.

  •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波

    1958年,Charnley将自制的骨水泥用于股骨头假体与股骨的固定,从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就成为关节置换手术中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假体的内植入物,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此项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成为全身大关节疾病终极治疗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绝对数量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迅速增长.抗生素负载骨水泥作为间隔物在关节成型术中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其局部抗生素释放机制使得术后感染率大幅降低,一些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1].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抗生素骨水泥的发展史、抗生素局部释放、骨水泥力学特征等做一扼要综述.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综述
  • MicroRNA对成骨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税巍;胡侦明

    微小RNA (micro RNA,miRNA)是一类具有组织特异性或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的非编码调控小RNA,长度范围在16~29 nt,平均长度22nt.1993年首个miRNA lin -4在秀丽新小杆线虫时序性发育调控的研究中被发现[1].但由于其不编码蛋白质,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被科学界所重视.直到2001年,《Science》杂志在同一期刊登了三个不同实验室对miRNA的研究成果[2~4],使得miRNA迅速成为科学界着眼的焦点.2002年《Science》评出的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中,miRNA的发现名列榜首.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miRNA被发现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和一些病毒中,调控了超过30%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广泛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个体生长发育[5].近年来,miRNA与骨形成和代谢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miRNA对成骨分化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严重马蹄内翻足的诊疗进展

    作者:毛宾尧

    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多见于先天性和后天获得.先天性多为原发,发生率0.3%.男性发病有遗传倾向.父母罹患,其子女发病风险超过30%[1].后天性的常见于脑瘫、脊髓灰质炎、脑或脊髓损伤等肌痉挛或肌瘫痪,尤其是腓骨长、短肌和腓肠肌痉挛,此外,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等屈肌优势,是造成患足跖屈-马蹄畸形的原因[1-2];而足内翻,是胫前肌、胫后肌痉挛的结果,趾长屈肌痉挛导致足趾屈曲畸形,若趾长伸肌痉挛,则形成近节过伸远节下垂趾畸形[1].此外,可合并前足内旋、高弓足、扇形足、蜷曲足等畸形[1-3];一足畸形,或两足伴同发生.严重马蹄内翻足是指足背着地负重的马蹄内翻高弓足,在婴幼儿期缺少手法-石膏矫正经历的极度畸形,矫正时有时需要多次手术和配合多种软组织矫正手术方案,其困难程度远非一般马蹄内翻足可比[1、4].

    关键词: 马蹄足 畸形 足内翻
  • 强直性脊柱炎骨化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郑亚冰;王林;韩金祥;常晓天

    强直性脊柱炎( Ank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椎关节与附近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炎症后继发纤维化与钙化,使脊椎逐渐失去柔软度,严重时会发展到像“竹节”一样无法弯曲或伸展.这种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的现象通常指的是“异位”骨化.在AS中显示为附着点和滑膜关节、软骨结合处形成新骨[1],钙化在骨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因而了解其钙化机制对了解AS的病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马童;凃意辉;蔡珉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0%,可由诸多原因导致,如定位错误、血肿、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椎间盘炎、蛛网膜炎、硬膜外纤维化、椎管狭窄、腰椎间盘残留或再次突出、节段性不稳、假关节形成、精神因素等[1-3].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文献报道在5%~19%[1 -10],是导致手术效果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随着对疾病认识及诊疗技术的进步,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有很大提高,但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可能致病因素众多且结论不一,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治疗方法缺乏公认标准.这些都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本文对这些方面问题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

  • 动态颈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宇;田万里

    颈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诊断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不少学者发现:多数CSM患者脊髓压迫重,临床症状也重,但有些患者脊髓压迫程度较轻而临床症状较重,也有些患者脊髓压迫程度较重而临床症状较轻.为何出现C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一致的现象?纵观国内常规拍摄的颈椎MRI不难发现:传统的仰卧位颈椎MRI不能全面地、彻底的评估脊柱及其内部脊髓正常或异常状态.人类的自然状态包括承重状态下的躯体状态和复杂的动态姿势,目前,常规颈椎MRI的检查设备没有考虑这些因素.而动态或承重颈椎MRI技术能很好的观察颈椎的退行性变:隐蔽的负重性疾病(例如,局灶性椎间盘突出、脊柱椎管狭窄)以及运动依赖性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动力性不稳定).因此,动态颈椎MRI相对常规颈椎MRI能较早发现CSM病理性改变,就此,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将动态颈椎MRI对CS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附12例报告)

    作者:陈辉东;谢飞彬;马军;赵慧毅;陈国能;叶桂峰;王耀宗

    [目的]探讨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2009年收治的12例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应用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及脊柱重建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死亡、神经脊髓损害加重及重要脏器损伤,术后随访2~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腰背部疼痛及放射性痛基本缓解,75%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结论]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应用前后联合入路,可以更彻底切除肿瘤、建立更可靠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中药熏蒸治疗骨关节型布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袁碧;王秀玲;张秀华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新疆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5年2月~ 2010年8月收治的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93例,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抗菌、活血化瘀、脱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中药熏蒸疗法,对2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临床有效率:实验组86.96%,对照组61.70%.[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对治疗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有加强功效之用,结合新疆地域等特点可成为较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 维生素D缺乏对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作者:林得志;张泽华;李力韬;常正奇;杨会峰;许建中

    [目的]观察25 (OH) D3缺乏对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的获得性免疫的影响,为完善人群结核病防治策略补充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在本院骨科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8例为实验组,39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ELISA Kit试剂盒测定血清中25 (OH) D3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美国BD公司生产)、免疫荧光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分析25 (OH) D3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结果]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25 (OH) D3水平普遍下降,其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5 (OH) D3与CD4+/CD8+相关性较强(P实验组=0.014,P对照组=0.002),呈正相关关系,且实验组系数比对照组更高.[结论]25(OH) D3缺乏的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的获得性免疫水平下降,补充25 (OH)D3可能成为防治脊柱结核的有效措施.

  • VEGF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仲凯;曹阳;张哲;卢伟;张明超;于德水;毕云龙;栗刚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21,VEGF121)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rMSCs)后,研究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功能变化,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r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rMSCs,将其分为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脂质体介导下PCDI- 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rMSCs后,G- 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通过RT - 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检测来评价两组细胞的成骨能力.将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分别于植入后4、8周处死动物,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ALP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强,转染组细胞内ALP水平显著增高,Ⅰ型胶原在转染组细胞内高表达,转染组的rMSCs植入肌袋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出现骨髓腔样结构及大量骨小梁,表现出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结论]应用VEGF121基因转染rMSCs后,有利于发挥VEGF121的血管化作用,促进rMSCs的成骨能力,将会成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探索的方向.

  • 小切口病灶清除并腔内填塞换药治疗骨关节结核脓肿(附17例报道)

    作者:田磊;冯小青;张广花;单伟玉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脓肿病灶清除并填塞换药治疗关节结核脓肿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关节结核脓肿的病人17例,膝关节6例;髋关节2例;腕关节2例;肘关节3例;肩关节2例;指关节2例.所有病例均在正规的全身抗结核化疗基础上,局麻下在脓肿表面切开2~3 cm,对于脓肿破溃者在原基础上扩大创口,采用负压吸引冲洗、止血钳或组织钳钳夹的方法对脓腔及窦道内的脓液及结核肉芽组织进行清理,并用结核药物纱条对脓腔及窦道行填塞.经反复多次填塞换药使脓腔、窦道被新鲜肉芽组织从远及近逐渐填平,达到不留死腔避免复发的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经治疗后脓液消失,切口及窦道闭合,闭合时间平均41 d(28~65 d).动态随访2年以上均未复发,达到治愈目的.[结论]小切口切开脓肿病灶清除并结核药物纱条填塞换药方法创伤小,费用低,治愈后复发率低,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避免关节融合术引起的关节功能丧失,可作为部分关节结核脓肿的治疗手段.

  • 利用成年猪脊柱制作胸腰段后凸畸形模型进行脊柱三维运动实验

    作者:丁晓琳;牟宗玲;张玲;王金国;孙建民;赵卫东

    [目的]探讨应用成年猪脊柱制作胸腰段后凸畸形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胸腰段后凸畸形对腰椎三维运动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收集24例成年家猪胸腰椎脊柱新鲜标本,随机分为三组,制造两个Cobb角度水平的胸腰段后凸畸形和相应的腰椎过度前凸模型,进行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测量L2、3和L4、5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 ROM)以及所对应的中性区(NZ)的大小,对各组数值进行方差分析,用snk(q检验)法对分组变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后凸的胸腰段对邻近运动节段(L2、3)矢状面上的运动(前屈/后伸)ROM以及NZ的影响更明显,P<0.05,而左/右侧弯、左/右旋转的ROM及NZ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腰椎运动节段(L4、5)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的ROM及NZ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成年猪脊柱制作胸腰段后凸畸形模型进行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是可行、简便、有效的;腰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的过度增大,是胸腰段后凸畸形后为维持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一个重要代偿改变,且ROM的增大以上腰椎的改变更为明显.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谢旭华;雷云坤;刘伟;刘思波;李天鹏;杨曦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3例,对5例实施侧后路经皮(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89±0.80,术后1 d VAS评分为0.90±0.79,术后3d为1.20±0.85,术后1周为(1.02±0.78);术后3、12、18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都在0~2范围;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可靠.

  • 入骨髓核分化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成良;刘秀美;刘莹

    [目的]探讨人骨髓核分化抗原(MND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NDA在20例骨软骨瘤和42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NDA表达程度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复发、转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MNDA在骨肉瘤组的阳性表达率(17%)明显低于骨软骨瘤组(80%)(P<0.01).MNDA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骨肉瘤的病理类型及是否有复发转移相关.[结论]MNDA在骨肉瘤中低表达,为干扰素在骨肉瘤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足底腱鞘纤维瘤1例

    作者:高玉镭;田敏;王东辰

    1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发现右足底包块1年半余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意中发现右足底一包块,约鸽蛋大小,包块未突出周围皮肤表面,质软,无压痛,不影响行走,未治疗.此后包块逐渐突出皮肤表面,走路多时疼痛明显.查体:右足底前1/3处可见一2.5 cm ×2.5 cm包块,基底为圆形,突出皮肤表面,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无色素沉着,右足趾感觉运动血运良好.MRI示右足底部软组织内见有直径约2.5 cm大小类圆形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信号欠均匀,邻近骨质结构未见异常,足底脂肪部分消失(图1a).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足底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外观呈哑铃样,大小约4 cm×3 cm×2 cm,包膜完整,色白(图1b),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为实性,肿瘤侵及跖腱膜,第2、3屈趾肌腱,将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足底腱鞘纤维瘤,部分区域呈毛细血管瘤样改变并间质粘液样变性(图1c).

    关键词: 足底 腱鞘纤维瘤
  • 为什么矫形外科医生一定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与写作能力

    作者:秦泗河

    文字,蕴含数字、字母、符号,是人类开启智慧之门的三把钥匙.人类的历史是文字记载的传播史(图画也是一种文字的载体),知识的传承全靠文字积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文化与文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文化元素,它犹如一个个原子,把许多事物连接组合起来,如果将不同的字句进行综合排列、巧妙组合,枯燥的文字顿然就有了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灵魂,也可以产生藏之名山的不朽文献,文献成了典籍,典籍成了历史.可见,文字是文化中令人敬畏的因素,具有神秘的力量.谁认识了文字,谁就认识了事物之根,谁掌握了组合文字的功底、写作的能力,谁就拥有了无穷之力,掌握了成功之本.

  • 迟发性骨髓炎及其发病机制和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鲁玉来;张喜善;贾庆卫;李虎;闫呈新;高扬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目前由于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发展很快,已取得了优良的效果.但与之相伴的术后化脓性感染相对增加,其中迟发性骨髓炎发生概率虽很低,尚未见专题报道,但临床上确有增多之趋势.本文研究、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