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骨部分大小转子截除矫形治疗严重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孟嘉;赵建宁;周利武;郭亭;曾晓峰;王瑞;程秀红

    [目的] 探讨经股骨部分大小转子截除矫形的方法,对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CroweⅣ)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30例(32例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27例,患者平均年龄35.9岁(17~67岁).假体臼杯采用金属外杯加聚乙烯内衬19例,采用骨水泥型聚乙烯臼杯固定13例.股骨柄采用Summit(Depuy,Warsaw,USA) 12髋,Ribbed (LINK,Germany) 12髋,S-Rom(Depuy,Warsaw,USA)8髋.股骨假体均为生物学固定,采用截除股骨部分大小转子矫形的方法.[结果] 术中3例患者在假体安装中发生近端股骨骨裂,2例予以捆绑带捆扎,1例予以钢丝捆扎.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症状,多普勒下肢血管造影显示为深静脉血栓导致,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消退.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24~132个月).术后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症状.HHS评分由术前的37.6分提高至术后的86.3分.[结论] 采取截除部分大小转子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手术方便,术后效果好.术中对患肢肌力无明显影响.

  • 腰椎滑脱症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比较

    作者:秦之威;郑遵成;刘桂峰;张鹏;魏开斌

    [目的] 通过对151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植骨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植骨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单纯椎板植骨融合术21例,均Ⅰ度滑脱.B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椎管椎体间植骨融合术46例,Ⅰ度20例,Ⅱ度26例.C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关节突椎间椎板植骨融合术29例,Ⅰ度6例,Ⅱ度16例,Ⅲ度7例;D组: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复位、经关节突椎间、横突间椎板植骨融合术55例,Ⅰ度4例,Ⅱ度41例,Ⅲ度10例.[结果] 随访8个月~6年,平均3年7个月,A组滑脱复位率63.22%,融合率76.12%,腰痛JOA评分改善率90.33%;B组滑脱复位率93.41%,融合率93.48%,JOA评分改善率84.61%;C组滑脱复位率90.54%,融合率94.11%,JOA评分改善率77.58%;D组滑脱复位率92.49%,融合率98.00%,JOA评分改善率79.64%.[结论] 对腰椎滑脱应依据滑脱程度、临床症状、病人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影响股骨近端形态发育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春旭;张立军;吉士俊;王恩波;赵群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取闭合复位的DDH患儿258例,其中106例(160髋)获得随访;年龄6~36个月,平均16.9个月.其中男12例,女94例,左侧脱位34例,右侧脱位18例,双侧脱位54例.脱位程度按T(o)nnis分型:Ⅰ型23髋,Ⅱ型81髋,Ⅲ型31髋,Ⅳ型25髋.所有患儿均随访2 ~11年,平均5.1年.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双下肢悬吊牵引4~24d,平均13.4d.全麻下行经皮长收肌腱切断、手法复位后动力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外展支具固定3个月.采用Bucholz-Ogden分型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对DDH患儿性别、年龄、脱位程度、牵引时间、复位后固定时间、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多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在获得随访的160髋中有31髋发生股骨近端形态改变(19.4%),其中Bucholz-Ogden Ⅰ型27髋(16.9%),Ⅱ型2髋(1.25%),Ⅲ型1髋(0.625%),Ⅳ型1髋(0.62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复位时患儿年龄(OR=7.006,P<0.01)、脱位程度(OR=5.116,P<0.001)、牵引时间(OR =0.261,P=0.023)及复位后固定时间(OR =3.991,P=0.03)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病理形态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而患儿性别、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复位前的皮牵引时间14 ~24 d有助于减轻股骨近端形态的病理改变,复位时患儿年龄越大、脱位程度越高、复位后固定时间越长,股骨近端形态病理改变越严重.

  • 关于预防骨科手术后感染围手术期护理的几点探讨

    作者:石华;杨晓平

    为探讨骨科手术后感染预防对策,本文根据本院近2年来骨科手术后感染的病例分析,对围手术期有关护理工作,提出几点初步体会,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共4 537例,其中男性2 955人,女性1 582例,年龄小7岁,大88岁,平均年龄43.5岁.Ⅰ类切口占手术总数的88.72%,Ⅱ类切口占手术总数的10.36%,Ⅲ类切口占手术总数的0.93%.根据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4 537例手术中,术后各类切口感染.

  • 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溶栓效果研究

    作者:庞勇;徐志宏;史冬泉;陈东阳;蒋青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及溶栓效果研究.[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5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29 ~74岁,平均58.2岁.双膝关节置换术6例(分两次手术),6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12例行右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系统性溶栓治疗.[结果] 深静脉造影术后,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置换术后深静脉发生率为26.7%;系统性溶栓后,临床有效率为100%.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两次.[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低,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注意;下肢深静脉造影是关节置换术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手段.

  • 后路椎管间接减压矫形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宏其;高琪乐;王瑶;刘少华;郭超峰;唐明星;李劲松;鲁世金;郭虎兵

    [目的] 探讨椎管间接减压术治疗退变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从2004年6月~2008年12月连续收治因退变因素导致下肢神经根症状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7人,对患者采用后路椎管间接减压矫形融合术治疗.详细记录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30.8个月(24 ~78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患者神经根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学结果表明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侧滑距离、胸段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段前凸角、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经后路椎管间接减压矫形融合手术治疗伴有下肢神经根症状且合并椎体侧方滑移和(或)椎间孔狭窄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微创交锁钉治疗胫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46例分析

    作者:陈庆泉;王万明;张志宏

    [目的] 阐明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干多节段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和手术要点.[方法] 选取46例胫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使用微创交锁髓内钉固定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普通钛板治疗多节段骨折4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其中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穿钉,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固定,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 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长节段粉碎性骨折较钛板有着微创、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更符合胫骨生物力学、更高骨折愈合率、更少并发症等优越性.微创交锁钉为该类骨折提供了佳骨折愈合时机、良好功能恢复,可避免关节僵硬,大部分患者可重返工作岗位.

  • 肩关节镜下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苏皖;付国建;刘洪业;刘朝晖;何仿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清理冈上肌腱内钙化灶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在本院就诊的9例确诊为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清理冈上肌腱内钙化灶治疗,术前患者肩关节疼痛剧烈伴活动受限,经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术中清理肩峰下间隙,切除炎性滑囊,常规行肩峰成形术,彻底清理冈上肌腱内的钙化灶.术前及术后随访均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X线检查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做手术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均得到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VAS疼痛评分术前(8.33±1.0)分,术后后一次复查为(1.44±0.88)分,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为(50.44±10.06)分,术后后一次复查为(93±4.21)分,术前、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冈上肌腱内钙化灶均已完整清除.[结论] 关节镜下行冈上肌腱内钙化灶清理,具有手术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对肩袖及盂肱关节损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 腰椎管成形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转归

    作者:白金柱;洪毅;王一昕;张军卫;唐和虎;姜树东;李想;王方永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腰椎管成形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腰椎SPR手术的脑瘫患儿36例68椎.手术时平均年龄6.5岁.椎管成形方法为棘突椎板棘上韧带复合体整块取出后纵劈开大,原位覆盖回植,丝线固定并重建棘上韧带连续性.术后随访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评估腰椎稳定性、回植椎板骨融合及转归.[结果] 随访平均32个月.术后患者均无腰痛.双下肢肌张力级别由术前平均2.2±0.6降至术后平均0.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X线片19例未见明显异常;16例可见腰椎术后改变;12例腰椎屈伸位相术前和随访时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腰椎CT,椎管形态均基本完整,回植椎板融合率(85.3%),吸收率(61.8%)二者之间呈统计学负相关关系.2例腰椎MRI可见回植椎板部分缺失,硬膜囊无受压,棘上韧带连续.[结论] 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腰椎管成形应用于儿童SPR术可较好重建腰椎稳定性,随访2年以上有回植椎板吸收现象,但对腰椎发育无明显影响,残存椎板与周围软组织共同对椎管内神经起保护作用.

  •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傅德杰;陈凯宁;杨柳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等指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互联网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Ovid(1948年~2011年12月)、PubMed(1966年~2011年12月)、EMBASE(1966年~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11年12月),检出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在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病人平均总失血量513.03 ml[95%置信区间(-678.26,-347.81),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94.03 ml [95%置信区间(-297.97,91.92),P=0.32]、平均术后出血量297.22 ml[95%置信区间(-772.50,178.05),P=0.22];氨甲环酸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危险度差值0.29,95%置信区间(-0.40,-0.17),P<0.01]、平均输血量0.99个单位[95%置信区间(-1.48,-0.49),P<0.01];两组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并未增加术后DVT及PE的发生率.

  • C型臂X线机引导经椎板穿刺生物蛋白胶注射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比较

    作者:江维;胡侦明;郝杰;杜培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4月,分别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肿术(蛋白胶注射组30例)及棘突切除、椎板开窗囊肿摘除术(囊肿摘除术组18例)治疗48例有临床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骶部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蛋白胶注射组均明显小于囊肿摘除术组(P<0.01).蛋白胶注射组5例失访,囊肿摘除术组4例失访,总失访率18.8%.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18.4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蛋白胶注射组、囊肿摘除术组间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胶注射组患者疼痛改善时间及功能改善时间均较囊肿摘除术组患者早.根据分级标准,蛋白胶注射组疼痛改善优良率为88%,囊肿摘除术组为71%;蛋白胶注射组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8%,囊肿摘除术组为71%.[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下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免除开放手术的创伤痛苦,具有微创操作、安全、经济等优点.

  •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伟;李长青;周跃;王建;郑文杰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新桥医院骨科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5例,并与同期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进行对比研究.观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阅卷方式评估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6±2.2)、(7.3±1.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8±1.3)、(2.4±1.7),两者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54.8±10.4) min、(60.5±15.8) 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1.5±20.7) ml、(9.5±4.7)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8 cm、0.8 cm,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Macnab评分分别为97%、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经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

  • Quadrant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分析

    作者:滕海军;王亮;郭志良;范丽静;张大海;刘超;王时东

    [目的] 比较分析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下治疗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22例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手术治疗;24例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和改良MacNab分级评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AS疼痛目测评分法术前术后比较P<0.05,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Quadrant组优15例,良6例,MED组优18例,良5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Quadrant通道下治疗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与MED手术比较疗效相近,可缩短手术时间,适应证更广.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贵宾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thoracic spine,T-OPLL)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因本病常常导致严重脊髓压迫甚至截瘫,临床症状凶险且进行性加重,而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选择手术治疗.T-OPLL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可能与基因、饮食及环境因素有关[1].日本发病率较高,有学者对志愿者的普查显示胸椎OPLL的发病率为颈椎的1/4(颈椎发病率为3.2%,胸椎发病率为0.8%)[2].此病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我国学者的统计与国外类似[3].由于此病发生、发展隐匿,不像颈椎OPLI那样容易被人发现,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就诊时往往是压迫较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治疗也较为困难.病例统计显示此类疾病在压迫初期,未引起严重功能障碍时,尽早的发现及治疗对于预后明显有利.但较高的手术难度常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压迫来自胸脊髓腹侧,而胸椎具有生理性后凸,后路减压脊髓无法向后漂移,所以术后恢复远不及颈椎OPLL好[4].胸椎OPLL患者也常常合并胸椎OLF,导致前后均有压迫的胸椎管狭窄[5].胸椎OPLL根据骨化表现形态分为线型、鸟嘴型、扁平型、连续波浪型、连续柱状型及混合型[2、12].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诱导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永强;韩成龙

    组织工程学与基因工程是目前治疗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退变等退变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s beta1,TGF-β1)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中研究比较清楚的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在Wehling等[1]于1977年首先提出转基因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设想之后,TGF-β1在基因转染及联合转染治疗软骨、间盘退变等疾病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就TGF-β1在软骨诱导方面的应用进展现状进行综述.1 TGF-β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1病毒载体病毒载体能够穿过细胞膜与宿主染色体整合并表达,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和杆状病毒载体等.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鑫强

    强直性眷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骨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早期表现为滑膜炎及韧带附着点的病变,随后可引起椎体周围软组织骨化及椎体间骨桥形成,导致脊柱强直,晚期出现僵硬的胸腰椎后凸畸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为AS的一个常见并发症[1],可导致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很多慢性炎性骨关节病都可能出现骨质疏松,但AS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发生广泛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还伴有脊柱周围软组织骨化及新骨生成[3].有关AS患者骨质疏松的病因有若干假说,包括活动减少,药物所致,炎症破坏及遗传因素等.本文就近年来AS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神经系统异常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学中的作用

    作者:吕峰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常见的脊柱畸形,占全部脊柱侧凸的74.7%,以女性多见[1].目前AIS的病因学存在多种假说,包括遗传、骨骼发育异常、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异常、神经系统异常以及结缔组织异常等[2-3].近年的研究表明,AIS患者的神经系统存在异常表现,提示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在AI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既往AIS患者神经系统异常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1 眼-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既往的研究表明,姿势反射异常可能是脊柱侧凸的始发原因[4-6].眼-前庭系统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部空间位置的重要感受器,包括内耳的椭圆囊、球囊及半规管.前庭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躯干肌肉调节失衡,进而导致姿势反射失衡.Sahlstrand等[4]的早期研究采用冷水刺激试验评估了40例脊柱侧凸患者的前庭功能,并通过眼球震颤肌电描记评估眼球震颤,发现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眼球震颤时间的差异.该研究进一步应用眼球震颤肌电图描记及姿势旋转试验对51例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平衡功能的研究,证实侧凸患者存在前庭功能异常,而且脊柱侧凸的方向和前庭功能优势侧方向一致.Byl等[5 ]对50例AIS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对照的平衡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AIS患者在视觉和躯体感觉未受干扰时表现出与正常人相似的平衡调节能力,而当受试者的视觉和躯体感觉同时受干扰时,AIS患者的平衡功能明显较正常人差,且这种差异的大小与AIS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有关,进一步提示前庭系统异常可能与AIS的发病相关.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家宾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目前已越来越成为医患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年龄的增长、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危险因素被广泛接受,但OA明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1].人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细胞表面信号转导跨膜受体,在固有免疫中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在OA的软骨和滑膜损伤区域中,TLR的表达水平升高,而且证据显示TLR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破坏过程,因此推测OA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TL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所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有关[2].以下将对TLR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其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进展做一综述.1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固有免疫受体又被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在宿主防御入侵的病原体过程中有决定性的作用[3].Toll样受体正是PRR中一个具特征的代表,Lemaitre等人[4]通过果蝇对真菌感染的研究首次确立了Toll样受体的免疫学意义,它可以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包括各种细菌胞壁成分、病毒DNA和RNA,启动固有免疫系统.目前已经有12种小鼠(TLR1~TLR9、TLR11~TLR13)和10种人类(TLR1~TLR10)Toll样受体被证实,Zhang等人[5]认为人类体内同样存在TLR11,但可能由于结构的短缩已经不具备识别活性.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胸椎结核

    作者:陈钢;黄宏伟;陈永雄;梁国平;吴晓东;李始汉;黄少中;黄健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 2009年5月共23例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的短节段胸椎结核患者,通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局部后凸畸形的矫正、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的改善等评估其疗效.[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无大血管及胸膜损伤.随访时间18 ~42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降至平均12°±5.2°,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1.3°±0.8°.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8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腹部皮肤麻木,口服甲钴胺1~3个月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局部疼痛VSA评分降至平均1.5±1.1分.所有患者植骨处均融合,融合时间3 ~6个月,平均4.5个月,内固定无松脱、断裂,结核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胸椎结核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 新型钽铌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欧阳建安;王大平;熊建义;肖德明;刘建全;朱伟民;尤微;张晓丽;许蕴;黄江鸿;阮建明

    [目的] 研究多孔钽铌(Ta-Nb)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兔成骨细胞与多孔钽铌材料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RT-PCR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显示实验组多孔钽铌材料上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性(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在多孔钽铌的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增殖和生长,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RT-PCR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增强(P<0.05),骨钙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孔钽铌支架材料适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效果观察

    作者:巴雪峰;孙改生;凯瑟尔;谢鸿;廖燚;汪少波;张燕;周燕;乔会峰

    [目的] 评估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组2008年6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44 ~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Coflex置入者24例,行椎间融合内固定+融合节段上方Coflex置入术者4例,置入物置入L3-4间隙6例,L4-5间隙18例,L5S1节段4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score,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80 ~ 190 min,平均120.5 min.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9±1.1)分减至术后1年随访的(2.62±0.7)分;ODI由术前的(58.2±9.6)%减至术后18个月随访的(26.8±3.4)%,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13例疗效分析

    作者:樊靖;张湘生;万军;揭硕;陈涛;唐仲文

    [目的] 探讨应用非限制型肱骨头假体治疗肱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3年6月~2006年1月,本科收治的采用非限制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的肱骨上段恶性骨肿瘤患者13例.其中骨肉瘤9例,Enneking分期ⅡA期;骨巨细胞瘤3例,Enneking分期ⅡA期;骨浆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IB期.男9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28.5岁),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对患者假体位置、疼痛、功能、患者心理承受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5个月后出现肺转移多器官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患肩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综合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 非限制型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严格掌握适应证,配合术前及术后化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 优化底物酶及冻存剂组成对软骨细胞增殖力及活力的影响

    作者:涂意辉;ZhidaoXia;薛华明;马童;刘晓东;蔡珉巍;张长青

    [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软骨细胞分离的合适方法及优化冰冻保存软骨组织的配方.[方法] 来源于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的软骨标本被用于本次试验,采用300或400 u/ml Ⅱ型胶原酶(CTⅡ-1或2)进行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保存在不同组成的冷冻剂中,进行梯度冷却并保存在液氮中48h,随后进行软骨细胞活力及增殖潜力的测定.[结果] CTⅡ-1较CTⅡ-2更能分离出高活力的软骨细胞(P<0.05),并且300或400 u/ml的底物酶浓度比较合适.10% DMSO +90% FCS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冰冻保护剂,能够大程度保留软骨细胞的增殖潜力与活力,并且毒副作用小.[结论] 通过相关的优化措施诸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底物酶以及冰冻保护剂的组成,从关节软骨组织中分离具有高增殖潜力的活力软骨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白藜芦醇对硝普钠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弼;肖德明;雷鸣;王大平;熊建义;马经野;许蕴;张晓丽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硝普钠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后,按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分别为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处理后分组并用硝普钠(SNP)(2.5mmol/L)诱导细胞凋亡.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性、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irt1、bax、bcl-2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irt1 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升高,MTT法结果显示处理后细胞活性依次增高;DA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对较少;western-blot检测显示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升高,处理后细胞sirt1、bcl-2依次增高,而bax逐渐降低;RT-PCR法检测显示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sirt1 mRNA表达随浓度逐渐增高.[结论] 白藜芦醇激活sirt1,使bcl-2/bax表达增高,是白藜芦醇抑制软骨细胞凋亡、预防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多孔明胶微载体旋转培养hMSC的研究

    作者:施洪臣;周强;罗飞

    [目的] 观察利用多孔微载体结合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hMSC,扩增至第2代(P2)后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多孔明胶微载体CultiSpher G在RCCS内进行动态培养,对照组则继续静止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细胞粘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在不同的时相点取样,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了解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接种24h后,大部分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增多并分泌大量基质.MTT检测及细胞计数提示细胞对数生长期较静止培养方法延长,达到生长高峰时旋转培养方法收获细胞总量为接种时10.75倍,而静止培养方法为3.19倍;细胞周期检测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大部细胞均处在S1期.[结论] Culti Spher G微载体旋转培养系统是体外扩增hMSC的有效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为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提供大量特性稳定的种子细胞.

  • 幼猪胸腰椎椎弓根参数的CT测量对置钉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欣;邱勇;钱邦平;吴涛;朱泽章;王斌;孙旭;张兴

    [目的] 采用CT扫描测量约克夏幼猪的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参数,提供动物实验的解剖学参考数据.[方法] 10只6周龄的雌性约克夏幼猪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后测量T1~L5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体纵径、椎管横径、椎弓根骨性通道全长、椎弓根宽度等参数,按照测量数据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检查,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 根据CT影像学测量结果,椎弓根宽度平均为5.3~7.4 mm,椎弓根骨性通道全长平均为18.8~22.6 mm,椎弓根水平面置入角度平均为32.1°~44.4°之间.根据测量数据,选取直径为4.5 mm,长度为25 mm的椎弓根螺钉,并在幼猪脊柱成功置入,固定效果可靠.[结论] 尽管幼猪的脊椎较小,通过术前CT测量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指导椎弓根螺钉的置入.

  • 胸锁关节结核诊治1例报告

    作者:杨宗宇;李双标;姚书章;李森田

    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主因右胸锁关节处肿痛1个月,加重1周入院.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锁关节处疼痛、肿胀,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于当地行针灸、膏药外用等处理,症状缓解.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包块逐渐增大,约鸡蛋样大小,为求取明确诊治,转诊本院.查体:右胸锁关节处肿胀明显,未见张力性水疱及静脉曲张,可及鸡蛋样大小的囊性包块,质韧,推之不移,局部压痛阳性,右上肢活动、感觉均正常,可及右桡动脉波动,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右胸锁关节CT平扫提示:可见干酪样坏死物,软骨破坏,考虑关节结核可能性较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血沉:94 mm/h,C反应蛋白:69.7mg/L.入院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及肝功能,常规抗结核治疗3周,待血沉降至40 mm/h以下时,在全麻下行右胸锁关节结核病灶刮除术,术中见大量干酪样坏死物形成,关节软骨剥脱,将其尽量刮除干净,刮除物质留作病理,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电凝止血,全层关闭伤口,伤口内未放置引流,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予以抗感染、消肿、抗结核治疗,沙袋压迫伤口止血,前臂吊带悬吊患肢,术后2周拆线,病理提示:右胸锁关节结核.常规抗结核治疗半年,1年后复查,无复发.

    关键词: 胸锁关节 结核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