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快速康复外科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宋远征;赵建宁;郭亭;王与荣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75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病人,对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进行优化,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2 d.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90~100分)41例(54 7%);良(80~89分)25例(33.3%);可(70~79分)6例(6.0%);差(低于70分)3例(4.0%).优良率88.0%.[结论]在围手术期使用快速康复理念,可有效的减轻老年人应激水平,改善生理功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

  • 影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赵国平;苏伟;赵劲民;唐建东;秦汉兴

    [目的]探讨影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5年5月~2010年2月5年间收治的8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合并伤、骨折肢别、骨折分型、从受伤至开始清创的时间、固定方式、软组织修复时机、VSD的应用等10项因素与骨折愈合率的关系,对以上有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能影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的因素有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从受伤至开始清创的时间及软组织修复时机等4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软组织修复时机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独立相关,其他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能量损伤是影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愈合率与骨折分型严重程度有关,早期软组织修复有利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愈合.

  • 骨盆指数在评价骶骨骨折矢状面成角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彬;王建民;和利;梁彦;张银光;李卫哲;刘兆杰;贾健

    [目的]探讨骨盆指数在评价骶骨“U”形骨折和“H”形骨折矢状面成角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3例骶骨“U”形骨折或“H”形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治疗结果.本组骶骨“U”形骨折14例;“H”形骨折9例.其中屈曲型骨折15例;中立位骨折5例;伸展型骨折3例.全组患者均行髂腰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平均34.4个月.此间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放射影像行骨盆指数和骶骨成角畸形的计算机测量.[结果](1)屈曲型骶骨骨折的术后PI由术前76.3°±7.0°改善至58.1°±7.5° (P<0.05);术后成角畸形由术前33.5°±7.1°改善至12.7°±4.3°(P<0.05).手术前后PI差值与成角畸形差值呈正相关(P<0.05);(2)术后JOA评分平均19.4分.其中术后PI >62°者,JOA评分平均16.7分;PI< 62°者,JOA评分平均23.3分;(3)术后PI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880,P<0.05).[结论]PI可用于测量骶骨骨折矢状面的成角畸形改变,并据此推测患者的功能预后.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影像学 测量
  • 经皮微创内外侧解剖锁定板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庆泉;张志宏;王万明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优势和手术要求.[方法]选取43例胫骨远端骨折先行跟骨牵引,二期行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切开复位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按Tornetta判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但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的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大幅减少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血运破坏,减少伤口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 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晏波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 200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103例,根据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分为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组82例,可、差组2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3.01,P=0.003)、骨折类型(x2 =8.61,P=0.013)、受伤到治疗时间(t=2.93,P=0.004)和手术方式(x2 =8.14,P=0.047)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有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7,P=0.040)、手术方式(OR =0.15,P=0.004)是影响踝关节术后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手术方式,因此,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踝关节功能不良的关键.

  • Iso-C 3D导航系统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沈源彬;关宏刚;陈苑妮;曹正霖;霍智铭;肖隆艺;梁亮科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1例中,共置人13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CT显示,13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穿透皮质率4.4%,但均未造成脊髓、神经、血管压迫等.经随访,X线显示所有病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及内置物松动现象.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Iso-C 3D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书涛;刘洋;张明辉;王晓

    [目的]分析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其中内固定组3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比较2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内固定组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20个月.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较多,髋关节功能恢复稍差(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赵洪普;徐秋玉;吕玉明;曾勉东;钟志宏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有患者31例,平均年龄68.3岁(61 ~84岁).术前诊断为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并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损害.全部病例接受了骨折复位、椎管减压、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手术治疗.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以及影像学观测脊柱Cobb角和受伤椎体高度回复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7个月(6~36个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VAS为2.8分、ODI为32.2%.术后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观察期间内固定物无松脱、折断.[结论]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复位和维持,进而减轻疼痛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安全和有效的.

  •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

    作者:戴闽;杨康骅;艾江波;帅浪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通过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肱骨远端骨折10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采取固定、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康复组53例,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X线片检查,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估术后1、3、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年.按照Mayo评分,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3、6个月分别为85%、91%、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2%、88% (P<0.05).[结论]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 应用小切口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评价

    作者:巴雪峰;孙改生;凯瑟尔;廖炎炎;汪少波;周燕

    [目的]探讨PHILOS钢板有限切开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PHILOS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有限切开(肱骨近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8~79岁,平均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9例(解剖颈骨折9例,外科颈骨折8例,大结节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10例(骨折伴肩关节脱位2例).[结果]54例患者经18个月的随访,54例均愈合,影像学提示骨愈合发生在10周左右,有1例发生轻度肩峰撞击,1例四部分骨折的患者发生部分肱骨头坏死.根据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法,优27例,良23例,可4例,优良率达92.6%.[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PHILOS钢板固定,重视内侧皮质复位内侧柱的重建,手术创伤小,复位简便,骨折愈合顺利,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术后明显复位丢失、钉板松动和断裂病例,为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 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冯彦华;王诗波;张伟伟;骆宇春;樊嵘;季航宇;许斌

    [目的]收集并分析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的文献,对2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1月~2011年12月)、PubMed(1980年1月~2011年12月)、Embase(1990年1月~2011年12月)、Science(1990年1月~2011年12月)、Springer(1990年1月~2011年12月)、CNKI(1994~2011年)、万方数据库(1982~2011年)等数据库中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Jadad 评分判定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Constant评分(WMD值为-2.93,95%置信区间[-8.96,3.10],P=0.34)、DASH评分(WMD值为-7.43,95%置信区间[-16.14,1.27],P=0.09);VAS 评分(WMD值为-4.71,95%置信区间[-6.12,-3.31],I2=92%,P<0.0001);后期再次手术治疗方面比较(WMD值为8.81,95%置信区间[2.73,28.38],P=0.0003).[结论]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在Constant评分、DASH评分方面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疗效无差异,考虑手术会增加患者的刨伤、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故建议对此类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为宜.

  • 1484例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卢发太;杨军;王岩峰

    [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不同方法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英文文献,对其畸形愈合率、不愈合率、感染率、内固定失败率及二次手术率等进行评价.[方法]2位作者独立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和相关的会议记录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采用SPSS 19,0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检获得相关文献721篇,后纳入22篇,共1484例.保守治疗组(n =556)的不愈合率为1.3%,明显低于髓内针固定组(RR:0.22; CI:0.01~0.71;P<0.001)的5.8%和钢板内固定组(n =310)的3.7%(RR:0.35; CI:0.01~0.91; P=0.02).钢板内固定组的畸形愈合率为7.7%,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的15.5% (RR:0.50;CI:0.21~0.73; P=0.001)和髓内针固定组的14.6%(RR,0.53; CI:0.23 ~0.77; P=0.003).钢板固定组的二次手术率为8.1%,明显低于髓内针固定组的18.3%,(RR:0.44; CI:0.22~0.69; P<0.001).[结论]保守治疗组的不愈合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但保守治疗组的畸形愈合率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钢板内固定组的畸形愈合率和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髓内针固定组.

  • 全髋关节成形术后的偏心距测量对临床功能的影响

    作者:芦北极;孙俊英;施勤;魏东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的测量研究对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单侧关节病患者,对其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测量股骨偏心距,采用三维CT扫描重建技术及X线影像技术分别为61例患者测量.通过手术前后股骨偏心距的变化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临床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股骨偏心距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1);观察组的标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比术前Harris分明显提高.[结论]相对于X线影像技术,3D CT扫描重构技术的术前规划可较容易地获得测量值,且由于框架建立在股骨轴上,其获得不依赖测试时的条件,并不受位置变化的影响.

  • 胸腰段微创式前路减压植骨“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爆裂型骨折或重度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

    作者:田慧中;艾尔肯·阿木冬;马原;吕霞

    [目的]介绍“L”形钢板前路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对伴有脊髓损伤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沿第12肋骨作10~15 cm的斜切口,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方法抵达椎体的前外侧.严格地自骨膜下暴露伤椎,不需要结扎节段血管,用撬板撬开前纵韧带和椎旁软组织,先在椎体上刨槽准备植骨床后,摘除突入椎管内的骨块或椎体后缘.后立柱植骨及“L”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一般为1.5~2.5h.[结果]对5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和重度压缩骨折伴有截瘫或不全截瘫的患者在受伤后72 h以内作了前路脊髓减压植骨“L”形钢板内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前Frankel A级的9例,术后8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术前Frankel B级的15例,术后10例恢复到D级,5例恢复到E级.术前Frankel C级的26例,术后5例恢复到D级,21例恢复到E级.根据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果,作者认为胸腰段前路减压植骨“L”形钢板内固定的方法用于72 h以内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满意.[结论]胸腰段前路减压植骨“L”形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爆裂型骨折或重度压缩骨折合并截瘫或不全截瘫的病例,能达到彻底减压脊髓和植骨内固定稳定脊柱的目的.

  •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黄继勤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获得随访的髋部骨折患者60例,其中43例接受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对照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均低于非手术组(P<0.01),即使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其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手术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结论]手术治疗能显著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完善围手术期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的前提下,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卧床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葛建华;罗雷茗;尹一然;万永鲜;鲁晓波

    [目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肱骨中上段骨折行顺行髓内钉治疗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1 ~64岁,平均(36.5±5.6)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右侧9例,左侧4例;肱骨上1/3骨折8例,肱骨中1/3骨折5例.不扩髓肱骨交锁髓内钉(unreamed humeral nail,UHN)由AO公司提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 ~27个月,平均(19±2.8)个月随访.手术操作时间40~ 100 min,平均(70±18) 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55±14) ml.所有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内固定物移位、失效及断裂.骨折愈合时间4~8.5个月,平均(5.8±1.5)个月,无旋转、短缩等畸形愈合.无并发桡神经损伤,术前1例不全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功能恢复.根据ASES评分,优良率92.3%.[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符合中心应力生物力学固定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功能康复满意.

  • 异形钢板固定治疗双侧跟骨骨折

    作者:杨英果;朱冬承;戈兵;王亮;李志胜;王晓民;时昌韩;陈才

    [目的]探讨跟骨异形钢板固定治疗双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10年6月对18例双侧跟骨骨折均采用异形钢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平均29.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9周.无感染、皮瓣坏死、腓肠皮神经损伤及钢板外露发生;3足术后出现切口渗液,经换药后均愈合;2足出现后距下关节炎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平均85.8分,其中优21足,良10足,可3足,差2足,优良率86.1%.[结论]应用异形钢板固定治疗双侧跟骨骨折,同时给予植骨,能够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固定可靠,可早期负重.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取出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庞忠训;彭方敏

    [目的]分析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取出后股骨头坏死发生原因及探讨佳治疗方法,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8~2008年间,收治并得到随访的57例59个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不同时间及采用不同方法取内固定所产生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内固定取出后给予钉道空腔植骨,术后患者不负重3个月,然后扶拐下地逐渐增加负重强度的股骨头坏死率,较单纯取钉不负重1 ~1.5个月,平均1.2个月,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降低,术后2年以上取内固定,较2年以内者股骨头坏死率低.[结论]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术后取钉时间在2年以上较适宜.内固定取出后,给予植骨并增加负重时间各3个月,然后扶拐,逐渐负重的方法,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 使用跟骨钢板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作者:唐小松;郭刚;燕华;余斌;朱立军

    [目的]回顾研究跟骨钢板治疗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以探讨该类内固定物在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006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三家医院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进行回顺性研究及随访,治疗结果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进行评分.[结果]肱骨大结节骨折采取跟骨钢板治疗31例,女15例,男16例;年龄34~71岁(平均53.6岁).合并损伤情况:25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冈上肌部分损伤4例;合并臂从神经损伤1例;合并肱骨干中上骨折1例.31例大结节骨折病例均采用经三角肌人路;其中27例的固定方法只应用剪切、塑形的跟骨钢板,4例加用缝线.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7)个月.伤侧肩关节UCLA评分结果:优28例;良2例:差1例.[结论]本组病例研究提示,应用经过剪裁、塑形的跟骨钢板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内固定方法.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策略

    作者:金勇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手术的选择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8月43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治疗中采用及早、微创的手术治疗,按Evans分型,选择适合骨折类型的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7.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Harris 评分87~92分,平均为90.5分.优3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7%.[结论]老年入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手术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及早并采用微创、稳定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康复,减少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明显降低病死率.

  • 跟骨骨折手术入路进展

    作者:田智广;潘进社

    跟骨是足部诸骨中大的一块跗骨,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1—2].其中85%~ 90%以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的诊治在过去100多年里经历了曲折而缓慢的过程,存在诸多争论.在18世纪和19世纪,跟骨骨折基本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目标是预防危及生命的感染和坏疽,保存肢体,早期常常行部分或全部跟骨切除[3].上世纪80~90年代,大量文献报道了不同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ORIF)技术及其长期的临床效果[2]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病人,只要采取合适的入路、正确的内固定手段,ORIF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 干细胞与椎间盘再生:从基础到临床

    作者:黄永灿;吕维加;陆瓞骥

    1椎间盘退变与治疗策略椎间盘连接相邻的两个椎体,主要由中央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外侧的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终板( endplate,EP)构成,对脊柱、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除纤维环的外1/3有少量血液供应外,正常的椎间盘无血供和神经支配,营养的获取主要依赖终板的渗透作用[1].终板在结构上与关节软骨类似,约0.6mm厚,是营养物质从椎体运输到椎间盘的主要通道[2-3];中央的胶状髓核主要由蛋白多糖(蛋白聚糖为主)、肢原(Ⅱ型胶原为主)和水构成[4];纤维环主要由15~25层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主要为I型胶原(80%左右)[5].

  • 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作者:郑光峰;赵汉平

    1病因分折1.1脊髓损伤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1.1.1 中枢性低血钠高尿钠综合征机制 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有学者认为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与早期进食不佳、利尿剂脱水剂的应用有关,多数学者用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给予解释[2].CSWS是继发于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肾脏保钠功能下降,引起肾性失永失钠的低血容量型低钠血症.颈脊髓损伤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肾素Ⅱ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受到抑制,经肾排钠增多而导致低钠血症.而低钠血症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使肾小球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降从而导致排尿增多引起CSWS[2].

  •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黄卫民;阿不都乃比·艾力;李磊;张玉堃;周纲;田慧中

    胸腰段椎体骨折、结核、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从而导致其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损伤后,常伴有脊髓损伤,这多是由于椎体骨折后导致骨折块向后移位而突入椎管,或是脊柱向后成角而致脊髓受压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1].目前,脊柱前路手术是普遍认可的一种方法[2],该法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去除致压物,矫正向后成角畸形,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血供,使脊髓功能可以得到大限度的恢复.前路手术的适应证为:(1)脊髓损伤后有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者;(2)椎体后缘骨片向后明显移位致椎管严重狭窄或陈旧性爆裂骨折伴不全瘫者;(3)后路手术后前方致压未解除者;(4)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者.本文就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作一综述.

  •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关键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宋永兴;曾忠友

    继1959年Boucher成功采用长螺钉经椎弓根达椎体固定腰骶关节之后,1963年Roy-Camille研制出椎弓根螺钉钢板(pedicle screw plate,PSP)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1996年北美脊柱学会正式认可了椎弓根螺钉在临床上的使用.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变、骨折、肿瘤、畸形和炎症的固定治疗,而且成为脊柱后路固定的主要方法,该技术的关键是,螺钉的置入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唯一的一个通道上,即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沿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这一狭小的骨性通道达椎体[1].虽然随着操作技术的进步、影像辅助系统的发展,椎弓根螺钉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然而经椎弓根置钉仍存在着一定的失误率[2-3],螺钉位置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脊髓或神经损伤、大血管或脏器损伤、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椎弓根骨折等并发症.因而对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关键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进行文献分析、综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李新枝;聂政;杨琴;林森;周红利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至取材;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大鼠在伤后24、48、72 h和1周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通过化学比色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两者相比在伤后48、72 h和1周差异有显著性(P<0.01).HE染色示C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VPA组各时间点的病理变化与SCI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善.C组偶见或未见iNOS阳性表达细胞.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iNOS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72 h达高峰,但VPA组的iNOS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SCI组(P<0.05).SCI组和VPA组脊髓组织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而GSH-Px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5),VPA组和SCI组相比较,MDA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VPA通过减轻SCI所诱导的氧化应激,从而对SCI发挥保护作用.

  • 大鼠钳夹式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作者:刘小康;徐建广;连小峰;杨二柱;赵成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钳夹式脊髓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并用一动脉瘤夹瞬间释放,造成脊髓的急性挫伤,假手术组大鼠则仅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后进行行为学评价,血清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人鼠,术后4h血清TNF-α和IL -6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脊髓损伤组有脊髓实质结构破坏、空洞及瘢痕形成,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

  • 胸腰椎爆裂骨折三种后路内固定方法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刘传安;曾至立;程黎明

    [目的]比较长节段固定术、短节段固定术和短节段结合椎体成形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收集6具新鲜尸体的脊柱(T9~L5)标本,对每一具标本依次按完整状态、骨折状态、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和短节段结合椎体成形的顺序进行测试,计算其在屈曲、背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骨折后脊柱在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均增加(P<0.05);各内固定组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组(P<0.05);长节段固定和短节段结合椎体成形固定的运动范围小于单纯短节段固定组(P<0.05);短节段结合椎体成形固定在屈曲和左右侧屈方向上的运动范围与长节段固定无差别(P>0.05),而在背伸和左右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短节段结合椎体成形固定则大于长节段固定(P<0.05).[结论]通过延长固定节段与联合椎体成形均能够增加短节段固定的稳定性,在屈曲和左右侧屈方向上短节段联合椎体成形已经能够达到长节段固定所能够达到的稳定性.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鞠玉亮;管士伟;程玉静;夏广兴;王明喜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近关节处骨折,由于其处于骨松质和骨密质交界处,故易好发.对于粉碎骨折,保守治疗难于实现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而逐渐少用,手术治疗成为主流,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种类较多,本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 75岁,平均49.8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2例,跌伤9例,打击伤4例.左侧17例,右侧24例.

  •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庆才;姜绪伟;丁义广;宗俊杰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可靠方法,已被广大伤员所接受,然而术后疼痛、伤肢肿胀及5%~17%骨不连的发生率[1],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作为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共治疗四肢骨折104例,并与同期104例四肢骨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取得满意结果.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104例,男68例,女36例.年龄18~81岁,平均45.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2例,矿井伤18例,摔伤14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16例,股骨干骨折18例,股骨下端骨折6例,胫腓骨双骨折42例,胫骨骨折12例.对照组104例,男77例,女27例.年龄15~79岁,平均43.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9例,矿井伤12例,摔伤13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下端骨折13例,胫腓骨双骨折40例,胫骨骨折13例.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